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为何立十三岁的弘历为嗣,而不立已成年的弘时?

阿斌的生活VLOG


王朝接班人的选择,对于这个国家,对于这个皇室来说,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这关乎到后来国家的命运和未来,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皇帝在选择自己接班人的时候非常小心。

为什么雍正不选择已经成年的弘时?

皇帝对于自己孩子的废立,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出于对这个孩子的喜爱程度;这就好像平常的百姓家一样,如果一个父亲拥有很多的孩子,但是在这些孩子中,只能够有一个人继承家族的大统,在选择这个孩子的时候,他一定会按照自己的喜好来进行,如果一个孩子很是聪明,而且做人情商很高,在父亲面前乖巧听话,而且知道察言观色,在该撒娇的时候会撒娇,在该坚强的时候能偶坚强,这必然会得到父亲的倾心;可若是一个他的一个儿子情商很低,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只会一味的闹腾,在遇到不喜欢的事情时,便将自己的喜好挂在脸上,而当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又不会懂得分享,只会一人贪婪无厌的享受,而且在该撒娇的时候撒娇,在不该撒娇的时候还是撒娇,那么这样的孩子是不会得到父亲的喜欢,以及家族接受的。

因为他们父亲需要的是一个能够扛起家族大旗的掌舵人,他需要拥有较高的情商,他需要拥有喜怒不形于色的本事,如果自己的接班人,只会任着自己的性子去做事,当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便将自己的心情放在脸上,那么这个大家族也是离衰败不远了。

所以,雍正在选择接班人的时候,很是看重自己皇子的性格,虽然当时的弘时比弘历大出很多,但好在因为他不是嫡子,这就使得雍正除了他以外,还可以有别的选择,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儿子们都拥有公平竞争的机会,他将这些儿子统统都封赏为了亲王,而这一行为的讯号便是告知世人,他的接班人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他的儿子们是都有机会的。

根据历史记载,弘时虽然年龄较大,但是情商很低,而且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他知道了自己的父亲不想按照长尊幼卑的方式去立接班人的时候,他便对着自己的父亲,也就是当时的雍正皇帝进行闹腾,他忘记了自己已经不再是少年,已经过了那个只要自己不满意,和父亲、阿玛、父皇闹一闹就能够让其改变主意的年龄了,可是在这一次中他错了,他错的彻底,一是因为他已经是成年人,和父亲的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二是因为他的这一闹,使得雍正对于自己的这个儿子会更加的厌恶,因为他的不成熟,因为他的低情商。

而弘历就不一样了,虽然他的年龄就哥哥来说较小,但是他健壮的体格,以及优雅的谈吐,是他的父亲,以及他的爷爷所喜欢的,而且他虽然年纪轻轻,但是却有着高等的智商,据说在一次祭祀中,雍正随手递给其一块水煮的祭祀肉(就是没有任何调味料的白水煮肉)虽然味道不是很好,就连一些大臣都难以下咽,但是这位年纪轻轻的皇子居然当着自己父亲的面,一点一点的吃完了,也正是他的这一点表现,使得雍正对于自己的这个孩子很是赞赏,很是喜欢。因为要知道这块祭肉是很难吃的,他一个小小的孩子,本应该是一个天真烂漫,对不喜欢的东西说不的年纪,可是他且能够隐藏自己不满的情绪,这对于弘历来说是不易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雍正对于弘历更加喜爱,也更加垂青。


木剑温不胜


《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君-作者老龙》

主演:弘历,友情出演:雍正,康熙

第一回:少年早慧,康熙青睐!


我是弘历在我十二岁的时候就被爷爷(康熙)接去他身边陪伴着他,爷爷是个伟大的人经常给我讲一些他的故事和做君王需要懂的道理,父亲虽然不经常说,可是我知道他最崇拜的人就是爷爷,经常嘱咐我要多听爷爷的话,让我要懂事儿要照顾爷爷!

第二回:暗箱操作,注定为君


后来父亲做了皇帝,父亲做了皇帝后,没有过多久就把我叫到他房中对我说“弘历,你跟随你爷爷这些年应该学到了怎么为君为父”于是在雍正元年我就被秘立为太子了,父亲总说我有爷爷的风姿,爷爷喜欢诗词歌赋,我就写了《乐善堂文鈔》给父亲争足了脸面,父亲高兴极了,请了好多学识渊博的文人给我的书作序,其实从我被爷爷接去身边照顾,在父亲的眼里恐怕我就是他的继承人了吧!不管他最终是王父还是君父!

父亲登大宝:臣子负君父,君父性情大变


父亲一路走来是多么艰难啊,经历了多少坎坷才坐上了君父得位置啊,父亲一生深陷纠缠于权谋漩涡,对我们几个兄弟来说父亲却却依旧是个有人情味道的父亲,父亲可不是和我一样顺风顺水的早早的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父亲的天下是抢来的,祖父一生留下了这么多叔父,父亲是不被看好的,他经历了太多,我知道父亲从做了君父后,人越发的多疑了,原来府邸得好多下人们被父亲安排到了外面去做官,天下人大多在心里觉得父亲寡情薄意,不相信外人只相信自己得老奴才!可是到底是谁先背叛谁!父亲虽然不说可他疼爱这天下子民,我记得有一年山西下大雪,山西巡抚隐瞒灾情说山西丰收差点引起山西百姓暴动!以前经常来看我的年叔两兄弟那是父亲最信任的老兄弟!可是结果如何还不是背叛君父!

君父良苦用心:怕再来一场兄弟阋墙


父亲看过了太多兄弟相争,十三叔被爷爷这么多年就是为了保护父亲!父亲不希望我们兄弟也为这君的位置闹得兄弟不睦,弘时哥哥已经成年,父亲太多疑了不会相信他,也想保护他,怕他一朝为太子就结党,而且哥哥仁慈怯弱驾驭不了天下!做太子只是把他往死路上逼而已!

老龙希望对这段历史有了解的朋友看的轻松,就像说一段旧话,不太了解历史的朋友读得舒服,像读一段故事!

夏慈史


雍正皇帝在登基之初,就通过“秘密建储”的方式,确立了弘历的储君身份。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康熙的皇四子胤禛最终从激烈的“九子夺嫡”中胜出,登上皇位,这便是后来的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登基后,马上便通过“秘密建储”的方式确立了弘历的继位人的资格与身份。

雍正之所以会采用“秘密建储”的方式进行皇位的传承,最为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雍正亲身经历了“九子夺嫡”,深刻感受到了夺位争斗的残酷,以及在皇位的诱惑前面,皇子之间的冷漠与无情,所以尽管雍正是这场夺嫡大战的最终胜利者,但是他并不希望同样的争斗在出现在自己的子嗣乃至后世子孙之中。

于是雍正创立的“秘密建储制度”,即由皇帝亲书立储谕旨一式两份,一份密封在锦匣内,安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另一份皇帝自己保存。待皇帝驾崩时,由御前大臣将两份遗旨取出,共同拆封,对证无误后当众宣布由谁继位。而雍正的继任者乾隆皇帝弘历也就此成为了第一个通过秘密建储制度登上皇位的清朝皇帝。

尽管弘历的储君身份一直为雍正所隐藏,但是雍正在位期间的一些列表现,均显露了他计划传位给弘历的安排,而这也成为了一个“公开的秘密”。

其一,雍正元年(1723年),康熙皇帝周年祭的时候,雍正并没有亲自前往,而是安排年仅13岁的乾隆代他去祭祀景陵,此后弘历更是多次代表雍正进行祭祀活动。而在康熙朝的时候,一般都是还未被废黜太子之位的胤礽代表康熙前往祭祀,而在康熙去世前的三天,他则是安排雍正代表他前往天坛祭天,这在当时都是非常明显的传位信号。

其二,在康熙朝时期,弘历曾被康熙召入宫中抚养,而奉康熙旨意在宫中照看过弘历的两位康熙妃子,即后来的悫惠皇贵妃佟佳氏以及惇怡皇贵妃瓜尔佳氏,雍正在即位后,给予了极大的尊重与推崇,对其二人的封赏远超康熙的其他妃子。

其三,雍正皇帝为弘历配备了张廷玉、朱轼、徐元梦当时之名仕为老师,并安排宗室重臣允禄、允禧教授火器与弓马技艺,可以说雍正对于乾隆的培养是全方位的。与此同时,雍正安排弘历在很早的时候就接触朝政,学习署理政务。

其四,就是雍正亲自为弘历指婚,安排他迎娶了察哈尔总督李荣保之女富察氏为妻,并且在富察氏为弘历生下嫡长子后,为其赐名“永琏”,隐示承宗器之意。

与此同时,雍正皇帝不惜将自己的儿子、也是弘历的兄长弘时,过继给当时已经被圈禁致死的胤禩,之后更是将其削宗夺爵、革除黄带子,彻底驱逐出皇室,致使弘时郁郁而终。

由此可见,为了能够让弘历顺利即位,并且在其登基之初有一个安稳的政局,避免遇到自己在位时的困境,雍正皇帝的这些做法可谓是用心良苦呀。


弘时的“年少放纵,行事不谨”,成为他被雍正放弃的最为主要的原因。

雍正登基的时候,由于他的前两个儿子早殇,特别是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所生的嫡长子弘晖的过早历史,使得弘时成为雍正皇帝所有在世的皇子中,年龄最大的。

按理说这应该是他的优势,然而却毁在了他“年少放纵,行事不谨”的性格上。

雍正登基的时候,弘时已经年近20岁,性格都已然定型,雍正必然是认为弘时再无改变的可能,不像此时的弘历当时只有13岁,还有这成长和重塑的时间和空间。而雍正之所以对弘时有着如此的偏见,还是在于其在“九子夺嫡”中的表现。

按理说,作为晚辈的弘时并不应该参与到父叔辈的政治斗争中,然而弘时却在此期间表现出了对于八阿哥胤禩、十四阿哥胤禵等人的好感,要知道这些人在“九子夺嫡”之中都是雍正的政敌,尽管雍正“争是不争,不争是争”的策略使得他与众多康熙皇子表面上维持了相对和谐的关系,但是并不能改变雍正对于其的警惕与敌视。而自己的儿子与自己的政敌保持了一定的微妙关系,必然也会使得雍正对于自己的儿子产生怀疑,这也直接导致了雍正对于弘时的反感。

与此同时,弘时在与弘历的对比当中,差距也是非常的明显。

弘历不仅是相貌出众,并且是非常的聪慧,这一点不仅是雍正皇帝对其非常的认可,就连康熙皇帝第一次见到弘历时就表现出了“见而惊喜”,进而直接将其带进宫中抚养教育,爷孙二人朝夕相处,直至康熙皇帝去世。

尽管这其中不乏有一些是雍正乃至乾隆皇帝为了证明自己皇位来源的合法性,往自己脸上贴金的成分,但是康熙以及雍正,对于乾隆皇帝的喜爱和器重,却是毋庸置疑的。

相对来说,弘时就非常的平庸,并且在学识、能力上的表现,远远不如弘历,自然不会得到雍正的青睐。


而在雍正即位后,弘时与雍正的矛盾持续计划,最终招致了其悲惨的结局。

雍正登基之后,在不断扶保弘历的同时,也开始对于弘时的打压。

期间最为典型的就是雍正对弘时生母李氏的册封上。李氏曾是雍正王府的侧福晋,当时弘历的生母钮祜禄氏仅仅是格格,地位非常的低。但是雍正登基之后,与李氏一样同为王府侧福晋的年氏成为了贵妃,而李氏仅仅是被封为齐妃,与钮祜禄氏的品阶一致。

雍正这样做实际上也是为了弘历考虑,毕竟他不希望通过抬高李氏的身份来间接抬高弘时的出身。

而在雍正登基之后,弘时却依然保持了同八阿哥胤禩等人的联系,并且表现出了对于皇位的觊觎之心,进而受到了雍正的严惩。

查,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奉旨:弘时为人断不可留于宫庭,是以令为允禩之子。今允禩缘罪撤去黄带,玉牒内已除其名,弘时岂可不撤黄带。著即撤其黄带,交与允祹,令其约束养赡。钦此。

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将其过继给康熙皇帝的八阿哥胤禩,雍正五年(1727年)又将其削除宗籍,革除黄带子。

雍正这样做,一方面是断绝了与弘时的父子关系,进而使得弘时彻底失去了继承皇位的资格,另一方面,作为雍正在“九子夺嫡”中的竞争对手,这个时期的胤禩已经遭到了雍正非残酷的打击,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将弘时过继给胤禩,足可见雍正对于弘时的愤恨与决绝。

而这对于弘时的打击也是可想而知的,于是在他被驱逐出皇室的当年,弘时就郁郁而终了,年仅23岁。

直到雍正皇帝去世,乾隆皇帝登基之后,弘时才被乾隆皇帝平反。

“从前三阿哥年少无知,性情放纵,行事不谨,皇考特加严惩,以教导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谊,似应仍收入谱牒之内。著总理事务王大臣酌议具奏。”

至此,雍正的第三子弘时在被驱逐出爱新觉罗家族八年之后,重新被录入玉碟,恢复了身份,得以重新成为爱新觉罗皇族的成员。


实际上,弘历真正有威胁的皇位竞争者并不是弘时,而是年妃的儿子福惠。

雍正皇帝的第八子福惠,生于康熙六十年(1621年),雍正登基的时候,福惠才两岁,然而福惠却是但是雍正所有在世的皇子中,出身最高的。

福惠的生母是年羹尧的妹妹年氏,雍正王府的侧福晋,雍正登基之后被封为了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乌拉那拉氏,并且年氏是雍正最为宠爱的妃子。即便是此后年羹尧犯下大错为雍正所记恨,也依然不影响雍正对于年氏的感情,为了给年氏冲喜,雍正不惜将其册封为敦肃皇贵妃,并且硬是等到年氏去世,才最终杀掉了年羹尧。

而雍正对于福惠也是非常的宠爱,原本雍正已经将其改名弘晟,列入齿序之中,但是由于福惠的兄弟姐妹均是早殇夭折,雍正在担心之下又将其改回了福惠。尽管如此,福惠最终还是在雍正六年(1728年)去世。雍正下旨以亲王礼仪安葬,而当时已经成年的弘历以及弘昼,却连个贝子都不是。

如果年氏能够长寿,福惠也能继续成长下去,凭借雍正对于年氏和福惠的宠爱,弘历的位置也必然会受到极大的挑战,毕竟年氏的地位相较于弘历的母亲确实是高出了太多了,凭借子以母贵,也是福惠更有优势。

只不过福惠遇到的是“幸运”的乾隆皇帝,所有出身比他高贵的雍正皇子都不幸早殇,唯一一个比他年龄大的弘时也被雍正打压后郁郁而终,剩下的只有一个荒诞不羁的弘昼和一个年龄尚小的弘曕,弘历的即位也就成为了毫无悬念的事情。


雍亲王府


雍正立十三岁的弘历为嗣,不立已成年的弘时,实在是因为弘历比弘时优秀,更适合当皇帝。



雍正吸取康熙朝“九子夺嫡”经验教训,创造性的提出了秘密立储制度,他自己制定的制度,当然会认真落实。秘密立储制的最大优点就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相中谁就定谁,不用考虑别的因素。在这种制度下,当时相当于长子的弘时就没有任何优势。

雍正制定秘密立储制的初衷就是要选择最优秀的皇子继承皇位。受皇帝认知水平和个人喜好影响,所选不见得是最优秀的,但一定是老皇帝认为最优秀的皇子。



康熙60年,康熙到雍王府赏花散心,见到了雍正的两个儿子弘历和弘昼,弘历表现比弘昼出色,被康熙带走养育宫中,这至少说明弘历比弘昼优秀。有人说这次爷孙见面是雍正为了夺嫡精心策划的一出戏,因为弘历特别出色,雍正觉得康熙一定会看中,康熙想让弘历有机会当皇帝,就必须让雍正继承皇位。讲故事总得贴点谱吧,弘历即便没说的那么神,总之不会太差。



弘时就不同了,《清皇室四谱》和《清史稿》都有记载,弘时雍正五年以放纵不谨,削宗籍。放纵不谨就削宗籍似乎没那么简单,其中一定另有原因,但从放纵不谨一词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弘时性格直率、任性、做事不严谨、没城府,这样的人合适当皇帝吗?弘时对雍正有不满马上表现在言行上,弘历对雍正也有不满,弘历喜欢爷爷康熙,不喜欢父亲雍正,弘历后来的言行中多有表现,可他没当皇帝前并没有表现出来,从这一点看弘时就不如弘历。

雍正是个务实的皇帝,也是个有能力的皇帝,以雍正的智商,他一定会选一个更合适的人做储君,弘历比弘时强,他当然会选弘历。

互关互动,互利共赢!


有得观史


雍正没有立弘时为继承人,而立弘历为继承人,直到现在,依然是一个谜。

因为当时弘时是雍正皇帝儿子中,年纪最大的一个。他虽然排位老三,但是他前面的两个哥哥,都早早地夭折了,实际上他是长子,而且他比弘历大七岁。

(弘时剧照)

要说雍正是想立嫡子的话,当时弘时与弘历都不是嫡子。所以弘历与弘时比起来,并没有占绝对的优势。

历史上认为,雍正皇帝没有立弘时为继承人,主要是因为他做事年少轻狂。而年少轻狂的表现,就是他当时参与胤禩等雍正的反对派中,对雍正说三道四,让雍正非常生气。

确实,雍正当了皇帝以后,曾经参与夺嫡的他的那些兄弟们,在不断地说三道四。最初的时候,雍正对他的兄弟们其实是很好的。包括对胤禩等人,都给予他们很高的封赏,并且让他们参与朝廷事务。有人认为,雍正这样做,主要是因为他刚上台,政权不稳,需要通过这种方式巩固皇位。但是,未尝不可以看作是雍正向他的兄弟们主动示好的表现呢?

如果雍正在对他的兄弟主动示好的时候,他的兄弟们能够“识时务者为俊杰”,对雍正表现出感激涕零的样子。或者说,就算不表现出感激涕零的样子,好歹不说三道四,雍正也不会大发雷霆,开始打击雍正的行动。

实际上,当时雍正的兄弟们对雍正说三道四的现象是非常严重的。这种说三道四,还不仅仅是高层之间的一些议论,还广泛地流传到了民间。从后来的曾静事件来看,这事在民间的流传,已经是十分广泛的。曹雪芹写《红楼梦》,据很多红学专家研究,中间就隐含到很多雍正兄弟们争斗的事情,可见此事的传播范围是非常广远的。

(雍正剧照)

雍正的兄弟们对雍正继位说三道四,这也罢了,毕竟他们没有获得皇位,心中不满。雍正自己的儿子弘时也参与说三道四,雍正怎么会不生气呢?所以雍正把弘时撵出紫禁城,削除他的宗籍,并且还把他送给胤禩当儿子。意思很明显,你不是要胳膊肘往外弯,附和胤禩吗?好啊,你就去给胤禩当儿子吧。

历史上说弘时年少轻狂,就体现在这一点。

但是,这样说,是没有把事情理清楚的。为什么说没有理清楚呢?

因为事实上,弘时的年少轻狂,其实是雍正逼出来的。为什么说是雍正逼出来的呢?

雍正一上台,其实就已经按照他制定的秘密建储制度,把继承人的名字写上,放在正大光明匾额后面了。也就是说,雍正一开始就已经在弘历与弘时之间做出了选择,而不是因为弘时年少轻狂,雍正才决定立弘历为继承人的。

而弘时之所以表现出年少轻狂的样子,是因为雍正在秘密建储后,又不小心把继承人的信息给透露了。他秘密建储后,连续两年,都安排弘历代他去给康熙皇帝祭陵。祭陵那自然是太子才有资格,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雍正如果只让弘历去一次,倒也不算什么。连续让弘历去两次,那已经很清楚了,就是雍正已经确立弘历为继承人了。

既然弘时看见弘历已经被确立为继承人,他的内心当然会起波澜,当然会表现出不满。而他一旦表现出不满,参与胤禩等人说三道四,也是很正常的。

所以,雍正没有立弘时为继承人,与弘时年少轻狂,说三道四没有任何关系。

(弘历剧照)

那么,雍正究竟是什么原因,没有立弘时为继承人呢?

还有一种说法是,当年康熙之所以决定把皇位传给雍正,是因为他看上了弘历,希望皇位能通过雍正,传给弘历。

因为这个说法后来是弘历自己说出来的,而且弘历不止一次说了这种观点。既然是弘历自己说出来的,其可靠性就是存疑的。相信在雍正看来,依靠儿子来确立自己有继承皇位的资格,实在是一件丢脸的事情。

如果排除了康熙早就内定的理由,还得在弘时身上找原因。

我认为,弘时与胤禩的交往,应该不是在雍正继位以后才有的,而是在雍正继位之前就已经有的。一方面,胤禩本身就爱结交人,另一方面,可能连弘时自己也没想过,最后的皇位继承人是他的父亲。在他看来,胤禩、胤禵这些人,才有可能是最终的皇位继承人,因此,弘时可能提早就结交上了他们,以便他们当了皇帝以后,自己能够受到重用。

雍正肯定很早就看出来了,但因为那时候他并没有继承皇位,所以只能隐忍不发。不过虽然隐忍不发,其实已经很不喜欢弘时了。因此,当他当了皇帝以后,便毫不犹豫地确立弘历为继承人。


张生全精彩历史


刚好前两天在头条号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从弘时之死来看清朝秘密建储制的得失》,所以对这个题目还是有点发言权的。


(雍正与弘时)

据《清皇室四谱》记载:“皇三子弘时,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时生,雍正五年八月,以年少放纵,行事不谨削宗籍死,年二十四。十三年十月,高宗即位,追复宗籍。” 金承艺先生根据《清皇室四谱》的记载认为:“(弘时)的死不是被诛戮,就是被世宗赐令自尽了”。

(弘时)

雍正长子弘晖和次子弘昀死得很早,弘时这个三阿哥便是诸皇子中最年长的一位了。

可是,雍正秘密建储的理由是“诸子尚幼”,直接将弘时排除在接班人之外。

雍正在“九子夺嫡”的时候,采取韬光养晦的策略,所以当时很少有人把雍正放在眼里,弘时在这个时候对雍正失去了信心。

他认为自己的父亲已经丧失了继承皇位的可能,所以为了将来的荣华富贵,他必须要加入到胤禩的阵营中去。

所以在争夺康熙继承权的斗争中,弘时是允禩的支持者,这引起了雍正的极大不快,这位与自己不同心同德的儿子得不到雍正喜爱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弘时年幼时,雍正特意将56岁的翰林院编修王懋竑安排在三阿哥身边,辅导弘时的学习,希望弘时在师傅的教导下,能学有所成。


(王懋竑)

这说明雍正一开始时对弘时还是寄托了一定的希望的。

雍正与弘时究竟是因为什么反目,目前没有史料记载原因。但肯定与雍正打击、处理允禩等人有关。

弘时公开表示对允禩等人的同情,在被雍正逐出宫后,依然故我。

雍正三年,雍正公开表示与弘时断绝父子之情,令弘时过继为允禩之子,用这样的方式断绝与弘时的父子关系,说明雍正对这个儿子已经极度失望,同时也是杀鸡给猴看,警告那些仍然站在允禩等人一边的大臣们。


(失败的弘时)

弘时被赶出皇宫,削除宗籍的处分一年半后,郁郁而终,弘时之死是满清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之争的结果。

雍正为了夺取帝位,兄弟相残,连儿子都站在他的对立面,可见当时斗争的残酷。

康熙逝世周年之时,雍正派13岁的弘历(乾隆)代其祭祀,这是向外界公开表态,弘历就是将来的接班人,弘时接班的幻想完全破灭了,在怨恨与嫉妒之中,他处处与雍正唱反调,最后落得个削除宗籍的下场。


(乾隆)

乾隆登基后,为自己的这个哥哥平了反:“从前三阿哥年少无知,性情放纵,行事不谨,皇考特加严惩,以教导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谊,似应仍收入谱牒之内。著总理事务王大臣酌议具奏。”

弘时在死后的第八年,被弟弟弘历平反,恢复宗籍,也算是不幸中的幸事了。

歪眼小史工作室


刚日读史


康熙年间“九子夺嫡”非常厉害,很多人说四阿哥雍正其实并没有优势,有可能传位给八阿哥或者十四阿哥,最后还是靠小弘历获得了优势,因为弘历小时候非常聪明,是康熙所有孙子里面最聪明的一个,康熙就有了把皇位传给弘历的意思,要传给弘历必须先传给四阿哥雍正呀,否则传给八阿哥或者十四阿哥,难道还能让他们做叔叔的把皇位传给弘历。

所以,弘历的太子位早就是康熙定好了,雍正当然不用改动,直接把立储诏书放在“正大光明”的匾后面,选13岁的弘历,而没有选已经成年的弘时。而且雍正当了十多年皇帝,弘历也长大变成25了。早就成年了,成熟了。

这个说法更多的是民间野史。但是历史真实的还真有那么回事,皇帝爷爷指定孙子让老爹轻松继位的。

这个事情发生在明朝,明朝的朱棣选太子的时候有2个选择,长子朱高炽仁孝,但是没有遗传朱棣的英武,而次子朱高煦勇猛过人,非常像朱棣年轻时候的样子,朱棣认为次子“深肖朕躬”,在封建社会立嫡长子的约束下,朱棣深感为难。

而且朱棣曾经对次子朱高煦说:“努力吧,皇太子身体不好,多有疾病。”暗示二儿子有希望获得太子的地位,因为你的皇太子哥哥随时可能病逝的哦。但是大臣们不同意,解缙就特别说了“好圣孙”,来规劝朱棣不要变更太子,因为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深得朱棣喜爱,一直带着身边亲自指导培养。如果不把皇位传给长子,怎么能传给朱瞻基呢。这样一盘算下来,朱棣最终还是立的朱高炽做太子,而朱高炽也是过度皇帝,朱棣死后在位1年就真的病逝了,朱棣孙子朱瞻基就继位了,就是明宣宗。明朝的宣德皇帝。




萧子北


清朝康熙皇帝虽然文治武功成就很高,政绩卓著,但是在康熙晚年,因为他年龄大了,精力不如从前,从而吏治颇为腐败,同时太子被疏远,又发生了众子夺嫡之事,最终胤禛得以胜出,后来登基为帝,是为雍正皇帝。后来雍正皇帝又立储密旨,立四子弘历为继承人,弘历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


雍正皇帝虽然有的孩子夭折早亡,但是在他为帝后,还有重要的三个皇子,一个就是弘历,一个是弘历的哥哥弘时,一个是弘历的弟弟弘昼。

那雍正为什么不立作为哥哥的弘时,而立了作为弟弟的弘历呢?

其实,弘时、弘历、弘昼三人在当时是最有可能被立为继承人的,然而继承人却只有一位,自来帝位之争是非常残酷的,远的不说,康熙晚年众子夺嫡之事就是例子。

雍正的第五子弘昼,是历史上著名的一个荒唐王爷,他喜欢办丧事,故而做了很多荒唐的事,所以这样荒唐的皇子,雍正是把他排除在继承人之列的。


当然有的人却认为弘昼是一个精明的人,他只是通过荒唐之举而避免卷入弘时和弘历之间的皇位之争,最终他能得到一个不错的结局。如此的话,皇位之争就剩下弘时和弘昼。

而作为弘历的对手弘时,他的结局就很惨,他不仅被雍正皇帝过继给雍正最为痛恨的八阿哥胤禩,而且还被消除宗籍,可见雍正皇帝对弘时的处罚是非常严厉的。

雍正之所以这样对弘时,不选他为继承人,是因为雍正心里开始就是偏向于立弘历为继承人的。而主要的是作为弘历哥哥的弘时,他年少放纵,行事不谨慎,从而被雍正皇帝所厌恶。年少时就放纵,那以后若在为皇帝,岂不是会危害大清朝,所以雍正当然不会选弘时为继承人了。

弘历在康熙晚年的时候,深得康熙皇帝的喜爱,这对雍正在众子夺嫡时能取得胜利,是起到一定作用的,故而雍正皇帝继位后,就把年仅十三岁的弘历看做心中理想的继承人。


弘时被削除宗籍后,可想而知他的处境,没多久他就忧郁成疾而亡,他去世时二十四岁。知道乾隆皇帝继位后,弘历的宗籍才得以追复。


中孚鉴


雍正皇帝确实心狠手辣,反复无常,最后他把自己的亲生子弘时也置于死地,而弘历却能平安无事地在十三岁时被雍正密立为皇太子,并一直没有改变,这在清朝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弘历是雍正帝的儿子中最有才干的一位,小年时期的弘历,机智过人,深得祖父康熙的厚爱。在他十二岁时在圆明园得到康熙的青睐,把他带回宫中养育,皇帝着力栽培,成为康熙皇帝孙辈中最受祖父宠爱的孙儿之一。当时康熙对弘历的宠爱影响是很大的,人们即使对雍正不满,对弘历也不得不另眼相看,加以厚待。由于弘历的特殊经历,在雍正即位后,明眼的人都认为弘历理所当然的皇位继承人。在雍正遺出弘时出宫后弘时之死,弘历便成了雍正最大的儿子,以中国封建时代立嫡立长的传统观念看来,弘历自然最有可能继承皇位。弘时之死,这一年弘历十七岁,他父皇雍正给弘历展开的是一条通向最高权力的光明大道。更为重要的是:当时雍正的两个孩子弘历和弘昼同岁,但雍正只把弘历引荐给康熙皇帝,而弘昼却没有得到这种优遇,可见乾隆是为两代皇帝都宠爱的。雍正本人他也说过:立弘历为皇位继承人与父皇有关。他在遗诏中说:宝亲王皇四子弘历,秉性仁慈………。所以,弘历在雍正元年便秘密立为太子。雍正另一个皇子弘时对于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其实弘时比弘历大七岁,弘时居长子,且生母名分较高,无论从哪方面考虑,弘历也不应该后来先上岸,独占居上。所以弘时他无论如何也难咽下这口窝囊气!!弘时与雍正父子的恩怨纠葛,但到雍正君临天下,一统江山的时候,皇位的争夺,作为皇帝遗产的集中体现,其争夺手段相当诡异,惨烈,影响也极其深远。雍正的遗产不能以钱来计算,也绝非可以与一般人家的伦常之变同日而语。雍正对弘时无情,雍正对父皇康熙皇帝托咐弘历继承皇位有情!也正是对自己密立皇太子的弘历有情。


茹叔敬


大清是黄的,为您解答

雍正选弘历为储君是最佳选择也是逼不得已

一.不选太子的大清朝

选立太子,一直被视之为封建王朝政治生活中的大事,甚至被誉为国之根本,为了保证选立太子过程中不产生争端,从春秋至明代一般是以宗法传统的立嫡立长制为原则,历朝都奉行这一制度,直至清朝才有变化。


女真族一向遵循的是八旗制度,各自为王,而努尔哈赤入关后也未能顺利的建立中央集权,所以到60多岁时他还没有谈后继者的事情,他死后,大臣和八位旗主共同推举皇太极,直到顺治临终时指定玄烨为继承人,大清朝都没有一个正式的太子继任制度出现。


二.康熙两废太子

1675年,康熙宣布立胤礽为太子,结束了清朝不立太子的习惯做法。其他皇子尽管摄于康熙的威势而不敢公开反对,但暗中夺取储君位置的阴谋活动就此展开。皇太子也一直穷于应付,为了保护自己的地位到最后他竟然产生了杀害父亲来达到目的的想法,1708年康熙宣布将太子废除监禁。



太子被废更加促进诸皇子的争夺活动,几乎所有成年的皇子都卷入斗争中去,皇子们又和文武大臣及地方官吏勾结,所以一时间朝延内外朋党大兴,康熙对此异常愤怒下令严禁朝臣与皇子勾搭,最后为了平息纷争康熙于次年恢复了胤礽的太子位置。

但是太子并没有如他所教训的那样吸收教训,反而变本加厉地活动,复出不久即把一大群大臣勋戚罗致在自己周围,而且处处干涉朝政。此外,诸皇子从废太子事件中看到了希望,也企图再倒太子夺取储位,故活动毫无收敛,即使曾遭康熙严厉打击的胤禩集团,也不惜重金收买戏子,让他们散布流语,攻击中伤皇太子。所以复立太子不仅没有平息事端,反而使政局更加复杂。康熙在对太子完全绝望、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于1711年再度废黜太子。



康熙建储的尝试完全失败了。儿子们为切身利益而根本置君臣父子、同胞手足于不顾的行为使康熙帝伤透了心。在第二次废太子后他大病了一场。之后他便决心不再轻易举行立储的事,让储位一直空着,而在暗中对儿子们进行考察,希望选出一个合乎心意的来。在去世前几年,他似乎逐渐把目标集中到胤禛和胤禵身上。但他还来不及作最后的决定,就在1722年突然去世。在他去世的当天夜里,由外戚、步军统领、胤禛的党羽隆科多口头传达遗诏,指定胤禛继位。

三.雍正改革立储制度

雍正虽然取得了皇位,但对康熙年间这一场长达十年的争夺皇位,一直心有余悸。为了避免悲剧重演,他继位不久就做出改变立储制度的决定。雍正元年八月,他召集朝臣至乾清官,对他们说康熙皇帝因为立太子的事搞得身心疲惫,所以,虽然他刚继位,儿子们也不很大,但立储的事还是要及早考虑,他决定不在正式立太子而是自己秘密决定,然后把答案写下放在盒子里,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的牌匾后面。这样大家就可以不用担心立储事情了。继他之后,清朝的几个皇帝都用此法建储,实行了二三千年的太子制度至此宣告结束。


四.无为即有为的弘历

雍正一生总共有十个儿子和四个女儿,但是最后长大成人的也就仅剩四子一女。其中四个儿子分别是弘时、弘历、弘昼和弘瞻。弘历在很小的时候就非常聪慧机智,康熙皇帝甚至把弘历接进皇宫亲自调教。在雍正继承大统后,弘历仍然倍受恩宠,雍正一度把祭祀这样的大事交给年仅14岁的弘历,两代皇帝对弘历的恩宠,所有人都看在了眼里。作为长子的弘时对此却非常的不满。

弘时为了争取到皇位和八王爷走到了一起,并且对弘历起了杀心,后来八王爷势力被铲除的时候,不识时务的弘时竟公然和雍正顶撞了起来,雍正看到了以往在的皇权争夺中的手足相残,又经过九子夺嫡的惊心动魄,这才毅然决定为后继者扫清障碍,将弘时罢黜,立弘历为储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