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教的勇气》:成就孩子做他自己是父母最大的勇气

导语:

2020年鼠年伊始,格外的考验家长,前有疫情拦路虎,后有令人头疼的延期开学且是没有明确返校日期的通知。不知何时起,“神兽”也成了孩子的代名词。如何应对“神兽”晚归笼?无疑是诸位家长眼前面临的一道实实在在的难题。亲子时光,共处一室,相爱相杀,焦点自然是学习问题居多。但毋容置疑,为了孩子的幸福,我们也要努力做个好父母。那作为父母的我们又该如何做到与孩子和谐相处又能让他们独立完成学习进度呢?!

今天让我们来阅读《不管教的勇气》这本书吧,或许它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惊喜和答案。这是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的作品《不管教的勇气》。他多年致力于研究阿德勒心理学,著有多部作品。本书着重分享的是有关育儿方面的教育理念,堪称实践出真知的工具书。

《不管教的勇气》:成就孩子做他自己是父母最大的勇气


下面我按照三个主题点来分享给大家:

自立是孩子走向自我幸福的起点

管教是想赢了孩子而只有赢得孩子才是真的幸福

父母有不管教的勇气才能赋予孩子去直面人生诸多的课题

一、自立是孩子走向自我幸福的起点

本书的作者岸见一郎告诉我们,教育的目标是“自立”。从嗷嗷待哺的孩子到一点点的长大,孩子慢慢地从父母的帮扶下学会走路,学会摸索,学会思考,有了自己的主见,在不断地积累他们的生存能力,也在一点点挣脱父母的束缚。而孩子是否能自立是他走向成长、成人的关键,也唯有自立的孩子才能活出他真实的自己。

而所谓的自立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能够独立做出选择

对那些自己可以决定的事情和必须由自己来决定的事情独立做出选择。比如吃什么、穿什么、玩什么、学什么,从小事上做出的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培养自己的果敢与判断及对相应结果的承担。长此以往,对于以后人生重大的决定也有了自我选择的经验与决断。

记得去年有位即将高考的男生,以他的成绩考取北大清华应该是胜券在握,但是2018年发生的“华为芯片事件”触动和激发了他内心忧国忧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果断而又决毅地选择了哈工大。这个改变显然是他经过独立思考后慎重的决定。

2能够独立判断自己的价值

对自己的言行不以别人对你的评价作为衡量自己价值的标准,有自己独立的判断。

在娱乐界,很多明星一炮走红,由此带来的各种评论和声音也如潮水般涌来,如果一个人没有对自己有正确而客观的认识,那么外界的各种言论一旦超过他的承受范围,他的人生就会沉沦。

如四大天王之一的张国荣,名气之大,但终因长期深受忧郁症困扰而匆匆告别华年。娱乐界的明星处于言论的漩涡之地,如缺少清晰的自我意识,就会跌落万丈深渊。

而陈道明,身在其中却能活成一股清流,离不开他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即便身处在娱乐界这个大染缸里,也能知世故而不世故。

《不管教的勇气》:成就孩子做他自己是父母最大的勇气


3、摆脱自我中心主义

明白别人并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期待而活,哪怕是你自己的父母,应正确认识自己的存在及与共同体的关系。

有位演员 :虽然他演戏还不错,但是令人称道的倒不是他的演技,倒是他与他妈妈的故事。一次在一档相亲节目看到他,要说现在的他既有长相也有身价,理应是很讨女孩的青睐的,可是整个节目下来,居然没有一个女孩为他亮灯。事后媒体采访了他妈妈,原来他妈妈怕他拍戏辛苦,为了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就一直跟着他的演戏路径扎营安家,甚至带着锅碗瓢盆。直至他现在40多岁了,他妈妈对他的日常生活照顾得还是无微不至,而他的恋爱婚姻却一直处于真空地带。

一个活脱脱妈宝的巨婴儿!表面是他妈妈这种长期的管教造成了他这种可笑的模样。但是不难看出,他过于依赖老母亲的背后由他自身的原因吗?他长期不说一个“不”字,也是一个孩子用自己一再的“幼小”去绑架妈妈的爱而不自知。故而才有了今天这样一个无法独立行走的人,对自己的生活自然也缺少了主动的话语权,以至于爱情总是与他擦身而过。

我们可以要求别人爱你,但也须设置相应的界限,这样的爱才是健康人格的养料。自立自强才是谋取幸福的根本。

马斯洛“自我实现”里提到,幸福感的来源是人际关系的深度,那么孩子与父母之间所构建的健康的良好的亲子关系,得到父母爱的孩子才有可能做他自己,也是他幸福的源泉。

《不管教的勇气》:成就孩子做他自己是父母最大的勇气


二、管教是想赢了孩子,而只有赢得孩子才是真的幸福

那么采用何种教育方式才是最好的选择,书中提到:既不批评也不表扬的育儿方式。

1、总是被批评容易成为懦弱儿

通过批评,孩子的行为没有任何改变,说明批评并不是改变孩子行为的好方法;通过批评,可以暂时停止问题行为,看似见效快,但是孩子之所以怎么批评都无所改变,是因为他们希望通过被批评来获得父母的关注;孩子的有些行为,父母只许耐心解释,不必批评。前两者的批评,父母对孩子不能平等对待,亲子关系一旦疏远,父母帮助孩子成长的初心也就徒劳无功了。

2可以被表扬但并非人人都会对孩子好言相向

因为孩子可以成为父母、家庭的中心,可终究是要长大成人,立足社会的,没有任何人有义务对你好。所以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无须过多的表扬。

书中阿德勒的理念告诉我们:父母不要借着爱的名义对孩子的生活指手画脚,那是他们的人生课题。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活法,父母不能决定孩子的人生。所以批评和表扬都不是好的方法,唯有让孩子活得真实,自主选择他们的人生,可以随时调整目标方向,人生更多的是体验而不是结果。

父母应该更多地尊重孩子的,接受他的真实面,父母的经验不能完全替代孩子的想法,孩子才是父母生命中无可替代的重要的人。

生活中青春期与父母相处的矛盾日益突出,其实他们的叛逆更多的是想引起父母对他们的关注。

只有平等、尊重、合作才是正确的相处之道。孩子对父母的认可才能最终赢得他对你们的尊重。

纪伯伦在《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这首诗中写到: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你可以给予他们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所以孩子并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活,父母给予孩子适度的关注就可。

因此过度的批评和表扬只会让孩子无所适从,都不能帮助他成长为自己。唯有通过体验才是他成长为自己的唯一途径,成功和失败都是人生必经的滋味。

不管教,需要父母跳出自我认识的误区,做到放手是一种勇气,维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才能让不管教真正地行之有效。因为只有赢得孩子才是我们父母的初衷。

《不管教的勇气》:成就孩子做他自己是父母最大的勇气


三、父母有不管教的勇气才能赋予孩子去直面人生的诸多课题

1、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人生课题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焦点问题大多是由学习问题引发的矛盾。身而为人,都需要后天的学习才能习得生存之本领。学习是一个人的生存之要务。而孩子显然没有父母过来人的经验,时而笨拙,于是父母会插手孩子的一切,学习占了生活的重头戏。但是我们处于高速发展的时代,终身学习的理念无人能例外。父母的管教的确能先人一步,但谁保证护孩子一生的周全呢,即便是父母。所以学会适度地放手,学习和升学是孩子自己无可回避的人生课题。只有孩子经由他自身的体验才能体会到过程的乐趣。即便是考生,也无须设置特权,参与家务或者其他劳动,在服务别人和社会的同时获得贡献,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电视剧《小欢喜》展现了都市高考家庭的教育现状,剧情讲述了家庭面对升学压力,面对亲子关系的难题,真实到令人窒息。尤其是其中一对母女,单亲的妈妈宋倩对女儿乔英子的生活和学习展开了“全包围”式的关切,误解和矛盾不断地上升,最后女儿因长时间失眠的困扰,逃离了家。在爸爸的协助下,他们在深圳找到了女儿,乔英子试图跳海,长期堆积在她心中的压力对着妈妈宋倩喷涌而出:我不是非要上南大,只是想逃离你。

《不管教的勇气》:成就孩子做他自己是父母最大的勇气


剧中的乔英子学习已然很优秀,但是母亲却不以满足,为她设计了更高的目标。她长期对女儿的生活和学习事无巨细地安排,这样的爱渐渐让英子讨厌,从开始的求助爸爸,在父亲家躲避片刻。然母亲的步步为营,终于让她躲无可躲,甚至严重到得了忧郁症,才上演了离家的那一刻。

通过这件事情,英子的妈妈也认识到自己对孩子的管教存在太大的偏差,后来的她及时的醒悟,让英子找回了那份求知的乐趣,最后也终于如愿以偿地考取了南大。

所以学习不止于眼前的学业,更是终身的学习生涯。我们身处高速发展的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更需要我们一颗孜孜不倦求知的心,才不会被时代的洪流冲走。

《不管教的勇气》:成就孩子做他自己是父母最大的勇气


2、奉献别人、服务社会更能体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自我价值认同感的培养可以激发直面自己课题的勇气,不仅有益于找到学习的动力,更是可以提升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得到的贡献,从而来树立自己的价值认同感。

知识和本领是力量,更是武器。面临2020年开年的来势汹汹的一场肺炎疫情,耄耋之年的钟南山和李兰娟两位院士临危不惧,逆行武汉,成了救民众于水深火热的的战士。

自己个人价值跟奉献他人、社会的价值融合在一起,不仅能成为更好的自己也是成为更有担当的人。

《不管教的勇气》:成就孩子做他自己是父母最大的勇气


3、父母须学习恰当的干预方式

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生活中,爱玩游戏的孩子是父母最令人头疼的事,甚至可以是无解。但是即便父母再着急上火,孩子依旧故我。我们只有与孩子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才能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有效指导,让孩子回归自我。

《小欢喜》中的高考学子季杨杨,从小父母因工作的关系被寄养在外公外婆家长大,直至高考来临前一年父母才回到他的身边。妈妈对他的爱虽有弥补的成分,但对他的内心的渴望与需求却是及时而又贴切的,所以才会在他与爸爸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再者通过他老爸自身的努力,终于让儿子认可了来自父亲的爱。他最后自己也幡然醒悟,把玩车和学习做了很好的切分,终于达成了自己的学习目标。

对人生自我实现的预言,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引导。换个角度看待孩子,把他的缺点看作优点去看待。

情感上支持,行动上放手。孩子在父母的关爱和信任下获得生活的勇气,逐步走向自立,这将是他一个人自我独立的宣言。

孩子跟父母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合作才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真正有效的方式。把孩子当成伙伴,家庭需要全员参与,家是孩子和父母共同的付出维护才能感受家的温暖。合适即是合理。

《不管教的勇气》:成就孩子做他自己是父母最大的勇气


结语:

我们都曾是孩子,但成为父母后,却忘了小时候希望父母怎样对待我们。

本书不仅告诉我们,如何“不管教”孩子,才是更好的管教,同时也启发我们从孩子的视角理解他们,继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分清父母能决定的和不能决定的,帮助孩子自立,懂得学习是他自己人生的课题。

唯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才会接受父母的指导和意见。才能让不管教做到真正的行之有效。

父母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孩子舒适和富裕的生活。而是,当你想到父母时,你的内心会充满力量,会感到温暖。

武志红在【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这本书中提到:一个人的生命,终究是为了活出自己。而从小能被父母告知这一点的孩子是何其幸运,也将是他开启人生之初最大的不同。

愿我们勇敢一次:不管教,让这份盈满爱的心意通过我们的双手传递给我们亲爱的孩子,惟愿他们有一份自己的人生!

《不管教的勇气》:成就孩子做他自己是父母最大的勇气


(全文完)

(以上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