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拳、形意拳最初叫:虎捕拳


心意拳、形意拳最初叫:虎捕拳

百獸之王-虎

一、創始人的命名及所述的理由

心意拳、形意拳最初叫:虎捕拳

胡剛影印註釋本倚山武論


《倚山武論》是心意拳創始人姬龍峰與弟子的談拳記錄,。現在公開出版的版本在首頁記載是咸豐元年季夏之月錄。校注者崔虎剛稱之為鹹元本。咸豐是指,(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清朝第九位皇帝,咸豐帝在位十一年,咸豐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崩於。所以:在陰曆中,一年十二個月依次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

心意拳、形意拳最初叫:虎捕拳

此拳名曰:虎捕食

此譜分為兩部分,前面是談拳錄,後面是槍架論。談拳錄共九頁,文字不多,但一共有四處論及虎捕或虎捕食。而且姬祖鄭重

武光問曰:先生言拳法,起,落,進,退,反,側,收,縱八字盡矣。曰“起”如箭,“落”如彈,“起落”似箭躦,以既言之,則嘗習之矣。至“進,退,反,側,收,縱”,未之明言,又無形似,可奈何?曰: 爾問及此,正所謂“人有心吾亦有心”,安得不為爾言。“退”如急蛇擘尾;【注:此處是餓虎捕食是個成語,用來回答、解釋、闡述武光所問的進的含義、以方便提問者準確理解進,解釋進與解釋退,用了工整的語句,對退的闡述也是同一個目的。後有譜論進退:不知進退枉學藝】

【注:要之,指對進、退、反、側進行總結概況,歸結於虎捕這上面來體現】

起,落,進,退,反,側,收,縱八字盡矣。【注:此處點明所創拳的一個名字是虎捕拳,且接著說明命名的原因:動起來像老虎一樣,】

有如前五勢後五勢共是十勢,一勢三拳,每一拳暗藏三拳,【注:此處指出所有的式子,精熟之後,總歸於一個式子,從此式統領所有的式子,這一個式子叫什麼呢?叫這一式不是虎撲、虎撲雙把、因為虎捕食不是單獨指虎形之藝,而是十大真形的綜合、包含了所有的形】

二、稍晚於姬的時代的證據

心意拳、形意拳最初叫:虎捕拳

萇家拳裡的記錄


比姬龍鳳晚幾十年的著名武術家、萇乃周先生(字:洛臣,萇家拳創始人),在增刪吸取前人的成果時,所吸收的別家拳法,因循舊名:在拳勢名目錄中,就有六合虎捕拳之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