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越大,越發現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說法有道理,大家怎麼看這句老話?

劉文龍177548827


俗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俗話有多種,有保健方面的,有天氣方面的,有人生方面的,但是他們都是真理,切勿輕視。


自然174126128


小的時候我姥姥常說的一句話,當時以為是沒道理的,甚至覺得這是迷信,現在覺得是非常正確的一句話,我小時候有個發小從小沒媽,父親是民政局長,兩腮無肉,一直流黃鼻涕,當時有街坊老太太就說他沒福,長大以後果不其然死於一場意外事故,死時才30多歲。


誰是我知心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是民間廣眨流傳的經典老話,經常聽到民間長輩用這句話點評小孩子,這句話在社會上的認可度也相當高,大多數小孩在三歲左右就會初步顯示他的性格和未來的身高和體質,這就是這句老話中的三歲看大,到七歲了基本能看出他長大後的智商及動手能力和學習能力,這就是這句老話中的七歲看老,所以隨著你的年齡越來越大,閱歷越來越豐富,看到應驗這句話的例子越來越多,也就自然而然的越相信這句老話了。我也有和你一樣的感覺,謝謝!




天口和乙


這個說話流傳這麼久肯定有道理!

但事事無常,以後社會的發展這句話會越來越不成立!

那這句話到底成立在哪呢?

第一: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說的是一個人的性格。

一般小孩三歲已經有了比較系統的習慣,七歲有了思維模式。

而這些,很大程度上會伴隨一個人的一生。

如果習慣差,思維模式差,這個人基本一輩子就這樣了!

第二:看大、看老,不僅是看的這個孩子,還有孩子的成長家庭。

我們說的看,不是隻看小孩本身,還有他的家庭和父母。

有一個好的家庭,優秀的父母,而且是父母撫養教育長大,

這個孩子大概率會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

反之,這個孩子可能不會有什麼成就。

這也是為什麼,優秀的人扎堆,反之,也一樣。

那為什麼以後這句話會越來越不成立呢?

第一:父母和孩子的脫離!

現在不僅成年人壓力大,孩子也一樣,這種補習班,這有弊端也有好處。

如果好的家庭,這種生活會導致缺少對孩子的教育,缺少矯正他壞習慣的機會。

但如果原生家庭父母不眨地,反倒對孩子說是好事。

第二:社會知識的泛濫!

當今社會,知識也好,雞湯也好,已經非常氾濫。

如果吸收好的知識,那這個人會改變自己的缺點,摒棄原生家庭帶給他的東西。

反之,吸收不好的,這個人只能說也會超出你的想象。

拿我舉個例子:

小時候父母非打即罵,爺爺奶奶死後更是如此。

在外人面前,除了鄙視我,就是罵我。

成年的我也自卑,懦弱,不明事理,脾氣暴躁。

導致自己沒朋友,沒生活。

剛大學畢業時,賺的錢少,父母能兩年不聯繫我。

後來賺錢多了,才開始聯繫。

知道自卑,懦弱的我為什麼賺錢多了嗎?

就是我發現了自己的問題,改變了自己的問題,雖然還有“餘孽”。

當你改變自己時,你會發現一個新的世界,好的生活也隨之而來。

以後的社會,需要的精英人才

而,好的家庭就是為了把孩子培養精英努力。

而,不僅是努力使自己成為精英。

現在大城市,中上層收入的家庭,在孩子的身上投資的非常多。

這些投資,能很大程度改變原生家庭的一些缺陷。

所以老話說的道理

成立的基礎:原生家庭成長,並且影響孩子。

不成立的基礎:

現在孩子的培養越來越脫離原生家庭,而是介紹良好的教育。

以及,後期自己的努力!

你覺得呢?






<strong>


狂浪大俠


答:這很有道理!

1、因為我是教“大循環”(1—6跟班)整整四十一年,確認此話言之有理👍

2、兒時的行為習慣真的會影響一輩子。

3、所以,家庭是第一所學校,家長是第一任老師,確實有道理。

4、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重中之重—— 好習慣是生命的格言,壞習慣是人生的債務!





綏格格


我認為這句話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一個小孩子在三歲左右,如果聰明伶俐、思維敏捷、乖巧聽話,那一定長大了會有出息的。

而七歲的孩子已經進學校了,假如能刻苦勤奮地學習、孜孜不倦地努力,那就是可塑之材。那麼他(她)這一生都會有出息,會成為大有作為的社會棟樑之人!


華4402


這個問題的說法是有道理的!

不能生孩子不管孩子,有這麼幾個說明一下,一個孩子從生命的起點到生命的出生,有父母家族的遺傳生長因素很重要,然後是教育,每個時期生長求知的不同,興趣不同,培養方式後天教育是主要工作,一個優秀的正確教育指導方式是孩子的生活興趣的覺知,優秀傳統古今教育在現在來說少年是主要培養過程,不能失敗在起跑線上,不能把自己的不足顯示給孩子,沒有良性的啟發和段練,孩子的精神和靈魂深處產生的判斷性出現逆性思維,不能說不懂,只有不會教,沒有不就才,笫一老師父母家庭,別給孩子留下劣性的概念,孟母三遷,孔聖窗戶聽書授學,一個優秀的成熟有這麼的說法,一個好品德培養會受益終生!一個不良的教育會導向一個極端,耳濡目染,思維聰辨決定以後成長的方向,快樂不能有嫟愛!方式方法,是一個幼小的靈魂要得到教育的陽光導向,因才施教,世無完人,成長過程,是正確方向,吃進的希望,附出了能沒收穫的品質嗎,不了講和違背意向,中國的幼學教育因時代不同,越來越好,幼兒園,是必不少的優秀教學,家庭責任指導方向更多面性,讓他有規律自覺的接受,什麼時候玩,在什麼時學習!要講故事,要完善本質,分層,分類,陽光優秀的今天,定會是他的明天!


莫高情


一個三歲的孩子,誰敢評頭論足,說他沒什麼出息;一個七歲的孩子誰又會知道他老了以後是什麼境況?

其實有些俗話也是自相矛盾的,比如:有福的人頭臉大,沒福的人大了個頭。這就是人言可喂啊。

你事業有成,風光無限,人們盡挑好聽的說:打小就能看出人家是有福的人,頭臉那麼大;你縮手縮腳啥也不敢做,不想著掙多少錢,就怕賠錢,抽的劣質煙,穿的地灘貨,好聽的話沒人對你說,只會聽到人們背地裡說你沒福之人,大了個頭。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根本就沒有什麼道理。


用戶108650913403


老年人相信一切,

中年人懷疑一切,

青年人什麼都懂。

Old people believe everything,

middle-aged people doubt everything,

young people know everything.



水木清華76318705


從三歲的孩子的心理特點、個性傾向,就能看到這個孩子青少年時期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而從七歲的孩子身上,能看到他中年以後的成就和功業。

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是民間流傳的一句古老的諺語,它概括了幼兒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即指從兒童三週歲時的心理特點、個性傾向就能看到長大後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從出生到三歲被稱為嬰兒期,是兒童生理發展、心理發育最迅速的時期。在這個階段,父母的期望、行為和一些生活標準會被嬰兒內化為自己的期望和規則系統。

專家表示,嬰幼兒時期是孩子神經系統發育最快、各種潛能開發最為關鍵的時期,確實是進行教育的好時機。根據敏感期和大腦發育理論,人類對各種信息和各項能力發展的敏感期都集中出現在生命的最初幾年,這個時期是人一生中獨特和重要的發展階段,也是孩子發展的機會之窗,就是寶寶獲得智慧的最佳時機。早期教育核心在於提供一個教育營養豐富的環境,對孩子的大腦發育和人格成長進行“激活”,從而為其日後的發展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