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話中有幾位天帝?

娛樂聲


一共是十任天帝。

一:伏羲。

中華上古人文祖神,三皇之首,是中國最早的有文獻記載的創世神。


二:昊天上帝。別名:老天爺,對,就是那個我們經常大呼的那個老天爺…

昊天上帝是中國神話中天的尊號。周朝正式出現昊天上帝的尊稱。

《通典·禮典》:“所謂昊天上帝者,蓋元氣廣大則稱昊天,遠視蒼蒼即稱蒼天,人之所尊,莫過於帝,託之於天,故稱上帝。”


三:五方上帝。

早在周朝時,依據《周禮》,人們就以六輅祭祀昊天上帝和東、南、西、北、中五方上帝。

其中,昊天上帝為自然上帝,即蒼天;

五方上帝,即東方青帝太昊(伏羲氏),南方炎帝(神農氏),中央黃帝(軒轅氏),西方白帝(少昊),北方黑帝(顓頊,也稱玄帝),為人格化的五位上帝。

四:帝俊(dì qūn)。

又作“帝夋”,疑為詩經裡昊天上帝,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上古天帝,這一古帝名號只見於《山海經》(在《大荒》《海內》兩經中多次提到)。

1942年9月在長沙東郊子彈庫出土的楚帛書所寫的帝夋幾乎可以等於帝俊。

五:太陽神炎帝。

太陽神炎帝是一位極慈祥的大神,當他出現在世間的時候,大地上的人類已經生育繁多,自然界出產的食物不夠吃了,慈愛的炎帝教人如何播種五穀,用勞力來換取生活的資源。



六:黃帝。

中國遠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少典與附寶之子,以姬為姓,有土德之瑞,尊稱黃帝。


七:東皇太一。

混沌孕育而出的大神。執掌先天至寶混沌鍾,在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物創人之時,鎮壓鴻蒙世界維護天地秩序。

八:天皇大帝。

天皇大帝,全稱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又稱勾陳大帝,乃是天皇星的星君,是道教“四御尊神”之一,是鬥姆元君的長子,紫微大帝的胞兄。


九:紫薇大帝。

又稱為“中天北極紫微太皇大帝”,紫微大帝在中國民間信仰中佔有重要地位,屬於道教四御之一,位居玉皇上帝之下,輔佐玉帝管理星界。


十: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即昊天上帝,無始以來,劫數久遠,聖人應號,亦復無邊。上帝本自然,垂象立號教化眾生而有所禱也。常住妙有無跡真境中,地位崇高,永處太玄至真上天之上.已證八身:道身、法身、本身、真身、跡身、應身、分身、化身,是道教的基本信仰和最高信仰“道”的神化,被認為是道的本體。

玉皇大帝在中國民間的影響極大,祭祀玉皇的儀式往往超越了三清的規格,玉皇即昊天上帝。傳說其誕辰為夏曆正月初九。

張友仁很強的,可不是西遊世界裡那個被猴子嚇的能躲到桌子底下去的那個形象哦~


所以神話中一共是十任天帝了,當然這些只是個人認知,也歡迎各位討論或指正。

我是腦百斤4A廣告,我會分享一些有趣、經典的案例和廣告與營銷的技巧方法,關注一下,一起成長。


唐書夷


第一位,是帝俊,

第二位,是昊天上帝,

第三位,是玉皇大帝,

還有一個,開天闢地後,第一個先領天界之主,就是元始天尊的化身“元始天王”,元始天王即是盤古,盤古後與太元聖母,生天皇十三頭,此事不提。

另有五方天帝,青帝太昊(不是太昊伏羲,伏羲氏與太昊氏族互婚融合,太昊氏融入伏羲氏,尊伏羲為祖,伏羲自然可稱太昊,但東夷首領太昊不可以稱伏羲,例如,五方五帝,可稱上帝,但不可稱天),黃帝軒轅,赤帝神農,白帝少昊贏摯,黑帝顓頊高陽,五方五帝,是祖神、祖帝,祖跟天,跟天帝是不一樣的,跟諸天司法神不一樣,祖帝是另外一個體系,領天上帝又是另一個體系。

無論民間民俗,還是道教中,帝、皇的稱謂,與封建和儒家解釋不同。帝是締造建立政權政府管理之義。皇是文明輝煌開端之義。

三皇氏、有巢氏、燧人氏、太昊伏羲氏、女媧氏、神農烈山氏等等……就是文明開端之祖皇。帝俊、皇天上帝太一(即昊天上帝)、玉皇大帝是天上的帝王,就是締建天上政權的領袖。

帝俊,又稱帝夋,先秦兩漢神話中古天帝,曾賜神弓利箭給大羿,九射十日。帝俊是西周之前的古天祖帝,遠古東方首領,1942年9月在長沙東郊子彈庫出土的楚帛書所寫的帝夋幾乎可以等於帝俊。商時,是祀祖祭天,祖神鬼聖在前,上天在後,西周建立,打破這種傳統,明確建立華夏祭祀對像,就是先天后祖,蒼天在上,人祖五帝在下,這一確立,影響中國三千年,同時也標誌著古祖帝俊的沒落,由新任天帝,繼承他的帝位。

昊天上帝,又稱皇天上帝、上帝、帝、老天爺、皇天上帝太一、蒼天,天之化身,天之人格化,從自然天,化身為一個人形的上天帝王。由漢武帝、董仲舒將其人格化。古代人民信仰的“天”,真正列入國家祭祀是西周時期,與后土並列同驅,昊天上帝管天,后土管地,隨著時間變化,道教初期育現出天、地、水三官信仰,老子尊崇水,道教尊崇老子,形成天地水三官並行的早期信仰。《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後來,玉皇大帝也隨之興起,標誌著天地一統,不再是天管天,地管地,而是天地合併歸於一統。

玉皇大帝,又稱天公、天公祖,道教玉皇大帝的興起,也標誌著昊天上帝的沒落,像古祖帝俊一樣沒落,但昊天上帝是自有永有,與世同列,並世同主,又從人格化的天帝變回了自然的天。與他同列的后土,原先管地,後與天合歸一統,由新一任天帝統一管理,新一代的天帝出現,接任他的帝位,玉皇大帝是天上帝王,昊天上帝是天道帝祖,就是我們所說的太上皇。

齊地八主之首天主,及楚地東皇太一,無論神話、民間傳說,都沒記載他們任何功績,也沒記載他倆任何神話傳說,只能為偏天主神。

東皇太一,不算天帝,他是眾星之首,管群星主神,昊天上帝管天,管日月風雨(他是自然和下國的主宰,周圍還有日、月、風、雨等作為臣工使者),但沒記載昊天上帝管群星。后土管地(管大地山川河流),東皇太一管宇宙群星,他是古人對星辰崇拜的一位星主。後來,玉皇大帝的興起,全部歸於一統,天界、地界、水界、星界,乃至十方,歸統於玉皇,這樣就避免了像西方神話各管各的,最後,逐一被一神教接替,佛教傳入,連神佛都能住在同一片天上。接任東皇太一為新任群星主帝的,是“中天紫微北極太皇大帝”,東皇太一有可能就是周御國王。《隋書·經籍志》載,道士每在“夜中於星辰之下,陳設酒脯餅餌幣物,歷祀天皇太乙,祀五星列宿”。

統一,一統,就是零散,各自為政,始終都統歸整體的,這就是中國文化特色,無論如何分裂、如何不同政體,只要在中國,始終都歸於統一,看吧!臺灣迴歸一統,也不例外。


樾神通


中國神話中,天帝數量真的不多,只有如下幾位:

第一位,是盤古開天闢地之後的龍族,祖龍帶領的龍族,佔據著天界,與佔據天空的鳳族和佔據大地的麒麟一族相對。

祖龍,是第一位天帝。

第二位,是龍鳳兩族大戰隕落後,妖族佔據著天界,與地上的巫族,形成對峙。這時的天帝,叫東皇太一。

第三位,就是巫妖大戰雙方隕落後,繼位的昊天上帝了,也即是現在俗稱的玉皇大帝了。

自始到終,只有這三位天帝。

其他,就算有帝號的,也不是天帝,只是一方諸侯罷了。


董江波


具重大影響力的有十六位。筆者從《山海經》《拾遺記》《西遊記》及正統道教整理入圍者:三皇,五帝中的黃帝、顓頊,太一皇,盤古,三清六御。

一、三皇

由於考慮題主所問的本意,不拘字粒,因三皇尚且於帝之先,所以一併介紹。

三皇的首兩者是伏羲皇與女媧皇是同時出現的,記載出處非常遙遠,早在戰國初期的山海經已經有女媧與伏羲(書中寫作太皞)已經出現,又於戰國中早期偉大詩人屈原的天問中也多次提到女媧。上古神話,伏羲女媧是太極這個宇宙本源的人格神,伏羲女媧交尾圖實為太極,只要想象一下,把平面的太極圖以三維眼光看,一個立體的太極圖就是伏羲女媧交尾圖。上古道家認為太極乃宇宙之本,神話:伏羲女媧一併是宇宙萬物的締造者,在這個上,道家與神話只是表達手法不同,而其表達標的神粹卻無異。

又有三皇之一為神農氏,又叫炎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之一,另一個是黃帝。我們是常自稱炎黃子孫就是這個意思。神農發明農耕使民不飢餓,發明醫藥使民不復患病,對中華民族貢獻極大,神話中:其凡間壽完後昇天為帝,繼續秘佑中華兒女。

二、五帝中的黃帝與顓頊

黃帝應該大家耳熟能詳了,不再詳述。而顓頊帝則是黃帝之兒昌意之子,即帝之孫。史記說顓頊帝打敗了中原及周邊諸多部落,其領土北至幽冥(即北極圈),南至交阯(越南、老撾),西至流沙,東至橎木(硫球)無不歸附,司馬遷說日月光輝所到之處無歸屬,用現代語言就是一個日不落帝國…後世神話,黃帝與顓頊均凡間壽完昇天為帝,黃帝座鎮中天,而顓頊座鎮北天,後者是謂後世於民間信仰影響巨大的北帝。也是西遊記中的蕩魔天尊,厲害得什麼程度?只是一名守門衛王靈官就可與孫大聖打個平手,那若北帝出手,猴王被秒是鐵釘釘的了。



三、太一皇

甲骨文是現時中國所能見到的最早成熟文字。然在甲骨文中就有太一的身影,所以其是訖今文獻所見最早的大神靈。在老子的故鄉--周朝楚地,很早就有太一皇的神話傳說,相傳其就是宇宙之本,這個對大名鼎鼎的道家鼻祖、道教的太上老子--老子影響甚大,道德經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你看在宇宙萬物之前,一已經存在,而且其是最緊靠道的,所以亦有個別道家代表將一等同於道,也是講道即太一皇。



四、盤古

盤古最初出現在最終定型於東周戰國中晚期成書的六韜,書中有說:盤古之宗不可動,動者必兇。誰可以制定天地宇宙的宗法規律不可動搖,那麼具如此能耐者一定宇宙的締造者不二了。這裡雖然沒有盤古的具體神話故事,但其定位於先天之神,宇宙的創造者已經明確,後世的盤古開天闢地創世神話只是一脈相承罷了。


五、三清六御

三清

三清是道教的最高神,是宇宙締造者,名叫:玉清元始天尊又名玉清上帝,上清靈寶天尊又名上清大帝,太清道德天尊又名太清上帝、混元無極大道太上老君。

六御

御即皇帝,御旨即聖旨。六御即分別掌控上天的六名天帝,其分別是:昊天至尊玉皇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中天紫薇大帝、太乙救苦天尊(青華大帝)、南極長生大帝、承天后土皇地祗,一共六位。道教六御起源泉於易經的乾卦,易經有六龍御天之說!

又講下六御中的太乙救苦天尊,因為其是西遊記中的最厲害的神仙。前面講過西遊記中北帝的一個守門衛就可以與孫大聖戰平手,那已經是不得可了啦。再看太乙救苦天尊光是一個座騎--九靈元聖九頭獅子,就可以於實戰中,憑空手赤拳秒了孫大聖!記住:西遊記中,實戰憑空手秒大聖的只兩位,另一名就是大名鼎鼎的如來佛祖了,單是一個座騎就具備可與如來比美的神通,那天尊的法力實則高得有點匪夷所思了。好的,題主所問回答於此。


洪範書齋


先秦天帝觀

夏商周三代,華夏先民的信仰也在不斷地更替。根據出土甲骨文記載,商朝信仰的神靈是“上帝”,同時以商王為上帝在人間的化身——既“下帝”。學者考證,夏朝君主熱衷自居太陽,很可能夏的信仰,是日神崇拜。

周朝以後,周人在信仰上天的基礎上,推行祖先崇拜信仰。天帝的形象和傳說,也變得不再統一,而是變得繁多,變得難以統計起來。

從先秦諸子的著作裡,可以找到關於“天帝”的記載。比如《道德經》認為“道”先於“天帝”存在;而《莊子》裡則有南方天帝的記載,不過,《莊子》中的天帝看起來並非真正的神靈,因為《莊子》裡面提到了天帝的死亡。

民俗學認為,其實春秋戰國時代之所以存在“天帝”亂象,是因為不同部族將其信仰的各自神靈都稱之為天帝,於是產生了形形色色版本的“天帝”——既可以理解成天帝不是一個,而是若干個。

此外,基於祖先崇拜論,夏商周三代的君王,也熱衷將自己的祖先尊為天帝。

秦漢天帝觀

秦王政在位期間,秦掃平東方六國,在一統華夏的同時,也統一了“天帝”——東方六國的天帝大多下崗,秦人信仰的白、青、黃、炎四大天帝壟斷了“天帝”的市場。不過,秦始皇對“四大天帝”的信仰並不虔誠,因為從他將長生不老的希望寄託在齊地方士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來。

秦末,劉邦為了故弄玄虛,稱自己的“赤帝”之子,而將秦朝稱為“白帝”之子,既認同秦也是天子的同時,也表明自己這個天子要取代秦朝天子。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赤帝子斬白帝子”的傳說。不過,這個傳說到底是劉邦為了起事為故弄玄虛製造出來的騙局,還是當皇帝后,為了神話自己捏造的傳說,目前尚不得而知。

漢朝確立統治地位後,在秦朝“四大天帝”的基礎上,添了一個“黑帝”,形成了“五大天帝”。

儒家天帝觀

儒家對於鬼神的態度較為嚴謹。孔子認為,對於鬼神應當“敬而遠之”,在對待“天帝”的觀念上,孔子由於有過周遊列國的記錄,見識到了各國“天帝”的情況,於是對儒家學者觀念產生影響:儒家學者認為,“天帝”不應當是一群,而應當是一個,就像天上只有一位天帝,人間只有一位天子一樣。

儒家成為漢朝官方思想後,儒家推出的昊天上帝成為唯一的天帝,併成為歷代王朝祭祀的天帝,直到清朝滅亡。

有說法認為,道教的玉皇大帝,一定程度是借鑑了儒家的昊天上帝形象。

因此,中國神話有多少位天帝,是一筆糊塗賬,很難有精確數字。


藤樹先生


中國神話中的天帝應該沒有幾個吧。有東皇太一、昊天上帝、玉皇大帝,天帝應該是天界的主宰,萬神之上的唯一存在。

像傳說中四御大帝、四極大帝、五方大帝,充其量也就是大帝級別,還有五嶽大帝等等都只是普通大帝,距離天帝差了太遠。


帝子周


道教神話中天帝主要有五個,分別是:玉皇大帝、四御(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南極長生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 此外還有東王公、五方五老、三十二天帝等天帝。


屠宰大和


應該有九個天帝。

昊天上帝,天帝帝俊,玉皇大帝,東皇太一,東方青帝,南方炎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中央天帝。其中後五個合稱為五方天帝。


餘夢人


只知有個玉皇大帝


w是露露


五方五帝還有四御,外加一個玉皇大帝,貌似十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