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的学生有多苦?

班级小助手


大概四年多以前,那时的我还在家里忐忑地过着大三的暑假,心想着要不要早点回学校复习,准备考研冲刺。16年,经历了一些坎坷之后,我考上了北京一所心仪的大学的研究生。18年顺利毕业,考上了北京的一所重点中学的编制,成为了一名中学教师。现在已经工作一年多了,再看这篇答案,回想起四年以前自己考研的情景,心里充满了感慨。我要感谢自己当年的坚持,感谢陪在自己身边的家人和朋友。我不能说考研改变了我的命运,但它确实让我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认识了更多可爱的人,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体验了更奇妙的人生。

看到大家都在说高中,高考之类的,答主作为一个经历过山东高考洗礼并天真的以为上大学之后可以解放了然后美滋滋地报了省内大学的脑残晚期可以负责地告诉大家 只有高中才拼命?呵呵 简直 TOO YOUNG TOO 奶义务!

不是要搞大新闻,也不是要故意抹黑山东教育,只是把自己经历的看到的真实状况告诉大家。

答主在山东一所二本学校的一本专业,我们专业的学生全部来自省内各个地市,没有一个外省的(别问我为什么,我也不知道⊙▽⊙),整个学校外省的人也不多。学校具体什么情况不赘述了,特征太明显,读到下面大家应该就都懂了。

大一开始之前,答主还曾美美地规划过未来的大学生活。大学课程肯定不多吧,大把的课余时间要怎么规划呢?答主要做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不想过太清闲的生活呢。要办健身卡,要跟风练腹肌!要晨跑!我还要兼职!还要攒钱去旅游!

然而,开学第一天就是当头一棒。辅导员告诉我们要强制早晚自习。读者们可以理解吗?大学生,早晚自习,强制的(要点到哦,和奖学金挂钩呢)。好的,什么睡到自然醒,大一一年在学校从未感受过,以至于回家过寒暑假狂补觉妈妈都以为我生了什么奇怪的病。再说大二,天啦噜,终于不用上晚自习喽!但是,早自习依然贴心地呵护你。就这样,继续早起。后来大三,终于不强制了,但大家似乎都上出了惯性,还是不到七点,教室就快满员了。有些别的系的同学喜欢在户外晨读的,有一次我抽风六点半起床去了晨读专用场地,惊喜的发现大家都在啊!对的,永远有人比你起的早。

首先我觉得,学习是讲气氛的,你周围的人都在学习,我觉得很少有人能“坐怀不乱”地堕落下去吧。这里有人会说每个人的天分,基础都不一样,我就学的快,都学会了,为什么不能玩儿?但讲实话,像我们这种二本学校的学生,真的没到拼天赋的层次。大家的智商都差不多,尤其我们种语言专业,别人多花半小时背单词,时间长了,词汇量就是完爆你,你不花时间背你就是不会。所以对于有些专业来说,成绩有时候可以看做是时间堆积出来的,我觉得没错(学习方法什么的暂不讨论)。所以答主的大学就抓住了这一点,潜移默化地支持你学习,营造一种大家都在学习,你不学你就完蛋了的气氛。这可能就是为什么要强制早晚自习吧。

再说周围的野生学霸们,生长在学霸丛生的环境中你知道有多绝望嘛?每天过的都像考试周,大家不是在自习,就是在去自习的路上,鲜有外出活动,连谈恋爱的都很少,专业课基本没有翘课的。说到考试周,学霸的作息简直像迷。早上不到七点就告别宿舍,中午在自习室的桌子上解决午休,晚上十点多自习室关门赶人,恋恋不舍地离开,夜车开到凌晨。读者会问,抱佛脚这种事难道不是学渣专属吗? naive! 学霸们可以为了已经花上一周复习的一本书再看到凌晨两点,前提是大家平时学的都很认真。我在想他们是不是要把整本书背下来。

大一刚进校,辅导员就开始动员大家早点培养起考研意识。嗯,大一就要树立好目标哦。所以目前,大三狗都要准备考研了,我们班所有同学都报了考研辅导,打算考研。尽管学校那边儿最近半个月气温都在35度以上,答主还是有大把同学继续坚守在没有空调的自习室里,过着白天衣服从不干,一晚热醒两三次的艰难生活。他们都没动过回家吹空调的心思。

写了这么多,想说的事,其实我们学校也只是个个例,不能代表山东所有的高校。我所看到的,也只是个人经历,不具有代表性。但我可以确定,这种像在高中备战高考般的学风在山东其他高校里也绝不罕见。山东人似乎都很看重成绩,奖学金,考研,考事业编制,对未来充满危机意识。我所见到的,我周围的人,我可爱的同学们,真的很用功,就是那种踏实的,不多言语默默坚持,不肯松懈的劲儿,有时真的很让人感动,也挺心疼的。我时常在想,到底是什么力量能让他们一直坚持努力着,毕竟早起一个早上背背单词很容易,但坚持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甚至整个大学阶段,尤其是在几乎没有约束的大学里,这样坚持下来就很不简单了。其实来到这所学校的,很多都是农村的孩子,高中时期班里的第二梯队,天赋一般但极其努力,他们中间有的高考分数并不低。很多时候我都觉得,我们付出的和收获的太不成正比了,明明比别人付出了更多,却在大数目的竞争中无奈的做了炮灰。是的,并不是努力就可以成就一切,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似乎我们大家都只记了那后半句,不努力连成功的可能也没有。所以当你咒骂,抱怨却无能为力的时候,做好自己能做的其实就够了,剩下的顾虑再多也只是劳心伤神。

ewww, 最后一段简直高考作文! 不说了,背单词去了。

最后希望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在这个暑假付出的汗水可以不荒废,期待来年的好结果!


努力中的小小白


山东人口基数大,是我认为是中国高考最难的一个省份,并且山东使用的是全国一卷题目,也比较难,并且山东的大多数的学生们都是汉族,没有少数民族的加分,山东一直以来是高考大省,包括数学和理综,现在改了模式,改换成3+3,物理和化学仍然是山东考生们的的一大坎,我山东和别的省份的学生招到同一所大学里相比较的话,你就会觉得,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和你考一个分的,有的甚至差100多分,就是因为山东考生比其他省份的考生要高100多分,当然除了江苏之外,并且山东的省,山东省的高校的数量也是比中比其他省份的要少一些,目前只有两所211,一所985985是山东大学,211是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并且山东省的孩子一般受儒家文化思想影响较深,并不会过多的选择,省外的学校一般留在省内的学生们比较多,结果造成了山东省的生源不外流,也是促使一代又一代的山东学子继续奔赴在考场上吧


安时灏


我工作十年了,就记得自己上学那会早晨天不亮就去上学了,早饭之前要上早自习,跑早操,早自习才到7点左右吃早饭的的时间。晚上回家基本10点左右,回家之后还得学一会习。晚上感觉刚睡着闹钟就响了。早晨的路灯5点开,上学那会没见过早晨的路灯,都是摸着黑骑自行车,好几次因为太困加看不清撞上路边绿化带。每天吃饭也吃不好,在学校的三餐,去晚了就没饭了,甚至连馒头都没有。就这样拼命的学习,最后连个本科还没考上.......到学校之后发现我是500多上的专科,别的省的同学都是300、400百分上的专科。哎.....一言难尽。不知道现在好点了吗?反正80后的我那时候就是这样的。


米谷宝妈


我是山东省的。我讲讲自己的亲身经历吧。我认为这份“苦”,有很多方面的。

首先,人生规划单一,就是考个好大学(好大学标准最好一本大学,及格线是二本大学),找份好工作(好工作标准是做公务员、医生、老师、国有企业)。这个很难,看看山东省的考生和实录的人数,就可以了。一但考不好,心理不痛快,以后工作和生活很麻烦。我认为浙江省和安微省的考生就很现实。浙江省的考生一但考不好,出去做生意,安微的考生出去经营板面,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思路。至少,没有在一条路走到黑。一条路成功了,当然好。如果走不通或不适合你,怎么办?我认为这是山东的学生最苦的地方,把高考几乎看成唯一的出路。

其次,就是人多,竞争激烈,这个在大学毕业后更能显示出来。考上一本和二本的,乃至研究生毕业的,并不是很轻松就能考上公务员、老师和进国企的。每年招收人数也是少的可怜。应届加上往届的,省内加上省外的。真有点范进中举的感觉。很多城里的图书馆,只要不是闭馆日,每天都有大批学生在苦读公务员、事业编等资料。

最后,各类培训学校真是多啊,从学前教育、中小学生补课到社会类公务员事业编考试辅导。学前儿童,各类兴趣班。中小学生星期天和寒暑假,从学校出来又进了辅导班。大学生好容易毕业啦,接着学习考试吧,要不然,毕业等于失业。

我羡慕浙江省和安微省的考生,考不上大学,做生意也好,做技术也罢,人生也很出彩。山东的考生,上不了大学的。在这两方面出彩的太少啦。


启明新星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这是对山东学生特别是步入高中三年,他们天天和时间赛跑,比赛快慢,训练速度。

踏入高中,孩子们多数学习变的很上心,儿童时的打闹丢掉了脑后,偶尔有调皮鬼被老师发现必罚站一边。

早6点出发,晚10点回家,再复查下一天的练习,一天结束。

寒署假期对他们来说是満满的学习课目,根本没有玩的空间。

最让高中学生难忍的是军训,这可能是他们体会中吃的第一次苦。

经过三年的学习,他们面临高考心中都有说不出的紧张,成绩给他们评判了苦读三年的答案。

山东省高考每年达60万之多,录取分数在全国高位运行,这是山东学生最叫苦原因。

为什么全国高考,同分不同等的待遇,经过多次教育改革,山东人全国道德可登榜首,山东文明文化传遍世界,山东学子的愿望可能还是靠苦尽甘来完成自己的学习。


ZhangShouchang


说实话,山东学生读省内外一般的本科院校没想象的那么艰难,毕竟我们省有那么多普通高校。山东学生艰难的是读名校985,竞争太激烈,那是真的苦。所以山东普通高校考研率特别高啊就是学子内心的不甘,很多人把大三活成了高三,从大一就开始准备考研。


守望牛


本人山东土著一枚,2011年高考的时候有的同学没考好选择复读,第一次知道复读也是有分数线的,当时县里最好的高中,高考分数低于500复读学校不收。


脑袋大脖子短


人多,考试分数高,难锦鲤上岸


Jacqueline274


不苦!

他们为着自己的梦想全力以赴!


鲁泰李传君


山东省的教育抓得紧,质量高,高考竞争激烈,在北京考本科的分数,在山东能上好专科就不错了,山东的学生压力很大,学习很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