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裡待久了,我感覺有點抑鬱和焦慮,情緒差,對外界越來越恐懼,我應該做些什麼好?

用戶7545744276329


學習營養學,學做飯,吃好了心情才會好。學習一陣兒,幹一會兒家務,或者鍛鍊一下身體,也可以短暫散步。


凌波仙子873


你這種情緒太正常了,可能也是性格原因存在,我也是,所以我從畢業到現在都是一直在上班的,儘管在家當家庭主婦是我一直以來的願望[捂臉],你說的在家待久會對外界產生焦慮,我跟你說我吧,我上學的時候只要是在沒有正常放假時間我請假在家我都會心情不定的,上班期間我有次腳趾頭骨折了,我在家待2周,快上班兩天毫無心情玩,總感覺我不在那兩週公司環境不一樣了,等我去上班了發現並沒有。

我懷孕的時候休產假,半年沒去公司,等到去的時候簡直嚇得自己把自己當新人入職感覺,後來想想

我們公司一個辦公室容納600人吧,那一年到頭孕婦沒斷過,我們說的最多的就是,你休完假了?怎麼這麼快?總感覺你就沒離開過。所以說群體環境還在那,一個人的改變是影響不了,怕什麼呢,我作為職場上那麼多年的工作者,身邊來任何新人我沒感覺,來問我啥我都覺得跟普通同事一樣。

一個人還是應該充實自己,裝的東西多了,就什麼也不怕了,不能在家待久了,如果還沒有合適的生意做,那就找個工作認識一下外面的世界。

其實我這樣說,以我的性格我也不太適應新的環境,所以我一直沒敢換單位[大笑],性格很重要!


CC媽165


在家呆久了,覺得無所事事,面對外面的疫情又感到可怕,導致抑鬱、焦慮、恐懼等的心理不適。

推薦一種很有效的心理療法,即“森田療法”。這種方法是我上師範那會兒,心理學老師給我們講過的,如今還記憶猶新,因為作為老師,常用此方法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

日本心理專家森田正馬,年輕時得了非常嚴重的心理疾病,抑鬱、焦慮、恐懼、強迫等多種心理疾病,使得他什麼也幹不下去,吃了很多藥也不起作用。後來他乾脆放棄藥物治療,不予理會,任其發展,結果反而更好了。後來他為了解除像他一樣的病人的痛苦,大學專修了心理學,成為一名心理醫學博士,創建了自己的一套治療方法—森田療法。他的治療方法就是順其自然,為所當為。不要糾纏於一件事不放,做自己能夠做到的事。

1、把什麼都看作自然。  大自然永遠是純真的、美麗的。遠眺到的山川屬於大自然,不斷沖刷巖壁,反覆流動著的波濤屬於大自然,茂密的森林屬於大自然。動物界的現象也是自然,人類社會的現象也是自然,物價昂貴也是一種自然,。不論宏觀的或微觀的,在觀察我們周圍的自然現象時,看到的那不斷努力、不斷奮鬥的人們,也是自然。比如這次疫情防控,把呆在家裡也視為自然,醫護人員去疫情一線奮戰也是一種自然。因為你去了救不了病人,自然就是醫護人員的事了。

2、不要用情緒支配行動。對出現的情緒和症狀不在乎,要著眼於自己的目的去做應該做的事情。“對待不安應既來之則安之”,“對情緒要順其自然”,仍然去做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如果出現了不安就聽憑這種不安去支配行動。

3、不要特意設法取消某種心理障礙。比如你說的出門感到恐懼,就非要出門克服恐懼,倘若真這樣,你恐懼的痛苦成為雙重了。降臨在身的災難,湧現在心的痛苦,除了承認事實、聽之任之,別無它法。就像禪家所說“心頭無雜念,烈火也覺涼”那樣。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去努力滅卻心頭雜念的話,那就不能順應自然,心頭雜念自然也不會滅掉。

4、不必刻意安排  我們只要能照樸素的慾望去活動,就可以了。不必害怕心身的消耗或斃命。因為在我們身體中,存在著象安全閥那樣起到自我調節作用的東西。因此,沒有必要死按那些機械的理論去休息或休養。在活動的過程中,就會不斷調劑急緩,自然進行工作上的變化,通過它是可以自動調節的。

“心隨萬境變,變化之處實幽玄  ”,意思是:人的心境隨著境遇不同而千變萬化,甚至可以說:這種現象實在是玄妙。在森田療法中它賦予的含義是“情緒就像天氣一樣容易變化;情緒惡劣時不要悲觀,情況順利時也不要高枕無憂,要著眼於行動努力去幹就是最健康的心理。





風輕雲淨123


我也遇到同樣的問題,通過一些小方法可以幫我們抵抗焦慮情緒,為此我還寫了一篇文章,詳情如下:

說起來好笑。

自從新冠肺炎來襲,我和嫂子簡直魔怔了。有個頭疼腦熱都擔心是不是感染了,這兩天還覺得腰痠背痛,更加擔憂,隔三兩個小時就要量一次體溫,拼命回憶有沒有可能感染上病毒的細節。

直到我哥說一句:

你倆是不是躺久了?

哈,好像還真是這樣。我們起床後,收拾收拾屋子,果然神清氣爽很多。

這個特殊時期,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點風聲鶴唳、反應過度,即便我平時心態再好,也不得不因此感到焦慮。

01/

“害怕感染”、“擔心病毒”、“總疑心自己得了病”。是不是總冒出這樣的想法?別慌,先照著下面方法自我檢測一下。

1、最近有沒有去過武漢,或者接觸過從武漢回來的人?

2、有沒有參加過聚會?

3、有沒有在公共場合停留超過半個小時?

4、有沒有鼻塞、流鼻涕、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

5、吃了藥是否有好轉?

6、觀察家裡人,是不是和你有一樣的症狀?

這6條是我結合專家的話和自身的經驗總結。我照顧過肺炎病人,肺炎的主要症狀是乏力,喘不上氣,這也是新冠肺炎的症狀。而感冒的症狀大多是,陣發性咳嗽、鼻塞、但精神良好,兩者有很明顯的區分。再由於它有傳染性,所以如果和你密切接觸過的人過了潛伏期無事,基本也不用太擔心。

“道理都明白,可還是感到焦慮”。這種感覺我太懂了,因為本人就是“焦慮體質”。文章發了沒有回應感到焦慮,發胖了焦慮,比不上同齡人感到焦慮,可焦慮的事情實在太多了。

之前看過一本書,說心思敏感的人更容易焦慮,而焦慮也不可能完全被治癒。

聽起來很絕望吧,但真的毫無辦法嗎?並不是這樣,即便時不時的焦慮,也可以做到同它和平共處。

02/

首先 少玩手機

<strong>

舉個例子:我因為多平臺寫文章,就得了解些運營知識,平臺規則,於是搜索了一下,結果蹦在我眼前的全是:“7天收穫5000粉”“過收入過萬不是夢”“兩天成為品牌合作人”......

呼~

我能不焦慮嗎?

最氣人的是,他們運營的好也就罷了,年齡還比我小,你說焦慮不焦慮?又焦慮又氣人!!

就像最近的新冠肺炎,凡是瀏覽過這類信息,平臺系統就會無休止的推薦,各路信息,人多嘴雜,焦慮感也進一步加深。

王爾德說: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在我看來,

愛自己就是不給自己添堵。放下手機,可以給家人做頓飯,和家人聊聊天,總之,輕鬆一點。

03/

第二步 冥想

<strong>

可以和第一步相結合。冥想聽起來很扯,但實實在在的有用,最初源於佛教禪修。哈佛醫學院做過實驗,只要每天堅持冥想10—40分鐘,就可以有效的減緩焦慮。

從現在閉上眼睛,放空大腦,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無論腦海中蹦出來什麼,都不要追逐,繼續安靜地、緩慢的呼吸。

可以配合純音樂,聲音要輕柔,繼續感受你的呼吸~

04/

第三步 曬曬太陽

我從小就喜歡冬天曬太陽,搬個小板凳坐在自家門前,閉著眼睛,不一會就來了睏意。這種暖洋洋的感覺,真的炒雞治癒。

現在住在高層,很少能像小時候那樣肆意的感受陽光。

可能很多人不覺得,曬太陽也能達到心理療愈。舉個例子,陰天時,我們多少會感到壓抑,但當陽光四溢時,心情確實歡快些。

《肖申克的救贖》有一句經典臺詞:陽光灑肩頭,彷彿自由人。意思就是說,燦爛的陽光灑滿肩頭,即便在高牆大院裡,也仍舊覺得自己像個自由自在的人。

可見陽光對人的心理療愈有多重要了。

05/

總結:少玩手機,適當冥想,多曬太陽。

其實比起方法論,更希望大家能有個好心態,人生已經如此艱難了,許多事情不要想得太明白。


作者:胡侃侃 人生目標:一夜暴富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點個贊讓我知道吧~

深夜寫作


2020年這個春節,正趕上新冠病毒肺炎流行,為了防止病毒擴散和感染,政府一聲令下,延長節日假期,非緊要人員一律不許外出,不準人員聚集,取消一切聚會活動,許多人應該是一生中在家裡休息時間最長的一個春節了。

然而困在家裡的滋味並不好受,不少人因為在家裡呆久了,產生了焦慮、煩燥情緒,對外界越來越恐懼,擔心疫情控制不住,癔想世界末日是不是要來臨。

這種焦慮情緒的產生也並不奇怪,我分析主要有如下幾個原因:1.長時間宅在家裡,空間狹小,空氣凝滯且與外界沒有交流,容易導致產生抑鬱狀態;2.天天看手機,從中獲取大量負面信息,產生焦恐心裡;3.政府的一系列抗疫措施,延遲上班,封區、封路,正常生活受到衝擊,加劇了心裡恐慌;4.鍛鍊少了,有氧鍛鍊更少了,身體肌能有所下滑,自我有衰老的感覺等。這些原因造成的焦慮和恐懼若不能及時進行疏解,將導致窗戶不敢開,門也不敢出,恐怕開窗病毒會進來,出門怕感染,這樣就會進入一個惡性循環,越發加劇恐懼。

其實這種狀態也並不可怕,注意以下幾點就可以逐漸得到緩解,一要以科學的態度看待這次疫情,相信病魔並非不可戰勝,我們有強大的祖國做後盾,有一大批科技攻關力量在忘我奮戰,有先進的社會制度和強有力的國家管理機器,我們一定會在不長的時間裡戰勝瘟疫;二要從官方渠道獲取信息,不能聽信未經證實的小道消息;三要勤開窗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消除憋悶感;四要利用家裡空間進行適當的身體鍛鍊,保持肌體的活力。通過這些努力一定會取得成效。


陽談


在家待久了出現這種情緒很正常的,很多人都會出現這種情況的,首先不要害怕,要自己來調整我們的心態。

從年前2020年1月22日以後基本除了買菜 就沒有出去過,隨著後來新型冠狀病毒越來越多越來越嚴重,大家待在家本來就出不去,再網上瘋狂刷相關消息和報道,死亡人數和感染人數增多,還有一些假的消息摻和其中,把大家都搞得很緊張。我開始也是這樣心裡特別焦慮鬱悶,後來感覺這樣下去不行,自己的身體會垮掉的。

於是我開始調整自己心態,第一步就是放下手機,接觸信息越多心裡越焦慮,還有一些死亡消息和醫務人員感染的我每次都在那默默流淚。所有要少看,可以每天拿出一點時間看看幾個權威性的報道,瞭解情況就可以了。我們要做的就是在不傳謠,不信謠言,少出門不聚會,出門戴口罩!之後最重要就是調整自我心態。

放下手機,家裡有孩子多陪伴孩子玩一些遊戲,可以多研究研究食譜,給家人做幾頓美味佳餚,反正就是讓自己豐富起來,轉移注意力。

其次運動也是特別重要的,出不去可以在家做些運動,如果家裡有跑步機可以每天抽出40分鐘到一小時鍛鍊,沒有也可以在家坐坐操什麼的,運動可以分泌多巴胺,讓你快樂也可以讓自己增強抵抗力和免疫力。

可以學學唱歌可以看看自己想看的書,可以看看紀錄片看看電視劇還可以學習充電,想學習哪方面知識就去學,可以畫畫,好多可以做的,注意看分散了,自己有事幹了就不會那麼鬱悶和焦慮。

最後,實在想出去,如果在本小區沒有疫情沒有確診病例,可以帶好口罩,做好防護,再沒人或者人少地方稍微溜達會的,但不要去人多的地方也不要去找人聊天。


snow大雪紛飛


首先有這種問題,估計您不是很宅的人,宅系一般不會有這種問題,不符合屬性[機智]。

最快能解決問題的手段就是出去溜達溜達。雖然是非常時期,也並不是一定不能出到外面,咱們不去人多的地方,自己的小區裡,院子裡,人不多的街上,都可以。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咱不給別人添亂,也不給自己帶來麻煩的情況下,放放風,心情會好很多。其實,恐慌比疫情還可怕,“雖然疫情還沒結束,但是生活絕不停止”。不要因為生理上的恐懼產生心理上的壓抑,那就得不償失了。出去溜達,咱不湊熱鬧,做好防護,家跟前走走就得了。

如果是因為生活和事業,那不妨就將現在當做一次減壓機會了。平時生活工作壓力都大,現在都歇著了,那你也歇歇吧。趁這個當口,抬頭看看路,反思一下自己,難得的緩衝時間啊。

如果可能的話,和家人多在一起,聊聊天,做做飯,玩一會,平時哪會有這樣的機會讓家人長久相處啊。雖然我們都有外面的世界,可這回可能會讓我們重新開啟一個家裡的世界。

儘量保持一個良好的作息時間,因為疫情不會太久,我們很快就能回來了!共勉!


行者周




芙蓉洛


第一可以聽一些開心的節奏,歡快的音樂來舒緩你的情緒;

第二,可以通過視頻的形式和自己的朋友聊聊天說說話;

第三也可以通過抖音短視頻等看一些積極的歡快的視頻,然後也可以錄製一些自己比較喜歡的有節奏感的視頻來分享給大家;

第四。可以通過閱讀對生活積極和嚮往美好的一面;

第五,可以把不開心的事情寫下來,也是一種自我的情緒的輸出;

第六可以抽一個陽光明媚的一天,來打掃衛生,整理家


月享星空


在家待久了,人們大多都會有和你相似的情緒,這是正常的,因為人是群居動物,無論是學習,工作,還是生活中都是互相幫助,互相協作,互相傾訴,互相依靠!

但是一旦我們長時間的遠離這樣的生活,我們就會感到孤獨不適應,所以會抑鬱。同時我們又擔心跟不上原來的生活節奏,所以會焦慮。我們在家的生活是悠然休閒的,如果突然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又會覺得恐懼!當然我是這樣理解的,不權威啊,個人之見!

那麼恐懼焦慮和抑鬱互相糾纏在一起,勢必會產生心理的負擔,我們應該多和愛人,親戚朋友同事們聊聊天,傾訴自己的心情,去人少的地方鍛鍊鍛鍊身體!

我想我們都要有好的心態來面對一切,你也可以的,加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