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以下的孩子偷大人的钱去买东西,怎么教育?

一只虞vlog


这个岁数正常,不过大人要重视,因为小孩肯定有想要的东西,而且你们不同意给他买,所以才会这样!何不你直接问他,想要什么,你给他买了,或者作为一个奖励送给他,既能激励他又能达到你想要的效果!等这件事过去以后,你再找个时间跟他谈下,以朋友的身份[灵光一闪]



栋栋剪辑


我是96年尾生的 今年将要满20岁

在我十一二岁的时候 大概五年级

适逢我家装修 我妈包里经常有两三千元

自己也不知道从哪次开始 也不知道为什么

其实家里有给我零花钱 但我就是起了邪念

最开始应该是一次拿五元十元 没被发现

尝到甜头后来就胆大了 一次拿一百

最后拿了应该有五六次 终于败露了

因为我妈刚从银行取的三千整塞钱包里

回家放下包炒个菜 数一数就只剩两千九了

然后她就逼问我 我就交代了

她也没打我没骂我

就跟我说以后想买什么跟她说 不要偷拿钱

她说的我一直觉得很有道理

大概意思就是

现在偷拿自己家里人钱还是小事

只是如果万一养成习惯

以后忍不住偷拿别人的钱才是更糟糕的

想要钱不是坏事 但是不能犯罪

我拿了钱主要是去买路边摊小零食

买很多刮刮乐 买幼稚的言情小说看

还有去网吧打游戏(性别女 只是爱打游戏)

事情败露之后虽然没被打 但是我很羞耻

加上后来给我的零花钱变多了

而且也长大了 对自己的钱更有掌控权

就没有再拿过家里人的钱

但是我有想过 如果再回到那时候

我还会不会再选择偷拿钱

深思熟虑后的答案是 会的

之前我一直没有想明白为什么我想偷拿钱

直到今天看到这个提问 我想我懂了

插个事 我有一个06年出生的亲弟弟

前年他三年级的时候 也开始偷拿家里的钱

他拿的比我少 一次就十几二十吧

但是他比我当年贼 一是屡教不改

二是他拿了钱顺便把大人裤子口袋给剪了

制造是口袋破洞了所以钱掉了的假象

然而剪的太明显 所以……

我说这个是想表达

家里两个小孩 都在差不多的年龄偷拿钱

我觉得这不是偶然了

肯定是我们家庭教育有问题

我越长大越觉得我家的教育从小就很不正确

但是我说不太明白具体是哪里出问题

我只说自己的感受

我之所以偷拿钱最开始其实不是因为钱不够

而是因为家里对我的私房钱管的太严

尤其我的奶奶 她是典型的封建迂腐的老太太

并不懂得何为隐私 也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

比如我有零花钱五元 我花掉三元剩两元放抽屉

基本她隔天就会来问我:"我记得上次你妈给你五元,可是刚刚翻你抽屉只看到两块钱,还有三元你花哪去了"

她的问话已经有两点让我很不爽了

一是她管我钱的去向 二是她随便翻我抽屉

但是她完全不觉得她有任何错 她都是为我好

如果我那三元是拿去买文具那还好说

可是总有时候是去买在她眼里不正经的东西

只要跟学习无关就是不正经的东西反正

所以只要拿去买了坏东西我就等着被说吧

而且她还不是直接骂我 而是去跟我妈告状

所以最开始我是想偷拿了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可以不被发现 如果动用零花钱就要被发现

至于我弟的屡教不改 我也觉得是我奶奶的错

因为我弟五六岁的时候我妈就去世了

我爸外省打工 我上学

后来我弟的教育都是我爷爷奶奶在管

我直觉肯定是他们教育方式很不对造成的

现在回头看家庭教育给我的影响 深埋在骨子里

包括我奶奶的言行以及我妈去世的一些事

造成现在这副模样的自己

我现在只要是在家 绝对不会把钱放抽屉

无论多少钱 都是装口袋里随身带着 放心

还有我会放头发丝在抽屉夹缝里

如果发现出去一趟回来头发丝没了

那肯定是他们动过我的抽屉了

那我就以今天要剩很多饭的方式惩罚他们

(因为他们怕我不吃饭 其实自己这样非常幼稚)

还有现在我变得不会跟我奶奶交流了

比如有时候跟同学出去吃饭

她问我跟谁 我说没跟谁

她问我去哪吃 我说随便吃吃

就是非常烦她问七问八

上大学之后就尽量少回家了

回家也是除了吃饭就在自己房间里关上门

无论她说啥我都尽快结束话题或者当做没听见

在学校也绝对不会主动往家里打电话

我知道这样的相处模式挺不正常的

只希望以后如果自己有了孩子

(无论亲生还是领养)

我跟我的另一半(无论男女)都可以

让他(她)能有一个其乐融融的家庭





欢喜剪影




孩子对“偷”这个字的概念认识不清晰

我家孩子刚刚6岁,在她的概念中,对偷还没有很清晰的认知,她理解的“偷”和咱们大人眼中的“偷”可能不是一回事。

有一次,老公拿我的勺子用,孩子屁颠屁颠跑过来没心没肺地说:“妈妈,爸爸偷了你的勺子。”她把“偷”用在这里,显然和“借用”这个词混淆了。

但是,她晚上怕黑,说害怕小偷进来,就对“偷”这个字理解的很准确。

还有一个可能是,孩子对家人的东西,没有界限感,她认为是咱们家的,可以拿来用。

如果经过沟通了解,孩子是因为概念上混淆,有了“偷”的行为,那倒是好事,可以借此机会交给孩子什么是“偷”,什么是“界限”,不能不经允许私自拿别人的东西。



孩子“明知故犯”

最坏的可能就是,她很清楚“偷”的概念,但是太想要某个东西,因为大人不给买,于是铤而走险。

我小时候也偷拿过大人的钱,现在想想是深层次的虚荣心在作怪,看见别人有的东西也想买,担心家人不同意。后来被妈妈发现,没有大肆批评,她的包容反而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对,从此再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

这时候家长要重视。建议家长私下跟孩子坦诚沟通,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倾听孩子心声,明确表示认可他太想要的感受和心情,但是不赞成这种行为。

引导孩子思考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该如何面的解决。从根本上杜绝孩子不经同意拿大人钱的行为。


不赞成不分青红皂白,反应过度,上纲上线,因处理不当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人镜


很正常啊,我记得我姐小时也拿过,我小时候也拿过,都拿去花在学校小卖部了。现在我外甥女也拿我姐的钱,我们说起来的时候都会不自觉的笑,这是成长路上的一些小插曲吧,只要好好引导,告诉她,要钱可以跟大人拿,或者平时生活中给她任务,完成就可以拿到零花钱,我外甥女就是这样,最后再也没拿过她妈的钱了


留守小胡


首先告诉他偷钱的行为是不对的,要改正俗话说的好小,小时候偷针,大的时候偷金!这种行为要扼制,这是原则问题不能够妥协。

其次,从儿童教育心理学去分析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或者是从原生家庭里面找原因!他大多数是某种欲望没有得到满足。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小王他老爱偷别人的零食,别的东西不偷,偷不成的就拿笔和同学交换后来我调查他父母的背景,发现他们家挺富裕的,不至于缺吃的。父母说骂了打了也改不过来,后来我问小王,你为什么这么做,他说我好喜欢吃这些零食。我说你可以叫爸爸妈妈买,他说妈妈不让买,妈妈说那些都是垃圾食品,吃了会生病。他这方面的强烈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所以就会问题了。

还有一种情况,小李除了偷吃的还偷钱,和她父母沟通发现,她在家里也偷,从来不好好吃饭,家里零食不断,父母外出打工,爷爷在家也宠孩子。孩子也营养不良瘦小瘦小的!爷爷说我管教她不听。

再次要孩子反思怎么改正!偷了别人东西怎么处理,和别人说声对不起,并赔偿给他们,同时告诉孩子们想要什么可以跟父母说,让父母买!孩子很多时候会说,说了他们不买。

所以,我给两位家长们也提出了建议,适当的可以满足孩子们的这方面的需求,而不是一味责骂孩子!也可以给孩子们一点零用钱由他们自由支配!而对于后者要注意家里零食不能太多,该吃饭的时候就吃饭。父母也要对管教孩子,外出打工也要多参与管教!

经一段时间的观察,他们都慢慢改正过来了!综上所述,6岁以下的孩子偷大人的钱去买东西该怎么教育,你可以用以上方法对号入座。


子步京涵


我亲身见过这个例子,我妹妹就是背着大人拿钱出去买一些吃的,我妈就拿小棍子敲他手,让他记住这是不对的,然后训了他一顿,后来我妹妹就再也没有过了,我觉得有时候直说不行,必须让他知道他错了,要不还是不会改的


小杨阿妞


首先不能直接把他定义成偷,因为孩子还小,没有这些概念,也不能太着急,孩子还小,3-6岁是养成良好品质的关键时期。孩子自己拿钱并不能说出是偷的行为。他想要的东西,父母没有满足,而且是经常没有满足他,才会有这个想法。还在于父母平常的教育,对错,生活中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对的,慢慢培养。对的一定要表扬,错的让他下次改正。我小时候也拿过家里的零钱,我不知道大人有没有发现,因为从来没听大人说起过,后来我慢慢大了,懂事了,知道这样做不对,心里有愧疚感。到现在仍然愧疚,所以现在做事都很光明磊落。


海寅


第一,假若孩子在家庭以外的地方行窃:孩子必须向别人归还所物品。 如果孩子在商店或者邻居家里偷窃,在事发之后家长必须监督他归还物品。要求孩子进行道歉并表明再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在道歉时,家长应陪同孩子前往,这样他更容易改正错误。

第二,如果孩子从家长那里偷钱:估计一下他到底拿走了多少钱,并向他说清楚这些钱必须偿还。 孩子可以通过帮忙做家务来还钱。家长给孩子的“工资”应足够让他在一个月内还清这笔钱。告诉孩子家长知道他需要更多的零花钱,并给他一些钱或者增加零花钱的数目。

第三,隐藏物质方面的诱惑:不要把钱放到孩子能够轻易找到的地方。 告诉孩子的兄弟姐妹,你要暂时看管他们的零花钱,但不要向他们说明具体原因。不要让孩子拿着大面额钞票去商店替你买东西,因为这样营业员会找他一大堆零钱。

第四,已经发生的事情就让它过去:找出孩子偷窃行为的根本原因。 如果孩子需要更多关注,家长就要更加关心他。如果孩子渴望控制自己的生活,家长需要给他更多零花钱以及更大的支配自由。如果孩子需要借助某件东西来融入自己周围的同龄人,那么就买给他吧。

第五,一如既往地信任孩子:偷窃事件不能表明孩子品质不好或行为不端。 家长不会希望自己对事情的过激反应令孩子走向极端。小朋友们在成长过程中会满足家人对他们的期望。倘使家长把孩子看成喜欢小偷小摸、行为不端或经常撒谎的人,孩子极有可能如其所愿,变成这样家长所形容的这种人。

第六,家长要担当诚实楷模:儿童是通过观察家长的一举一动来学习做人的。 家长应该注意保护他人的财产所有权。假使家长总是把办公室的办公用品拿回家私用,或者经常因为超市收银台算错了帐而沾沾自喜,孩子也会觉得诚实与否是无所谓的。




艾皮皮857


6岁以下的孩子偷大人的钱买东西,这件事该怎么办?

6岁以下的孩子,这个时候估计还谈不上偷,他们想买一些东西,大人没有给他们买,这个时候他们拿一些钱自己去买。

这个时候大人就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是不是对于孩子管得太严,尤其是他们喜欢的东西是不是每次他们提要求的时候自己都不去给他们买,这使他们心里很不平衡,总想自己拿钱去买东西。

而这个时候的小孩子自己出去买东西是比较危险的,大人对于这方面的监管也是需要注意的。

另外家里的钱放置在一定的位置,这个时候最好不要让小孩子碰到,因为他们对于这个金钱现在还是没有什么概念的,只知道拿着这个东西可以买到他想要的东西。

既然已经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家长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其次要好好的教育孩子,不要给孩子定性偷钱成为小偷之类的话孩子心里会很不舒服,而且这种标签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是要告诉孩子自己想要什么东西的话可以和家长沟通家长允许的情况下,会给孩子适当的满足他们的要求。

另外既然孩子已经发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情,适当的惩罚肯定是有必要的,因为他们做了一些家长不允许的事,做的事情,没有经过家长的允许,私自拿家长的钱,这也是不好的行为,所以适当的扣扣他们的零用钱。还是有一定的,知道自己做错了以后不会做这样的事情了。

可以给孩子适当的每个月或者是每个星期适当的给他们一些零花钱,这些零花钱他们自己是可以自由支配的。这样就涉及不到孩子偷钱这个问题了。


亲子成长手册


六岁,可以上小学的年纪了,也过了第一个逆反期的岁数(第一逆反期3—5岁),这时候是需要好好引导教育,他们也会记住的,不告而拿是为偷,要教育孩子,如果想吃零食,可以跟爸爸妈妈说,如果想自己去挑选零食,可以跟爸爸妈妈要钱去买,而不能“不告而拿”,这是不好的行为。如果出门在外,“不告而拿”被别人发现,就会被视为小偷,被抓到警察局。所以,不要背着大人去做“坏事”,有些事情要去做之前,一定要问问爸爸妈妈,得到许可之后才能去做,或不做,或怎么去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