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地質研究簡史?

麥許琨


展開全部

  一、地理概況

  刀稜山地區位於甘肅省蘭州市東北部地理座標104°48′-104°55′,北緯36°41′-36°48′,國際分幅編號為J-48-114-D(1:50000),行政規劃隸屬白銀市平川區。平川區是靖遠煤業公司所在地,煤礦資源極為豐富,是甘肅省重要煤炭工業基地之一。

  該區屬溫帶大陸性半乾旱氣候,年降水量平均250毫米,年蒸發量1700多毫米;最高氣溫(7月)高於30℃,最低氣溫(1月)可低於-25℃;日溫差可達18℃-20℃;春季是風季,風力一般為5-6級,最大風力可達8級,風向以北西向及北東向為主。

  二、區域地質概況

  測區大地構造位置位於北祁連山加里東造山帶東段,祁連山褶皺系是橫貫中國中部呈近東西向的秦祈昆巨型褶皺系的組成部分之一,北祁連山加里東造山帶是祁連山褶皺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地質歷史中經歷了漫長複雜的構造演化歷史,元古宙時期經歷裂解匯聚和強烈地變形;顯生宙早古生代板塊離散聚合和溝-弧-盆體系及蛇綠岩縫合帶形成;晚古生代陸內板塊演化的斷塊差異升降;中生代多次激發性的斷塊運動,由斷陷而形成一系列北西向山間盆地和山前拗陷,這些盆地的生成和發展與與祁連山構造運動有密切的關係,特別是與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有關。

  三、地層

  測區主要出露的地層有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疊系、三疊系、侏羅系。以石炭系、二疊系、侏羅系出露最好。

  四、構造

  測區經歷過數次構造運動,褶皺、斷裂構造分佈廣泛,尤其是由中生代巖系組成的褶皺非常發育,其主要特真:

  一)褶皺

  1、 加里東期褶皺,多為復向斜和復背斜,規模巨大,其長度可達幾十公里至上百公里,大致顯平行排列。

  2、 海西-印支期褶皺,均屬開闊不對稱褶皺,其方向性不強,並多見短軸背斜。

  3、 燕山期褶皺,均屬開闊的平緩褶皺,以向斜為主,核部產狀水平。

  二)斷層

  測區內斷層相當發育,主要有走向斷層和斜向斷層兩大類型。

  1、 走向斷層,大都屬逆斷層,規模巨大,延長可達50公里以上,控制著測區內地殼的基本構造骨架。

  2、 斜向斷層,均顯平移性質,與區域構造線大體正交,規模不大,一般不及5千米。

  三)節理

  區內節理構造在不同時代,不同巖性的地層中均有發育。

  五、地殼演化

  測區古生代以來的歷史分為:早古生代階段、晚生代階段以及新生代三個階段。

  1、 早古生代(加里東期)

  測區早古生代的地質記錄主要出露於測區北部,據研究,時代為早志留紀,並認為早古生代是本區構造強烈活動時期,岩漿活動頻繁,並伴有區域變質作用和強烈褶皺作用,反映了祁連山經歷了一個由大陸裂開到大洋化到洋盆擴張到俯衝消減再到溝、弧、盆體系形成和完善再到洋盆收縮閉合最後到碰撞造山的全過程。

  2、 晚古生代

  由於祁連運動從根本上改變了測區乃至整個祁連山褶皺系的大地構造屬性,使測區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演化階段。

  3、 中、新生代

  測區在印支運動後,地殼發展又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從這時期:構造的活動性又開始增強,印支運動造成三疊系與侏羅系間的明顯角度不整合;其次燕山運動造成中生界的褶皺及各系間的不整合接觸。除此之外,中、新生代的斷裂活動也較發育。

  六、礦產

  1、煤,主要煤系地層為石炭系和侏羅系。

  2、陶土礦,主要陶瓷原料。

  3、石灰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