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釣上魚容易,但為何連續難?太多釣魚人忽視了“節奏”的掌控

會釣鯽魚,那麼釣鯉魚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高手玩鯽魚,新手才熱衷鯉魚;黑坑撒魚多,只要有魚,誰都會釣……這些是釣界常見的言論,甚至許多隻玩單一環境的釣友對此深信不疑、津津樂道~

由於身邊水資源的匱乏,更多的城市釣魚人把“精力”放到了池釣鯉魚。筆者原來鍾情於釣鯽魚,一開始主觀上也認為會釣鯽魚,那麼垂釣鯉魚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找個好釣位“屁股坐正”,餌料味型、狀態差不多,再加上釣鯽魚磨練出的一些功底,應該就“準拿”——但事實並不是這樣,通過近幾年黑坑垂釣鯉魚的實踐,讓我總結出一個經驗,要想“上岸和坑冠”,一定首先要學會掌控池釣鯉魚的節奏和頻率,這在許多時候可能比餌料還重要~

本文要點導讀:

  • 拋竿頻率是首先要掌握的;
  • 做窩和續窩是要有必要節奏的;
  • 上魚並不是越快越好,甚至這很重要;
  • 生口魚和回鍋魚,要有本質不同的頻率和控制。
池釣上魚容易,但為何連續難?太多釣魚人忽視了“節奏”的掌控

“拋竿”頻率的把控

  1. 魚口好的情況,鉤餌下去就有口,垂釣時你想慢都不行,魚情逼著你就會保持著一定的拋竿頻率,漁獲自然不會太差唄?其實不一定,此時也需要掌握拋竿的頻率,魚口很快——說明魚的聚群好,窩內存魚多,此時要想保持,反而常見要控制拋竿頻率,尤其減緩或停止做窩;因為魚情好,聚魚多,反而更容易出現亂口和炸窩。
  2. 能檢驗釣魚水平的,還是魚情差的情況或者是過了快魚階段的糗魚期,很多釣友魚口不好時,越釣頻率越慢,有的乾脆就拋竿下去糗著——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導致徹底停口。其實這種情況即使糗釣,也要儘量的“夠遠”來糗,而且,有效的誘魚才是關鍵。比如,此時將餌料味型變淡,狀態增粘,但反而需要保持一些頻率的拋竿來應對
  3. 總結來說,當窩子中“霧化”過好、聚魚過多已經頻繁出現蹭線、錨魚等魚太燥的情況時,反而要降低拋竿的頻率,甚至改用低霧化餌料;通過頻率的控制,對窩點魚情燥動做有效的緩解,並控制好魚層,進而提高中魚率,這才是目的。而魚情不好,低調而有效的誘魚就是關鍵,其實根據魚情的拋竿頻率控制,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難。
池釣上魚容易,但為何連續難?太多釣魚人忽視了“節奏”的掌控

“做窩”的節奏要合適

  • 什麼叫做窩的節奏,其實這裡既包括做窩的量、又包括做窩的方式,這些都要根據魚情來定。如果是快魚,散炮餌快頻率、大窩量還是有不小的優勢,這時候就不要糾結什麼窩料的沉底性、平鋪性了,反而把魚抽起來釣是更快的,魚的截口更是一種有效魚口。此時窩料的掌握需要魚快了,不補窩;但是感覺魚開始慢了,就要馬上補窩,千萬不要等到停口。
  • 結合慢魚,給大家說一個我經常用到的一個做窩小技巧,如果垂釣出魚不是很快的池塘,可以做多個窩點(釣位不變,但是窩點相差0.5米到1.5米),常見的是一遠一近或者靠左靠右來做兩個窩點,先經營好一個窩點,然後養這個窩子的時候可以去佈置另一個窩子,最後兩個窩點輪流垂釣,這樣相當於省去了等待發窩的時間,也相當於加快了自己的上魚的頻率,有效做到一個窩子誘魚、一個窩子釣魚
  • 極端慢的魚情,尤其
    搶魚過後的全坑停口,此時就要儘量釣遠的策略了,使用拖釣法,下鉤上釣餌、上鉤上大餌或一團窩料,高飛鉛+浮漂上移到竿稍附近,這樣能有效的釣獲受驚遠岸的魚,搶魚過後,誰還能慢蹦,那反而就是坑冠的基礎。
池釣上魚容易,但為何連續難?太多釣魚人忽視了“節奏”的掌控

控制自己上魚的頻率

當上魚快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一個字,那就是穩!這是經驗豐富釣魚人的操守。同樣是爆連的魚情,新手一個小時的漁獲量會比“老釣魚人”差出很多,這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起魚”的節奏問題,

只有快中求穩,才是真正的“快”

  1. 首先是抓口和摘口——模稜兩可的動作不抓,基本都是抓進嘴後的浮漂動作,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錨魚,防止炸窩發生,從而達到魚獲最大化。新手碰上這種魚情,經常會狀況百出,錨魚炸窩,跑魚切線……上魚的黃金時間都浪費在換線調漂上了,反而自己把連竿的節奏葬送了。
  2. 不貪圖雙尾——魚快也儘量不要貪求中雙尾,因為雙尾一是容易出現切鉤跑魚的失誤,還有一個原因是中雙尾你的頻率就會下降,晾窩子太久+回魚速度過慢,會導致搶魚期你的續窩不夠,窩子裡的魚會越釣越少,也就是咱們常說的把窩子釣“苦”了,這是得不償失的做法。尤其養殖鯉魚習慣了搶食,窩子裡魚多還能誘魚,搶食“魚口”會更加大,更容易出現吃死口,所以大家一定要控制上魚的節奏,這樣才能讓自己釣點口更多,延續時間也更長。
  3. 快魚要等,慢魚不糗——這其實包含咱們抓口的概念,即,魚快,反而要等實口、抓真口,一些可能的蹭線、虛口通過“等待”都放過。但反之,一些慢魚,尤其誘魚不利造成的慢魚,一定不要“等”,要主動保持一定的頻率,不要喪失還可能誘魚的時機。這方面不同於野釣或競技,黑坑絕大多數時候,還是要誘魚為主的。
池釣上魚容易,但為何連續難?太多釣魚人忽視了“節奏”的掌控

釣魚線的戰鬥鯉魚 (鯉魚)

根據來魚狀況選擇合適的垂釣頻率

最後咱們針對網箱養殖,吃浮水料長大的鯉魚為例來說明一下“來魚前提下的頻率”——如這種魚個體小,密度大,即使糗魚也常見要適當加快垂釣頻率,高飛鉛,勤拋竿換餌。這裡不是要求過多的投餌量,而是創造成餌料的高頻入水和半水行程。而且針對此類魚的餌料,也多為浮水顆粒或風暴類輕質但低霧化的釣餌,頻率稍快,也不會造成“霧化”的驚魚。注意這樣的魚情往往會有較多的截口,釣著會很舒服;反之如果來魚是普通的沉底飼料餵養,或個體較大、密度低,還是降低頻率踏踏實實釣底會更加合適。

池釣上魚容易,但為何連續難?太多釣魚人忽視了“節奏”的掌控

最後總結

最後還是咱們經常說的那個道理,不能一味追求節奏快、窩料多;更要客觀看待頻率高就能多上魚,節奏慢了就會魚口少……只有結合魚情的節奏,才能讓您保證儘可能多的魚口,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漁獲,這在黑坑池釣、針對養殖魚、回鍋魚尤其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