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官大还是和珅官大?

虎哥187047674


单纯的比较,和珅的官阶要比李卫的瓜大,但是相比而言,李卫能够得到这样的官职更不容易。

李卫官职解析

简单来说:李卫曾经当过户部郎中、浙江巡抚、浙江总督、以及。 在这所有的官职当中,只有直隶总督是权力最重的,什么叫做直隶总督呢?


总督解析

在解释什么叫做直隶总督之前,我们必须先解释一下什么叫做总督。 简单来讲,如果说他是某个地区的总督的话,那么这个地区出了什么事都直接找他,他是这个地区的最高负责人。

而直隶总督指的是北京以及部分蒙古部分和部分山东地区,换句话来说:是以当时的故宫为中心画了一个圈,在这个圈子里面的事情都归李卫来管。


和珅官职分析

大家看过《铁齿铜牙》就知道,和珅一生兼职很多的官,但是最重要的有两个官:第一个官叫做领班的,第二个官叫做领班的内阁大臣。

简单来讲,朝廷内的事情、朝廷外的事情、的事情、皇后的事情,只要是事情都归和珅管。

二位官职比拼

如果这样一比的话,好像和珅的官要比李卫的官大而且大得多,毕竟李卫最多也就是个直隶总督,而和珅的官职竟然达到了:可以管内外管朝廷、管天下。

换句话来说,在和珅执政的时候,除了有一个阿贵之外,好像其他人很难和和珅一拼高低。

官职高低的背后

但是记得在前文当中讲过:和珅尽管比李卫的官职高,但是李卫更成就更高吗?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比拼呢?是因为的小心思和的小心思有着很大的差距。
简单来讲:雍正更加不信任人,疑心也更加重。以雍正的脾气秉性来看,他很难把自己的权利交给别人,也很难让别人帮助自己办事情。



可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之下,李卫竟然能够身居高位并且掌握大权,这就足以见得雍正对李卫的态度。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李卫凭借着自己为官清廉,凭借自己刚正不阿,做到了这个地步,而和珅仅仅是巴结皇帝、奉承旨意罢了。


历史早知道


李卫与和珅,一个是雍正时的重臣,一个为乾隆朝的宠臣。出身也不相同,李卫出自汉人富裕家庭,和珅出身正红旗贫困家庭。那么两个人谁的官大呢?

别急,咱们先来简略看看他们二人的仕途生涯。

1717年,李家用钱帮李卫买了员外郎的官职。这是一种从五品闲职,没什么实权的职位。放现在的话,相当于副司长吧。刚买不久,就出任了兵部的员外郎。

2年后,升官到户部的郎中,这是正职,相当于现在的司长。

(李卫在户部任职)

康熙挂掉,雍正上位,开始提拔重用汉臣。李卫为人聪灵,理所当然的入了雍正法眼,立刻被外放直隶驿传道,谁知李卫都还没收拾完细软到任,又接到通知,改提拔为正四品的云南盐驿道。(厅级)

在这个位子上李卫干得政绩突出,雍正又把他拔一拔,就地升级为从二品的云南布政使。(相当于省长)

才刚过了一年当省长的瘾,雍正又把他提一提,调到浙江任一把手——巡抚。(相当于省委书记)

(剧照)

又过了一年,1726年,李卫被上头发现是能者,所以兼任两浙盐政使,并授意叫他打击私盐贩子,偷税漏税等盐政烂摊子。

才刚过了一年,李卫政绩喜人,又被上头赏识,提拔为正二品浙江总督(副国级)。跻身一个地区的封疆大吏,真是祖坟冒青烟了。

又过了2年(1729年),雍正又看他特别顺眼,把他放在了从一品兵部尚书的高位。(正国级减)

1732年,出任直隶总督,并代理刑部尚书。后面的兼管直隶河道水利总督,不过是加多些工作量和权力。官职和品级上无再升调了。用下图回顾他十多年来的火箭升官路:


(李卫的仕途)

和珅身世就有些悲惨咯,3岁时他老妈过世了,9岁时他老爹也死了。幸亏他小子机灵,凭旗人身份,考上了咸安宫学舍就读。

又因为旗人出身,以秀才的学位承袭满人贵族爵位,从三品的轻车都尉。1772年,被授予三等侍卫实职,并让他进入清朝的特务机构血滴子干活。

(历史上的和珅画像)

1773年,和珅被调到了乾隆仪仗队,终于在老板面前露脸了。一次乾隆南巡时,因为无聊,和旁边的和珅聊了起来,发觉和珅对答如流,小伙子给乾隆留了个好印象。

同年不久,他就被调到布库任管理大臣,说通俗点,就是仓管员。由于他在任上干的不错,又被提拔了。

1775年,升级为乾清门侍卫,几个月后,又升为御前侍卫,并当了正二品正蓝旗副都统,这是武职。

刚过得一年,开挂了的和珅,转职了,转成了文职正二品户部右侍郎。才2个月,又被任命为军机大臣。才一个月,屁股都还没坐热,又调到内务府任总管大臣。没过几个月,乾隆又把他调到镶黄旗任副都统。还是不让他消停,11月,又调去国史馆做副总裁,品级涨了一级,成了朝廷一品大员。

(剧照和珅)

这时候的和珅,红得发紫,乾隆把他调来调去,只不过是帮他镀金,刷履历。

1777年,被乾隆青眼有加的和珅,又被挪到了户部左侍郎的位子,并且兼代理吏部右侍郎,不但如此,还让他掌握军权,兼任步军统领。

这是要文武双修的,红的平步青云,坐在家里都被一个个轮流砸下来的官职砸昏脑袋。

1780年,和珅主持搞了李侍尧贪污一案后,于6月,被提级为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正一品)。10月,还兼职理藩院尚书。看来红得发黑了。和珅开始飘了,贪污之手越伸越长。

1784年,升无可升的和珅,被乾隆赐予三等轻车都尉世袭爵位。这小子又因为在平定回族叛乱中捞足了功劳,爵位提升为一等男爵。

1786年,因为之前乾隆老是下江南,和珅都安排得周到妥当,令乾隆内心舒舒服服,所以把他拉到了文官之首的文华殿大学士。(正一品,正国级)并统摄户部、吏部!可谓权势滔天了。

时人说的入阁拜相,就是这个位子了。

因为最尊贵的保和殿大学士,不是常置职位。所以,文华殿大学士,是常置职位中最高的文官职位了。相当于古时候的宰相,明朝时的首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官职上是到了顶点了,再升,只能从爵位上来了。

(和珅的仕途)

1788年,和珅又在林爽文事件中,捞足了油水功勋,爵位晋级为三等忠襄伯。

到了此时此刻,和珅的官途到了满清一朝的顶点了。之后的职位,不过是锦上添花,给多点权力他而已。

简略看下:1792年,和珅兼翰林院掌院学士。1796年,调正黄旗侍卫内大臣、镶黄旗满洲都统。1798年,因功晋升公爵。

1799年,养肥的和珅被嘉庆宰了。

李卫最高官职是兵部尚书(从一品),和珅最高官职是文华殿大学士兼侍卫内大臣(正一品)。一对比,官职上,和珅秒杀了李卫。

歪眼小史工作室


刚日读史


李卫的终极官职是直隶总督加太子少傅,从一品,而和珅除了担当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十多个重要的职务,他还被加封为一等忠襄公,和珅是超品,所以官职比李卫大,而且大的多!

(李卫的官职也是很大的,仅次于三公,太子少傅这个官位也是大到极限了)

李卫其人其事

李卫一生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雍正最宠爱的大臣之一,李卫的形象出现在多部热播清宫剧中,在根据著名作家二月河先生所著作品而改编的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李卫是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去江苏找盐商借钱赈灾时收养的灾民,小名叫狗儿,不过小说毕竟是文学作品,是作者根据史料进行加工和渲染的,但真实的历史可不是如此。

在清朝入仕除了科举之路还有其他的道道,比如花钱捐官或者军功,袭爵等等,李卫出身江南一个富裕的家庭,在康熙朝末年的时候,他就是通过花钱捐官来入仕的,不过有的人当官是为了捞钱,有的人当官却真是为了济世为怀,李卫可能就是属于后者。

李卫在康熙朝没有显贵,他最初是担任兵部员外郎,这个官是从五品,值得说一说这个员外郎,六部均有这个官职,这个官职在清朝是个闲职,大多就是为这些富户捐官的人而设置的,所以很多地主老财主都被称某某员外就是源自于此。

李卫真正的崛起是在雍正继位之后,雍正用人不拘一格,他不讲究出身和学识,只要能够为我所用就可以,而李卫就是这一类人,他非常能干,而且能够充分地领会上级领导所指派的各项任务,并都能很好的完成,而雍正继位之初,鉴于前朝留下了一大堆烂摊子,国库空虚,国内阶级矛盾激化,雍正便开始励精图治,推行新政。

历史上任何朝代的改革,都不会一帆风顺,雍正改革也是如此,他的新政损伤了地主阶级和宗室贵族等的利益,从新政开始就阻力颇多,而雍正是刚刚坐上皇帝的宝座,他需要支持,也需要有用的上手的臣子去推行新政,而李卫就被雍正发现了,李卫一丝不苟地执行雍正的新政,干的有声有色,同时李卫这个人不避权贵,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并且做事雷厉风行,所以正因此他才得到雍正的宠爱。

和珅其人其事

和珅的老家在今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英额门镇,他出身功臣之后,其祖先深受皇太极和多尔衮的宠信,被赐予巴图鲁称号和世袭三等轻车都尉(爵位是荣誉称号,有俸禄可以无官职),这个三等轻车都尉属于功臣们的爵位,相当于正三品的官员待遇,到了和珅爷爷这一辈,康熙去东北祭祖,路过英额门镇在此围猎,发现和珅的爷爷武功高强,聪明伶俐,便在回京的时候把他带回去担任自己的贴身侍卫,从这时起和珅家才进入北京。

和珅的爸爸常保同样世袭了祖上的爵位,在随乾隆去福建的时候,就地被任命为福建副都统,是正二品的大官(相当于现在集团军的二把手),所以和珅出身是很高的,并非寻常百姓家庭之子,只可惜在和珅九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常保因病去世了,这才导致家道中落,大户人家是非多,他和他弟弟还险些被逐出家门,所以他便发狠努力学习文化和练习武艺,和珅精通满蒙藏汉四种语言和文字,熟习经史子集,更写得一手好字,他精于骑射,武艺高强,长的非常英俊,和电视剧中的形象是完全不同的。

前文说了和珅家有世袭爵位,一般八旗子弟都会到皇宫内去担任大内侍卫,和珅也是如此,他到了大内当差后被乾隆皇帝赏识,便一路高升,最终被封为一等公爵,但是和珅的结局非常不好,在乾隆死后便被嘉庆给查办了,他生前贪污受贿,经营生意,积累了巨额的财富,相传嘉庆从和珅家抄出的钱财相当于大清国二十年的税收,可见其财产富可敌国,于是便有了“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这一民间说法。

小结:

和珅的官职高于李卫,这和清朝的制度有关,清朝的爵位分两种,一种为宗室,一种是功臣,宗室就是皇家的人,而功臣不言而喻了,历数清代汉人封爵的非常少,可以说是凤毛菱角,除非是有战事立过大功的人,比如岳钟琪,又或者说被抬旗的汉人,比如佟国维祖上,李卫是汉人一生以文官为主,能够做到直隶总督加太子少傅衔已经是荣耀至极了,这个官职也相当于副国级干部了。

因乾隆宠爱有加,后来和珅和皇帝还做了亲家,和珅的爵位是公侯伯子男中的公爵,而且还是一等公爵,这早就已经超出品级了,所以是远高于李卫的。

以李卫的能力要是从军的话也许也能混个爵位玩玩,而和珅如果不因一个“贪”字,以他的能力肯定也能为国家做出很大的贡献来,只可惜他毁在了自己无限地“欲望”里了。



鸿涵先生


李卫是雍正时期的重臣,于乾隆三年去世。而和珅是乾隆时期的重臣,出生于乾隆十五年。所以,他们两个人并没有直接的交集。那么,他们两个人,谁的官更大呢?

咱们先来看下他们两个人的政治生涯和官职。

李卫的政治生涯和官职

李卫出生于江苏丰县的一个富裕人家,家里比较有钱。他的官并不是他通过科举考试考来的,而是用钱买来的。1717年,李卫的父亲捐资30万两银子,给他捐了个员外郎的官职,没过多久,他就到朝廷出任兵部员外郎一职,正式步入仕途。在康熙朝时期,李卫的官位做到了户部郎中。

员外郎和郎中是什么官呢?

清朝时期,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之下各设有多个司,员外郎就相当于是副司长,郎中是正司长。员外郎是从五品官,郎中是正五品官。

由于李卫为官清廉,政绩突出,后来雍正上台之后,便开始重用李卫。先是提拔他做了云南盐驿道,这是个四品官职。云南盐驿道刚干了一年多,雍正又提拔他做了云南布政使,这是一个从二品官,相当于现在的财政厅厅长兼组织部部长。

1725年,雍正又提拔李卫做了浙江巡抚,这是一个从二品官,是浙江全省最高行政长官,主管全省军政、民政。第二年雍正又让他兼任两浙盐政使,整顿治理浙江私盐猖獗的问题。

1727年,李卫又被雍正提拔做了浙江总督,兼巡抚事,成为了一员封疆大吏。这是一个正二品官。

由于李卫的政绩实在太突出,1729年,他又被加封为兵部尚书。后来,他的母亲去世,雍正又加封他为太子少傅以示安慰。而地方上的总督如果被加上兵部尚书衔的话,官阶就变成了从一品。

1732年,雍正又封李卫为直隶总督,并代理刑部尚书。直隶总督是清朝八个总督中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

所以,由上可以看出,李卫的最高官职是直隶总督兼兵部尚书,官阶为从一品官。

和珅的政治生涯和官职

和珅的父亲是福建副都统常保,相当于福建地区驻军的副司令。但是他三岁时,母亲因难产而死;九岁时,父亲又因病去世,从此家道衰落。

后来,他靠着祖上荫德承袭了三等轻车都尉的爵位。1772年被乾隆封为三等侍卫,被挑选为补粘杆处侍卫,是个正五品官。

由于在乾隆面前展示了自己的才学,1773年,和珅被挑选为乾隆仪仗队的侍从。因为表现突出,同年,乾隆又让和珅做了管库大臣,管理布库。

和珅在管理布库时,使得布的存量大增,得到了乾隆的赏识。1775年十月,乾隆提拔和珅为乾清门侍卫,十一月的时候又把他升为了御前侍卫,并且封他为正蓝旗满洲副都统。这是一个武职正二品官。

刚被提升不到三个月,和珅转文职了,并且开了挂。1776年正月,乾隆任命和珅为户部右侍郎,这是文职的正二品官。三月,和珅又被任命为军机大臣;四月,被任命为总管内务府大臣;八月,调任镶黄旗满洲副都统;十一月,任国史馆副总裁,赏一品朝冠;十二月,任总管内务府上三旗官兵事务,赐紫禁城骑马。到这时,和珅已经是朝廷的一品大员了。

但是开了挂的和珅并没有就此止步。1777年六月,乾隆任命和珅为户部左侍郎,同时代理吏部右侍郎。十月,又兼任步军统领。

1778年,因为吏部尚书永贵的弹劾,和珅被降两级留用,监督崇文门税务,总管行营事务。

1779年,乾隆命和珅在御前大臣上学习行走。

1780年,因为处理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案有功,和珅被升任为御前大臣,补镶蓝旗满洲都统。当年六月,又被提拔为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十月,又兼职理藩院尚书。

1781年十一月,又兼任兵部尚书,十二月又加管理户部三库事务。

1782年八月,加封太子太保。

1783年,赏双眼花翎,任国史馆正总裁、文渊阁提举阁事。

1784年,调任正白旗满洲都统,授予轻车都尉世袭爵位。不久又调任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又因为平回乱有功,被封为一等男爵。

乾隆第六次南巡的时候,和珅下令各府进献资金,国库没有花一分钱就完成了南巡的准备。所以,1786年,乾隆又任命和珅为文华殿大学士,兼任吏部、户部。

这个文华殿大学士在当时来说,可以说是文官之首。乾隆时规定,保和殿大学士为内阁大学士之首,文华殿大学士次之。但是保和殿大学士不是常设职位,所以文华殿大学士成了辅佐皇帝的内阁大臣之首。可以说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

到了此时此刻,和珅的官途可以说是达到了顶点,后期的三等忠襄伯、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太医院及御药房、晋升公爵等都是锦上添花,给他多加一点职权。在嘉庆初期,和珅的权力甚至超过了嘉庆皇帝,被称作“二皇帝”。

随着官越做越大,和珅的欲望也越来越大,贪的钱财也越来越多。他贪的钱财,相当于清朝15年的国库收入。乾隆死后,养肥了的和珅被嘉庆给宰了。

所以,由上可以看出,和珅的最高官职是文华殿大学士,是内阁大臣之首,可以说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

总结:李卫的最高官职是直隶总督兼兵部尚书,官阶是从一品官。而和珅的最高官职是文华殿大学士,是文官之首。而且,和珅还深受乾隆的宠爱,他的儿子还娶了乾隆的女儿固伦和孝公主,成为了皇亲国戚。因此,和珅的官比李卫的大得多。


李小新吖


李卫和珅两人没有交集,也没有一起共过事,虽然李卫历经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但他直到去世也没有等到和珅的出现,不然按李卫那暴脾气,肯定看不惯和珅,说不定那天就来一份奏折弹劾和珅。李卫与和珅都是清朝名臣,要比较一下他俩谁的官大,我们先来看看他们都做了什么官。

李卫(1687~1738年),字又玠,江南铜山(今江苏徐州)人,公元1717年,李卫捐钱为官,看来李卫家里是有点钱的,虽比不上王思聪,但肯定是富二代。他一生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朝代,在康熙朝倒是没有什么作为,但在雍正朝却混得风生水起,雍正皇帝十分赏识这个大字不识几个的李卫,他历任《户部郎中、云南盐驿道、布政使、浙江巡抚、浙江总督、兵部尚书、署理刑部尚书、直隶总督》等职,李卫虽然是买来的官,但他却没有辜负这份银子,官做得非常不错,无论在那个职位,都是尽职尽责,认真工作,不畏权贵,深得老百姓的热爱,庙堂之上有人赏识,江湖之远有人称赞。

和珅(1750年~1799年),钮祜禄氏,名善保,字致斋,满洲正红旗。和珅在我们的印象中是个大贪官,深得乾隆的宠爱,乾隆把自己的爱女嫁给了和珅的儿子,和珅同乾隆是儿女亲家。在乾隆时期权倾朝野。和珅有权有钱,而且自己组建了多家集团公司,他既是政府高官,又是私营集团公司的董事长,黑白两道玩得炉火纯青。和珅先后担任过曾担任过《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正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职务。1799年,乾隆驾鹤西去,嘉庆帝即位后几天,就拿下了和珅,抄家后清点和珅财富:白银达11亿两左右,这还不包括黄金、古玩、珍宝和其它有价值的物品,总数估计超出了清朝政府15年的收入,和珅搜刮的财物之多让人咋舌。

介绍完了李卫与和珅,我们再来看看清朝官员设立的机制,清朝的官员一共有九个级别。

正一品 :太师、太傅、太保、三殿三阁(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体仁阁、文渊阁、东阁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从一品: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等,直隶总督。

正二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内务府总管、銮仪卫使、大理院正卿、总督 、山东巡抚、漕运总督、河道总督等。

从二品:内阁学士、军机处散秩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各部院左右侍郎、巡抚、布政使等。

正三品: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上驷院卿、大理院少卿、太常寺卿、顺天府尹、奉天府尹、按察使等。

从三品:太仆寺卿、光禄寺卿、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参政道等。

正四品:通政使司副使、鸿胪寺卿、大理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都察院六科给事中、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盐法道、副使道等。

从四品: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光禄寺少卿、国子监祭酒、知府、土知府、都转盐运使司运同、参议道、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等。

五品以后在此就不细述,现在我们来对号入座,李卫最大的职位是:直隶总督,这个职位是从一品,也就是说李卫是北京、天津、河北以及周边的一些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副国级官员。那么和珅的最高职位是:文华殿大学士,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这个职位可是正一品,相当于政府总理,是正国级官员,跟现在的国务院总理差不多。要是论官职和珅比李卫大很多,但和珅留给后人的口碑比李卫要低。






史道驿站x


1、李卫(1687—1738),字又玠,李卫康熙年间入朝为官,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李卫深受雍正皇帝赏识,历任浙江总督、直隶总督等职。乾隆三年病逝,谥敏达。原为雍正帝家中仆人,后因其得到雍正帝提拔,在雍正年间成为一代名臣。

2、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原名善保,字致斋,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清乾隆年间的权臣。《清史稿·卷三百十九·列传一百六》和珅,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少贫无藉,为文生员。乾隆三十四年,承袭三等轻车都尉。寻授三等侍卫,挑补黏杆处。四十年,直乾清门,擢御前侍卫,兼副都统。次年,遂授户部侍郎,命为军机大臣,兼内务府大臣,骎骎乡用。又兼步军统领,充崇文门税务监督,总理行营事务。四十五年,命偕侍郎喀凝阿往云南按总督李侍尧贪私事。侍尧号才臣,帝所倚任。和珅至,鞫其仆,得侍尧婪索状,论重辟,奏云南吏治废弛,府州县多亏帑,亟宜清厘。上欲用和珅为总督,嫌于事出所按劾,乃以福康安代之。命回京,未至,擢户部尚书、议政大臣。及复命,面陈云南盐务、钱法、边事,多称上意,并允行。授御前大臣兼都统。赐婚其子丰绅殷德为和孝公主额驸,待年行婚礼。又授领侍卫内大臣,充四库全书馆正总裁,兼理籓院尚书事,宠任冠朝列矣。

李卫当过:总督、巡抚为掌握行政、军事、监察大权的高级地方官员【省委书记】,正二品

和珅当过最高的是尚书,为从一品,所以还是和珅的官大。


wd天辣


导读:李卫,雍正朝名臣,雍正皇帝“三大宠臣”之一;和珅,乾隆朝名臣,乾隆皇帝极为宠信,曾经权倾朝野,一度被称为“二皇帝”的权臣。

于仕途鼎盛时期的李卫,不能说权倾朝野,也绝对是能在京城横行的所在;和珅的鼎盛时期,出现在乾隆皇帝禅位以后、驾崩之前,权势一度凌驾于嘉庆皇帝之上。如此看来,将李卫和和珅放在一块比较官职,似乎对李卫有点不公平。毕竟,两人所服务的帝王不同;毕竟,李卫嚣张的时候,和珅尚未出世。而且,李卫乃系汉臣;而和珅则出身满洲大姓家族——钮祜禄氏。

最重要的是,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之间的巨大区别,两位帝王对待宠信臣子的态度不同。

那么,李卫和和珅如果单就官职相比,孰高孰低呢?


李卫,康熙二十七年出生于江苏丰县,捐官进入仕途。《清史稿·列传八十一》对李卫在康熙朝的官职生涯进行了记载:

入赀为员外郎,补兵部。康熙五十八年,迁户部郎中。

户部郎中,品秩为正五品,基本相当于现在的副厅级官员。因为其在户部,乃属于京官,级别稍高,基本相当于正厅级。

在户部,李卫能够从从五品的员外郎,擢升一级,成为正五品的实权官员,升迁速度不能算慢。而且,对于其进入仕途的“捐官”形式,该升迁速度算快的了!

进入雍正朝以后,在雍正皇帝的特恩擢升下,李卫历任直隶驿传道、云南盐驿道、布政使、浙江巡抚、两浙盐政、浙江总督、兵部尚书复加太子少傅、刑部尚书、直隶总督等等单拿出任何一个都响当当的实权派官职。

但这些官职的品秩最高也只是从一品,基本相当于现在的副国级干部。

进入乾隆朝以后,李卫的仕途几无变化。《清史稿·列传八十一》有载:

乾隆元年,命兼管直隶总河,裁营田观察使,敕卫覈议。二年,赐四团龙补服。三年,病作,乞解任,遣御医诊视。卒,赐祭葬,谥敏达。

也就是说,李卫最高的官职也只是从一品,但李卫在病重以后,得到了乾隆皇帝四项对于文臣而言极高的赏赐:

1、赐四团龙补服;对大清做出巨大贡献的有功之臣,才有可能获得皇帝如此恩赐。纵观有清一朝,也仅有五位汉臣获此殊荣,李卫就是那五分之一。

2、病作,遣御医诊视。

3、赐祭葬

4、赐谥号。

也就是说,李卫的最终官职基本相当于省部级兼领国务委员的副国级干部,而且病重时有国家相当领导探视,病逝后可以被国家官方媒体报道,而且给予人生正面总结评价的人物。

我们再来看下乾隆朝权臣——钮祜禄·和珅的仕途生涯。

和李卫相比,和珅的优势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出身满洲贵族大姓——钮祜禄氏;

2、拥有世袭的三等轻车都尉爵位,品秩为从三品,基本相当于正厅和副部级之间的官职,和正厅级,享受副部级待遇等同。

3、蒙荫得授三等侍卫,虽为正五品官职,但因为临近御前,于仕途升迁的便利性极强。

这些都是捐官出身、汉族出身的李卫,无法比拟的!

更重要的是,钮祜禄·和珅比李卫长得漂亮,历史上的和珅绝对属于“美男子”的范围。清朝时期,官员的相貌对仕途的升迁绝对能够起到不容忽视的正面影响。

《清史稿·列传一百六》记载了和珅于仕途的飞跃式升迁过程:

四十年,直乾清门,擢御前侍卫,兼副都统。次年,遂授户部侍郎,命为军机大臣,兼内务府大臣,骎骎乡用。又兼步军统领,充崇文门税务监督,总理行营事务。四十五年,授御前大臣兼都统。又授领侍卫内大臣,充四库全书馆正总裁,兼理藩院尚书事,宠任冠朝列矣。

从乾隆三十七年的三等侍卫,正五品品秩;到乾隆四十五年,授领侍卫内大臣,正一品品秩;短短八年的时间,和珅就从副厅级升至正国级,走到了清朝官员的品秩顶点。

自乾隆四十五年以后,和珅的官职品秩未再改变(也实在没有可上升的空间了),增加的只是虚职官衔、爵位的改变。

和珅的官职的顶点相当于现今的什么官职?

大体而言,基本相当于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发改委主任、国家民委主任、司法部、外交部等等部委一把手,中央党校校长兼中央办公厅主任,北京卫戍区司令中央警卫局局长等等。

也就是说,和珅一个人撑起了大清王朝几乎70%的担子!和珅的鼎盛时期,乾隆皇帝只是一个甩手掌柜,而和珅而是真正治理整个大清王朝的实权人物。

而且,在诸多官职之外,和珅还有一个一等公的爵位,乃系清朝对异姓功臣爵位晋封的最高等级。(但这只是爵位等级,和官职高低没有关系)

但是,《清史稿·列专一百六》还记载了和珅的最终结局:

内外诸臣疏言和珅罪当以大逆论,上犹以和珅尝任首辅,不忍令肆市,赐自尽。

也就是说,这个支撑了大清王朝数十年的权臣,被嘉庆皇帝以二十款大罪,罢免一切差事、爵位,赐自尽了!

所以,如果将李卫和和珅的官职进行比较,官至副国级、青史留名的李卫当然比官职更高却遗臭万年的和珅要高!

参考文献:《清史稿·列传八十一》、《清史稿·列传一百六》


正说清代十二朝


李卫和和珅这二人是为官的两个对立面,一个忠心直言,不贪。另一个笑里藏刀,贪婪成性。然而这样性格完全不相同的两个人,都得到了皇帝的重用,都位极人臣,官居一品!

大字不识一个也能当总督

说起李卫,大字不识一筐的纨绔子弟,能在官场上有一番大的作为,还要感激于雍正皇帝的,敢于不拘一格用人才,遇见了这个真正的伯乐,才让他发挥了自己的重大价值!而李卫的总督却比许多督抚都干得有声有色,雍正的形势奇异,也自有其背后的好处。

雍正品评督抚优劣,往往以鄂尔泰、田文镜、李卫三人为标准。而李卫在当朝是个颇有争议的人,雍正虽然常常严辞训诫他,但李卫一直被雍正宠信偏袒。

李卫并不是正宗的科举出身,是家里出钱给他捐了个兵部员外郎,走的是野路子。不过李卫当官也真是不苟于时,据说,他在户部做官司的时候,当时的户部是一位亲王兼管,李卫劝说这位王爷不发滥收费,而亲王不听,于是李卫就耍手段捉弄了这位王爷,搞得王爷非常尴尬。

雍正登基时,就派李卫到云南云做了驿盐道,结果他不到一年就将云南的盐务整顿一新。

雍正二年,李卫升任云南布政使,仍然兼管盐务。第二次,又调浙江巡抚,不久又升任两浙盐政。

雍正五年,李卫升为浙江总督并兼巡抚。雍正七年,加兵部尚书,太子少傅。

雍正十年,李卫被调回朝廷,做刑部尚书,随后又做了直隶总督。

从李卫的做官经历可以看出,他仅用了8年时间,就从一个四品道员做到了一品的封疆大史。

真正能让李卫展露才华的是雍正的用人原则和李卫的个人素质、才能相符。

第一:雍正用人从不讲究出身、资历,只要是有才干,不贪污,对皇帝国家忠心,都会得到重用,而且不畏流言。

第二:李卫对雍正的提拔之恩 一直感激不已,而且忠心不二,不贪污不贿赂,操守良好。

第三:李卫治理地方很有才干,敢于硬碰硬,甚至不把顶头上司放眼里,毫不顾及的把一些贪官清理了。

鄂尔泰的弟弟鄂尔奇犯法,而身为直隶总督的李卫,直接参告鄂尔泰。而当时鄂尔泰的地位远在李卫之上,而且是户部尚书兼步兵统领,鄂家也是当时数一数二的显贵之家,而李卫对此照参不误,受到了雍正的嘉奖。

雍正不仅对李卫的工作态度非常认可,而朝中一些人参李卫的话,说他狂纵、任性、随意骂人等话,雍正都将这些话告诉李卫,同时还对参李卫的人解释,并对刻意打击报复李卫的加以打击。

中国历史第一大贪官

和珅出身于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满州正红旗人,受家庭环境影响,他内心从小就刻下了权力和金钱的烙印。

从小和珅就在内务府主办的咸安宫官学读书,学习满、汉、蒙三种语言,在这里一读就是10年,和珅在读书的时候就表现出能言善辩、见机行事的聪明劲。而且在老师的指导下,又学会了诗词歌赋。

和珅19岁的时候,就承袭了三等轻车都尉的官职。

20岁的时候,和珅娶了刑部尚书兼户部侍郎、满州正黄旗都统英廉的孙女,从此有了一座大靠山。

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30岁的和珅去云南处理李侍尧贪污案,精明的和珅这处理这个案子上工于心计、精明强干,不仅查清了贪污的事实,还查出了云南省吏治混乱、财政亏空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被任命为户部尚书、议政大臣,回到北京后,又后乾隆加封为御前大臣兼镶蓝旗满州都统,同时给他未成年的儿子赐名为:丰绅殷德,同时招为固伦和孝公主的驸马。

和珅从一个小小的校尉到宰相仅用了10年的时候,可以说是创造了一个仕途奇迹。

同年十月,他升任“四库全书”正总裁兼理藩院尚书,十一月,又兼任兵部尚书,十二月,又管理户部三库。

身兼数职的和珅,可以说权力大如天,荣盛至极。同时长期担任军机大臣、兼任三部尚书,还担任了8年的税务监督。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和珅封三等忠襄伯,乾隆五十四年(1789),任殿试读卷官,乾隆五十五年(1790),赏黄带、四开禊袍,官加三级,其子丰绅殷德赐散秩大臣。

从两人的官职进行对比,就可以知道李卫纵然被雍正所宠爱,但最终也不过是一个一品的封疆大吏。而和珅则属于权侵朝野的重臣,不仅自己官居一品,还封侯拜相,不仅自己受到乾隆的宠爱,自己的儿子、兄弟包括自己的家奴都是人上之人。

所以李卫与和珅的官职,谁高谁低,一目了然。

不过二人虽然都是当朝生臣,但是结局却迥然不同,历史也给出了孑然不同的评价。


雨霁视角


李卫人生仕途的顶点是直隶总督,以直隶的重要性而言,说他是天下第一督也不算错。作为一个非科举出身,靠捐资成为员外郎的李卫,他的仕途之路从遇到怡亲王胤祥那一刻发生了转变,随后被胤祥推荐给雍正,开启了他人生飞黄腾达的起点。

李卫大概是整个雍正朝,做官做得最顺的人了,他深得雍正信任,而这种信任不同于和珅之于乾隆,李卫与雍正更多的是一种君臣相知,雍正锐意改革,整顿吏治,查贪惩污,而李卫就是他最好的帮手。

从云南整顿盐务打击泛滥的私盐起步,李卫靠着极强的手腕,从西南一路缉查盐务到东南消灭盐枭,他从一个不过五品的盐驿道成为了浙江巡抚兼任两浙盐政使。

李卫这个人虽然不是正儿八经的科举出身,但他的人格操守却十分令人佩服,他为官谨慎,做人也挑不出什么毛病,一步拉帮结派,二不结党营私,三步贪污受贿,为官清廉的同时还能约束亲人不使其因自己的官位而为祸乡里,而更让人钦佩的是,这个人是真的有本事,凡每放一任,他都能出色地完成雍正交给的任务,紧跟雍正改革的步伐,所以他能够在整个雍正朝扶摇直上,最后于乾隆三年死在了直隶总督的任上。

他跟雍正是一路人,都是那种对自己有严格要求的实干派。他的官位权力,都是靠真本事拼搏来的,一点侥幸都没有,更何况他的官声真的很好,算是清廷为数不多既清廉,又能干的好官了。

至于和珅,他可能是整个清王朝历史上最大的一个异数了。在清王朝276年的统治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人所兼任的官职有和珅这么多,也从来没有一个官员权力能有他这么大的。

和珅鼎盛时期是内阁首席大学士(清代内阁权力不大)、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同时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正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也就是所谓的九门提督)等数十个要害职位。

领班军机大臣,是清代辅政中枢第一人,大约已经如明内阁首辅一样的存在,搁在现代,类同国家总理(当然在行政权上没有国家总理那么大),算是整个国家行政决策顶层的存在了。当然,一般领班军机大臣还会兼任六部尚书之一,但却没有谁像和珅这样兼任三部尚书的,而且还是吏部、户部这种管人管钱的,其权力之大,令人咋舌,等于是整个国家的行政事务,以及官员管理,财政收入支出,都他一个人管了。

而一般管理行政的官员,不太会兼任军政方面的职务,但到了和珅这里却是个例外,他第一个军职是领侍卫内大臣,管着宫禁侍卫,皇帝的安全就由他来负责,这个职位可不是一般人能担任的,历数这个任上的官员,无一不是大权在握,就是第一宠臣。

第二个兼任的职位是步军统领,全称是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这是清朝很特殊的一个军职,因为其所管辖的巡捕五营,兼有军、警的属性,既负责京城的卫戍安全,同时又是武装警卫,侦缉捕查,诉讼断狱。

如此以来,整个京城无论是紫禁城还是外城的卫戍安全、治安缉盗都在和珅的掌握之下。

和珅这个人,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他真的是个理财高手,特别能搂钱,长期为特别能花钱的乾隆解决经济问题,他创造性地发明了“议罪银”制度,也就是以钱顶罪,根据官员犯罪情节的轻重以多少不一的银子来免罪,这项臭名昭著的政策,简直就是为贪官污吏解决后顾之忧,是在鼓励广大官员不要命的贪污,这也是为什么乾隆中后期贪官规模不断扩大化的原因之一。

单从职衔官位上来看,和珅几乎做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遗憾的是,他居然不是个权臣,这其实也跟清代政治有关,所以和珅的下场惨淡,纯属死有余辜。


江畔初见月


李卫与和珅都是清朝著名的人物,两人生前都备受皇帝宠信,最终官居一品。那么李卫与和珅谁的官比较大呢,今天就来聊聊这话题。

李卫与和珅谁的官比较大?

李卫出生在清代江苏的一户富裕人家,康熙末年,30岁的李卫靠捐资获得了兵部员外郎一职,两年后出任正五品的户部郎中一职。

李卫一生经历康、雍、乾三朝,但最辉煌的时刻还是在雍正时期。李卫很受雍正帝宠信,在雍正帝即位后的短短5年内,李卫多次被提拔,先是从正五品的郎中被提拔为从二品的浙江巡抚,之后又被提拔为正二品的浙江总督。

在出任浙江总督的几年后,李卫又获提拔,雍正帝先后任命李卫为兵部尚书、刑部尚书,直至直隶总督,这些职务都是从一品的。

李卫的最高官职应当就是直隶总督,品秩为从一品。

再来看看和珅的官职情况。

和珅是满洲旗人,出生于福州,和珅的父亲是正二品的军官。

和珅入仕走的也不是科举的路,他只考取过秀才,未能考取举人和进士,最终是靠父亲的缘故,获得三等轻车都尉这样一个爵位。三等轻车都尉虽是从三品的,但只是一个爵位,并没有实际的职务。

不过,和珅此人颇具才能,后来他的才华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和珅也因此平步青云。仅仅用了11年的时间,和珅一路从御前侍卫升为副都统,之后再升为侍郎、尚书,直至文华殿大学士这样一个正一品的官职。

和珅担任过的职务很多,而且经常是同时身兼多职,在他出任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之时还兼管户部;出任文华殿大学士之时也是兼管着户部和吏部。

对比下李卫与和珅两人的任职情况,不难看出无论担任的最高职务品秩还是担任过的职务数量,和珅都比李卫要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