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是怎么来的?

高培枫


导语

1996年,中国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庭去世,标志着宦官这个封建时代的产物彻底终结。作为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特征,宦官制度随着晚清的灭亡彻底消失,而在中国传承了三千年之久的宦官(太监),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首先澄清一个问题,宦官或者宦官制度,并不是我国所独有,同时期的埃及、希腊、罗马、波斯等文明都出现过宦官。只不过这些文明宦官制度较早的退出历史舞台,没有我国延续的久,也没有我国的影响力大。

01封建皇权的产物

我国古代经历过漫长的封建帝制社会,在绵延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中,皇权一直代表着至高无上。皇帝后宫的宫女后妃都属于皇帝的私人“财产”,是繁衍子孙后代的“工具”。

而后宫女眷众多,皇帝又不能保证雨露均沾,如果允许成年男性侍从出入皇宫,秽乱宫闱的事情在所难免。为了保证皇族血脉的纯正,保证皇帝在深宫中这一特权,失去生殖能力的太监也就产生了。

这样一来,失去生殖能力的男子,在皇宫在皇宫中,皇帝不仅可以获得男子的劳动力,又可以保证后宫佳丽的“贞洁”。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延续了几千年的宦官制度,竟无一人觉得其残忍无道。

太监这一特殊皇家侍从的人群,是宣告皇族至高无上的一种表现,也可以说是封建帝制下一种畸形的产物。从秦汉时期兴起,到清亡结束,宦官制度的兴亡,与我国封建制度的兴衰息息相关,也更映证了二者的关联性。

宦官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明朝,皇帝之所以重视宦官的运用,以至于宦官遍布各主要岗位,其重要的原因是皇帝认为宦官无后,不会为子孙谋,也就会任劳任怨的为皇权服务而不作乱,这一目的的出发点依旧是维护皇权统治。

而对于宦官的称谓,历朝历代也是变化颇多,比如“寺人”、“阉人”、“腐人”、 “中官”等等。而太监这一称谓起源于明代,因明代设宦官十二监,每监设太监一员,左、右少监各一员,开始称宦官为太监。

在皇权下产生的畸形,太监这一特殊群体,在历朝历代有过影响时代发展的大作为,当然这一作为大都是负面,从秦朝的嫪毐开始,在之后的历朝历代宦官干政导致朝代更迭的例子屡见不鲜。

为稳定皇权而产生的畸形群体,最终却成为了皇权稳定最大的威胁,也是非常讽刺的结局的。但不论结局如何,宦官制度依旧同皇权、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同生同灭,宦官制度依旧是为维护皇权而产生的,二者的因果关系是固定不变的。

02太监的早期来源——宫刑(萌芽与发展阶段)

阉割作为一种对性功能的残害,对人精神意志的残害,没有人会心甘情愿的接受,尤其是在宦官(太监)的出现的早期,这一时期以宫刑处罚的犯人、奴隶为主要的宦官来源,一直发展到唐代,这一时期才算结束。

早在《诗经》、《周礼》、《礼记》中,就出现了对宦官的记载,《诗经·秦风·车邻》中记载:“未见君子,寺人之令。”这里的寺人指的就是宦官。《周礼》、《礼记》中也存在着相关的记载。

而与宦官的产生最直接的关系,就是宫刑的产生,根据考古发现,甲骨文中就已经存在“宫刑”二字,再考虑到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了成熟的宦官制度,那么基本上可以确定宦官早在商朝就已经产生了。

而最早期的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早期,奴隶主或者自由人是不会主动自宫的,宫刑主要针对奴隶和战俘。从早期战争中抓获奴隶和战俘只是一味的屠戮,到利用这些奴隶战俘获得更多的生产力,宦官也因此而生。

为了将这些抓获的战俘和奴隶分门别类,也方便于强迫这些人劳动,根据当时的五刑,受不同刑罚者从事不同的劳动。《周礼》中记载:“墨者使守门,劓者使守关,宫者使守内。”此时就已经反映出将宦官用于王室服务。

而太监的最早期来源,就是虏获的奴隶,而后又发展为对犯人的处罚,对反抗皇权统治者的惩罚,这也就发展出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宦官群体。而后虽然奴隶随着历史的发展消失了,但是宦官这样制度却被历朝历代继承了下来。

宦官发展至秦汉时代,已经成为了宣示皇权的一种手段,比起杀人令臣民外敌恐惧,宫刑这种精神上的摧残与恐吓,更是让臣民与敌人畏惧。所以历朝统治者在运用宫刑压迫对手上,手法娴熟。

  1. 比如带领秦朝走向灭亡的赵高,就是因其父犯罪,其被处以宫刑,家族女性被罚为奴,赵高与其兄弟均被处以宫刑成为了宦官。

  2. 再比如《后汉书·宦官列传》中记载:李延年“坐法腐刑,给事监中。”;石显,弘恭“皆少坐法腐刑,为中黄门,以选为中尚书”。可见当时对犯罪之人处以宫刑,再任用为官,也是一种恩威并施的方法。
  3. 而作为威慑敌对者的手段,将手下败将的家眷施以宫刑,更是胜利者的一种显示威严的手段。比如明朝初期著名的大太监郑和,其父就是在对抗明朝的过程中被杀,而他则被阉入宫,成为服侍燕王朱棣的太监。

03太监的后期来源——自宫(鼎盛与灭亡阶段)

这里所说的自宫,不是指自己切自己,而是指自愿接受阉割,或者从小阉割就为当宦官培养的这一类人。发展到明清两朝,太监已然成为了一种贫苦人改变命运的好途径,也是有钱人家贮备前途的方式。

发展到唐朝时期,宦官已经不单单是下层人群被迫去做的职业了,也不是惩处犯人所做的,而是成为了一种资源。达官贵人之间会以向皇帝贡献能力出众的宦官为讨好皇帝的手段,比如唐朝的高力士,就是这类宦官。

宦官极少数是成年以后才接受阉割进入皇宫的,其中的绝大多数是在年幼时就接受了宫刑。这种情况都是有专门性目的培养宦官的,多为有钱人购买幼童,从小净身,学习各种礼仪知识,在十岁左右就送入皇宫。

穷苦人家的孩子也是一样,有父母签字画押送到专门给这类人净身的机构,其实相当于一张卖身契,但与卖身契又不同。这类小太监和专门训练的小太监起点不同,入宫后也不一样,后者通常能够进入皇宫内院,成为小皇子身边侍奉的太监。日后若皇子发达,则前途不可限量,这也是这些人花钱培养太监的原因。

发展至明代,厂卫制度的设立,宦官的权利达到顶峰,出身贫苦又无一技之长的人,自宫后进入东厂或是西厂,同样能位极人臣,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之人。所以在明朝和清末,有着野心的人不少都自宫做宦官。

比如明朝的王振、魏忠贤,晚清的李莲英,就都是这类人。其中以魏忠贤为古代宦官的巅峰了,可称“九千岁”,皇帝不过是“万岁爷”,可见地位之高。《明史》中记载:魏忠贤“少无赖,与群恶少博,不胜,为所苦,恚而自宫。”但是文化背景注定宦官不被认可,权力再大死后也是遗臭万年。

明清也是宦官制度发展到极盛之后,瞬间转为衰落的阶段。明朝的东西厂,使宦官制度达到了巅峰,清朝建立后以前朝宦官干政为诫,迅速缩减宦官规模,以致整个清朝,除了李莲英就没出过干政的大太监。清朝也成了太监存在的最后一个王朝,宦官制度由极盛的状态瞬间进入衰亡。

小结

宦官由最初的惩处奴隶、犯人,发展到明清时期的主动自宫,宦官这一身份可谓从极卑微,发展成为了一个可以升官发财的好路子。可见在利益的趋势下,好像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尤其是成年男子为升官发财而自宫,可以说为了利益一切都可以抛弃,这类人一定是心狠手辣之人。

但是自古宦官也并非都是像赵高、魏忠贤、李莲英这样的奸佞,以宦官的身份建功立业的人也不在少数。比如太史公司马迁受宫刑后著《史记》,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为文明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不过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产生的宦官,宦官制度终究是在封建帝制中存在的一个畸形产物,宦官是那个特定社会环境中的特殊群体,是人类文明中的一种悲哀。不过好在封建王朝的统治结束,中国的宦官历史也随着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庭的去世结束了。

参考文献

①《中国“阉史”缘何最长》

②《小议宦官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过程》

③《我国宦官制度考略》


狼君历史


在我国古代有一类深居宫墙大院之内,专门伺候皇帝及其后宫嫔妃的男性。历史上把这类人称之为“宦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太监。

而这些入宫为太监之人,大都是出身贫寒,吃了上顿没下顿,被生活所迫,走投无路,不得已而为之。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但凡有个出路,也不会去做这种最让人鄙视的职业。

太监在进宫之前,生理上要经历一次巨大痛苦,即需要阉掉自己的生殖器。

这期间熬过来的人,便进宫做了太监。又有很大一部分人,因为伤口处感染,尚未入宫,便惨死在阉刀之下。



(古代执行阉割示意图)

而之所这样做,一则是为了维护皇家血脉纯正;二是防止他们秽乱后宫。

我们知道,皇帝往往是三宫六院,妃嫔众多。而皇帝只有一人,面对这些后妃,不可能雨露均沾。而后宫除了皇帝,唯一的男性就是太监。

深宫大院,苦闷寂寞。

太监若没有“净身”,则很容易与后宫中那些失宠的皇帝女人发生关系。

到头来给皇帝戴帽子事小,一旦怀孕,造成皇子以假乱真,惑乱朝纲的事情也不是没有。

秦始皇的生母赵姬与男宠嫪毐就是这样的例子。

史载,丞相吕不韦为脱离赵姬纠缠,用钱财贿赂秦内廷官员,将没有阉割的嫪毐偷带入宫中。嫪毐遂以太监身份随侍太后左右,并与其在宫帷之中大兴淫乱,后生下两个儿子。

几年后,嫪毐淫乱后宫的丑闻被人揭发,始皇得知嫪毐并非阉人后,下令灭其三族,嫪毐本人更是被车裂示众。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太监一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历史上某些时期,太监甚至左右了王朝的兴衰。

如我们熟知的东汉及明朝末年,彼时太监已不甘心深居内廷,而是直接插手朝政。有时连皇帝都要对其恭恭敬敬。这其中尤以明朝为甚。

明武宗时,民间盛传“北京城有两个皇帝,一个坐皇帝,一个站皇帝。”而这个站皇帝说的就是大太监刘瑾。

刘瑾早年倚仗明武宗对其宠信,目无法纪,结党营私,陷害忠良,大乱朝纲,无恶不作。晚年被人检举,后被明武宗下令千刀万剐,凌迟处死。

刘瑾之后,明朝另一位著名太监就是司礼监大太监魏忠贤。

相比刘瑾的恶迹,魏忠贤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只不过魏忠贤的下场要好于刘瑾,最后自缢而亡。

像刘瑾这些颇有“成就”的太监,往往是些精明能干之人,他们善于察言观色,能够揣摩皇上心思,投其所好。最终使皇帝对其充满信任,听之任之,从而获取巨大权利。



(晚年孙耀庭)

孙耀庭是公认的中国最后一位太监。

孙耀庭早年因生活所迫,在其14岁时便接受了阉割的手术。据其回忆,在“净身”后,曾连续昏迷3天,差点就挂了。

侥幸活下来的孙耀庭,初在醇亲王府当差,后入紫禁城,曾服侍过末代皇后婉容。

造化弄人,生不逢时,孙耀庭刚入宫没多久,清王朝便覆亡了……



(晚清太监,中间为慈禧太后)

是非成败转头空,几度夕阳红。

太监是封建社会,帝制时代,服务于皇宫内苑的一类特殊群体。自秦王嬴政称帝开始,前后存在了两千多年。随着清王朝的灭亡,太监这个职业也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小司马说


大家好,我是炒米,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关于太监起源的故事。

太监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其实不太可考,应该是有人类的时候就可能已经有了。因为在甲骨文里就有关于阉人的记录。


(甲骨文是不是很形象?)

而且太监在四大文明古国的历史里都有记载,虽然最初的目的或许未必是为了服务皇宫,但是基本个战争有关。


一直到明朝我们的先人还在延续着一个传统,那就是把战争俘获的幼年男孩进行阉割,然后在分配到皇宫和王府。下西洋的郑和就是明军在攻伐云南时俘虏以后阉割分配到燕王府的。


历史记录最早主动阉割的是易牙,为了讨好齐桓公,狠下心不但把儿子烹了,给齐桓公吃;为了能够留在齐桓公身边,还一狠心把自己割了。真是个狠人啊!

雍巫有宠于卫共姬,因宦者竖刀以厚献于桓公,亦有宠,桓公许之立无诡。


历史上最后一个有名的主动自宫的太监,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李莲英,不过李莲英完全是因为活不下去了。


炒米视角


太监,一说起这个职业往往都是影视剧中的各种形态,娘娘腔、小白脸、风骚态等等,总之给人的感觉就是不爽,而很多影视剧也已太监的形象作为最终的坏蛋,总是说这个太监,那个太监的,那太监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太监原指宦官中的高级官员,而现今指古代被阉割生殖器后失去性能力的人,专供古代都城皇室役使的男性官员,太监则又称宦官、阉人、寺人、内官等等。而他们的出现也是因为太监能做很多宫女做不了的事情,太监力气也大于宫女,但皇室又防止太监与后宫嫔妃、宫女出现乱搞的情况,于是才有了自宫的出现。

  • 商周时期:最早的记载

太监的出现,最早至少是在商朝,因为甲骨文中就有对太监的描述。

而宦官的制度出现在先秦时期,在《诗经》、《周礼》、《礼记》中都有关于宦官的记载,周王朝和各个诸侯国都开始设置宦官,而在这时的太监,都被称作为“寺人”、“内竖”等。

但是这时候的太监,大多数都是由战俘和犯了法被宫刑之人中产生的,因为他们在当时的地位是最低的,只能做一些打杂、跑腿之类的活。

  • 秦汉时期:地位有所提高,但要必须阉割

到了秦汉时期,“官宦”一词成为了太监的专属名词,而且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更是将宦官有少府管辖,这时的太监地位就有所提高,否则也不会出现赵高的“指鹿为马”事件。

西汉建立之后,刘邦就吸取秦亡的教训,以文人来充中常侍,以抑制宦官的势力,这样的做法确实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汉元帝之后,宦官势力开始复萌。

东汉时,开始皇帝身边的中常侍全部由宦官来担当,这时宦官的地位又进一步得到提升,但是这时的宦官必须全部“阉割”,因为在东汉之前,只有接触到后宫的宦官才需要阉割,其它的宦官是不需要的,实施全面阉割,也让宦官们开始真正的形成自己的集团,而东汉时期的宦官开始为皇帝传达诏令、掌理文书、几乎时刻在皇帝身边,而东汉外戚势大,宦官也就成为了皇帝制约宦官的“工具”,也致使东汉末年出现“十常侍之乱”。

  • 唐宋时期:“太监”一词出现

唐宋时期,宦官由内侍省、掖廷局、宫闱局、奚官局、内仆局、内府局管理多个机构进行管理,在唐太宗时期,宦官最高可官居三品,唐中宗时期的宦官,在七品以上的甚至高达七千多人,这也让宦官从政达到了一个顶峰,而安史之乱之后,有的一些有功的宦官,甚至被封王爵,位列三公,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封王拜相的第一个宦官李辅国。

但是唐朝的太监一般涉及外庭政治,没有多大的行政权力。唐朝的宦官对于全国的一般具体行政事物,对于财政事物,很少有干预。唐代宦官的专权,对于全国的影响,不像东汉和明代那样严重。 宋代也设内侍省,由宦官主管。但宋代宦官干政的现象不如外戚专权严重。

而唐朝时期开始出现“太监”一词,但是太监并不是形容所以宦官的,只有地位高的人才能称之为“太监”或者“大监”,其余的还是称之为宦官。

  • 明朝时期:宦官的又一顶峰时期,“太监”正式成为代名词

明朝,在宦官问题上大致分为两个阶段,明成祖朱棣之前和明成祖朱棣之后。

第一阶段:因为朱元璋对宦官管理是非常的严格的,甚至禁止宦官兼职任何文武官衔,并将警示牌悬挂在宫中,且明示不许干政,在这一些阶段的太监可以说又回到了最底层。

第二阶段:明成祖朱棣继位之后,因为启用了不少宦官,最著名的当属——郑和,而皇帝的信任,也让宦官的地位逐渐开始发生改变,在朱棣的支持下宦官甚至开始执掌东厂,从事特务活动。

宦官的当政,也让明朝成为了继东汉之后宦官当政的又一顶峰时期,有建立短命机构西厂的汪直,差点亡国的“土木堡事变”的王振,又有权倾朝野的刘瑾、魏忠贤等人,这些人的出现宦官的机构达到顶峰,不但设有外三监,另设内十二监,可以说国家方方面面宦官皆涉及到。

这时的宦官,稍微有权有钱的开始娶妻,产生了大量的“对食”、“菜户”的现象,而明朝末年,太监已经完完全全成为了宦官的代名词,宦官一词正式退休。

  • 清朝时期:严格控制太监权利,反映出太监的艰苦生活

清朝时期虽然太监的人数达到了一个高峰,但是清朝也吸取明朝亡国的教训,开始学习朱元璋所立的规矩,制定了符合自己的规定,同时也加大了对太监的管理,甚至违反规定者,内务府可先斩后奏,这也就是清朝大太监为什么被直接处死的原因。这样的做法也使得清朝在拥有大量的太监下,也没有出现西汉和明朝那样的宦官专权。

清朝时期,很多穷苦家人,都迫于生计,才将自己孩子往宫中送,这样是为了有条活路,但是却给孩子留下了一辈子的痛,清朝离现今时间比较近,很多照片以及太监们自己的口述,也反应出做太监的痛苦和艰辛,而很多倍驱逐出宫的太监,因为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大多数人选择了出家做和尚,以得栖息之地。就连清朝最著名的太监李莲英在出宫后,也过得非常贫苦,死的很是凄惨。

太监的出现是皇家需求的产物,但是也反映出在封建王朝时期,贫苦人民的无奈和悲哀,给与他们身体上和心理上的极大摧残。


历史文武君


在中国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对太监都大量使用,从甲骨文考证,中国古代对太监的使用在殷商时代已出现了。

为什么会出现太监?太监之所以出现,原因也是很简单的,为了防止给皇帝头顶内蒙古大草原,宫中是不允许正常男子接近这些后妃的。但有些体力活又必须得男人做,这时就出现了女的体力跟不上,男的不保险的尴尬局面。于是,就只有牺牲正常男人的一些东西来解决这个问题。

大家可别小看这个职业,这职业是挤破脑袋都不一定进的去。清政府就规定:一家有五个儿子以上的,只允许一个割掉,还要在官方备案。但作为男人做这一行确实会被歧视的,不到万不得已都不会干这一行。明清时期,一百个阉人之中,只有少数几个能光荣入宫。这录取率和当今985高校录取率不分伯仲。毕竟,这个职位所接近的人都是皇帝的女人或者皇帝本身。

“切除手术”是门技术活。古代皇宫招聘太监是有专门的“切除中心”的,不允许私自切,那个九千岁的魏公公就是私自切除的,可见其当太监的决心多么坚定。在古代医疗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切除手术”的死亡率是很高的,切的好就是东方不败,切不好就见阎王。动刀前,接受手术的同学需禁食禁水几天,排空肠道。 手术时,把人捆在椅子上,双腿分开,之后在切除的部位涂上麻药。 然后,手起刀落,毫不含糊!做了阉割手术的人需要在密闭的屋子里防风、保暖、静养100天左右,和坐月子差不多,只不过时间有些长而已。 当然,还有微创手术,甚至是无创手术。 比如“绳系法”、“揉搓法”。

溥仪在位时,仍有几百名太监。他给太监们发了遣散费,让他们走了。至此,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的太监制度就此结束。


雁城流浪僧


太监本来代指的是一种官位,后来逐渐演化为广义的形容丧失男性功能的,在皇宫之中负责大小事物的男性官员,其最早的起源要追溯到先秦时期,而且起初的太监并非是简简单单,何人都能够担任的存在!

历史上真有未阉割的太监

在我国的先秦时期,当时的太监也就是宦官,并非完完全全由丧失男性特征的男子担任,本来就是专门供皇帝差使的京城内府官员,而且就连西汉时期也并非完全如此,但在当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整个皇宫之中的男性官员,如果有正常能力的前提下,极易与深宫之中的皇帝嫔妃发生关系,这哪里能使皇帝受得了,所以为了使得自己不再被绿,到东汉时期,皇帝们就下定决心,对整个宦官制度进行了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只要在皇宫中工作的男性官员,皆会进行阉割处理。

世界范围内阉割制度都广泛存在

关于太监这一职务,其实纵观整个世界范围内,也并非只有我国独创,毕竟在那个生产资料不足的年代,男性之间对于繁殖后代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也并非有现如今的一夫一妻制,这样协同稳定发展,中国皇室用这样的制度,保证了皇族血脉的纯正,就拿深受我国文化影响的朝鲜和越南地区,也经常会采用这种方式,来对皇宫之中的内部侍卫进行处理。而且就连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埃及,以及现如今的人口大国印度,他们也都会采用此种方式。整个世界范围内,当然也包括白人太监,只不过数量相对稀少而已。

身为太监也是好处颇多

这个世界本就该如此,有得自然有失,尽管宦官们失去了作为男人的基本权利,但同样他们也不可能不被重视,历史上我国就存在很多宦官干政的例子,本来在当初的设立初衷上,并不允许宦官的权力过大,也并不希望他们染指政治,但是宦官的特殊职位与作用,也让他们在整个朝廷之中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所以逐渐的宦官们在整个朝廷之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拥有大量的财富,而且地位也是达到了许多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总体而言,太监就是在宫廷中当差,而且拥有一定实权,在皇宫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却丧失了男性生殖能力,不能够继续繁衍后代的一种皇宫御用内侍群体。


科技历史说


太监,是古代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些可怜的人一般来自寒门,为了生活无奈走了这条道,一般5、6岁就被阉割了。那些混出名堂的太监,一生荣华富贵名利双收,例如郑和。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中爪哇省的一个城市还用了三宝太监的名字命名,不论怎么说太监就是违背道德的一种畸形产物。


那么古代的太监是怎么来的呢?

古代的一些奴隶主和君王、贵族,一方面为了使自己的妻妾们对自己绝对的保持忠贞和保持子孙后代血统的纯正;另一方面后宫有诸多的体力活需要男人来干,例如抬轿、搬运重物、修葺宫殿、当禁卫军日夜保护皇帝和后宫的安全等等。通过多方面考虑,这些统治阶级就把男奴仆变为阉人,这样就可以放心地使用他们的劳动力,这就有了太监这样的产物。

  • 太监最早的来源

太监并不是中国独有的产物,在希腊、半岛、罗马、土耳其、古埃及等等都有太监。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太监记录可能来源于一片甲骨文,根基甲骨文记载,最早的太监是为祭祀用的。殷代的武丁王把抓来的羌人阉割后祭神。统治阶级把俘虏阉割后去祭奠他们心里的神,古人迷信,他们用这种方式表达对上天的敬畏,或者赎罪或者祈求某种愿望的实现。后来太监普遍为皇室所用。

中国第一个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太监叫竖刁,他是春秋时齐国的宦官,擅长察言观色,他为了表示对齐桓公的忠心,更为了以后的荣华,他自行“去势”。古人奉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但“去势”后也就意味着永远无法再传宗接代。管仲说的好,一个连自己身体都不爱惜的人,还会有真心去爱其它人吗?最终,齐桓公死在竖刁的手里,所以用宦官是有很大风险的。


太监的发展

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大都设置了宦官,这时的宦官一般有三个来源,一是来自于身分卑贱的下人,二是来源于被宫刑的罪人;三是来源于贫苦老百姓的幼子。秦汉以后,宦官制度全面发展,形成一股政治势力,影响了许多朝代和政局。

而 “太监”这个名字是隋唐以后才有的。到了明代,宦官权势日增,曾左右朝代的发展。明朝太监王振为了有一个更好的人生,他挥刀自宫。在皇帝身边很会察言观色,受到宣宗喜爱,英宗时朱祁镇听从太监王振的话,执意北伐,结果皇帝被蒙古人俘虏,他自己也脑浆迸裂命丧黄泉,被俘虏的英宗把皇帝位也给弄丢了。



东汉开始太监开始在皇宫当官。光武帝便全部选用宦官充当内廷郎官,东汉末年宦官一度专权引领国家政局。 半岛、越南也引用了这样的制度,但是日本宁愿用女官也不用太监服务。

一些西方国家也喜欢用太监当差。对太监这方面的记载出现在希腊文明晚期。在古希腊的记载中,大约公元六世纪时波斯的东方专制君主把太监做后宫官吏。希罗多德的《历史》记述,波斯人认为太监永远不会再有自己的儿女,他们会全心侍奉主子,用太监更让人放心。

最后一名太监孙耀庭,因家里穷他的父亲亲自动刀阉割了他,三天后醒来听到的第一句话:“大清亡了。”


小姐姐讲史


太监最早出现至少是在商朝,甲骨文中就有太监的描述。然先秦和西汉时期的宦官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才全部用阉人;以明朝为最,人数多达10万。太监的出现,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后宫女人出轨,保持王室血统的纯洁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宫中有大量的杂役活,很多事情不是宫女所能完成的。



一、太监制度的朝代演变

太监又称宦官、内臣,是一类割掉生殖器后供皇室役使的官员。宦官制度伴随着朝代的更迭而不断变化和发展,其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先秦时期,那时候各诸侯国都设置了宦官;秦汉时期,皇帝常利用宦官牵制外戚,出现宦官集团专政局面。

唐宋时期,出现了宦官染指军权的现象,部分宦官担任军中职务,但宦官专权尚不严重;到了大明,宦官逐渐受到重用,形成阉党,自此之后,宦官之祸迭起,武宗时期的刘瑾、熹宗时期的魏忠贤等,都是权倾朝野、势力显赫的权宦;清朝时期,宦官归内务府管辖,具体由敬事房管理,宦官专权现象得到缓解;民国的时候,太监被驱逐出宫,宦官制度终结,这代表着不再有底层人被阉割,也是文明和民主的开始。



二、太监的变态心理

生理上的残疾往往会带来心理上的变态。汉朝人将处宫刑的地方称为“蚕室”,一个诗意十足的名字,里面藏着的是丑陋。阉割是文化的死敌,也是文化的一部分,阉割侵蚀着文化、吞咽着文化、改造着文化。在皇宫那见不得天日的地方,太监们肆意发泄着他们变态的性欲、权力欲、贪欲。

嫔妃与皇帝的夫妻生活,深深地刺激着太监,他们虽然经过阉割而丧失了正常的“性”能力,但仍有一定的“性”要求。明末权阉魏忠贤与明熹宗的乳母客氏就是著名的例子。客氏是一个性欲旺盛的女人。她先和太监首领魏朝交好,后来听说魏忠贤的性能力比魏朝强,便转向魏忠贤求欢。客氏和魏忠贤求欢火热,奸情甚浓。魏忠贤在客氏的帮助下,很快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权倾后宫。

太监的心灵是得不到归属的,他们就像边缘人一样,徘徊在男性身份和女性身份之间,不正常的性格导致了他们喜怒无常,卑躬屈膝。三、宦官之祸

紫禁城内不少下层小太监,终日辛苦劳动,到暮年离开皇宫,也没见过皇帝一面,但也有不少权势倾天的宦官。大明王朝就是我国历史上宦官祸国最严重最惨烈的朝代。

王振、刘瑾、魏忠贤这些专权的太监,各行其道,在政坛上翻云覆雨。可以说魏忠贤一人,做到了古代太监的巅峰,人们称其为“九千九百岁”。当时的皇帝迷于木匠活中,没空看清魏忠贤的真面目,国家大权实际上的确掌握在魏忠贤手上。众多官员和豪绅开始纷纷为魏忠贤建生祠,可谓遍地开花!

任何事物、制度的存在和消亡必然有其发展的道理,有其利,必有它的弊端。按着历史发展的自然规律,顺时而为就好。


以史正衣冠


太监是一个群体,这个群体是被人为制造出来的,他们本来是正常的男人,但是,在他们小的时候,因为挨了一刀,把男人的命根子给切掉了。

这样的人就被称为太监。

太监的出现,是伴随着阶级层次的划分而诞生的。一般太监都是最低等的人,他们就是用来伺候富贵人家的。

尤其是皇室里,又或者是王爷的家里,都是有太监的。

社会上之所以会诞生太监,就是为了保证皇家血脉的正统性,毕竟皇宫里除了皇帝一个男人外,其它男人是不能留宿的。

太监因为要二十四小时伺候皇帝,所以,他们不能离开宫殿一步。因此,也就诞生了他们这一个群体。

这时候可能会有人说,用宫女不也一样吗,为何非要把男人给阉割了呢?

宫女是可以用,但是,宫女毕竟是女人,女人他们的力气都是有限的,要知道宫里也是有很多重活的。

一般他们做不了的重活,就必须要让太监来做。

所以,太监就成了不可或缺的产物。

当然了一开始太监被定义为社会最低等的人, 但是,太监也是可以接触到皇权的人,一旦他们和皇帝熟悉了,他们就有可能成为了人上人了。

秦国时期的赵高,他不就是连秦二世都不放在眼里,还把秦二世给杀了吗,这个赵高就是太监。

还有东汉末年的时候,太监也开始专政了,甚至东汉的灭亡也都是和太监有关。可见,太监的破坏力也是很大的。

当然了唐朝和明朝的时候,太监依然不能小觑,他们都是可以左右皇帝的一个群体,只不过他们就是身体有缺陷的一个群体,其它和正常人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当然了随着封建社会的终结,太监这个群体也就不复存在了。太监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的几千年的角色,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不才讲史


太监不只是中国有,西方国家也有太监,例如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不仅有白人太监,还有黑人太监,甚至最后威胁皇族。

太监也是男人,只是被阉割了男性关键部位,专门伺候皇帝的家,也就是皇宫,整个皇宫唯一的男人可能就是皇帝了。历史上有名的太监有秦朝赵高、东汉张让、唐朝李辅国等。

太监来源方式众多,主要有进贡、自宫、贩卖、俘虏四种方式,太监产生的初始是伴随皇权而产生发展,皇权最集中的明清时期太监数量最多,明朝东厂西厂号称有十万众。

一、自宫

现代人很难理解好好的男人居然自宫,失去男人的尊严去当太监,那是没有被生活逼到无路可走。

古代百姓没有现代极高的生产力,很多人连温饱都无法解决,与其吃不上饭饿死,或者在社会上无处可去,自宫是改变人生的最后出路。

明朝建朝第一个大太监王振,并不是目不识丁,反而是一个私塾老师,曾经是个读书人,多次科举考试不中,又犯罪原本要去充军。灵机一动自宫当太监,也是社会上已经没有他的地方,当太监之后被明宣宗宠信,当然最后也就是他导致了土木堡之战的失败。

二、进贡

皇帝作为九五之尊,自然有很多人巴结。于是有边疆地区的将军和属国进贡太监。比如有名的朝鲜籍太监和越南籍太监,明朝时候更有属国琉球进贡太监。

琉球进贡太监在明朝时候还发生一件有趣的事,琉球国王看到强大的大明朝,马上向明朝称臣,并且进贡了一些琉球的太监,朱棣非常生气,认为无罪而被宫刑很残忍,最后在朝臣的劝说下接纳,但下不为例,体现了朱棣的仁爱之心,赏罚分明。

三、战争俘虏

这个在古代也很常见,比如北魏时期的拓跋跬,在占领一个地方后,会挑选样貌好的年轻俘虏宫刑,随后进入皇宫服侍。

历史上著名的六下西洋的郑和,就是通过战争俘虏的方式成为太监。洪武十三年,明朝军队攻入云南,年轻的郑和不幸被选为太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