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可以公開賜死太皇太后嗎?為什麼?

寶黛釵鳳璉平尤


太皇太后何許人也?乃是先帝未過世的母親。也就是皇帝的祖母(奶奶),當然不一定和皇帝有血緣關係,是生祖母,也有可能是嫡祖母或者宗法祖母。


孫子賜死奶奶,按照傳統文化,那是大逆不道,自己的權力必受質疑。再說被歷史刻意提及的太皇太后,都不是一般人。

支撐整個封建道德體系的,是家國一體,是儒家的“以孝治理天下”孝道文化。從漢朝到清朝,莫不如此。

漢唐女人本身社會地位高,以太皇太后身份擅權的大有人在。


在漢朝時,後宮專權從呂雉開頭後,幾乎就一直脫離這個怪圈。漢武帝支撐了漢朝絕大部分的臉面,但是對於竇漪房這個祖母而言,他什麼都不是。親政前劉徹是孫子,親政後劉徹還是孫子。劉徹要獨尊儒術,和竇漪房秉承黃老之術無為治國是有必然矛盾。但是也只能等老太太撒手。皇帝的廢立都掌握在自己手裡,皇帝敢賜死太皇太后?

的確漢朝因為權力鬥爭失敗下臺,甚至莫名其妙死掉的“太皇太后”也不是沒有。


比如被外戚大將軍何進鬥倒的董太皇太后,她在搬出宮後,莫名其妙死掉,並非少帝劉辯的意思。而且何進藉著少帝劉辯的名義,也只是將其逐出宮。

宋明以降,女人的社會地位越來越低,成為男權附庸;但是在家庭中,母權是最大的,就又回到了這個範疇。


明朝的太皇太后最有名的大抵就是張太皇太后了,明仁宗孝誠張皇后,朱瞻基暴斃,她出面主持朝局,立了太子朱祁鎮,穩定了朝局。她若不死,“土木堡之變”大概率不會發生。這種事有條件擅權,卻沒有去做,在關鍵時刻才挺身而出。

與之媲美的當屬孝莊,為子孫犧牲了一切,卻從來不和子孫爭權。還有一個反面典型,那就是慈禧。一生玩弄權術,親兒子、親侄子都被自己玩殘了,臨了還想繼續掌權,立了3歲的溥儀,心想自己還可以以太皇太后的名義垂簾聽政。


但是即便如此,哪個皇帝又敢下旨賜死自己的祖母?不但沒有,溥儀在得知慈禧墓被盜之後,才最終決定踏上了去東北的路。



炒米視角


皇太后和太皇太后是皇帝法律意義上的母親和奶奶,對應的就是生母和親生奶奶,按照古代繼承法,這兩者常常不一致。古人治國講求孝道,禮儀綱常是國家基石,皇帝必須垂範,所以,即便是皇太后和太皇太后出現違法犯罪行為,一般都不能處罰,更不能賜死。

不過,皇太后和太皇太后不是一般人,她們首先是政治的產物,既然是政治人物,就不可避免陷於政治鬥爭。由於政治鬥爭,被皇帝賜死的皇太后至少有兩位,太皇太后還真沒有出現過。

皇太后、太皇太后與皇帝的關係

古代婚姻實行一夫一妻多妾制,一位男子可以有多為妾,但是隻能有一位妻,皇帝也不例外。皇帝的妻,即皇后,其她的嬪妃統稱妾。妻,亦稱嫡妻,妾,亦稱庶妻,妻所生兒子稱嫡子,妾所生兒子稱庶子。嫡長子是家族政治遺產的唯一合法繼承人,只有在沒有嫡子的情況下,庶長子才有資格繼承父親的政治遺產。

自然,皇帝去世後,隨著新皇帝上位,原來的皇后就升任皇太后,原來的皇太后就升任太皇太后。從太皇太后、皇太后,到皇帝、皇后、太子,統稱嫡系,身份是君。

也就是說,從法律意義上講,皇太后、太皇太后和皇帝是平等的,是法統唯一承認的親緣關係。假如皇帝跟太后、太皇太后不存在血緣關係怎麼辦?對不起,你必須承認,因為你繼承皇位的前提條件就是嫡系,必須與原來庶系生母割斷母子關係。

歷史上很多皇帝登基後,都不敢對親生母親有超越禮儀的封賞,更談不上承認母子關係,否則就是違法行為。其實遠離生母恐怕也是避免尷尬的最好辦法,否則母子相見,母親還得給兒子叩頭。這就是宗法制的死板,帶來的負面效應。

按照這個規定,皇帝賜死皇太后、太皇太后,就等於殺了親生母親和親生奶奶。在古代,無論是從法律還是道德上講,都是不被允許的。

皇太后、太皇太后犯罪了怎麼辦

可是,萬一皇太后、太皇太后犯罪了怎麼辦?處罰還是不處罰?

比如,秦始皇的母親趙太后,與假太監嫪毐私通生子,甚至陰謀作亂。再比如鄭莊公的母親,暗中幫助公子段謀反。

當然不能用法律直接處罰了,因為在古代禮法才是根本大法,按照禮法,子為父隱是合法的,也就是說,長輩犯法,晚輩有義務替他隱瞞,不算犯罪。自然,皇太后、太皇太后犯罪也不能處罰,否則反而是皇帝違法。

所以,鄭莊公和秦始皇只能發誓與母永世不相見,作為對母親的精神懲罰。

臣民會不會有意見?沒人會有意見,因為太后和太皇太后,不光是皇帝的母親和奶奶,她們還是天下臣民,所有人的母親和奶奶,誰敢說三道四?皇帝想處罰,天下人還不幹呢!

歷史上死於皇帝之手的皇太后

凡事都有特殊,雖說皇帝不能公開賜死皇太后和太皇太后,但是她們的身份畢竟不同於普通百姓,她們首先是政治人物,逃不脫政治利益的糾葛,當她們與皇權產生矛盾衝突時,結局恐怕就不一定按理出牌了。

晉武帝第二任皇后楊芷,是第一人皇后楊豔的堂妹。楊豔是晉惠帝的生母,楊豔去世前,憐惜兒子年幼,懇求晉武帝立堂妹楊芷為後,以照顧晉惠帝。晉惠帝登基後,楊芷被尊為皇太后。

可是,楊芷的父親楊駿,與皇后賈南風陷入了殘酷的政治鬥爭,結果楊駿失敗被殺,家族一千多人被滅口。楊芷也被牽連,剝奪太后尊號,反過頭來給兒媳賈南風磕頭,求她饒過自己的母親龐氏。

後來楊芷被圈禁於金墉城,連續八天不給供食,被活活餓死!楊芷之死,雖然賈南風是幕後黑手,晉惠帝的默許罪責難逃。

如果說晉惠帝殺母還有點遮掩,海陵王完顏亮殺嫡母徒單太后,則非常露骨並極其殘忍!

海陵王完顏亮是金朝唯一不被承認的皇帝,沒有諡號和廟號,後人只能稱他為海陵王。完顏亮靠政變殺害金熙宗上位,按古代法律,完顏亮登基後,冊封嫡母徒單氏為皇太后,生母大氏為太妃。

不過徒單氏對完顏亮殘暴的行為並不認可,多次訓斥他弒殺金熙宗,及酒後失德的行為。本來就對生母不能立太后就很不滿意的完顏亮很生氣,多次威脅要殺掉嫡母皇太后。好在大氏與徒單太后關係良好,在大氏的勸阻下,完顏亮隱而不發。

後來,完顏亮決定發動對南宋的全面軍事行動,徒單氏激烈反對,惹怒了完顏亮,他惡狠狠地說:“非朕母,乃梁宋國王之小妻也。”於是派人將徒單太后,殺害於寧德宮,連她身邊的十幾名奴婢也一起殺光。

事後,完顏亮仍覺得不解氣,又把徒單氏的屍骨,扔進河裡以洩憤!

這可能就是歷史僅有的皇太后被皇帝殺害事件,太皇太后被殺還真沒發生過。

可見,作為地位最尊貴的女性,皇太后和太皇太后哪怕有違法犯罪行為,也不會遭到皇帝的殺害,相反,由於政治鬥爭,背上了莫須有的罪名,反而有可能惹來殺身之禍。那時候,皇帝再也顧不了孝道了,也不在乎天下人的指責了!


尋根拜祖


當然不行,皇帝雖然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但卻不能賜死太皇太后,公開賜死更是不可能。



太皇太后這個稱呼的由來

太皇太后是打從西漢叫出來的。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政權後,每次父親劉太公見到自己也要下跪,因為皇權,這是沒辦法的事兒。可劉太公畢竟是劉邦的父親,孝順的劉邦心裡不忍,於是就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把自己的父親劉太公封為“太上皇”。既然有太上皇,那麼太皇太后也就應運而生了。

此後的唐、宋、明、清一直效仿漢朝做法,太皇太后的叫法就這麼沿襲下來。

皇帝不能賜死太皇太后有兩個原因

一、跟“孝”有關係

中國是禮儀之邦,尤其是古代封建社會,儒家思想一直佔統治地位,而孝是儒家思想所推崇的重要指導思想。太皇太后作為皇帝的奶奶輩兒,皇帝權力再大,他首先是太皇太后的孫子,其次才是皇帝。


所以如果皇帝為了自己的統治,為了得到全國人民的擁戴,即使太皇太后有什麼不軌行為,他也不可能為難她,只能是對其孝順有加。

而且太皇太后這個名稱的由來,也是因為劉邦對其父親的孝順才有的。因此皇帝必須孝順太皇太后,否則會受到滿朝文武和老百姓的詬病。

二、太皇太后一般都積威厚重,有很大的權勢

太皇太后久居深宮,其能夠從殘酷的宮廷鬥爭中坐到這個位置,能力和手腕當然不可小覷。這就意味著,老太太雖然不管事,但不代表她不能管事。

而且太皇太后一般出身都很不一般,其家族肯定和皇族緊緊相連,家族勢力盤根錯節,皇帝要動太皇太后,怎麼能不考慮自己皇位的穩定,不顧太皇太后背後龐大的家族勢力呢?從這一點來講,別說當眾賜死了,懲罰她都不可能。比如漢武帝時期的竇太皇太后,皇帝還得看她臉色行事,何談敢賜死她。


綜上所述,所以說盡管皇帝有莫大的權力,但於孝道和皇位的安穩這兩方面來說,皇帝都不可能當眾賜死太皇太后。


墨雪問心


分不清的親孃媳婦

公元1161年的八月,華北的天氣是秋高氣爽,城外的金黃色麥子波浪滾滾,誰也無法想象血腥的屠殺,正在金國都城北京上演。只見一隊荷槍實彈的侍衛,黑壓壓的押著數十人奔赴菜市口處決。而同時皇宮是驚人的濃煙滾滾,定睛一看著火的地兒是寧德宮,再找旁人打聽著實心寒,因為住在裡面的人是當朝太后徒單氏。

因此接下來有必要分析,徒單氏究竟是何人?殺掉她的皇帝又是誰?據《金史》記載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庶長子叫完顏宗幹,他總共有三個媳婦,大媳婦就是上文的徒單氏無子,二媳婦名李氏生鄭王完顏充,三媳婦名單氏生育了海陵王完顏亮。而海陵王的前任皇帝是金熙宗完顏亶,他是金太祖的嫡長孫。

——海陵王完顏亮「1122.2.24——1161.12.15」

想必各位通過上文的人物關係,得出了完顏亮與完顏亶的矛盾。而太后徒單氏是完顏亶忠實的粉絲,並且時常欺壓完顏亮的生母大氏,故而在金正隆六年的八月,因阻止完顏亮南伐大宋,使矛盾迅速激發導致太后徒單氏被皇帝完顏亮所殺。

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史記》

說完關於上面大屠殺的表面原因,接下來扒一扒鮮為人知的因素。婦孺皆知女真人的祖先在唐朝為肅慎,若把時針再往回撥數百年驚訝的發現,肅慎又起源草原霸主匈奴。據《史記》記載,匈奴人的禮俗頗為奇怪,老爹死了兒子娶老孃為妻,哥哥掛了弟弟可奪嫂為妻。待到輪轉至大唐盛世之時,他們的習俗變得更加怪異,據《隋書》載明他們是賤淫醜事屢禁不絕,究其原因竟然是帶綠帽子的丈夫,通常會怒不可遏把姦夫及告密者一同殺死,從而導致沒人願意揭發賤淫的兩人!

其俗淫而妒,其妻外淫,人有告其夫者,夫輒殺妻,殺而後悔,必殺告者,由是姦淫之事終不發揚。——《隋書》

通過詳細的闡述,不難得出這樣一個道理。毫無人倫禮法可言的女真等少數民族,只要阻攔了自己的前進道路,哪怕是自己的親孃媳婦,對其舉起屠刀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但子殺母的慘劇絕不會發生在漢族人建立的朝代,因為漢族人的孝順是出了名的!

生性狡黠的完顏亮

說起完顏亮的處境,與大明朱棣還有幾分相似。其爹完顏宗幹本來是完顏阿骨打的次子,如此算下來完顏亮只能屈居庶孫的位置。但不巧的情況出現,完顏阿骨打的長子早夭,完顏亶的生父完顏宗峻上升為長子,不過很快於天會二年死於攻打天祚帝的戰鬥中。可完顏阿骨打併沒按慣例,將完顏亮的生父完顏宗幹升為長子,反而是確立完顏亶為皇長孫,這就導致完顏亮一直不服他!

皇統九年四月的時候,完顏亮從大理卿烏帶處,得知當朝左丞唐括辯與右丞相秉德正密謀廢掉完顏亶。感覺千載難逢的機會出現,完顏亮暗地裡找到二人,要求他們擁戴自己為帝。但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原來他二人的心儀的對象是完顏常勝與完顏阿懶。詭計多端的完顏亮指出,這二人可是完顏亶的親兄弟,不怕報復的你們儘管選他好了!

——輔佐兩代帝王的孝莊太后「1613.3.28——1688.1.27」

時間最容易從手指縫溜走,同年的12月一個天衣無縫的陷害開始了,完顏亶的兄弟完顏常勝、完顏阿懶、完顏查懶等皆被除掉,羽翼被剪的完顏亶遂為孤家寡人。幾日之後月明星稀的夜晚,把手皇宮大將興國躡手躡腳的推開厚重的大門,完顏亮帶領唐括辯等心腹殺進去,把驚慌失措的完顏亶砍死在寢宮。

心狠手辣的完顏亮稱帝后,一股腦的把金太宗的子孫全部處死,包括金兀朮的子孫也在內,由此整個朝堂除了完顏亮的人外,其他人都均噤若寒蟬,這也是導致徒單氏太后被殺無人求情的緣由!

綜上所述,徒單氏太后被完顏亮所殺原因有三:一她作為完顏亶的粉絲,沒在關鍵時刻幫襯完顏亮;二是金國的統治者女真人,還殘存著人倫混亂的現象;三是完顏亮生性殘忍,為其母大氏揚眉吐氣。同樣的道理對於漢族朝代來說,斷不會出現太后被皇帝所殺的醜事,畢竟漢族講究以孝治天下,並且有人倫法則完備的儒家經典做治國準繩,所以和金國是兩回事!

——END——


惜緣小歷史


理論上是可以的,因為在古代皇權至上,但是這種違背倫常的事皇帝是不會去做的!


先來梳理一下人物關係!

當老皇帝駕崩,新皇帝繼位後,新皇帝的母親順理成章的就成為了皇太后,如果此時皇帝還小皇太后會垂簾聽政,幫著處理一些政務,如果皇帝已經成年,這個時候皇太后雖然沒有實權,但是她在皇宮的地位很高,每天皇帝以及後宮嬪妃們都會來向她請安。當然,如果此時皇帝的祖母還活著,她在皇宮的地位就更高了,每個人都會尊稱她為太皇太后。歷史上有名的太皇太后很多,例如:呂雉,竇漪房,孝莊等等!


那麼,皇帝可以公開賜死太皇太后嗎?

首先來說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因為自古以來中國人一直講求百善孝為先,一個人在社會上做的再好再成功,如果在家裡不孝順,他所做的一切都將被人否定,對於這一點皇帝們當然也知道,雖然歷史上也出現過一些弒父奪權的皇帝,但那些畢竟是少數,多數皇帝還是會帶頭尊守“百善孝為先”“仁孝治天下”的,因為在他們看來只有這樣才能管理好國家,基於這一點,當皇帝的祖母也就是太皇太后犯了錯,皇帝是不會公開賜死她的,頂多就是限制她們的人身自由直到她們死去而已!


綜合上述,皇帝是不會公開賜死太皇太后的,因為他們知道只有“仁孝治天下”才能管理好國家!


唐古看今


我是專注歷史的莫地方,我來回答。

皇帝雖有無上權威,可其不能處死太皇太后,這樣做有背倫常,還會影響皇帝穩定。

太皇太后稱呼由來

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政權後,為對其劉太公實以孝心,就冊封其父劉太公為太上皇,可以說有太上皇必有太皇太后。此後,歷朝歷代效仿漢朝做法,太皇太后就此流傳下來。皇帝不能賜死太皇太后在於孝

中國古代,孝道為上,皇帝必須為天下表率,無論太后還是太皇太后作為皇帝長輩不能輕易處置,就算幹掉外戚,也不能對子母親、奶奶動手,否則就是大不孝,失去民心,那個皇帝都不會處置太皇太后。

封建社會孝道為上,歷朝歷代皇帝無不以孝治天下,他們不能冒天下大不韙殺自己長輩,公開處死太皇太后,就是不孝,與傳統儒家思想違背,勢必為士大夫階層所不恥,是不利於其統治的。

太皇太后有足夠權威,龐大勢力

太皇太后雖為深宮婦人,可其能在殘酷宮廷鬥爭生存下來,必有十分了得之處,就算不管事,對朝政也有足夠威懾力,皇帝必須尊重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身後龐大勢力,皇帝必然深思熟慮,一旦輕易處理太皇太后必然要其皇位不穩,皇帝對於太皇太后必不能賜死、只能限制其人身自由至死,一旦輕易處死太皇太后,必影響其帝位。

綜合所述,皇帝雖有權力,可在孝道之間還有皇位穩定之間來分析,必然不可能賜死太皇太后。


莫地方


太皇太后是古代對皇帝的祖母的尊稱,既然是皇帝的祖母,一般都是先帝的嫡母,母儀天下,因此皇帝對祖母大多是畢恭畢敬,更不可能公開賜死太皇太后。

即便太皇太后犯大錯,因為太皇太后大多出身名門望族,家族勢力和皇族盤根錯節,牽一髮而動全身,也只能是內部解決,不能輕易處罰,更不可能公開賜死。

皇帝不僅不能賜死太皇太后,相反還得對太皇太后很孝順,古代帝王都是以孝治國,皇帝必須垂範,而且皇帝從小都會受到祖母太皇太后的關愛和照顧,長大以後自然對長輩極盡孝敬。

比如大家熟知的康熙皇帝,對自己的祖母孝莊太皇太后就是出了名的孝順,在康熙的心目中,最孝順和敬愛的就是自己的祖母了。

在《康熙起居注冊》記載,康熙帝每日下朝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慈寧宮給祖母請安,他非常珍惜每日和祖母見面的機會,也是他每天日理萬機生活中最盡享親情的時刻。

孝順講究的是順心,孝順,講孝必講順,康熙帝對待孝莊太后,凡是祖母想到的,康熙帝總是千方百計滿族,為了陪祖母到五臺山進香,他親自安排道路、修廟、物資、行宮等,在登山過程中,康熙也是本人親自侍候左右,前後扶掖,左右照顧,至誠至孝,體貼入微。

康熙帝對祖母的孝順,都體現在了他三十多年的行動中,每次出巡,都會把各地新的食品以及特產帶到宮中送給祖母吃。

在孝莊太皇太后病逝的時候,康熙一連十餘晝夜,痛哭不止,水漿不入,以致昏迷,而康熙的孝順也歷來被史官大為讚揚,可見帝王對太皇太后孝順是天下人的垂範,如果公開賜死太皇太后會引起天下人對皇帝的唾罵。

綜上所述,在以孝治國的封建皇權時代,皇帝大多對祖母百依百順,畢恭畢敬,不會處罰,更不會賜死太皇太后。


小聰歷史客棧


公開賜死當然不會。

但是,可以採取其他辦法。

比如,你熟悉的三國演義和三國志都說過這一段歷史。

漢靈帝死後,大將軍何進擁立自己的外甥漢少帝劉辯。妹妹何皇后成為太后。此時漢靈帝母親董太后就靠邊站了,雖然她是新皇帝的祖母,得到太皇太后身份。

董太后自以為輩分高,看不屠戶出身的低等人何進,也一直很喜歡自己撫養後來的漢獻帝劉協,當時是渤海王/陳留王。

當初,董太后與漢靈帝母子爭相賣官,漢靈帝賣官好歹入國庫,董太后自己收,當然競爭不過皇帝兒子,就乾脆三折標價。可見這個女人很不正常。

到了現在,手上無官無權,董太皇太后就應該消停下來啊。可是不,董氏依舊折騰,在太監們支持下對朝政指手畫腳。何太后後面正式宴請婆婆,中間勸說和平相處:外朝事我們女人就不插手了。

董氏不知道怎麼的,口出狂言道:

何進又怎麼樣。

我侄兒董驃騎,斷何進首,易如反掌。

董重確實是驃騎將軍,但只是管轄1000多士兵的空頭,更不是霍去病霍驃騎,何進即派士兵包圍董重府邸索要印綏,董重只能無奈自殺。

隨後,何進指使官員上書,言董氏原本只是藩王妃,請遷移出去安置。董氏就被何進以少帝名義安置在河間,不久死去。傳說是何進派人殺害的。

雖然何進殺人手狠,但董氏這樣能公然把自己的太皇太后玩丟了,再逐出首都,暗殺在鄉下,也算自己做死的。


四川達州


我覺得會問出這個問題的人,應該是腦子出現問題了。即便古代皇帝擁有著非常高的權利,一聲令下即可自他人於死地,但是中國是一個講究孝道的國家,凡事以孝為先。哪怕是皇帝也不可能,也沒有權利能去賜死太皇太后,有些喪心病狂的皇帝有可能說會去私下處決,跟他意見嚴重相反的太皇太后,但是公開賜死絕對是不可能的。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太皇太后這個稱呼是怎麼來的,他最早出現的時間是西漢時期,劉邦在建立的大漢王朝之後,由於他是皇帝,所以他的父親每次見到他都要行跪拜大禮,於人倫來講,這顯然是不合情理的,畢竟哪有老子拜兒子的道理?可是這也沒辦法,畢竟皇權高於一切,所以劉邦就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將自己的父親封為太上皇,那麼既然有太上皇的存在,相應的太皇太后也就誕生了。從漢朝之後,多個朝代就一直將太皇太后這個叫法給承接下去。

太皇太后之所以不能殺,首先最重要的是確實不能殺,其次是殺不得。我們就來分析一下為什麼說不能殺,殺不得。

首先像上文所說到的,中國是講究孝道的國家,特別是在封建王朝時期,國家統治的正統一直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尤其推崇孝道,這是國家發展的基石,身為皇帝更不可能破壞自己的統治基礎,太皇太后是皇帝的奶奶輩人物,不管是親奶奶還是旁系奶奶,都是皇帝的長輩,名義上說,皇帝是太皇太后的孫子,自己的奶奶哪怕犯了再大的錯誤,皇帝可以做出相應的處罰,但是想要殺掉他是絕對不被主流社會所認可的。

那麼為什麼殺不得呢?要知道宮廷鬥爭是相當嚴重的,為什麼皇帝那麼多妃子,就太皇太后能活到最後呢,這顯然跟他背後的勢力以及他本人的能力有很大的關係,一般來說能夠做到太皇太后這種地位的女性絕對不簡單,她背後的家族肯定與皇室有著密切的關係,家族勢力也絕對是非常龐大的,殺一個人簡單,但是殺了他之後,很有可能會出現一連串的重大反應,皇帝為了考慮整個大局的穩定,是輕易不會下這種決定的。

所以說,古代皇帝雖然權力至高無上,但是出於社會平穩過渡以及維護儒家思想這兩方面考慮,皇帝是絕對不會公開去處死太皇太后的。


小芊芊愛歷史


這個問題其實問的有點弱智,這不是明擺著的問題嗎?

太皇太后的這一稱呼源自於西漢時期,劉邦建立西漢之後成為了至高無上的皇帝,但是當時他的老爹還是在世的,結果每次劉太公見到了劉邦都要行跪拜劉邦,畢竟在古代皇權為大,劉邦也就得這樣不自在,老爹跪兒子這不是折壽嗎?於是劉邦發揮了他出身布衣的智慧,將自己的父親封為太上皇,而自己的親生母親劉媼就稱為皇太后(舉個例子,其實如果已死就能成為皇太后,劉媼生猝年不詳)。

那麼太皇太后與皇帝又是什麼關係呢?皇帝的奶奶就稱為“太皇太后”,例如康熙皇帝的奶奶就是“孝莊太后”,而康熙也稱呼其為“老祖母”。試問,康熙會將自己的奶奶賜死嗎?

百善孝為先

中國歷史上歷來注重孝道,“百善孝為先的”的觀念更是從小貫徹在我們的腦中,常人都如此更別說皇帝了,要是皇帝不守孝道勢必會造成統治的不穩定。再者,能當上太皇太后的女人基本上都很老了,所以就算太皇太后犯了什麼錯誤皇帝都要善待,畢竟那是自己的長輩。

題主說公開賜死太皇太后,那不就是向天下人宣告自己要殺死自己的奶奶,告訴天下人自己不是人?我想沒有一個皇帝會這麼的傻。

<strong>太皇太后的權力很大

先讓我說幾位歷史上有名的太皇太后:西漢呂后(把戚夫人弄成人彘的那個)、東漢董太后、明朝周太后、清朝孝莊太后、慈禧太后..所以說不要惹太皇太后,因為她們不知道經歷了多少的血雨腥風才坐上了這個位置,不要被他們女性的外表所矇蔽,要說手段皇帝根本不是她們的對手,她們才是真正的狠角色!

不僅如此,太皇太后手中還有著豐富的人脈資源,從孝莊太后中就可見一斑,為了康熙的順利繼位花了多少的心思,沒有傑出的能力是不可能做到了。


綜上所述,皇帝不可能公開賜死太皇太后,除非他抽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