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思汉”这句话如何理解,对整个后汉三国有何影响?

路且惜


演义

人心思汉这句话:是在刘备集团一邦人在宣杨的反曹與论,(人心指的该是百姓)西东两汉已经统治了四百多年天下,气数已尽,东汉末年自十常侍开始,挟幼帝出逃,朝廷有何太后诣旨,以何进,丁原主政扶刘辫称帝,后董卓干政收吕布为养子(吕布原是丁原养子)杀了丁原,何进,董卓废刘辫,扶刘协为帝专权主政,横行霸道,欺主欺同僚,曹操谋杀董卓末隨,逃出京城。朝廷司徒王允施美人计,离间董卓,吕布父子,父子起异心嫉妒,吕布杀董卓,接着王允主政,吕布为大将军。朝廷总算暂時太平,没多少時间,原董卓部下,有李催,郭汜二将,打着为董卓报仇旗号围攻京城,朝廷军备薄弱,京城被攻破,吕布逃走,王允被杀,朝廷有李郭专政。

。从上所述,刘氏天下气数已尽,朝廷已没坚强攝政的骨干力量,凡来撑权者都想挟天子而令诸侯。在那亇時除政治中心朝中外,在野有十八路诸侯,只有团结一致勤王,朝中奷党谁能匹敌。可塔的在野各路军事集团,不是在为朝廷保一方平安,朝中有事积极勤皇。便演变成了各路大小军阀,都在为自已的后路着想,心中哪还有皇帝的的国家。只要有机会都想挟天子而令诸侯。

。直到曹操谋杀董卓未成而逃走,后来东山再起,灭了李郭主宰朝廷,南征北讨,东荡西征,逐一拼呑消灭了大大小小军阀,只孙,刘两家,如果赤壁一战成功,就是以曹操为首统一全国。

。总的来说:刘汉注定已没有天下。曹操也不是能担当的一国之君,这也非偶然,统一国家的储君就在曹营之中。三国你争我夺,一切都为司马氏作嫁衣。


老龚166916589


本来不需要事事较真儿。但是,后汉三国时期与本题的“人心思汉”就有着几十年的冲突!身在后汉思什么汉?真正意义上的三国是孙权称帝之后的事,而那时已经是公元229年了。赵云都死了,还有谁思汉!(汉灵帝刘宏)

《晋书·宣帝纪》:既而从讨孙权,破之。军还,权遣使乞降,上表称臣,陈说天命。魏武帝曰:“此儿欲踞吾著炉炭上邪!”答曰:“汉运垂终,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权之称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谦让者,畏天知命也。”天意、人意:汉朝的国运将要终结。孙权、司马懿是这么认为的。可见,孙权和司马懿的人心并不思汉。(汉少帝刘辩)

还有陈群与尚书桓阶上奏:“汉自安帝已来,政去公室,国统数绝,至于今者,唯有名号,尺土一民,皆非汉有,期运久已尽,历数久已终,非适今日也。是以桓、灵之间,诸明图纬者,皆言‘汉行气尽,黄家当兴’。殿下应期,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汉,群生注望,遐迩怨叹,是故孙权在远称臣,此天人之应,异气齐声。臣愚以为虞、夏不以谦辞,殷、周不吝诛放,畏天知命,无所与让也。”那么陈群、桓阶也是在拍马屁?说话不“实”,还有一个人,估计他总能有点儿代表性了吧。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汉朝统治崩溃、衰败,这是刘备的原话哟!刘备应该是思汉的吧?他自己都说他是汉景帝的后人,连刘备都说汉朝完蛋了。还有鲁肃、周瑜……我就不在此重复了。

什么人心思汉呢?木有!这句话源自新朝王莽篡政的时候,距离三国时期早了二百多年!因此,“人心思汉”在公元元年的时候是有普遍的意义的,但是到了三国时期,就是一句废话了。


中行偃1


“人心思汉”是三国时期刘备政权拉拢人心的重要口号,笔者认为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局势下,真正“思汉”的人只是少数。大部分平民百姓需要的是安定的生活,而不是某些人打着“人心思汉”的旗号,发动战争牺牲无辜。

我们先来看一下东汉王朝是一个怎样的王朝,就会明白“人心思汉”为什么没有打动三国时期的老百姓,刘备政权为什么是三国时期最弱小,最先灭亡的一个政权了。东汉王朝的前四位皇帝都比较给力,这一时期东汉人口快速增长,一直增长到了5600多万人。

从东汉王朝的第五位皇帝开始,东汉的外戚集团和宦官集团相继掌权,百姓流离失所,饿死和病死的人不计其数。东汉中后期皇帝的平均继位年龄不超过10岁,能够活到成年的皇帝屈指可数。到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东汉的人口已经锐减到了一千万人左右。

汉灵帝统治时期,东汉末年百姓们不堪压迫,纷纷起来反抗东汉王朝的统治,爆发了规模宏大的黄巾军起义。根据《后汉书》和《三国志》的记载,参与黄巾起义的百姓数不胜数,仅被曹操击败的青州黄巾军,人数就接近百万。

黄巾起义的目的是想要推翻东汉王朝,从黄巾起义的规模可以看出,“人心思汉”也只是一句不靠谱的口号罢了。说完了东汉的老百姓,我们再来看一下东汉的士大夫是如何对待汉献帝的。东汉末年出现了很多权臣,汉献帝就像是皮球一样,在董卓、李傕、郭祀、曹操脚下踢来踢去。


董卓控制汉献帝的时候,汉献帝被压得根本抬不起头来,史书记载董卓经常进入宫中奸淫公主和妃子,年幼的汉献帝毫无尊严。李傕和郭祀控制汉献帝的时候,汉献帝每天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生怕被李傕和郭祀杀死。

后来李傕和郭祀实力衰弱,两个人干脆都不管汉献帝了,汉献帝在洛阳靠着挖野菜充饥,险些就被饿死。《后汉书》称诸侯们个个拥兵自重,没有人迎接汉献帝,也没有人给汉献帝进贡。这时候曹操看到了汉献帝的作用,将汉献帝当做傀儡软禁起来,汉献帝才勉强多活了几十年。

从这些情况不难看出,东汉的士大夫各怀鬼胎,真正忠于汉朝的人非常少。说到这里我们再来说一下刘备,刘备之所以打着“人心思汉”的旗号,也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并不是真正想要光复汉朝。汉献帝被迫退位后,刘备为了尽快称帝,竟然给活着的汉献帝发丧。至于那些称帝失败的人,主要都是他们的实力和能力不足,所以才会被其他诸侯剿灭。曹丕篡位称帝后,除了刘备给汉献帝发丧之外,没有一个人打着“人心思汉”的旗号来讨伐曹丕。


史海泛舟摆渡人


因为汉朝曾经创造了令老百姓向往的生活和盛世,对比三国乱世,老百姓就非常想念汉朝,所以有“人心思汉”。


老余侃大山


汉朝所推行的休养生息与制度深远,对正统的一种认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