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时代权臣索额图为何被活活饿死?

破烂酥皮


索额图的死并非是自己作死,而是因为政治斗争失败,从而沦落为一个替罪羊。

索额图,一个颇具才干的清初名臣,为康熙朝“康熙盛世”的到来立下了赫赫功绩。他出生于清朝权贵家族,康熙初期四大辅政大臣之首索尼是他的父亲,康熙结发妻子孝诚仁皇后是他的侄女。



早年,索额图以恩萌入仕,做了一位皇宫侍卫,康熙七年,升任吏部右侍郎。次年五月,因鳌拜对康熙越发的咄咄逼人,满朝文武更是多数皆为鳌拜一党,遂康熙决定对鳌拜下手,他想重新拿回本属于自己的权力。而因索额图的侄女是孝诚仁皇后,所以索额图自然是坚定的站在康熙的这边,如此当时的索额图为了协助康熙对付鳌拜,他辞去了吏部右侍郎职,转而回到皇宫,担任一等侍卫,康熙则是“以弈棋故,召索额图入谋画”。



不久,康熙与索额图决定采取突袭,最终生擒鳌拜,夺回了朝中大权。后索额图凭借此等的功劳,被康熙委任为保和殿大学士,位列百官之首,自此权倾朝野,世人皆称其“索相”。

1673年,清朝爆发三藩之乱。史载:“索(额图)相当权时,多谋略,三逆叛时,公料理军书,调度将帅,皆中肯要”,在平定三藩之乱时,索额图积极出谋划策,协助康熙运筹帷幄,最终得以平定三藩。1688年,索额图担任清朝与沙俄谈判东北边界问题的首席代表,并签定了第一个中俄条约《尼布楚条约》。这次谈判忠实地执行了康熙帝的旨意,维护了国家的利益,虽未收回茂明安游牧地,但却阻止沙俄的进一步侵略,保证清朝北方边疆的安定。



可以说,康熙朝能有后来的盛世,这一切离不开索额图的辅佐。早年间,康熙能够从鳌拜的手中夺回权力,索额图居功至伟。三藩之乱,也多亏索额图的居中调度,康熙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平定三藩。总得说,索额图是一个能臣,是成就了康熙丰功伟业的最大功臣之一。

而就是这么一个对康熙朝而言是一个大大功臣的索额图,最终的结局却是被圈禁宗人府,然后因饥饿而死。这等悲惨的结局发生在这位功臣身上,未免让人有些唏嘘。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去观察索额图被圈禁时间的前因后果,我们似乎能发现,索额图遭此恶运并非是巧合,而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刚才也说了,索额图是孝诚仁皇后的叔父,而孝诚仁皇后就是康熙朝的太子胤礽的生母,也就是说胤礽是索额图的侄孙。如此,作为太子的家人,索额图自然是忠诚于胤礽的一党,他肯定会极力维护胤礽的太子地位。因此,当胤礽的太子之位受到威胁时,索额图很有可能就会做出一些稳固太子地位,或者让太子提早登基的事情。所以当太子失势后,索额图自然也就跟着失势。



如1708年,康熙曾对大臣们列举了皇太子今的“种种恶端”,而在此过程中,康熙曾这样评价过索额图:“从前索额图助伊(皇太子)潜谋大事,朕悉知其情,将索额图处死。今胤礽(皇太子)欲为索额图复仇,结成党羽”,就是康熙认定太子谋反,是因为索额图的从中挑拨与策划。

但是事实上,明眼人都知道,太子谋反一事绝不是索额图一个人的责任,很大责任在于太子自己。可是,康熙不可能让太子去承担这个罪名,试想要是让世人知道太子有谋逆弑父的意图,这岂不是让世人所耻笑吗?这不是让清朝颜面尽失吗?皇帝与皇储失和本就是动摇国本的事情,更别说皇储有意图谋逆弑父的嫌疑,这更是会动摇一国之根基。



所以这等罪名绝对不能落到太子的身上,太子一定是要那个被蛊惑的对象。如此,索额图这位太子母族地方最高的人自然就被选为了替罪羊,他需要替太子顶罪,需要替太子承担一切的罪责,这就是索额图的命运。

其实索额图自己很清楚,协助太子登基一事,本就充满着生命威胁。胜了,自己就是大大的功臣,自己的家族将更为显赫,成为皇帝的母家,自此权倾朝野。败了,自己也将陷入永劫不复之地,永无翻身的可能。


澳古说历史


索额图被康熙帝倚重四十余载,最后为何却被活活饿死?

因为索额图位高权重,参与太子之争,甚至到最后没有把康熙帝放在眼里,所以最后被康熙囚禁,直至饿死家中。

赫舍里·索额图,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索尼第三子,孝诚仁皇后的叔父。清代康熙年间权臣,世袭一等公。康熙八年至康熙四十年,深受康熙重用,先后任国史院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等职,曾参与许多重大的政治决策和活动。

一、“三眼索相”不简单。

索额图是首辅大臣索尼第三子,一等公赫舍里·噶布喇弟弟,孝诚仁皇后的叔父,很明显的富家子弟、官二代,地位显赫。而且从他担任侍卫时,参与了同鳌拜的斗争,最终这个权倾朝野的鳌拜被灭,不得不说索额图起了很大的作用。自此索额图从少年康熙开始,就一直被皇亲国戚罩着,一直被皇帝信任并重用。

在他主持事务期间,签订了大清朝唯一的平等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条约的签订,对于巩固边防,加强内部军务整顿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对清朝后续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一步错,全盘输。

要说索额图本可以名利双收,清享晚年,但只是他身处历史的洪流中,有时候走错一步,就全盘皆输。怪也只能怪那个朝代,怪自己一时鬼迷心窍。要说索额图是清朝的重罪之人,也是明显不符合史实的,康熙重用索额图这是有据可查的。

索额图在平定叛乱后,参与太子之争,要说军务国事可以参与意见,但索额图觉得自己位高权重,是老字辈,皇帝的家事他也积极参与。随着赫舍里皇后的病逝,太子胤礽越发与索额图走得亲密。这种错觉让康熙觉得非常不爽。索额图未曾想,大祸即将临头了。

三、成也索相,败也索相。

索额图从擒鳌拜,到战功赫赫,再由后来跟明珠明争暗斗,到跟太子密谋大事,所有这一切,康熙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康熙知道,我们清朝是姓爱新觉罗的,不是姓赫舍里。康熙心里也清楚,索额图到最后自恃功高,也不怎么拿自己当回事,还经常玩辞职的把戏。结果,康熙还是成全了索额图,辞职那就辞职,地球离开谁都照样转,清朝离开你一个索额图照样可以。康熙一气之下,将计就计,所幸将索额图幽禁,一朝文武赫舍里家族都被革职,康熙也一解多年心头之怨气。索额图被囚禁之后,直至后来被饿死在家中,都不得不说是索额图自己把自己送上绝路。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欢迎评论。)


山城小哲


鳌拜,在康熙皇帝年幼时,凭着自己的身份,恣意妄为,朝廷的大权尽被其掌握,随着康熙皇帝的成熟,他在索额图的指点下,计擒鳌拜,并将其党羽一网打尽。但康熙对鳌拜是宽容的,没有将他处死,只是将他囚禁于牢中,在他死后,还追封了鳌拜。而索额图,康熙的近臣,却被康熙活活饿死了,这是为何?

索额图在替康熙除掉鳌拜之后,他的地位逐步上升,成为权倾朝野的大人物,自然变得是日益骄纵,惹的不少人对他有所不满,当康熙准备整索额图时,他昔日得罪的人给他落井下石,当然这不是他被康熙活活饿死的原因,最主要的是他在政治上犯了错误。


索额图是太子生母的叔父,所以索额图与太子是一派的,他是太子集团的核心人物,索额图为太子夺权出了不少计谋,而这就惹得康熙的不满,因为太子在索额图的影响下变得骄纵,甚至有图皇位之心。康熙在索额图死后说过:“从前索额图助伊潜谋大事,朕悉知其情,将索额图处死。今胤礽欲为索额图复仇,结成党羽。”而且索额图还与明珠是对着干,两个人在政治上“权势相侔,互相仇轧”,康熙为了朝廷的稳定,就先除掉索额图,再把明珠解决了。

索额图在政治上没有学到他父亲索尼的为官之道,对于政治太过于热衷,最后给自己惹上了灾难,他自己被饿死,其二子格尔芬、阿尔吉善被处死,康熙帝还说“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而鳌拜虽说专权,但他没有野心,康熙在他死后也给他平反了。


历史百家争鸣团队成员:小木


历史百家争鸣


索额图被康熙倚重了四十余载,到了最后却被活活饿死。其实,追究其根本的原因,索额图的死,一点也不怨,有点咎由自取的味道。

为什么会有如此的看法呢?

首先先看看索额图为什么会被康熙皇帝倚重:

1.在铲除鳌拜的时候,索尼可谓了首功,因此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赏识。

在铲除鳌拜的时候,秘密召集了二十个可靠的八旗子弟,进行训练,最终将鳌拜擒获。

2.在公元1673年,康熙决定“撤藩 ”,随后爆发了三藩之乱,在平定三藩的八年的斗争中,索尼的很多的建议,都被康熙采纳了;


3.在公元1688年,康熙派索额图代表清朝去和俄国就东北边界问题展开谈判,随后签订了中俄的第一个条约——《尼布楚条约》等等。

另外索额图的背景也是很强大的,索额图是康熙的四大辅政大臣索尼的儿子,他的侄女赫舍里正是康熙皇帝的结发皇后。

或许是对权力的无限的眷顾吧。他在晚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在这期间,康熙从警告与他,但是,却没有引起他足够的重视。

康熙的意思是:比如在公元1679年,康熙曾经单独召见索额图,当面警告他:“你是朝廷重臣,现在却不知道满足,在朝堂之中横行不法,如果在这样下去,朕绝不轻饶你。”

并且还将一块写有4字的“节制谨度”的牌子送给了索额图。


索额图犯的致命错误就是插手了储君之争。这个行为触到了康熙的逆鳞。

所以说,索额图被康熙饿死,并不是无理取闹,而是他的做法已经触碰到康熙所能容忍的底线。


霞绮江练聊历史


清朝康熙年间的权臣索额图,隶属于满洲正黄旗,父亲是清初重臣索尼。索尼在康熙初期四个辅政大臣中位居第一。后来,孝庄太后为了拉拢索尼,让他遏制鳌拜的嚣张气焰,将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带进皇宫,并且册封成了正宫皇后。索尼父子也因此成了皇亲国戚,对朝廷和皇帝更加忠心。

康熙八年(1669),索额图帮小皇帝用计谋捉拿了鳌拜,他们乘胜追击,很快就消灭了鳌拜的党羽。此后,康熙逐渐掌握了实权,索额图也得到了重用,成了国史院大学士。从康熙九年到十九年,索额图在这十年中,基本上把持了清朝的朝政,堪称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朝廷里的大臣基本上都以他为主。康熙皇帝明知道索额图权倾朝野,可他却没有采取任何打压的行动。

吴三桂等人因削藩叛乱的时候,他跟在康熙身边积极的出谋划策,而且还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礼亲王昭梿后来在《啸亭杂录》里评价说:“索(额图)相当权时,多谋略,三逆叛时,公料理军书,调度将帅,皆中肯要。”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清朝并没有宰相这种制度,礼亲王昭梿之所以将索额图称为索相,主要是因为他的权势很大,堪比古代宰相。

索额图在清朝官场上鹤立鸡群,看起来非常强势,可实际上他的处境并不是很好,很多大臣都对他虎视眈眈,希望有朝一日能把他拖下水。康熙十八年(1679年)七月,京城爆发地震,倒塌了很多房屋,不少百姓丢掉了性命。期间,有人上奏说索额图“怙权贪纵状”,应该对他进行重责。烦心不已的康熙,因此对索额图指责了一通。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索额图的地位。

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康熙患病无法处理政务,于是让人把奏折送去索额图那边,让他代为处理。或许是觉得自己的树大招风,索额图第二年称病辞职,得到皇帝的赞赏。从这件事不难看出,索额图其实是一个知道进退的人,他不会过于留恋权利,有魄力舍弃自己的职务。那么他最后为何会被康熙圈禁到宗人府里,还被活活饿死呢?说起来,也跟皇太子胤礽有很大关系。

索尼是胤礽生母赫舍里氏的叔叔,在九子夺嫡中,他非常坚定地站在了胤礽身边,而且还做出了一些康熙觉得“大逆不道”的事情。康熙四十七年(1708),皇帝在斥责皇太子胤礽的时候,自己亲口说过:从前索额图助伊(皇太子)潜谋大事,朕悉知其情,将索额图处死。对康熙这样权力心极强的皇帝来说,不管大臣做多大贡献,只要触犯了皇权就必须除掉,没有任何情面可言。索额图去世之后,康熙基本否定了他生前的功绩,甚至将他称为“本朝第一罪人”。





幻中诗


康熙皇帝在近十几年来被过分美化,以至于让后世对于他的一些人格弱点视而不见。其实,纵观康熙在位的六十一年,他本人其实是一位性格比较刻薄的皇帝。

康熙朝晚期的朝廷重臣少有善终,明珠罢相削权,索额图身死囹圄,徐乾学去官郁郁而终,高士奇斥退回藉。一生能够恩宠长盛不衰基本上只有伊桑阿,阿兰泰,王熙等人,而相较这三人而言,索额图则是康熙皇帝的元从功臣,朝廷栋梁。康熙八年索额图就担任了大学士,直到他康熙四十年去职,先后担任大学士长达三十二年。而伊桑阿等人中,伊桑人担任大学士十三年,阿兰泰担任大学士十年,王熙担任大学士十九年。论功劳和职位,索额图都在康熙时期是首屈一指的。可是,这样的一位朝廷重臣却在卸任两年后就被康熙皇帝处死,而且被冠以本朝第一罪人的恶名,真的叫后人唏嘘不已。

笔者认为康熙皇帝之所以用如此残酷的手段对待索额图,还主要是因为索额图与明珠两党倾轧过于严重导致的。明珠于康熙十六年首封武英殿大学士,开始进入到权力核心中。但是自从康熙三年他担任内务府总管开始就逐渐受到康熙皇帝的赏识,开始被重用与提拔。明珠于索额图的矛盾在建议裁撤三藩时就已经体现出来。

当时朝中对于三藩造反之事争议不断,大学士索额图请求处死倡议撤藩的人,被康熙拒绝,称:“这是朕的旨意,他们何罪之有?”待到三藩平定,康熙对大臣们说:“之前商议撤藩,只有明珠做事符合朕的想法。“并称:“当时有人建议诛杀倡导撤藩的大臣,朕若是听信了他们,就让(忠臣)含冤九泉了!而索额图与明珠不同,他平日里在朝廷中飞扬跋扈,经常明显的排斥异己,而明珠相较之下就要做得隐秘许多。两人之间的斗法长达十余年,这之中也牵连了大量的朝廷重臣。索额图被杀的直接原因就是原本索额图手下的新贵高士奇背叛了索额图,开始大肆在皇帝面前揭发检举,污蔑陷害索额图。加上索额图参与到储位之争当中,与太子胤扔之间的亲属关系也让康熙皇帝感到危险。

再加上康熙皇帝本性凉薄,为人处世杀伐果断,所以就将索额图圈进宗人府,最后索额图因饥饿而亡,让后世不胜感慨。

欢迎下方评论,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看不见的角落


索额图是康熙最为倚重的大臣之一,对他也是多次封赏。虽然曾对他进行过打压,降官贬职,但随即又把他提拔起来。可以说,康熙从未真正地打击过他。

(康熙剧照)

可是为什么,在康熙四十一年,康熙南巡到德州时,皇太子胤礽生病,康熙召见索额图前来“侍疾”,也就是照顾胤礽。不久康熙就把他抓起来,圈禁在宗人府,不拿饭给他吃,让他活活饿死呢?

索额图确实非常受康熙的器重。当年,康熙为了扳倒鳌拜,避免索额图受鳌拜打击,他让索额图辞去吏部右侍郎的职务,让他担任自己的一等侍卫。最后两人商量着用培养摔跤手的方式,把鳌拜擒拿。

康熙亲政后,立刻提拔索额图为保和殿大学士,相当于宰相,被人称为索相,此后长达十年的时间。在这十年的时间里,索额图在朝中的权势越来越大。每次康熙召集朝中议事,他都是第一个发表意见,而且基本上都是一锤定音,康熙最终常常采纳他的意见。

康熙也批评过索额图,在康熙十八年的时候,批评他“今见所行,愈加贪酷,习以为常。”并且在康熙十九年革除他大学士的职务。康熙二十二年,又革除他议政大臣、内政大臣、太子太傅等一众职务。但是在康熙二十五年,又提拔他为领侍卫内大臣,这是个正一品的职位,相当于皇帝的贴身侍卫长。

(年老的索额图剧照)

此后,又把和沙俄勘定边界,签订《尼布楚条约》的重任交给他。后来,康熙二十九年,康熙亲征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的时候,还对他委以重任,让他从征。

而且,在康熙时期,除了索额图外,还有另一个权臣纳兰明珠。因为索额图和明主结成两党,互相构陷。康熙除了惩罚索额图外,还于康熙二十七罢免了明珠大学士的职务。此后虽然一度恢复他的职务,但是再也没有重用他。

可见,康熙对索额图多么器重。

可是为什么,康熙四十一年,康熙要严厉处置索额图,甚至不惜用饿死的方法,严酷打击他呢?

这件事,康熙在康熙四十七年严厉批评太子胤礽的时候,说过一句话,透露了秘密。他是这么说的:“从前索额图助伊(指太子胤礽)潜谋大事,朕悉知其情,将索额图处死。今胤礽欲为索额图复仇,结成党羽。”

也就是说,康熙认为,索额图曾经帮助太子胤礽“潜谋大事”,所以康熙才将索额图处死。那么,“潜谋”什么“大事”呢?

原来,太子胤礽的母亲孝诚仁皇后(康熙第一个皇后,也是康熙最喜欢的一个皇后,生下胤礽后不久就去世了。康熙为了纪念她,早早把胤礽立为太子)是索额图的亲侄女,也就是说,索额图是胤礽的叔公。康熙曾对太子胤礽两立两废。两废的原因,除了胤礽行为不端,行事癫狂,对身边人残忍,对兄弟凉薄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胤礽认为,康熙当皇帝的时间实在太久,自己当太子的时间也实在太久(四十多年),自己实在熬不下去了,希望康熙能够退位,自己来当皇帝。胤礽和索额图“潜谋”的,就是这样一件“大事”。

(康熙与索额图蜡像)

康熙在太子胤礽的身上,可谓伤透了脑筋。不仅仅太子的作为让他不满意,而且因为两次废立太子,引起了朝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引起了儿子们互相攻击亲情变异。而康熙认为,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现状,就是索额图这样的大臣,在胤礽的身后教唆他的原因。而且这教唆还不是一般的教唆,是教唆太子造反。

所以,康熙能容忍索额图和纳兰明珠争权夺利,贪酷弄权,但是,绝不允许他们干“潜谋大事”这样的事情。

康熙为了处理索额图,故意在太子生病的时候让他来,故意让他和太子商量,从而找到他的把柄,圈禁并饿死他。


张生全精彩历史


索额图身为皇亲国戚,帮康熙捉拿鳌拜权倾朝野,为何会被饿死?

索额图,在康熙执政期间,确确实实立下汗马功劳,也权倾朝野,康熙也没有亏待他,大封其官,赏其厚爵!只是,他为了帮太子早早上位,一次又一次做了有恃人臣本份的事,触及了康熙的底线,康熙才不得不拿他开刀的!

为什么呢?



一,那一年征战葛尔丹,索额图暗中指使断粮!

索额图是顾命大臣索尼的第三个儿子,人称索老三!

为了扳倒鳌拜,索额图紧紧跟着康熙周密筹划!能够顺利拿下鳌拜,索额图是头功!所以康熙也没亏待他,升他官职重用他!

特别是索额图的侄女秀儿嫁给了康熙做了赫舍利皇后,生下的二皇子直接封为太子后,索额图就开始有二心了!为什么这样说呢?他要为太子早日登基布局了!

那一年,葛尔丹四处掠夺!康熙就亲自带兵去征战!

其实早在盛京时,周培公就告诉了康熙如果有一日征战蒙蒙诸王,尤其是葛尔丹,一定要保证粮草,还告诉了康熙怎么去储存粮草!这件事康熙和索额图都知道!

当康熙率领将士征战葛尔丹时,去派人调粮草时,竟然是调不动粮草!这明显是人为,想通过断粮来饿死大家!当然,雄才大略的康熙知道是何人暗中作梗!所以在回京前康熙就决定要处理这个人了!

这个人就是索额图!



二,索额图做上“索相”,确实是风光无限!

索额图当上索相后,门生众多,枝多叶茂,势力庞大,权财尽敛!

这样,大臣站队呈一边倒,康熙非常的不爽,同时为了瓦解索额图日益庞大的势力,就启用和重用了明珠!让他们两个人,也是两大派互相制约!相互平衡!

这样一来,索额图更不爽,就加紧推太子上位第二个计划!

那一年,康熙在魏东亭的护卫下去了江南!

没有想到,假朱三太子杨起隆竟然知道了康熙的行营,还架起了太炮瞄准了康熙下塌的房间!!!

这一切,又是索额图暗中所为!

也正是为了帮太子早上扶上位,索额图几乎是犯上了魔症,才连生事端,逼得康熙忍无可忍!



三,为了拉拢朝中重臣,索额图借太子之名给人送礼!

由于太子之位的重要,很多的皇子都在虎视眈眈!

到了后来,形成了鲜明的两派:即太子党和阿哥党!

为了笼络重臣,在太子不知情的情况下,索额图就借太子之名给那些重臣送礼,意图站在太子这边的阵营!

后来,康熙知道了非常的不爽!也觉得索额图为了帮助太子早日上位几乎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总结:有一句话说得好:如果这个人要亡,首先是这个人疯狂!索额图的经历恰恰应证了这句话!尽管曾经是功高日月,但后来犯下的罪恶可以说是咎由自取!


媚之夭夭


索额图和康熙有亲戚关系,索额图大哥的女儿,正是康熙的皇后赫舍里氏。而索额图是索尼的第二个儿子,可以说从顺治皇帝被册立,到康熙铲除鳌拜、铲除噶尔丹期间,索额图一家都是居功甚伟。而康熙也给了索额图一家子丰厚的回报,索额图当权期间权倾朝野四十多年。但到了最后,索额图被拘禁在宗人府,最后更是被活活饿死。那么,索额图为什么落得这个下场?其实这是因为索额图的“取死之道”。

索额图功劳

因为索额图和康熙之间特殊的关系,索额图自请当康熙的侍卫。后来在铲除鳌拜、班布尔善的过程中,索额图立下功劳,索额图被授予国史院大学士。后来,在尼布楚条约的签订、西征葛尔丹等事件中,索额图都有卓越表现。他的官也是越做越大,内大臣、议政大臣、太子太傅、领侍卫内大臣。尤其是领侍卫内大臣一职,可以说事关皇帝的安危,非亲信之人不得担任。如果索额图能小心谨慎,他们一家的荣华富贵自是没跑的。只是索额图不能像他父亲那样圆滑,最终被康熙处死。

索额图的取死之道

朋党。清朝建国后,非常注意吸收明朝亡国的教训,而朋党无疑是其中一条,但索额图恰恰也犯了这一条。随着索额图地位的不断升高,“索额图权势日盛”、“朋比徇私”。康熙曾当面警告过索额图和明珠,“你们自被任用后,家里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受贿),结成朋党,更加贪婪。如果事情被揭发出来,国法就摆在那里,绝不会宽恕”。康熙甚至写了“节制谨度”的牌匾,送给索额图和明珠两人。只是两人仍旧不改,最终被康熙一起算账。

僭越。索额图和皇太子的特殊关系(索额图是太子的叔姥爷),所以和太子的关系自然极为亲密。有时候在一些小细节上,可能就不太注意。康熙四十一年,皇太子在德州生病,把索额图召到那里去探视。但是索额图却乘马一直到中门,这在礼制上已经属于僭越的行为。康熙当时没有发作,后来逮捕索额图之后,“即此尔已应死”,就凭这一条僭越的罪,就能判处你的死刑。这时皇太子和索额图,都已经失去了康熙的欢心,康熙这是在秋后算账了。

谋反。后来,皇太子胤礽被废,康熙在宣布胤礽的罪状里面,也牵涉到索额图:“索额图助胤礽潜谋大事,朕知其情”,“昔索额图怀私,倡议皇太子服御俱用黄色,一切仪制几与朕相似”。从康熙揭示的这些罪状里,可见索额图嫌康熙在位时间太长,怂恿皇太子谋反,甚至让他穿上和康熙几乎一样的服色。这对于任何一个帝王来说,都是难以忍受的。即使是素有大功的索额图,在被圈禁之后,也是活活被饿死。

综上所述,索额图虽然和关系千丝万缕,利益盘根错节,在康熙时期也被重用了将近四十多年。但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权力的扩张,索额图失去了谨慎之心,开始变得膨胀起来。如果仅仅是朋党,康熙可能还饶他一命。但是当他僭越和谋反的罪证被揭发出来之后,换做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容忍。

索额图竟然想要染指皇权,只是被活活饿死,已经是康熙格外开恩。索额图的两个儿子格尔芬、阿尔及善,也在索额图谋反罪名被揭发后,被处以死刑,原先康熙可是放过他们一马。“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这是康熙对索额图盖棺定论的评价。


飞熊说历史


人一旦处了高位,就不在想之前的权臣的下场了,所以身居高位的索额图是一个很专权的人,结党营私也成了他的家常便饭。

他的一举一动肯定是瞒不过康熙那睿智的眼神的,所以也曾经劝诫过他很多次,劝他勤勉,可惜康熙的用心良苦,人家并没有接受。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之中,康熙皇帝的手下有着两大重臣,他们分别是索额图和纳兰明珠,他们两位在朝堂之上水火不容,明争暗斗了几十年,但是最后却终究逃不出康熙皇帝的手掌心。而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历史上真实的索额图,他实际上为了大清的帝业操碎了心,但是为什么他却晚节不保,被康熙皇帝活活饿死呢?实际上,这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

实际上,索额图是康熙的四大辅政大臣索尼的儿子,他的侄女赫舍里正是康熙皇帝的结发皇后,可以说索额图有着强大的身世背景,和康熙皇帝有着亲家关系。

在康熙设计铲除鳌拜的时候,索额图秘密负责训练打手,因此在扳倒鳌拜之后,康熙皇帝自然不会亏待立下大功的索额图,让他直接升任保和殿大学士。此后,在签订《尼布楚条约》。平定边疆之乱之中,索额图为大清呕心沥血,出谋划策,为清朝奉献了自己的几十年光阴,最后权倾朝野。

为了对抗索额图,于是康熙皇帝提拔大学士纳兰明珠作为索额图的强力对手。结果让康熙皇帝没想到的是,两个人却开始大肆拉拢党羽,开始互相攻击,尤其是到了康熙晚年的储君问题上,两派更是吵得不可开交,甚至影响到了朝廷的正常运转。



对此,康熙皇帝曾经不止一次的警告索额图,让他收敛一些,比如在公元1679年,康熙曾经单独召见索额图,当面警告他:“你是朝廷重臣,现在却不知道满足,在朝堂之中横行不法,如果在这样下去,

朕绝不轻饶你。”并且还将一块写有4字的“节制谨度”的牌子送给了索额图,但是索额图却熟视无睹,依然我行我素。


于是在康熙四十二年,康熙皇帝终于发怒,开始全面清算索额图:“索额图行事丝毫不知收敛,依然和太子等人有密切来往,并且还敢在背后妄议朝政,实在罪无可恕。”于是康熙皇帝下令将索额图交给宗人府囚禁,大清一代权臣最后被康熙皇帝活活饿死,这也可以说是他咎由自取的结果。

这也说明人无论身处何为,都要有敬畏之心不可膨胀,不听人劝,因为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虽然你身居相位,但你也是给皇帝打工的,不可让老板不爽。

自古膨胀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