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好多人寫書法,橫平豎直的,看著很好看,但是這樣寫好不好?

小貓咪影視


寫書法“橫平豎直”首先肯定這樣是不行的,可以說這種寫法也稱不上書法,充其量只不過是寫字罷了。

咱先聽聽一代書聖———“大王”在題衛夫人《筆陣圖》後是怎麼說的。他說“若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後齊平便不是書,但得其點畫耳”。意思也充分說明了“橫平豎直”的寫法,只不過是寫出了字的點畫罷了,根本稱不上書法。

書法是講究神韻的,古人云,“橫如千里之陣雲,點如高山之墜石,豎如萬歲之枯藤,撇如陸斷之犀角,折如百鈞弩發。。。。”尤其是草書,更講究線條之美。孫過庭在《書譜》中曾說“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性情,草以使轉為形質,點畫為性情”。草貴流而暢,草書之美很大程度上是通過線條來呈現的,倘若“橫平豎直”在草書中那就更是行不通的。

王羲之第四世孫王僧虔曾說過:“書法之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倘若“橫平豎直”那麼又如何能寫來“神采”?

總而言之寫書法“橫平豎直”是絕對不行的。


五旗山隱士


中國的方塊字講究字正根穩,但書法裡並沒有絕對的橫平豎直。書法由有形的線條構成,它首先就屬於視覺藝術,這個橫平豎直只是一般意義上的籠統說法,而且多僅限於真書(正楷)。即便是正楷,也有扛肩,交錯取勢等等,總之只是一個視覺上的平衡。



橫平豎直好不好,寫楷書寫規範字確實需要,橫平豎直是楷書線條結構的技法基礎,寫好了當然是需要的,也很好看。但又不能說橫平豎直的才好看,篆隸草行的書寫,並不需要太多的橫平豎直。恰恰相反,化正為斜、變平為曲常常是行草大家用筆的高妙之處。


線條的形態質感需求,因書體與風格的不同而有別。書法中的線條與結體形態千變萬化,很難就說哪一種好,哪一種不好。就如同人的五官,多種因素成分搭配起來才能夠鑑評其優劣。上小學識字之初,老師都會要求學生們字要寫得橫平豎直,那是寫好規範字的需要。隨著書法學習的深入,橫平豎直顯然不能成為品評書法水平的標準依據。

淺談。插圖選自《抱庸硬筆行楷唐詩三百首》。


抱庸詩書


橫平豎直指的是印刷體



百川書法


我也寫寫




管戈


首先這是不好的,下面詳細解說,橫平豎直,橫其實是不平的,比如下面的大字,橫一般左低右高,翻看古人字帖,幾乎沒有絕對的把橫寫平的,豎也不是絕對的直,一般帶有一定弧度,只是弧度大還是小的問題。至於為什麼會覺得橫平豎直很好看的原因是我們從小到大受到了印刷體的影響,看多了印刷體,潛移默化就認為橫平豎直很好看,要想提高書法審美,只有多看古人字帖,與印刷體比較,會發現古人的字,比如唐楷,看似外貌平和,實則內藏險絕。就拿歐體與田英章老師的字對比,田老師把歐體簡單化,程式化了。動作很標準,節奏很一致。比如這個捺,田體千篇一律,而歐體突出不同變化,一個捺歐體寫出了不同形態。簡單化導致田體上手快,兩三年都能寫的在外行人看來不錯的水平,但進一步提升很難。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書法日常


寫書法橫平豎直是不對,也寫不好看

我們平時接觸橫平豎直,可能都是以前上學的時候,老師說的。要寫字的時候橫平豎直。所以這種橫平豎直的思想深入我們的骨髓。但實際上那是從寫字的工整程度來考量的,真正從書法藝術上來說真的寫得很平直,會缺少變化美,沒有藝術感。你看到橫平豎直應該還是有微縮的變化的吧,如果是絕對的橫平豎直,略有審美的人都能覺得死板。

啟功大師曾經說過:

“筆畫都是彎的,也不知道什麼時間大家都說要有橫平豎直啊,這個人人都知道寫字要橫平豎直,但是呢。真平了非常難看。我們看古代這個字,比如楷書的一,兩邊彎。隸書的一,一邊彎一邊凹。不管隸書還是楷書,筆畫都是彎的。

還有王字。每一筆都是彎的,直也是彎的。豎也是彎的,沒有真正筆直的。由於彎,就出現S形。唐代歐體 往裡面凹,顏體柳體,往外鼓。雖然筆法不同,但都不是直的。人字也一樣,筆畫都是彎的,絕對不能夠真的平,或者真的直,還有報紙上的鉛字印刷體,都不管任何一筆豎畫,都在尾部有一個斜缺角。這當然也是為了避免完全直線給人造成審美上的問題,也就是說,書法裡的筆畫也不能寫成完全豎直豎直的,也是有變化的。”

在我們的書法實踐中,有點變化才好,有個詞語叫“一波三折”,通常用來形容事情的發展不順利,或者故事情節比較複雜,而用在書法上通常是指捺畫,大多是長捺畫在處理上的變化,其實,在橫畫和豎畫的處理中,也有這樣的變化,所以說橫平豎直不僅不對,而且真的寫成了橫平豎直會很醜的,


歡樂國學


關於橫平豎直這個問題我跟大家的看法不一樣。其實很簡單,就像一個人,當你站立時腰桿腿到頭成一條直線,同時肩膀平行的時候最好看,特別是正步走的時候看起來是不是一種藝術享受呢?如果你站著東倒西歪,走路腰不直頭歪著是不是很難看?字如其人,當你把書法當作藝術品的時候,你就必須要把最基本的橫平豎直筆劃寫好,當然其他筆劃也很重要。當你草書主體筆劃寫到橫平豎直的時候你就是真正的書法大師了!如果你想做到這一點沒有一定的基本功是很難的,書法藝術不是隨便劃二下就好了的,現在我敢肯定現代書法家沒有幾個能做到的,只有我在研究三十多年古代書法傑出人物如王羲之、王獻之、歐陽詢、顏真卿、張旭等作品的基礎上,掌握了他們的運筆方法和用筆精髓,經過反覆練習得出了結論,想怎麼知道的,能讓你儘快達到大師水平的請關注我。我是帥輝發幾副作品欣賞一下!







書法大師


每次我給來報名學書法的新生上課都會問他們什麼樣的書法是漂亮的?孩子有回答的到:“工整的字是漂亮的。”“橫平豎直”就是一種把字寫工整的一種結體的規律,做不到“橫平豎直”楷書是寫不好的。

“工整”其實就是講的一個字的神態而“橫平豎直”就是把字寫工整的方法,書法中講的“橫平”不是把橫寫水平,應該是理解成“平穩”漢字橫行的平穩。“豎直”把豎寫寫平穩,橫豎都平穩了,字也就平穩了。

“橫平”是講漢字橫向的筆畫與“豎直”的豎組成漢字的骨架,使字豎直、重心平穩。“豎直”是要線條本身直挺、方向垂直向下兩方面寫豎直。

書法中的橫從來不是水平的,就像沒有一絲絲風的水面則平淡無奇,書法中的橫是往右上↗傾斜7°的,既然橫斜了整個字就是斜的,這時就要通過力學的原理把字的斜勢拉正,這種原理就是讓字的底部水平或向右下↘拉的趨勢,讓字在動態中平穩。例如“且”(圖一)字四個長橫往右上角斜,使字有一種右上斜的姿態。最後一筆長橫的收筆往右下角頓筆,這種頓筆方向把“且”字往右上斜的姿態又給拉正了回來,這就是我們講的“橫平豎直”。如果沒有這個向右下的頓筆我們的字則整體往右上斜,是站不穩的。再例如“國”(圖二)字,橫折的豎向下長,出把上面往右上↗斜的橫拉正,使“國”字平穩。

我們可以從歷帶書法家的名帖去驗證,例如圖三(歐陽詢《九成宮》)圖四(顏真卿《顏勤禮碑》)我們可以看橫都是往右上↗傾斜的,但底部往右下↘的斜勢把整個字拉正了回來,使字“橫平豎直”。褚遂良的《陰符經》(圖五)、趙孟頫的《三門記》這幾個楷書名家的字帖都可以看出這種規律。








簡藝書法


請指正




海峰9736


這樣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