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购买的第一套房子是什么时间?现在升值多少?

襄阳新房资讯


第一次买房是2004年,30.5万购买,贷款22万,贷款18年,85折利率,2009年利率调整为7折,2018年12月份提前结清。


2004年我妹妹打算买房,去看房,我觉得我也该买套房子了,是啊,当年房价便宜,买房就是这么朴实的理由,因为买房压力不是很大的,几万元就可以买房了。


刚开始打算和妹妹一起买房,买一套大房子的,一家人住一起,当时看了一套下渡路柏蕙花园二期一手楼,120平方米,毛坯房,5000元左右一个平方米,电梯楼顶楼,15楼,发展商的保留单位。

其实蛮有兴趣的购买,当时是2004年4月份,我们问能否优惠一些,售楼部的小哥哥说不可以,但是小哥哥给我们一个提示,过几天就是五一了, 五一期间可能会有优惠的。


我们就去继续去看房了,结果又看中一套房子,珠江广场一线江景(一条线的江景),这个小区比较气派,稍微贵一些,于是就打算放弃第一套,就购买这套房子了。

这时第一套的小哥哥还给我们电话了,说发展商同意我们的价格了,我当时接的电话,说你迟到了,我们打算购买另外一套房子了。


不过忘记了为何没购买第二套,我记得第二套看房的时候,我和中介有一个对话,印象很深刻。

我问,你一直说房价一定会涨,那么你会买房吗?!

中介沉默了一会儿,看着远方说,其实我也不敢买,我也不知道房价会不会涨!

请注意,这是2004年,广州房价没有启动,甚至从1997年开始,广州房价一路微跌,一直跌到2003年,2004年的非典期间房价才企稳,所以我买房的时候其实算是最低价的时候了。


后来我和我妹妹的看房也分开了,她去看郊区了,我依然看市区,因为我当时的女友是中大在校学生啊,所以依然看中大周边的房子。


我看中了第三套房子,电梯房,面积60多个平方米,属于地铁上盖,23万,我觉得这个价格值,于是向中介支付了5000元诚意金,让中介约业主过来签约(我没有谈价,直接接受了开价),不过奇怪的是,本来每天给我电话的中介从此不再给我电话了,反而我催他赶紧约业主签约。

过来一周,中介告诉我业主不卖了(后来咨询别的中介这套房子是否在售,其他中介告诉我24万卖掉了,真假难辨),也没有办法,中介退还5000诚意金给我了。这件事情让我对中介比较失望,我觉得也许中介或者业主将我当做备胎了,如果有人出更高价格出售,那就卖给其他买家,如果没有人购买,那么我就必须购买了,因为我支付了诚意金了,不买诚意金可能会被没收了。


继续看房的时候,在广州日报看到了一套房子,写的是新港西路,地铁上盖,100平方,32万(我记性不错吧,居然还记得15年前的广告词)。我咨询中介知道这套房子吗?


过了两天,中介告诉我找到业主了,我问中介能否优惠一些,比如30万,中介谈了一下价格,说业主让步了,于是约业主见面,最后业主要求30.5万,我说30万,但是业主不肯让步,我也接受了,这是2004年年底了。

当时我还咨询业主能否加装电梯,业主说不可能的,因为部分业主抵制加装电梯,已经好几年了一直无法安装电梯,业主还说,如果加装了,你可以将房子卖给我。话说这套房子在2017年也终于安装了电梯,我付了8.5万加装费,不容易啊。


后来知道这套房子建筑面积是100.45平方米,套内面积89平方米,楼梯楼7楼,一梯两户,南北对流,从房子走到地铁站大概3分钟即可,算是交通很便利了,中介费则是3%。第一次买房,根本不懂学位的问题,故而丝毫没有考虑学位如何,后来发现这套房子的学位不咋样,当年没有丰富的网络去学习参考,现在买房透明多了。


申请贷款的时候,银行问了几个问题,不过当时我根本不知道啥是公积金,所以申请的是纯商业,也不知道利率多少(后来我推算出是85折)。楼龄12年,故而只能申请18年(当时的政策楼龄加贷款年限不能超过30年)。评估值是33万多,所以可以申请22万。考虑到当时的利率处于上升通道,我选择了等额本金,这样子趁利息低,还多一些。


回头想想,我貌似没有去房产交易登记中心,可能当时流行委托中介办理相关业务的(所以当时很容易吃差价),但是我也没有去公证处委托,估计是中介让我签了一大堆资料,稀里糊涂的授权中介了。


随后2005年5月7号放款了,我记得当时放款后央行宣布提高了利率,银行居然将放款收回去了,重新放款了,这样子我就执行新的利率,至今我也没有明白这是什么操作。惭愧!


2009年的时候,银行主动将存量的房贷全部利率调整为7折,每个月可以节省100多元利息,挺开心的。


2018年12月份,我尚欠6万多的本金,我结清了全部的贷款,然后找银行申请一笔经营贷,银行放款给我250万,这样子分析,我的房子现在的价值是358万左右,不过这个评估是银行的系统评估值,比较保守一些,如果找市场的评估可能400万了。


好吧,大概来说2004年花费30.5万购买的房子变成了2018年大约400万,耗时14年,约升值13倍。如果纯粹看评估值,则是升值了10多倍。


南方房产


我有三次买房经历,五次过户经验,感兴趣的可以看我发布的文章

坐标二线城市

第一套24岁,父母给的陪嫁,没看房经验可积累

第二套26岁,婚后,因学区,地段,面积纠结了半年多,看遍福州

从市区,普通学区,60平的老房子开始看,26年房龄,两室一厅一卫一厨,老户型,房间大,客厅就和餐厅差不多,考虑到资金有限,买公婆家附近,2房就够了,价格60万,听说前一个月有一套40多万卖,瞬间觉得60万太贵,放弃了。6年后那边拆迁,一套赔180多万。

而后是市区,最高端学区,拆迁房,顶楼,80平两房,100万,研究了半天,发现只有原拆迁户才享受最好的学区,二手房买进后是另一个不好的学区,还好发现的早,没入坑。

接下来看了很多地方,挑重点说,市区,普通学区,13年房龄,楼梯房,无物业社区管理,100平120万,顶楼,买3房公婆一起住合适。没通过中介,自行签订房屋买卖合约,没想到房东欠钱,房子抵押给金融公司,金融公司手持房屋过户委托公证,但找各种理由不配合过户,全家私下商量,估计房款目前还够抵欠款,且有剩,所以金融公司一直拖,拖到房价,差不多还欠款和利息了,再过户……金融公司黑白通吃,普通老百姓惹不起。虽然已经过了要过户的最终期限,我们也没要求房东按合同赔偿,房东也很感谢,表示无奈,直接解除合同。

还看过一套市区,9年房龄,学区一般,看江房,架空2楼,120平3房145.4万,有巨大露台,接近150平,十分诱人,装修一般,户型一般,沿街有点吵。开发商老总自留房,由老总助理出面沟通,态度一般,一分价格都不谈,4000零头都不肯去,犹豫之际,考虑到学区问题,开始看次新区。

次新区,地段不错,发展快,离传统市区仅一座不长的桥,有一个全市综合第三的新小学,一开始不懂划片区域,看了几套并非划片这所学校的房,后来了解清楚后,先看了一个9年房龄,小区一般,西端头复试,148产权,毛坯,双平层复式,使用160加30平露台100平天台,145万,考虑到超过144平高税,且没钱装修,忍痛放弃了。

而后同小区,西端头,105平2.5房,建行领导出事,便宜卖,装修很不错,才98万,约好次日上午签约,半夜中介来电话,房东把另一套高端房子卖了,解决了资金问题,这套不卖了,我还特意上门问了房东,房东表示很抱歉,事实如此,并非中介耍手段。

而后看了一套夫妻离婚要卖的房,7年房龄,电梯中层,装修中等,135平150万,但夫妻俩因用谁名下的卡收卖房款吵个不停,合同都没办法签,放弃了。

接下来是重头戏,同时间看了两套房,先看的是6年房龄,小区不错,电梯中层,中户,户型一般,出租装修,135平3.5房148万。另一套,9年房龄,无电梯,中层,东端头,户型几乎完美,装修很好很新,家具家电齐全,142平3.5房148万,最后因前面那套需要重新装修,资金不足,我选了后面这套,住了六年了,房子是真好,物业是真不行,对比前面那小区,原本差一档,现在两档,但那时候经济实力不够也没办法。

第三套房遇到很多神坑,并没有全部避开,最惨的就算被赚4万差价,在另一篇文章里具体说过程吧。

👉我是“房地产先锋号”,聊拆迁,看户型,论过户,买卖房避坑、维权,地产有关看这就对了!


房地产先锋号


我第一次买房是2017年4月份交的定金 11月份过的户

买房经历特别有趣

房子是我一个朋友的 她是上海人 来海南工作

就买了一套房 后来工作调动 回上海了 就只能出售此房了

2017年2月份 她主动打电话给我说 缺点资金 想买给我 6500一平 我居然说不要

等我从内地回到海口一看 房价可能要涨

后面我主动跟她谈价 谈了差不多一个礼拜

7500一平成交 😂 现在房子的价格在15000左右

正好赶上上涨期

若有资金 月供供的起 还是要投资一些不动产

本人目前在海南海口从事 地产经纪 这一块业务

有需要的也可以联系我。诚信经营 !


Edison爱生活


哈哈……我的第一套房子买得很便宜,面积不大,才99.8平方,花了6万块。

不要怀疑,我人生的第一套房确实是60000不到买的。但是在我买房的那个年头,也就是1996年,我们这座火车拖来的城市物价水平不高,房价水平也不高,商品房也就是每平480-580的样子,相对来说我的房子花了近600一平,在当时算贵的啦!什么原因呢?那时候一般一栋楼水电一个户,而我家水电是单独开户的。省得某一户不交水电费而停整栋楼的水来害我生活不愉快。😂😂😂

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的城市和大中国一样,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房地产业于2015年达到了巅峰,在我们这座年轻的小城,学区房也卖到了七千多一平,我的第一套房呢,住了二十年,被我以二十九万九的低价卖了,因为我买了碧桂园的房子,比第一套房大点,140平,那里环境好,物业服务好,住着舒心。

感冒党的政策好!使我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红利,我的第一套房住了那么久,转手还赚了二十多万,增值不多,但我很满足了,开心!


鹤城老张


坐标西安市

第一套房子,1996年19岁,因为没有考上大学,父母亲就把当时市值六七万民房分户给我,因为我当时考上大学的话,四年也就花六七万块钱。相当于用房子代替学费给了我。去年九月份这套房子拆迁,分了一套146平方商品房(隔壁省重点中学),和一套80平方的安置房。商品房的市值250万左右,安置房的70万左右。相当于这套房,现在的市值320万。

第二套房子,2008年的时候,家族生意帮忙,要帐要回来了200万,母亲把一套04年买的39万的房子给我(含13万8的贷款),当时市值58万(省重点中学旁),10年贷款还完,现在市值250万。

第三套房子,真正意义上我买的第一套房。15年房价低迷时,用347000元买了套小产权,16年西安市房价开始上涨,现在市值70万左右。


越静致远


1998年9月,我们夫妻凑齐首付,在贵阳市当年的城郊结合部大营坡处,贷款买下第一套房子。沙河花园小区,步梯房,三楼不足五十平小宅。

当年每平方售价1065元,加上补交土地出让金每平90元,合计每平1155元。也别觉得有多便宜,妻1996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市级机关(即公务员),当时也已工作满二年,每月总收入也才三百多元。换算出来,她仨月才能买一平。

现在,此小区的二手房成交价八千五左右,字面上数值,比当初翻了不到八倍。

但现在,妻单位刚入职的大学生,每月总收入(含公积金、增量补贴、车补等),不会低于五千元。换算出来,年轻人不到二月就能买一平。

所以说,具体这套房,究竟增值了多少?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若谁觉得价格有假,仨月内,我每平净收八千五卖给你。


城镇户籍打工者


哎。。。。哈哈。。。。。

看到这个问题,我仰头长叹一声,低头苦笑一声,接着老脸留下了满脸热泪。


我在买房,尤其是买第一套房子这件事情上,绝对是走了弯路了,而且是很大很绕的一个弯路。


我的第一套房子,是在我准备结婚前匆忙定下来买的。当时马上要结婚了,两方已经在走谈婚论嫁的各项流程了,自然而然的谈到了房子的问题。当时老公家里还没有买房子,而我的父母希望能有一套房子,觉得有房子生活有所保障,我年轻不懂事好像也觉得父母说的有道理,就对婚前买一套房子这件事情有了执念。


可是老公家里条件并不好,我们俩也是刚参加工作,连首付的钱都拿不出来。可是,我就是想要买一套房子。于是我们就在市里的很多小区看,发现首付根本不够,当时的工资水平房贷也是很大的压力。正在这个时候一个朋友建议说,你们可以去郊区或者临近的县区先买一套过渡一下,以后有条件了再在市里买。


在我们两个感觉结婚买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这个愿望已经要破灭的时候,这个朋友的建议感觉像救命稻草一样点燃了我们的希望。我们开始在郊区和附近离得近的县区看楼盘。


结果,结果,结果!!在去郊区快到县区的交接处,其实离的市区已经很远了,有一个楼盘恰好开盘预售,我们就想着过去看看什么情况。结果碰到一个非常非常非常能把人说晕的楼房导购,对我们两个小年轻像洗脑一样的滔滔不绝,让我们俩觉得今天不定下这个房子,回去会后悔的跳楼自杀一样的。于是大脑发热不清晰的前提下,我们俩就在远郊区和县区接壤的地方定了人生的第一套房子。


这个房子是一个电梯楼,不过我没定的那个被逼在一个角落,采光很不好,东边和南边的楼间距都很近,每天的阳光照射时间很短。每年的4月、11月份家里因为没有阳光的照射,非常阴冷。我们在这个房子住了两年,小区环境还不错,但是我们这个房子居住体验很不好。


在居住了两年零三个月之后,我们果断的卖掉了这个房子,在市区重新买了一套房子。新买的房子居住体验很好,很喜欢。


至于这个房子升值?哇哇哇。。。想哭。。。卖的价格,比买房子+装修+家具家电加起来的费用还低,相当于是赔钱卖了首套房子,再让我哭一会。。。


其实房子也是升值了的,只不过因为我们着急出售,而且我们的房子采光比较不好,因此没有卖一个很好的价格。同一小区的其他房子,还卖的价格挺高的,每平米升值了1000左右吧。不过也就才四年的时间而已。


悲惨的首套房经历啊。


房家卫士


2006年毕业到深圳,2010年开始买了卖了又买五套房,目前手里深圳2套东莞一套,价值1300多万吧!户口已经从深圳转回西安,准备明年在西安买一套,后年一套,然后户口转回深圳,就不折腾了!白手起家,从2010年开始撒泼打滚逼着老公买房到现在我老公啥都听我的!


用户2870688948586


第一套房是2012年买的。因为是学区房,所以升值了一半。

当时因为要结婚,还有小孩,就想着买个房子小孩要上学,所以一狠心,就在一个属于三四线的小城市买了,现在已经过了这么多年了,买了的时候才四千多,现在至少八九千了,可是不管现在升值了多少都不会卖的,因为小孩子要上学嘛!


第二套房是2014年年底买的,当时是在上班的城市买的,属于二线城市吧,买的时候位置很偏,当时买的时候,单价八千左右,现在已经装修好住进去了,也已经涨价了,这个就比第一套涨的快,也是差不多涨了八千。

反正呢,不管涨多少,这两套房我都要住的,所以涨或者跌对我来说都无所谓。


打不死的小强aaa


当时赶在房价最高点买的一个小户型,由于是顶楼(赠送阁楼),时隔五年卖出去的,每平涨了不到2000元,中间我还装修过,后来卖出去以后还真算了一下,去了五年的还贷和装修、供热费,加上租过几年收到的房租。基本上是一分没有赚到,总结原因还是楼层不好,位置虽然在二环内但是交通不方便。我给第一次买房朋友的建议是:别买顶楼,交通一定要方便哪怕是离市区远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