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陸犯焉識》:所有的愛情不過是因為懂得才慈悲。

我終是孤陋寡聞了,這幾天惡補了幾本嚴歌苓的小說,尤其是《陸犯焉識》是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為了對比又看了被張藝謀改編成電影的《歸來》。真是讓人唏噓!

作家簡介

嚴歌苓,享譽世界文壇的華人作家,是海外華人作家中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以中、英雙語創作小說,是中國少數多產、高質、涉獵度廣泛的作家。

其作品無論是對於東、西方文化魅力的獨特闡釋,還是對社會底層人物、邊緣人物的關懷以及對歷史的重新評價,都折射出複雜的人性,哲思和批判意識。

代表作品:《小姨多鶴》、《第九個寡婦》、《赴宴者》、《扶桑》、《穗子物語》、《天浴》、《寄居者》、《金陵十三釵》、《鐵梨花》等等。

讀《陸犯焉識》:所有的愛情不過是因為懂得才慈悲。


從小到大接觸過不少文革遺留下來的“傷痕文學”和電影,無論時代怎麼變遷,歷史洪流怎麼裹挾人的命運,人性追求真善美的心不會變。

渴望溫暖,渴望自由,渴望平等,渴望有尊嚴地活著,是每個時代的人所追求的!

陸焉識,一箇舊知識分子的縮影,對政治不感興趣,只恪守自己所受教育的道德規範,骨子有一種讀書人的清貴和傲氣。但命運往往就是你越在意什麼,越要你失去什麼,包括尊嚴的踐踏!這就是文革中為什麼有那麼多人不堪折辱而選擇自殺的原因,一切不過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尊嚴”二字。

讀《陸犯焉識》:所有的愛情不過是因為懂得才慈悲。


可有總有那麼些人,為了活下去,為了某種信仰,為了某種內心最純粹的東西,某種執念,寧可甘願受苦受辱,哪怕是人吃人的殘酷環境裡也要拼勁最後一口力氣活下去。

這讓我想到《金剛經》中的一句話: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也就是說想達到“無我”的境界,最簡單、最有效、最唯一的方法就是對一切境界不思量、不分別、不執著!就是無心,“無心”不是我們普通意義上的“沒心沒肺”,而是念而不執。

可生而為人,哪一個不是抱著一個執念在活著。比如陸焉識,比如馮婉喻。

婉約而喻,誰人能識。

無論是電影版的馮婉喻還是小說裡的馮婉喻,都是在堅守一份人間的真情的東西,哪怕失憶,心裡還是不忘神一樣存在的陸焉識。

讀《陸犯焉識》:所有的愛情不過是因為懂得才慈悲。


在小說裡,陸焉識就是馮婉喻心裡的一個神一樣被他仰慕的愛人,從十幾歲的少女時代開始,哪怕陸焉識並不愛他。

所有生活裡的苦都可以為他吃,為他養兒為他育女,為他守候撐起一個叫“家”的地方,甚至為了把他從“死刑犯”的名單裡解救出來,不惜奉獻自己的身體。

這是一個拿命去愛的柔弱女子,讀來讓人動容、唏噓!嘆息!

在世態炎涼,人情淡泊的世道里,這種矢志不渝的堅守就是一種信仰!

相反,陸焉識,小說用了大篇幅去寫他的遭遇,去寫他對自由對愛的追求,他冒著風雪走了十來公里的路去到禮堂,看到了電影中的小女兒,在回去的路上碰到一小群狼,險些喪命。也正因此陸焉識有了逃跑的念頭,他要跑到婉喻面前,跟她說:他的一生跟妻子發生了天大的誤會,把愛誤會過去了。他再不回來就太晚了,太老了,老得愛不動了。

是的,他終於逃了回來,歷盡千辛萬苦,他吃草根樹皮,他易容化妝……所有的一切不過是回到那個叫“家”的地方,為了這個“家”,他可以不要命,冒著被子彈打死的危險。他用了大半輩字來放逐自己,尋找自由,尋找靈魂的那個“家”,最後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讀《陸犯焉識》:所有的愛情不過是因為懂得才慈悲。


當他意識到他逃犯的身份只能給他那個家帶來災難時,他剋制了自己那狂熱的情感,那是年輕時都不曾對婉喻有的愛惜和保護,他去自首了,人吶,往往失去時才知道珍惜。

小說最後,當他抱著婉喻的骨灰盒離開時,我想那一刻他和她的靈魂終於歷盡人世的滄桑合二為一,不曾再分開。

至於小說是如何寫盡世情百態,愛情、親情、友情等眾生紛紜之相,如何靈動敘事,多重角度推進故事的演變,在這裡不多贅言。

不過是讀書一點感受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