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烏耀日,雙龍穿行:馬王堆帛畫中蘊含的古人追求,今人同樣需要


金烏耀日,雙龍穿行:馬王堆帛畫中蘊含的古人追求,今人同樣需要

(一)古之願景

從來沒有一幅帛畫能如馬王堆帛畫這樣,引發學界以及社會各界持續而熱烈的討論。這幅帛畫出土時覆蓋於內棺之上,鮮豔的色彩、豐富的畫面以及獨特的功能,讓它成為一個窺探古人思維絕佳的載體。

金烏耀日,雙龍穿行:馬王堆帛畫中蘊含的古人追求,今人同樣需要

對於這幅帛畫主題的判斷,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對於帛畫性質和功能的判斷,但對於畫面結構劃分卻較為一致:即整個畫面可分為縱向的天上、人間、和地下三個部分,分別以門闕和巨人託舉的平面為分界。

金烏耀日,雙龍穿行:馬王堆帛畫中蘊含的古人追求,今人同樣需要

畫面的天上部分,左為月中蟾蜍、右為日中金烏,中間則是一位人首蛇身的天神。天神之下還有兩龍,飛舞於雲氣與扶桑之間。對於這個畫面內涵的解讀,其實可以從畫面右側的九個太陽入手,這不禁令人想起了傳說中著名的“十日神話”,但在這裡卻是一大八小九個太陽,這是什麼原因?

金烏耀日,雙龍穿行:馬王堆帛畫中蘊含的古人追求,今人同樣需要

這個問題的確值得思考,畢竟這幅埋入地下的帛畫,是否可能表達出某種與天上“九日”有關的思想?結合馬王堆帛畫繪製的時代,正處於戰國以來神仙信仰盛行、秦漢大一統信仰逐步走向融匯的歷史過程。所以,作為當時神仙信仰的表現形態,

昇天為仙是當時人們超越大限的終極追求。所以,這裡的九日,其實正對應著九天之上的太陽,這是一種熾熱與生命的象徵。

金烏耀日,雙龍穿行:馬王堆帛畫中蘊含的古人追求,今人同樣需要

對於中間批發而立、人首蛇身的天神,大部分學者將其認定為《山海經》中的“燭龍”,當然也有將其解釋為伏羲、女媧這兩位上古大神的例子,而在其左下方有一翼龍騰躍於雲氣之上,右下方有一龍飛舞於扶桑樹之間,漆木器書畫應為“應龍”和駕日車的“六龍”。

金烏耀日,雙龍穿行:馬王堆帛畫中蘊含的古人追求,今人同樣需要

應龍和六龍

這一場面正符合《淮南子·冥覽訓》中所記述的得道成仙而登九天之門的盛況:

乘雷車,服應龍,驂育虯,援絕瑞;席蘿圖,絡黃雲,前白螭,後奔蛇;浮游逍遙,道鬼神,登九天,朝帝於靈門。

我們在這裡僅僅解讀了馬王堆帛畫最為核心的天上部分,實際上古人的追求並不複雜:對於有限生命的留戀以及對於未知世界的恐懼,全部轉化成了昇天成仙的美好願景。正如漢樂府《步出夏門行》中所言:<strong>獨處小徑空廬,一旦“卒得神仙道”,便“上與天相扶”

(二)今人所求

時至今日,在我們唯物史觀的思想之下,古人所深信所謂得道昇仙的這層窗戶紙顯然一捅就破,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下,似乎任何人都無法兼顧滯後的靈魂與疲憊的肉體,而往往被裹挾於社會時鐘所帶來的奔流之中,不得自已。

金烏耀日,雙龍穿行:馬王堆帛畫中蘊含的古人追求,今人同樣需要

時至今日,我們究竟在追求什麼?事實上,生命旅途的終點通往何處人盡皆知,我們也不可能再做像古人那樣的夢,唯一能做的只能是盡情地去體驗生命的過程。

生活中的慢與快的確是一個矛盾統一體,當我們想慢下來的時候,不妨稍微駐足,用保溫杯去泡上一杯清茶,體會人生之味;而當我們整裝待發、輾轉奔赴下一個人生節點的時候,不妨帶上充電寶以解決所有的後顧之憂

金烏耀日,雙龍穿行:馬王堆帛畫中蘊含的古人追求,今人同樣需要

而今,國家寶藏與你好歷史聯合出品的T型帛畫·國寶元素套盒,可能正取以上所說這種人生“快、慢”之意,不倒水杯與充電寶的組合,既腦洞大開又實用之極。來自古典帛畫的國寶元素更是畫龍點睛之筆,蘊含深意:

杯體上繪製天上之騰飛之應龍,取其自由自在、不被外界艱險所打倒的含義,是為升龍不倒杯;充電寶上則繪製九天之上的金烏,取採九天之火與日之精華為其賦予能量的含義,是為金烏充電寶。

金烏耀日,雙龍穿行:馬王堆帛畫中蘊含的古人追求,今人同樣需要

此外,應龍善蓄水、金烏為火精,應龍與金烏這兩種神物並存,更有陰陽調和、水火相濟的深層內涵。於保溫杯而言,夏日炎炎冰爽暢飲、冬日凜凜暖心暖胃,不論何時何地,都能讓你飲上一杯來自現代社會的古風限定味。

馬王堆帛畫上所展現的古人所求,不過是一場長生不死的夢想;而今人已然認清了現實與虛幻的界限,卻仍舊要打起精神、蹣跚上路,去歷便人生道路之上的種種風景,這才是凡人的真正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