魏延到底有沒有造反之心?

用戶59169492341


我是履和齋主。我個人認為:魏延沒有造反蜀國。

魏延不僅沒有造反蜀國,而且對於劉備及劉備政權始終忠心耿耿。

我們一起來說說魏延的幾件事:

一、劉表死後,兩個兒子劉琦、劉琮都不足以擔當重任。蔡瑁張允主持下,荊襄投靠了曹操。此時第一個站出來反對併力主劉備進城主持局面是誰?魏延。劉備回來奔喪,遠遠看見城下打起來,那是魏延和文聘廝殺。魏延心向劉備。可惜劉備這次既沒有上前勸架,也沒有私下慰勞魏延,任憑城上亂箭齊飛,使得魏延跑走。

二、魏延的第二件大事,殺了韓玄,獻了長沙。要知道這可是關羽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沒有打下來的。長沙,您一定知道他有重要性,還記得抗日戰爭時期的長沙會戰嗎?魏延拿下長沙,誰能說這不是奇功一件呢?諸葛亮是咋乾的?竟然要把魏延推出去斬首,說魏延有“反骨”。欺負人吶!

三,通過前邊兩件事,說明魏延有能力,有遠見,但是情商不高,不招諸葛亮待見。但是魏延忠心可鑑,他是奔著劉備這個集體來的,不是衝著諸葛亮來的。

四,魏延在劉備手下一直得到重用,而且屢建奇功。比如在漢中問題上,他力壓張飛。說明他既有能力,又被重視。無論劉備順境還是遭遇夷陵之敗,魏延的陣線始終穩如泰山。包括鄧艾給蜀漢致命一擊,也是因為後人打破了魏延防務佈局的結果。恰恰說明魏延的水平很高。

五,魏延孤傲,情商不高,他是唯一敢在諸葛亮面前表達自己的人。子午谷出兵是一步險棋,魏延自告奮勇,是不是有勇有謀?以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氣魄辦事,怎麼會造反呢?

六,諸葛亮臨終會議,作為二號人物的魏延被排除在會議之外,誰在製造分裂?已經昭然若揭了。

七,如果魏延真的造反,他應該向著曹魏方向走,不會走向蜀漢。以他多年的作戰經驗,即使再急功近利,也該重新整頓佈局再行攻伐。斷然不會如此脆敗。答案只有一個:魏延是回來討說法的。他沒有意識到鬥爭的殘酷性。

個人觀點,喜歡可以點贊留言,不喜歡也歡迎討論、指正。

#萌新作者進階計劃#


履和齋


\t看到魏延謀反四個字就有些氣人啊,人家壓根就沒有謀反,為什麼小說裡要那麼寫呢?其實魏延是沒有謀反的,他只是不服氣楊儀的管理而已。如果是你,肯定也不服氣。<strong>

魏延是鎮守漢中的一方諸侯,楊儀是個小秘書。

在沒有北伐之前,魏延是破天荒被劉備任命為漢中太守,鎮守整個漢中地區。這個職位連張飛都沒有爭取到,可見劉備對魏延的信任和支持。魏延也不辱使命,他從劉備手裡接過漢中以後,從來沒有讓曹魏大軍前進過一步,可見魏延的實力是很強悍的。後來跟著諸葛亮北伐的時候,魏延好歹也是侯爵、大將軍的頭銜。

\t先主為漢中王,遷治成都,當得重將以鎮漢川,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先主大會群臣,問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慾云何?”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先主稱善,眾鹹壯其言。---《三國志》

\t而楊儀是什麼人呢?他是丞相府的長史,那就是諸葛亮的秘書。雖然深受諸葛亮的喜愛,可在職位和級別上跟魏延差了太遠了。楊儀就是不服氣魏延這種人的管理,所以魏延跟楊儀的關係非常差,魏延多次用刀指著楊儀,把楊儀給弄哭了,所以楊儀對魏延的仇恨其實是侮辱之仇。而後來諸葛亮去世以後,居然將領軍回成都的大權交給了楊儀,反倒是讓魏延這樣的大將軍給楊儀斷後,還說出魏延如果不聽話,那就不要管他這樣的話。這顯然是楊儀的陰謀,魏延自然是非常不服氣了。




魏延帶兵燒掉回成都的棧道,卻沒有帶兵逃亡曹魏。

有一點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魏延當時非常生氣,但是他沒有帶兵投降曹魏。這一點十分關鍵,如果魏延真的要造反,他肯定將曹魏大軍帶進來,可是他不僅沒有這麼做,反倒是抄近路來到大軍跟前,燒燬了進入成都的棧道。這件事想來大家就會明白,魏延這是在跟楊儀置氣,大軍只能由他帶回去,楊儀一個小秘書還是靠邊站好。

楊儀的脾氣也不小,他索性聯合了幾位將領,準備弄死魏延。魏延估計平日裡跟這些將領的關係都不怎麼樣,所以在這個節骨眼上,沒有人支持魏延,全都站在楊儀這一邊。尤其是魏延身邊的馬岱,居然提刀斬殺了魏延,這是魏延所想不到的。

魏延是蜀漢後期唯一的大將,卻因為小事被殺,實在可惜。

要說蜀漢後期能夠帶領軍團作戰的大將,其實根本就沒有幾個。當時除了諸葛亮以外,就屬魏延的領兵能力是最強的了,至少他鎮守過漢中,有獨當一面的能力。

所以如果後期魏延能夠接過諸葛亮的接力棒,說不定可以為蜀漢政權奪取更多城寨,至少不會坐以待斃。可惜他命裡犯小人,遇上楊儀這個傢伙。

\t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唯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三國志》

魏延雖然對楊儀無禮,可是誰都知道他就是這麼個脾氣,沒想到楊儀卻當真了,非要找魏延的不痛快。這種小事都能釀成大將被殺的慘劇,蜀漢的未來真的是岌岌可危了。人才凋零的蜀漢,在失去魏延以後,幾乎有十多年的軍事斷檔時間。一直等到姜維掌權以後,才算是恢復了北伐的政策。

總結:魏延命犯小人,從未謀反,被殺是蜀漢的損失。

  1. \t魏延和楊儀的地位懸殊太大,魏延是鎮守漢中的一方諸侯,而楊儀是諸葛亮府上的秘書。這兩個人不對付,主要責任還是在楊儀身上。
  2. 魏延在諸葛亮去世以後,燒燬了大軍回成都的棧道,並沒有投靠曹魏大軍,所以他壓根就沒有叛國。
  3. 魏延是蜀漢後期最後一任大將,他因為小事被殺以後,蜀漢十多年都沒有能力再次北伐,實在是蜀漢最大的可惜。
魏延的確沒有謀反的行為,不過如果楊儀將他逼急了,說不定會有問題。因為魏延是戰敗被殺了,如果他戰勝了,那就武力奪取了蜀漢軍權。這對劉禪來說是致命的,因為魏延武力奪權,不是劉禪冊封的,所以對劉禪勢必沒有那麼恭敬,最終架空劉禪甚至取代劉禪,都是有可能的。

江湖小曉生


魏延是沒有謀反的,不過被競爭對手楊儀扣上了謀反的帽子,並因此被夷了三族。

說起魏延這個人,恐怕最出名的就是“腦後有反骨”了。到底“反骨”是個啥東西,長啥樣也沒個確切的說法。《三國演義》中寫了,魏延救了黃忠,一起歸順劉備時,卻被一旁的諸葛亮喝道“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日後必反”,讓人拖出去砍了,雖被劉備阻止,但魏延有反骨這件事是人盡皆知了。

魏延也挺冤的,明明沒有反骨,卻因為寫在了書上,現在全世界都認為他有反骨,要造反了。其實從魏延的生平來看,是不太可能造反的。

《魏延傳》寫了他“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是很受劉備重用的。後來劉備做了漢中王,得找一個得力心腹鎮守漢中,當時關羽在荊州,因此大家包括張飛自己都認為張飛才是最佳人選,沒想到劉備卻把這一重任交給了魏延。足見劉備對魏延的信任。後來諸葛亮領軍,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謀”,就是魏延提議自己領精兵五千,抄小路從子午谷奇襲長安,然後等諸葛亮率軍前來匯合,一舉拿下長安、潼關等。

其中,魏延十分自信地提出“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雖說夏侯楙是一個草包,但也不至於被魏延五千精兵嚇到棄城而逃吧。子午谷奇謀到底能不能行,歷來眾說紛紜,各有各的道理。當時諸葛亮是否決了這一提案,搞得魏延很不開心,“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當然也僅此而已,並沒有因此生出造反的念頭。

史書記載,“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唯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魏延對士卒很好,打仗厲害,但性格又很高傲自大,同僚們都避之不及,只有楊儀不屑魏延,兩人勢如水火,幸虧有諸葛亮坐鎮,從中調解,才沒有引發激烈衝突。而諸葛亮死後,這倆人就再也沒人能鎮得住了。

諸葛亮留下遺言,讓楊儀、費禕、姜維等率軍撤退,魏延斷後。而魏延不甘心聽楊儀指揮,仍決意出兵。楊儀等人按照諸葛亮吩咐,依次退軍,魏延就趕在他們前面,把經過的棧道都燒了。這下矛盾激烈了。楊儀魏延各自給劉禪上表,稱對方謀反了。劉禪問董允和蔣琬,這時候魏延平時沒跟同僚處好關係的惡果就出來了,這倆都相信楊儀、懷疑魏延。

魏延率軍攻打楊儀,王平對魏延軍喊道:“丞相屍骨未寒,你們就做這種事嗎?”魏延這邊的人知道是魏延的錯,於是都散了。魏延跟他兒子等幾人逃了出來,楊儀派馬岱追上魏延,斬了他。楊儀用腳踩著魏延的頭,大罵道:“你這奴才還能作惡嗎?”然後就滅了魏延的三族。可憐魏延一生勇猛,沒死在戰場上,卻死在內部的政治鬥爭中,讓人嘆息。

這是《三國志·蜀書》記載的,而據《魏略》說,受諸葛亮託付兵權的其實是魏延,楊儀因怕魏延趁機報復,所以造謠說魏延要北上投敵,併發兵攻之,然而被誣陷的魏延深恐與戰則清白難雪,所以只逃不戰,最後被追殺。裴松之認為此說法是敵國(魏國)的傳言,相比之下,陳壽的《三國志》更為可信。

但不管是《三國志》還是《魏略》記載,魏延都是沒有謀反的,只能說,個人的性格悲劇導致了身死族滅的悲慘結局,可惜了。


以上圖片均來自於網絡,侵立刪,謝謝合作!如果您喜歡我的答案,希望給在下點一個贊,也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山居不記年”,大家一起討論交流~


山居不記年


此文純參考史書,不涉及演義,觀點純屬個人臆斷,素質閱讀,不喜勿噴。

在回答問題前我們先了解一下魏延這個人。

1,先帝舊將,位極人臣。魏延公元211年隨劉備入蜀,到公元234年被殺,在漢軍中摸爬滾打二十幾年。官拜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封爵南鄭侯。是漢軍中頭號戰將,地位僅次於丞相諸葛亮。

2,恃勇而驕,親將卒而慢士大夫。根據史書記載,魏延為人驕橫,諸將都避其鋒芒。但並未見記載他與哪位將領不和,只提到與文官楊儀和劉琰水火不容。這一方面他和關羽有相似之處,對同自己一樣刀口舔血的兵將不錯,但對只知道舞文弄墨的士大夫極不待見。

3,坐鎮漢中多年,與曹魏惡戰無數。自劉備集團佔領漢中起,魏延便成為了漢軍在漢中軍事力量的統帥,這一頭銜直到他被殺後才讓給了王平。因為緊挨著曹魏,他也沒有錯過任何一場與曹魏的戰爭。

瞭解了主角,再回到問題上來。魏延到底有沒有謀反。

謀反的動機。古今中外,把腦袋掛在褲腰帶上鬧革命無外幾個原因,才不遇,道不同,命不保。

魏延被劉備提拔前只是區區一介部曲,劉家兩位皇帝對他有知遇之恩,顯然不存在懷才不遇。魏延出身微末,劉家皇帝同樣出身微末,不像代表門閥大族的司馬懿和閹宦之後的老曹家那樣有尖銳的階級矛盾,不存在道不同一說。說他有性命之憂,史書上也未見記載。綜上,他並沒有謀反的動機。

謀反的經過。魏延得知諸葛亮死訊,楊儀取得兵權後,立即率領原本應該斷後的本部軍馬,最先翻越秦嶺,返回漢中。並且放火燒掉了棧道,飛表成都指責楊儀謀反。最後很快被追擊而來的漢軍擊敗,身首異處。

這一系列的操作很值得商榷。魏延想要謀反,一是投降曹魏,二是殺回成都。投降曹魏的話,他在關中就可以率軍投降,然後帶著曹軍殺進漢中,何必自己急匆匆的跑回去。殺回成都的話就必須先主動進攻擊潰楊儀,乘其不備突然襲擊是最好的選擇。可偏偏魏延又沒有這樣做,反而燒斷了棧道做出一種守勢。假如魏延真的謀反,那麼不得不說他的戰術選擇實在是爛到極致,這也與他蜀漢第一戰將的身份極為不符。

所以從動機和事件經過來看,魏延都沒有謀反的理由,說他謀反的確是冤枉他了。

至於魏延為什麼要這般作死。主要原因應該是與楊儀的私忿。他不能容忍楊儀指揮全軍騎在自己頭上,一時意氣用事,結果弄出個闔門屠滅的一場。更可悲的是,千百年後又被一位姓羅的大才子寫進話本子裡,坐實了一頂反賊的冤帽。

魏大將軍的經歷印證了一句話,自作孽,不可活。


江左


魏延沒有謀反,只是不服楊儀。分析如下:

魏延受劉備的知遇之恩,提拔之恩,在他心中是理想的主公,從荊州到長沙,努力向玄德靠攏。

打下漢中,全軍上下大家都看好的是張飛來鎮守,結果想不到,最終任命結果是魏延為“漢中太守”。可以看出,魏延認同劉備的政治理念,而劉備則認同魏延的軍事才能。

劉備死後,諸葛亮北伐中原,魏延的願望也是北伐中原,打擊曹氏集團。然而,可惜的是諸葛亮一生謹慎,而魏延的計謀多是奇謀,得不到諸葛亮的採納,有些鬱郁不得志的意味。但是,諸葛亮卻對魏延也是十分信任。

秋,亮病困,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使自發!

斷後,就需要強兵能將。讓魏延斷後,若延或不從命,軍使自發!可以看出,諸葛亮知道魏延不一定服從軍令,那麼便讓他領著軍隊自由行動。換句話說,諸葛亮並不認為魏延是一顆定時炸彈,會有反心。

真正讓魏延過不去的是諸葛亮死後,楊儀執掌軍權。魏延和楊儀客是解不開的死結!楊儀下令,全軍撤退,魏延斷後,但是楊儀是長史,而魏延已經封侯,所以,他死也不會接受楊儀的指揮。他認為,攻打司馬懿是必須的,諸葛亮去世不能影響北伐的大計,他還想要繼續北伐。

但是,楊儀搶先他一步行動,下令撤退,魏延一氣之下,為了搶奪軍隊的指揮權,燒掉了撤退必經的棧道,並且發兵攻打楊儀,打算除掉楊儀,僅此而已。


歷史百川


筆者認為魏延"所謂"的謀反是"莫須有"的罪名,為什麼這麼說呢?


眾所周知,魏延的謀反最早是從諸葛亮嘴裡說出來的。而諸葛亮給出的理由很驚人:魏延腦後長有反骨,將來必定反主。應該說這個理由太牽強太荒唐,甚至可以說太搞笑。什麼是反骨?為什麼只有魏延有?諸葛亮是怎麼看出來的?諸多的疑問令人不堪破解,也疑竇叢生。但客觀來分析,諸葛亮之所以給魏延強加罪名,主要原因是魏延"不類已"。魏延能力很突出,不但武藝超群而且頗有智謀,但個性也很突出,我行我素,雷厲風行,是個敢說敢做的人。也正是因為過於耿直剛正,他敢於直言不諱的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甚至很不留情面,對自己認定的主意和見解堅持到底,也正是因為這樣,他無形中"得罪"了直接上司諸葛亮。


才高八斗的諸葛亮最大的弱點就是固執己見和死愛面子,他喜歡乖順和聽話的人,容不得部將無視自己的權威。而耿直的魏延因為不懂政治,不諦其道,常常做一些"楞頭青"的事,讓諸葛亮下不了臺階,於是先是"雪藏"他,但處於邊緣化的魏延仍不醒悟,仍我將他的個性進行到底。長此一往,諸葛亮動了"殺心",決定"除去"魏延這個原本忠於蜀漢的忠臣。


俗話說,慾加之罪何患無詞,聰明的諸葛亮想到了假借"反骨"的絕妙辦法。當然,諸葛亮之所以生前沒對魏延動手,而是死後使回馬槍,除了怕背上濫殺忠臣的惡名,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怕魏延在他死後掌管軍事大權,如此一來,怕他徹底推翻和改變自己的戰略部署和軍事安排及相關制度文件政策,讓自己用盡一生心血打拼的勞動成果付之東流,使自己過快走下"神壇",成為匆匆的歷史過客。

綜上所述,魏延的謀反其實是諸葛亮強加給他的,他本質上是個忠臣良將,是效忠朝延的,直到死也沒有做"不軌"的事來,只是不懂政治,成為槍打的出頭鳥,結果太悲。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正史沒有造反!早在諸葛亮之前便以部曲追隨劉備,魏延文武兼備善奇謀,在劉備成為“漢中王”之後將漢中政權交給魏延十餘年之久,他也是除五虎將之外最信任的將領!由於蜀國國小民弱而不得施展,加之魏延本身有些傲慢對於同僚有點重武輕文,時常搞些小摩擦,尤其是楊儀,諸葛亮對此二人經常進行調節工作…諸葛亮死後“秘不發喪”讓全軍撤退,魏延不聽以“丞相死怎麼可以耽誤北伐”之由拒絕,決定率領自身部隊進行北伐,楊儀與魏延常年不和就說魏延造反上書劉嬋彈劾他,劉嬋問眾臣意見,以蔣琬為首的文派都是楊儀好友,便進言劉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之類讒言,導致魏延被馬岱擒殺!

在新三國中魏延對馬謖可謂惺惺相惜,也是他唯一敬重的文人!

在單機遊戲《真三國無雙》系列中他感念劉備勤政愛民,拿他當除“關張趙”以外的第四個兄弟之恩德,經常衝鋒在前,奮勇殺敵!在《真三國無雙5》魏延傳中的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五丈原之戰》中遭受司馬懿蠱惑,司馬懿陷害諸葛亮,待其醒悟後孤軍北上殲滅魏軍的大戲!這個章節也算是圓了魏延為了劉備北伐曹魏,統一中原的心願吧!

魏延,于禁,周瑜,張合四人是被《三國演義》黑的最慘的四位!


善金局丶翻車欣黑粉


造反從三方面來說,一是跳槽,二是自立,三是奪權。

魏延是有能力有機會叛逃到魏國的,而且是帶著軍隊去。但實際上魏延沒有這麼做,所以這一點來說,他沒有造反之心。

第二是自立,三國末期已基本失去獨霸一方為諸侯的機會了。地盤已經被瓜分殆盡,難道跑去南中做雲南山大王?還是在漢中自成一國?這也是不可能的,這一點來說,他也沒有造反之心。

第三點就是奪權。大家有個錯誤認識,就是認為只要不奪皇帝的權,就不算造反。實際上只要發生奪權事件,基本都屬於造反性質。而且奪權過程中,皇帝非常容易失去權力。而奪權者為了不被皇帝秋後算賬,也基本會奪走皇帝權力。同時期最著名的就是司馬懿曹爽奪權,順便把曹芳的權力也奪走了。後世李世民李建成也是如此,李世民順便把李淵的權力一併奪走。

從第三點來說,魏延確實屬於造反。魏延確實為了軍權跟楊儀爭奪,先於大軍前把閣道燒絕。假如魏延擊敗楊儀乘機控制大軍,他會乖乖把軍隊交還給劉禪嗎?心虛的人一定不會。為啥掌握大軍的楊儀不會控制皇帝呢?因為他不心虛,所以他沒必要那麼做。這就是人的心理。心理變化會導致他行為的變化。但很難用他的行為去推論他的動機。比如司馬懿,從結果看晉代魏,司馬懿是屬於造反的。但很難看出司馬懿當初奪權是否存有造反的動機。


銫媒體


說起魏延這個人,有人說他是叛將,也有人說他並沒有反叛之心,只是當時與楊儀爭權,被楊儀陷害,慘遭枉死,魏延在隨劉備進西川,守漢中,,立下了不少戰功,隨後被劉備豐為徵西大將軍,魏延是個武將,也比較驕橫跋扈,在三軍將士中,威望挺高,諸葛亮怕死後,沒人能制衡魏延。

諸葛亮死後,蜀漢只有楊儀和魏延掌握大權,而除掉魏延,楊儀就獨攬朝政了,而魏延與楊儀向來不和,在諸葛亮死後,魏延說,丞相雖然病死,但是還有我,,北伐要繼續,不能因為丞相一個人死而荒廢了北伐大業。

結論是魏延沒有反叛是肯定的,只是與楊儀想法不一樣,說起來魏延只是一心要完成諸葛亮北伐的願望。


小倒88


魏延是降將,而且親手殺了自己的主子。這這這種人如果鎮不住的話,沒人敢放心使用。現在一些做過牢的人都會留案底,去那個地方只要一涮身份證當地公安立馬知道。魏不管有沒有反叛之心,諸葛亮一死沒人鎮的住他,必須殺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