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弟弟弘昼,生前为何多次为自己办葬礼?

用户67572469


乾隆皇帝的弟弟弘昼,早在雍正朝时期就开始了他的“活出丧”表演。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段剧情,“八爷党”伙同关外铁帽子王逼宫行动失败,雍正下旨要三阿哥胤祉,以及他的两个儿子弘时和弘昼去查抄八阿哥胤禩等人的家。这时的弘昼为了将自己置身事外,彻底撇开关系,竟然为自己举办了一场葬礼。而他的这一手明哲保身之术,非但没有遭到雍正的处罚,还让雍正感到了叹服。

历史上的弘昼在雍正朝的时候,确实为自己搞过一出“活出丧”的表演,而其中的原因也与雍正的另外两个儿子弘时和弘历密切相关。

雍正继位后不久,就通过“秘密立储”的方式确立的自己的接班人,尽管雍正并没有公布接班人是谁,但是从当时种种的情形来看,由弘历继承雍正的皇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

但是即便如此,弘历的哥哥弘时仍然不愿接受现实,依旧是“性情放纵、行事不谨”,甚至还同雍正当年“九子夺嫡”的政敌八阿哥胤禩等人来往,最终引得了雍正的震怒,先是将其过继给已经被圈禁致死的胤禩,随后又将弘时削宗夺爵,逐出宗室,而弘时也就这样郁郁而终了。

可以说弘时的事情给了弘昼极大的震撼,特别是雍正朝的中后期,雍正的其他皇子相继过世,特别是雍正最为宠爱的敦肃皇贵妃年氏的儿子福惠去世后,自己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弘历最为主要的竞争对手,自己的一举一动更是会受到雍正和弘历两个人的关注。

因而,弘昼非常聪明的选择了“活出丧”这样一种“自黑”的方式,在彰显自己荒诞不羁的性格的同时,更是告诉外界,特别是告诉雍正和弘历,自己对于皇位、对于权力并不贪恋,更不会觊觎。

或许也是体会到了儿子的这份用心良苦,雍正在位期间,面对弘昼一再的“荒唐举动”,非但没有进行惩处,还让其与弘历在同一年晋封为亲王爵位,同时委以了宗室重任,弘昼也就此平安度过了雍正朝时期。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弘昼的荒唐行为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去世,弘历登基,成为了乾隆皇帝。

在乾隆朝的弘时先是继承和发扬了他在雍正朝“活出丧”的传统,多次上演这样的戏码,甚至还亲自坐在棺椁上,指挥家人进行各种仪式,看着家人哭嚎不止,自己却哈哈大笑。

除此之外,在宗室宴会上,弘昼是大言不惭,羞辱宗室,平时更是遛鸟闲逛,走街串巷,甚至经常赌博,输的精光还要找乾隆皇帝要钱。而最让人瞠目结舌的,还是弘昼在朝堂上因为意见不合,当众殴打朝中的宗室重臣讷亲。

弘昼之所以这样做,还是为了让乾隆皇帝放心,一方面,自己的荒诞不羁表明自己对于权力并不渴望,只想做一个闲散的宗室,混吃等死,让乾隆不觉得他的威胁;另一方面,也是极力的败坏自己的名声和形象,招致众人特别是宗室的愤恨,这样才能让乾隆皇帝更加的放心和安心。

对于这些事情,乾隆皇帝自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没有惩罚,除了念及从小相伴长大的手足之情,也是因为此时的弘昼确实没有给他带来威胁,还能借此树立自己的仁君形象。


有人说弘昼是被乾隆皇帝赐死或者被吓死的,但实际上弘昼应该还是寿终正寝的。

关于弘昼的死,《清史稿》中记载:

"三十年,薨,予谥为恭。子永璧,袭。"

而对于弘昼的死因,民间野史中也是说法各异,又说弘昼是被乾隆皇帝赐死的,有的说弘昼犯了错被吓死的,但实际上,弘昼还是因病而终,是寿终正寝的。

首先,弘昼是犯了错,也受到了惩罚,但是罪过和惩罚并不严重。

"和亲王弘昼以仪节僭妄,罚俸三年。"

宗室罚俸是非常普遍的,包括康熙朝时期,与康熙关系非常密切的哥哥、裕亲王福全也曾被康熙罚俸两年,而且还是因为在乌兰布通之战中犯下了巨大失误,所以弘昼有过错,但是必然是罪不至死的。

回溯乾隆朝初年,庄亲王胤禄参与了“弘晳逆案”,也是被乾隆停双俸,罢都统职,赋闲在家。

并且史料上并没有记载弘昼犯下了那些谋逆重罪,因而被乾隆赐死或者吓死,条件并不成立。

其次,就是关于弘昼得病,有着明确的记载。

《清史稿》中,也有着这样的记载:

“上临和亲王弘昼第视疾。”

说明弘昼确实是病了,病的很严重,以致乾隆皇帝亲自到府上探望,而在乾隆皇帝探望后不久,弘昼就去世了,这样说明弘昼确系因病去世。

再次,就是弘昼死后的,乾隆皇帝一系列的安排。

弘昼去世后,乾隆皇帝为其上谥号为“恭”,“恭”是恭顺、恭敬的意思,说明乾隆皇帝对于弘昼还是非常的认可的。

与此同时,乾隆皇帝更是安排弘昼的次子永壁,直接袭承了和硕和亲王的爵位,隔代并没有降爵,也足可见乾隆皇帝对于弘昼的兄弟感情。

所以由此可见,弘昼并不是被乾隆刺死或者被吓死的,还是因病去世,寿终正寝,结束了他看此荒唐,但却是大智若愚的一生。


雍亲王府


弘昼的确是一个荒诞放纵之人,他在朝堂上居然当众殴打一等公、军机大臣讷亲,在府中又时常给自己办丧事,装疯卖傻。

有名的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刘庸的老丈人在朝堂上打太极、装耳聋,就是以弘昼为原型的。

为何弘昼这样荒诞,时不时还给自己办个葬礼啥的?当然是为了昭示他“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态度。

与之相配的,还有他的诗作《金樽吟》:

世事无常耽金樽

杯杯台郎醉红尘

人生难得一知己

推杯换盏话古今

意思也是说,人活在这世上,都是会死的,争个什么劲儿呢,莫如喝酒享乐,恣意过活。

所以,弘昼在朝堂上闹意气之争,一副我行我素之状,回府后缅于酒乐,并给自己治丧,都是表明:我已参透生死,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我所欲也。

因为,生在皇家,既能享乐,也有风险。叔伯们九子夺嫡,死伤无数,兄弟弘时弘历为皇位,也是明争暗斗。

我弘昼,郑重声明:我就要过皇孙贵族的好日子,不争你们的大位子!


钱多多读文史


弘昼这是为了躲避政治斗争,明哲保身之举;

剧照截图

搞“活出丧”很多人很忌讳,会折寿;可是弘昼出于政治旋涡,要想脱身必用非常手段,相对于折寿总比惨死要好点。

剧照截图

弘昼是雍正的五子,上面在世的有三哥弘时,四哥弘历;弘历很得雍正喜爱,但是作为长子的弘时,被人忽悠的参与争储斗争,结果惨死;弘昼看到这也明白,上面还有弘历,如果硬是争储,结果可能比弘时还惨,当皇帝的机会比较小。正是出于这样的考量,何不做个与世无争的太平王爷,放弃争储。但这光他自己这么想是不行的,对外宣称也是没人信的;那弘昼未来了要别人相信自己没有争储的资格,就会要别人放心。更重要的是安雍正和弘历的心。弘昼想了个好办法:作为皇子,不断毁坏自己的颜面,要自己彻底丧失争储资格。所以才搞出来一个“活出丧”,在自己府邸不但大操大办,要府里的人哭丧,还请来了一批道士、和尚给自己做法事,更是来了一些达官贵人身着素衣配合弘昼。居然还给朝臣发丧帖收礼金,皇家的颜面被弘昼破坏的不成样子,没有一点皇子的素养了。大臣们很是不满,传到雍正耳朵里,雍正却没有大发雷霆,却认为弘昼这是在明哲保身,雍正也是从夺嫡斗争中过来的,他很理解弘昼的用意,所以对弘昼的“活出丧”才不制止。

剧照截图

这么一闹,弘昼干的事世人皆知了,不堪再立为皇嗣;这样,无论你以后谁当皇帝,弘昼都变成人畜无害的小白兔了,威胁不到他们的皇位了。弘昼明白,如果自己不做出格的事,就是自己真的无心皇位,但弘昼活着对某些人而言就是威胁,只有卸掉他们的戒心,弘昼自己才能善终。

剧照截图

政治斗争是残酷的,弘昼的选择是很明智的,前有弘时惨死,现有弘历受宠,自己成为太子几率很小的情况下,成功离开了政治漩涡。这是非常成功的,雍正明白儿子的“良苦用心”,也不为难他;后来的乾隆帝对这个弟弟也是待遇很好。

难得糊涂,糊涂难得。


过去即历史


以二月河老师历史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雍正王朝》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历史神剧,演绎之精妙,剧情安排之合理已经比历史更加饱满和真实,完全到了“以假乱真”的境地。

在我条上,甚至有人专门解读《雍正王朝》,将中国古代政治间的尔虞我诈解读的也是相当到位,以致到了,只要是提雍正,提几阿哥,都必须从《雍正王朝》的小说和电视剧来回答。

二月河老师的历史功底相信大部分写历史的人是佩服的,尤其在小说中映射历史的手法我想是我辈很难企及的一个高度,然而在全民看雍正的氛围中,我们是不是忘了,历史就是历史,虚构文学就是虚构文学,二者并不能划等号,以二月河老师的历史小说来解读历史,不免会让不懂这段历史的人误入歧途。

比如我举这样一个例子,在自媒体界经久不衰的一个话题,两江总督唐文尧用人参烧白菜,最后被雍正皇帝满门抄斩。

唐文尧火了,很多历史写手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多方解读,实际上雍正时期根本就没有叫唐文尧的两江总督,这个人物是完完全全在电视剧《李卫当官》中虚构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呈现雍正时期贪官的腐败形象。

实际上《李卫当官》的剧组跟《雍正王朝》的班底有诸多相似之处,只不过《李卫当官》更倾向于戏说历史,但是从唐文尧暴火事件来看,还真有人把电视剧里面的内容当历史,而且不在少数。

很多人可能要说我了,说弘昼呢?你TM的扯电视剧干嘛?

接下来就要说重点了,在《雍正王朝》中弘昼多次给自己办丧礼,大玩“活人出殡”的戏码,是比较搞笑的一个情节。

二月河老师在小说中加上这个情节其实是无可厚非的,本身来说历史上弘昼就闹过这样的事情,并不算杜撰,但是有一点大家还是要明白的,那就是弘昼为何要给自己办丧礼是历史谜题,根本就没有相关史料证明他到底为何要“活人出殡”,而二月河老师是直接给出了答案,那就是为了明哲保身,以此说明弘昼是一个聪明之人。

在《雍正王朝》的尾声,弘历与弘时争夺皇位是重头戏,弘历与弘时两人都十分聪明,是一个十分优秀的皇子,因为传说是康熙喜欢弘历,所以才让雍正当皇帝,也就是说弘历是康熙指定的皇位继承人,弘时与弘历争夺皇位本身就是不知进退。将弘昼的不争,与弘时的奋力一搏形成鲜明对比,是小说中一贯的手法,并不能当作历史来解读。

康熙指定弘历继承皇位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一种传言,只是雍正继承皇位的一种说法,将一种说法,放到另一种说法中当作引证,本身跟耍流氓没什么区别。

实际上,国人喜欢权谋相争的阴谋论,又喜欢与世无争的身居高位的超然态度,这两种精神慰藉,在《雍正王朝》中同时给你满足,就问你爽不爽。

真实历史上,弘昼未必是一个有《雍正王朝》中超然智慧的人。清朝历史上的王爷,压根就应该溜溜鸟,斗斗蛐蛐的主,尽管清朝有过九子夺嫡,兄弟相争的局面,但是皇帝杀兄弟的事情在清朝几乎是没有的,雍正争夺皇位时,对老八恨之入骨,后来也是极其讽刺、挖苦,并且起名“阿其那”(猪狗不如),但是雍正从来没有杀害任何一个兄弟。

在清朝因为不允许“兄终弟及”的继承方式,反而使得皇帝跟兄弟之间的关系很恰当,根本不会存在大家阴谋角度出发,为了自保而装疯卖傻。

弘昼因为太受乾隆的宠爱,因此行为做事较为乖张,这才是他历史的真面目,雍正是一个很铁面无私的皇帝,尽管喜欢弘昼,但也了解他的为人,所以根本不会让他继承皇位。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弘历都是不二之选,他像康熙儿子太多,容易出现选择苦难症,弘历即位后,也知道雍正疼爱弘昼,就将雍亲王的府邸及财富全部赐给了弘昼。

在乾隆皇帝的庇佑下,弘昼更是傲慢任性,肆意妄为,甚至在朝堂之上当着乾隆的面殴打当朝军机大臣,皇亲在朝堂打大臣,估计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没有几个,但是乾隆却并为制止,在表明兄弟两个感情好的同时,也能够看出,弘昼性情太乖张了。

弘昼一首诗叫作《金樽吟》,在诗中弘昼写下“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 ,一直被人称作救命诗,这属于过度解读了,很可能就是弘昼喜爱吃吃喝喝,因为受到雍正和乾隆两个皇帝的娇惯,弘昼压根就不缺钱,挥霍起来也是很无度的。

正因为如此,弘昼才敢不顾宗室礼仪,敢于“活人出殡”,看着一家人在那里哭,自己在那里乐,他曾经说过:"人没有一百年还不死的,还有什么好避讳的?"大概是因为人一辈子只能有一次丧礼,活着的时候看不到,估计死后也看不到了。

在我看来,将人世间的离别悲伤当作自己玩乐的戏码,当真也是实在找不到玩的。人要是为了找点乐子,有足够的权力的话,他都能上天。

关于弘昼的结局,很多人总结是弘昼管了一点不该管的事情,结果被赐三尺白绫,上吊而死,实际上这是扯淡,乾隆皇帝自诩十全老人,不可能违背清朝祖制,杀了自己的兄弟。

在《清史稿》中记载:"和亲王弘昼以仪节僭妄,罚俸三年",这一点倒是符合弘昼的个性,不按照常理出牌就是他的风格。

在弘昼死之前,其实是得了病,乾隆还亲自去看他,"上临和亲王弘昼第视疾。"

关于乾隆和弘昼的关系,乾隆帝曾经说过:

朕弟和硕和亲王、秉性纯诚。持躬端恪。髫年共学。友爱实深。自备位亲藩。懋昭敬慎。方冀六旬同庆。棣萼言欢。 吾弟少于吾甫三月。皇父在潜邸时,育吾二人于东西室,及九岁读书,同受经于傅先生,与吾自孩提以至于今,且孺且耽,恰恰如也,余既以同气之亲,相亲相勖于平日,晨夕之与俱,笔砚之与共,尔我形骸之悉化。予与王幼同学同课,习为诗古文词。当是时侍奉皇考膝下,优游书府,日寝馈于经史文字中,世纲尘务,毫发不以婴其心。吾两人者,相规以善,交相勉,相得无间,如是者垂二十年,天伦之乐无过于是。

由此可见,弘昼并非大智若愚的一个皇子,完全就是一个被父亲和兄长娇惯的找不到北的一个人。这样人的,别说给自己举办丧礼,他要当了皇帝,什么事都能干出来。


史论纵横


《雍正王朝》中,弘时、弘历、弘昼三人各有特点,不过如果按照政治智慧排名,则应弘历居首,弘昼次之,弘时最差。弘昼的活出丧,不过是明哲保身之道而已!

这从他和父亲的谈话中可见一斑。

谈话间,弘昼评价自己:儿臣百无一用之人,拿什么争啊!话语中虽然表明了自己不争的态度,但仍然能闻出酸味来!而雍正的评价则是:小小年纪就知道明哲保身,难得!无疑是告诉弘昼,你不争是对的,争也没用!

弘昼的确没有争的必要了,弘历简在帝心,早就是雍正默定的继承人,弘时排行老三年纪大早早就出来当差,又和八爷党暗通款曲,有了不小的势力,这两人都是弘昼面前难以逾越的大山!

《雍正王朝》中,雍正下旨,命令允祉带着弘时和弘昼去八王府抄家,弘昼说有高人看出他最近有血光之灾,于是不出门在家搞起了活出丧!最后允祉和弘时无奈之下,只能听之任之!

我认为这个片段起码能看出一下几点:

一、弘昼在宫中必有耳目,事先知道要去八爷府抄家的消息,才做好了一切准备。要知道,出丧用具、和尚道士这些可都要提前准备和预约的。

二、弘昼不愿承担抄叔叔家的污名。放在任何朝代,即便有圣旨,侄子去叔叔家抄家,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试问,雍正为什么不派弘历去办这样的差事?

三、弘昼看清了雍正的真实意图,他是借着抄家一事试探两个儿子。抄家抄什么,除了财产,还有书籍、信件等等东西,里面可是有大量信息的!弘昼不去,表明自己和八爷党毛关系都没有,根本不怕抄出对自己不利的东西。只有弘时那样急于表现又和八爷党纠缠不清的人才会冲到前面。

弘昼是明智的,乾隆即位后对这个不争的弟弟很亲厚,足以说明一切。


李飞叨


弘昼,雍正的第五个儿子,他是一个很精灵,狡猾的王爷。至于他为何在自己生前多次为自己办葬礼呢?他也只是故意掩人耳目罢了。他深知,按照继承皇位的特权来看,还轮不到自己,即使自己是排行老五,但是就算弘历发生意外的话,前面还有乾隆帝(排行老四)所以自己也就不去为了所谓的皇位去竞争了,倒不如退一步永远的当自己的享乐王爷呢!享尽一世的荣华富贵,何必定要为了皇位弄得头破血流呢?他故意把自己伪装成一副玩世不恭,成不了大器,放松兄长和父皇的警惕,让他们感觉自己是没有任何野心的,量不成威胁。说弘昼是没有野心,玩世不恭,其实我倒是认为他才是更加的深谋远虑,能够认清当下的形势以及未来的发展,无论换做是谁继承皇位,自己都没不吃亏的,充满大智慧,趁早为自己的未来规划好了。弘昼故意在自己生钱为自己多次办葬礼,更是将自己的无能,玩世不恭发挥的淋漓尽致,做出如此荒唐之事,更是让人无语,却也不足以构成威胁,父皇和弘历都对其卸下了心理的防备。这就是弘昼的智慧,敢问世界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这样看淡皇权,安于享受荣华富贵的呢?过着自己的悠闲时光,做一只闲云野鹤,悠闲自在,自得其乐!即使是在生前为自己多次举办了葬礼是很大逆不道的。但是做戏就要做足咯,唯有这样才能让别人更加信服!


A盛涵


雍正皇帝的五阿哥弘昼,在雍正六年16岁时就给自己办了一场活出殡的荒唐丧仪,这是疯了傻了吗?当然不是。

弘昼第一次上演活出殡,就发生在三阿哥弘时因与四阿哥弘历争储疑被雍正赐死的第二年,这是偶然吗?当然更不是。为了自保,把这孩子给逼的,看似荒唐实则心酸。

弘昼画像

目睹了康熙朝皇子夺嫡的残酷以及弘时事件的悲剧,弘昼的心变的拔凉拔凉,为表明自己无意大位的想法,他给自己主动制造了荒唐、骄横、贪财的三黑人设,时不时搞个葬礼啥的,再顺便捞点王公大臣们的礼金。

雍正看到小五的闹剧非但没怪罪没制止,还于雍正十一年欣慰地册封弘昼为和硕和亲王,同时册封弘历为和硕宝亲王。聪明的弘昼从弘历宝亲王的“宝”字上更加确信,弘历就是作为储君培养的,日后克承大宝的也一定是这个比自己仅仅大了几个月的哥哥。

乾隆画像

弘历登基成为乾隆后,弘昼尽得呵护宠爱。可一旦被乾隆猜忌,弘昼就策划一次出殡的丑陋演出,于是满京城都是对这个荒唐王爷暗地的嘲讽,失去戒心的乾隆也会选择再次与弟弟重修于好。

就这样,累积了大量财富过声色犬马生活的弘昼,坚守和亲王的“和”,不对乾隆产生任何一点威胁,在乾隆三十五年善终。

雍正画像

你说,该为弘昼的荒唐点赞呢,还是悲哀呢?生于帝王家,搞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也算一大奇观了吧?

PS,单看画像,你认为雍正,乾隆,弘昼,哪个更帅?哈哈。


——END——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


司马砸光


弘昼是个聪明人,以各种方式“自污”,来逃避哥哥弘历的猜忌。

先看看雍正帝有几个儿子:

长子:弘晖1697-1704,追封端亲王,生母孝敬宪皇后

未齿序:弘昐1697-1699,生母齐妃

次子:弘昀1700-1710,生母齐妃

三子:弘时1704-1727,生母齐妃

四子:弘历1711-1799,生母孝圣宪皇后

五子:弘昼1712-1770,和亲王,生母纯悫皇贵妃耿氏

未齿序:福宜1720-1721年,生母敦肃皇贵妃年氏

未齿序:福惠1721-1728年,追封怀亲王,生母敦肃皇贵妃年氏

未齿序:福沛1723-1723,生母敦肃皇贵妃年氏

六子:弘曕1733-1765年,果郡王,生母谦妃。

雍正元年是1723年,这时候已出生且未夭折的孩子:弘时、弘历、弘昼、福惠。这年八月,雍正书写传位诏书,立弘历为继承人,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当时这还是个秘密。

作为实际皇长子的弘时,在雍正五年被亲爹给“以放纵不谨,削宗籍。”当年就死了。其死因虽然没有明确写是被处死的,但也差不多。其原因无非是弘时不甘寂寞,努力争储,胤禛权衡之后替弘历扫除了继位障碍。


在这种情况下,只比弘历小几个月的弘昼看的很明白,于是才有了各种荒诞不及的行为。为什么此类情况都需要选择“自污”,或纵情声色犬马、或修道求神,无非是给人以不堪大用的理由和证据。闭门读书、严格自律的这种“远离朝堂”,更让当权者担忧。

乾隆的兄弟,最终活下来只有弘昼和弘曕(过继给十七叔),所以相对亲情还多一些。兄弟们不触碰红线,哥哥也就能够各种担当,无非是批评几句,给个小处分。比背后给你下刀子好多了。


弘昼的后代中最有名的一位:

→ 次子和勤亲王永璧→ 四子和恪郡王绵循→ 三子贝勒奕亨→ 五子辅国将军载崇→ 次子奉国将军溥良(自请革去封号参加科举,官至左都御史)→ 长子毓隆(官至四川学政)→ 独长子恒同→ 独长子启功


几苇渡


当年弘时和弘历争夺皇位非常激烈,弘时打算拉拢弘昼为自己帮忙,弘昼知道自己无缘皇位,也为了不卷入这场争斗,所以装疯卖傻。

弘昼在自己的府中做起了“活出丧”的事来,他让府中人披麻戴孝,并且在门外大哭吹丧乐烧纸钱,弘时来到府内后发现弘昼正躺在棺材里开心的吃着祭品。

这让弘时非常生气,直接就是一顿呵斥,而弘昼依然我行我素,最后弄的弘时也没办法,此事传到雍正耳中后,让这位猜忌心本身就很重的皇帝睡了一个安稳觉。

自此弘昼在这场凶险的皇储之争中得以幸免,弘昼用这些外人看着可笑荒唐的做法保全了自己,乾隆登基后,也是对其深信不疑从来没有因他是自己的兄弟而担心被夺位,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弘昼去世,享年60岁。





章鱼说历史


简单来说,是为了保命。

雍正共有十个儿子,活到序齿(记在族谱)的有六个,其中长子弘晖、次子弘昀均早夭,皇位继承人只可能在三子弘时、四子弘历、五子弘昼和六子弘曕中选择。

弘时虽然年龄最大,但却最不开眼,在雍正五年(1727年)“以年少放纵,行事不谨削宗籍死”,享年二十四岁。

这样一来,竞争者就只剩下了三个,不过弘曕雍正十一年(1733年)才出生,小了弘历跟弘昼二十岁,弘历跟弘昼相差不过数月,皇位竞争基本就围绕这两人展开。

可弘昼知道自己是没戏了,虽然雍正时期实行的是秘密立储制度,可雍正的种种举动已经表明他倾向于四子弘历。

雍正元年(1723年)十一月十三日是康熙周年忌辰,雍正没有亲至景陵致祭,而是派年仅13岁的弘历代其前往。这是个意味深长的举动,明明弘时才是长子,雍正却派弘历去,弘时和弘昼心里能没想法?

雍正二年(1724年)底,康熙两周年忌辰的时候,弘历第二次“祭景陵”,这已经明白无误地表明雍正的心意了,弘时跟弘昼要想继位,必须改变弘历在雍正心中的地位。

不甘心的弘时应该有所行动,其结局就是被废除宗籍,然后去世。

这对弘昼,无疑是个巨大威慑,他不敢再跟四哥争了。

尽管没有明确资料表示弘昼在此前有过争位举动,但他显然有理由把自己装扮成一个烂仔,一个永远不可能继承皇位的人,以消除哥哥的疑心。

最后,就有了我们看到的那个肆意妄为的和亲王弘昼,而弘历,也顺顺当当地在雍正死后继位,也就是乾隆皇帝。

乾隆对这个弟弟是比较放心的,刚继位的时候,就把雍正的雍亲王旧邸及财物全赐给了弘昼。

有了皇兄照应,弘昼更加娇狂,甚至在上朝时殴打军机大臣讷亲,乾隆就坐在皇位上看,既不怪罪,也不阻止,或许弘昼这个模样,才是他最想看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