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平台多家爆雷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騎牛談財經


最近互金平臺頻繁跑路、爆倉、無法兌付……為什麼是最近?

2017年12月,《關於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57號文)下發,要求各地在2018年4月底之前完成轄內主要P2P機構的備案登記工作,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

2018年3月,又出臺了《關於加大通過互聯網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整治力度及開展驗收工作的通知》,要求P2P平臺今年6月30日前將各自違規業務徹底清零的要求。

隨著“6·30大考”期限的來臨,如預期的是行業大洗牌;超預期的是如此多的平臺爆雷,整個行業幾乎跌得臉朝地。

道理很簡單,在持續一年多資金端總量趨緊,成本一再提高的情況下,各種資管和投資計劃又被去通道、去槓桿,龐氏騙局實在是玩不下去了。

一個環節出問題,或者流動性稍有閃失,也就無法兌付。

同時,高級別金融主管官員都公開說,10%以上收益的理財,要慎重。這是監管的態度。所以想靠各類所謂普惠金融、理財賺錢,近期得更小心。

總而言之,這類投資理財風險處於高位。

不過,我也並不認為P2P現在就是洪水猛獸了,它一誕生作為次級債本身就自帶高風險。

我國最早成立的P2P公司已有十多年了,現在依然存在。

近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表示,再用1——2年時間完成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化解存量風險,消除風險隱患,同時初步建立適應互聯網金融特點的監管制度體系。

應該說這也是給投資者一個信號。如果不想花那麼多時間研究平臺,也想更安全,未來1-2年,P2P到期的理財產品,就贖回,落袋為安吧。


槓桿遊戲


如果說2015年以後屬於監管元年的時代,那麼對於今年而言,更是P2P網貸行業加快洗牌、加快優勝劣汰的時代。其中,有數據統計,今年6月份的問題平臺多達60多家,而今年7月份更是先後出現一些百億級別的大平臺發生爆雷的問題。

步入2018年,發生問題的平臺數量驟然增加,且不定期存在部分大平臺爆雷的問題,這對於投資者來說,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投資風險。確實,對於P2P網貸的投資,已經不能夠用以往“求大規模、大平臺”的眼光去判斷,而在實際情況下,可能投資者需要考慮更多的是政策監管的環境、平臺資金流向尤其是大戶資金流向等問題。

對於P2P平臺密集爆雷的現象,核心在於政策監管大幅收緊,但本質上還是在於資本出逃,即使屬於正常平臺,在密集爆雷潮的聯動效應下,恐怕難逃資金擠兌風險,這同樣屬於P2P爆雷的直接原因之一。


郭施亮


首先是投資問題,這些平臺真的把自己用作他們宣傳的投資了嗎?真的有投資像他們宣傳的一樣,無風險高收益?真的假的我不敢下結論,但以我的專業水平,我覺得一定超出了我的認知範圍,以及違揹我我掌握的金融知識。所以說,暴雷是正常的,不暴雷才是不正常的,舉個例子,銀行房貸利率相對較低不過6%,還有房子做抵押,就這樣還有大概3%的不良貸款,那你說利率8%以上還沒有保證的貸款,沒有不良,你信嗎?

其次是市場環境。近日深圳某老牌平臺發公告稱其暫停運營的原因是“借款人還款意願下降,大量用戶集中申請提現造成平臺出款工作量增大積壓,導致了近期平臺部分出借者回款延遲的現象。”這看似是個笑話,但可能也是事實。前幾天還有報道說有上百名借了網貸的大學生拒絕還款,稱網貸是非法的,不用還款,這個說法當然是不對的,但是反映了一些人的想法,也會影響一些的想法,有可能會造成一些借款人還款意願下降,平臺收不到借款人的還款,就不能支付借款人的錢,不能支付借款人的錢,就沒有新的借款,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大部分平臺並沒有銀行那樣的抗壓能力,資金鍊一點出現一點問題,就會導致暴雷。

所以,我認為平臺暴雷,既有自身原因,也有外部環境原因。


昇財經


資金的監管問題。

隨著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有大量的P2P企業冒出來。企業一多,行業就亂,其實作為理財的投資者來說,他們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錢去了哪裡。有新聞報導,有部分P2P公司的錢是去了房地產的,甚至有些是被公司老闆拿去私自用了。

對於這些錢的用途和去向,是缺少監管的。畢竟P2P的收益相對銀行是相當高的,所以P2P公司想要盈利,需要找收益更高的項目,有些是做了借貸,有些去做了其他的投資。有些投資項目的回報週期是非常長的。

由於P2P企業的各種暴雷,很多在別的平臺也有投資的投資者是人心惶惶的。一群人湧上來申請提現,比如說原本一個月就只有1000萬的提現申請,由於這些行業新聞,一下子變成了1億的申請,對於企業來說資金鍊很容易斷,加速了暴雷。也就是說一個平臺接一個平臺的暴。

其實,國家也希望這個行業越來越規範,所以也相繼推出了一些政策:需要有牌照才正規,需要將資金存管到銀行,放置理財的資金被私自挪用。


一隻小南瓜


6月份開始,P2P行業就不太平,陸金所踩雷,代銷產品逾期,唐小僧、聯璧金融等高返平臺接連“爆雷”。問題到底出現在哪兒呢?

首先是信用,現在正處於信用緊縮時期,像一些信用差的平臺,必定會出現爆雷的現象。

然後是輿論導向,唐小僧的800億天雷,在行業內掀起了軒然大波。之後,聯璧金融也因受擠兌而最終導致爆雷。

還有就是備案延期的延長,這對P2P平臺來說並沒有更輕鬆,反而使得P2P平臺的合規之路的戰線被拉長,運營壓力上去了。

最後是行業發展,其實爆雷潮是行業發展的必經之路,但其實這也是洗牌的一個過程!


懂股帝


從6月份開始,多家P2P平臺爆雷,引起了多方恐慌。仔細分析,我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備案延期,政策不明晰

仔細分析以下這些爆雷的平臺,主要有那麼幾類:第一類

想利用備案成功的機會,更好的運營。然而等到的是備案延期或不成功,備案時花了很多錢,運營成本還是高,最終導致無法正常運營,直接關停;第二類想趁著備案的機會把平臺賣掉,之前的工作都是為備案准備,具體業務一直虧損,最終乾脆清盤得了。

第二,需求資金增多,資金量減少

每個平臺年中資金都比較緊張,再有今年監管的主格調是機構去槓桿,就使得市場上的資金比往年更加吃緊,再加上需求資金增多,資金量減少,結果導致不少借款企業債務違約率上升,大量的項目出現逾期,平臺的資金鍊斷裂。

第三,平臺自身的原因

每個平臺自身現狀不同,但是平臺爆雷的最主要原因肯定在於內部,所以需要平臺自身進行總結和反思。

以上就是我的分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法大大電子合同


p2p一句口號下的衍生物,當互聯網+這一概念提出來的時候,聰明人就看到了其中的機會。最後的結果是普通老百姓和投資人傾家蕩產。說白了,p2p就是龐氏騙局的變種,你想著高息,別人想著你的本金。

對於目前這麼多平臺爆雷,原因無非一點:錢!財富過於集中,也就無法實現貨幣其本身的流通價值。在貨幣總量一定的前提下,勢必要打破這種狀態。

目前國內的大環境整體上是一個錢緊的狀態,如果所有企業都去搞什麼互聯網+金融,後果可想而知。拿身邊的例子就可以看出來,很多搞實體的企業越來越難為繼下去,相反更多的人想不勞而獲,錢生錢。

當這種狀態到達一個臨界點,就會有相應的政策去規範這個行業的發展,未來只會更正規、合法化、安全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