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行书”是名次排列?还是时间顺序排列?

古董一尊


首先三大行书的排列顺序依次为

第一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第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第三苏东坡的“寒食帖”

从年代上排列恰好是从前往后,王羲之是晋代,颜真卿是唐代,苏东坡是宋代,所以撇开艺术成就,从先后顺序上排也说得过去,后来的书法家或多或少都受到过前者的影响,从前者的书法成就中汲取一定的营养,以前者为师也不为过,书法就是师法古人然后创新自成一体,就书法成就的年代而言,魏晋时代的书法成就以然很高了,如很多传世的名碑帖都是这个时代的,而这个时代最具代表的人物就是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史称“二王”,王羲之楷书《乐毅论》,行书《兰亭序》,都是书法殿堂级的作品影响了后人书法成就,时至今日练习书法仍然将王羲之奉为正宗的标准,王献之在王羲之的影响下有多了几分开合的大气,比如王献之的《洛神赋》形体大气,气势磅礴。

魏晋时代后唐宋的经济、文化发展到了空前的兴盛,出来很多的名家学士,有唐宋八大家,颜真卿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颜真卿位列其二,颜楷一直以来就是初学者的第一法贴,

宋代很多大家中苏东坡的书法成就不是最高的,但是苏东坡的文学艺术成就却是佼佼者,传世的书法名贴相对较少,《寒食帖》是最高的一部。

从艺术成就来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位列天下第一行书是实至名归的,王羲之在写这篇序文的背景是,“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流觞曲水”,也就是文人墨客们在雅会饮酒,王羲之在微醺之中文思泉涌笔走龙蛇一挥而就,整篇文字流利,书写自然天成,用笔潇洒飘逸,通篇十几个“之”字竟然变化多样无一雷同,实属神来之作,以致于王羲之事后有写了多遍,始终无法再超越前篇,后被世人尊为天下第一,被多少收藏,后传说被唐王李世民随葬。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实际是一篇祭文,当时颜真卿听闻自己侄子的死讯,心中悲痛欲绝,所以写下了这天下第二行书,全篇据说是秃笔焦墨而作,有很多的涂改,起笔沉重,后面用笔铁宕起伏,就如同悲伤的心情,浑然天成,成就了一篇祭文神作。

宋代的苏轼在写《寒食帖》的时候,正是自己最低谷的时候,当时因为在官场上不拘小节被贬到偏远的黄洲,在寒食节只能粗粮充积,生活潦倒,政治生涯不能得到施展,通篇作品有开有合,有收有放,气韵天然,苏轼的书法特色完全绽放光芒,从艺术成就而言要谦逊有上两篇,所以被后人推崇为天下第三。

所以说无论从年代和书法的艺术成就,“三大行书”的排列顺序都是合理的,一直以来得到了世人的认同。





江上往来客


天下三大行书的排列,第一第二第三…并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而是按其艺术成就、对后世书法发展的影响力,以及综合在艺术发展史上地位的一种评价。

只是三大行书恰好顺应了时间先后的排序而已。王羲之在晋代,颜真卿在唐,苏轼在宋。

天下第四行书是谁的作品呢?是王询《伯远帖》,王询是晋代人,但是没因为朝代比颜、苏早,而排在他们前面。天下第五行书是杨凝式《韭花帖》,杨疑式生于唐末五代,却也没因此排在苏轼《寒食帖》之前。因此三大行书主要是按其书法艺术发展史上的影响力和艺术地位而言的。

那其在书法艺术史上的影响力和地位如何综合去评价呢?我们可作一个简单的分析…《兰亭序》是王羲之生平杰作,自南朝以来,被后人被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三百二十四字,每一个字都被王羲之创造出一个生命的形象,有筋骨血肉完足的丰躯,且赋予各字的秉性、精神、风仪、体态,而且丰富了笔法及章法,那是前无古人的创新!后来学习王羲之的出了很多伟大书法家,如智永、褚遂良、孙过庭…等等,就连第颜真卿也曾学过王羲之。后来…所有的徒子徒孙有所成就也遍地开花结果。柳公权又是学颜真卿的,而苏轼的书法又是从颜真卿出来的。

苏轼是宋代的大文豪,他不仅引领着当时的文风,还引领着整个宋朝书法走向尚意的书风,黄庭坚、米芾等也向他取经学习。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可见,“三大行书”以其成就和影响力的排序也的的确确名符其实!


许悦爱书法


三大行书是指《兰亭序》《祭侄季明文稿》《黄州寒食诗》。

纵观1800多年中国行书发展历史,建立了不朽地丰碑的是三个杰出的书法家,他们是王羲之、颜真卿、苏轼,行书代表作分别是《兰亭序》《祭侄季明文稿》《黄州寒食诗》,誉之为“天下三大行书”。

三大行书是按作品的笔法、章法造诣,所书内容和社会影响排名次,为历史书法大家和广大人民群众公认并推为书法行书之圭臬。





徐梦建


“天下三大行书”,即是按名次排的,又恰好也是从时间顺序排列的,所以人们容易混淆。但从书法水平角度来定论,应该以艺术成就和影响力来排名,才是正确的。历经千百年来,书法界一致公认了三大行书的排名。

天下三大行书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321-379),东晋书法大家的《兰亭集序》。

天下第二行书,是颜真卿(709-785),中唐书法大家的《祭侄文稿》。

天下第三行书,苏轼(1037-1101),北宋书法大家的《寒食帖》又叫《黄州寒食诗帖》。

在书法界又有《兰亭集序》章法天下第一;《祭侄文稿》章法天下第二;《寒食帖》章法天下第三之说。可见在书法鉴赏时,其中章法的重要性。

章法。是指在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亦即整幅作品的“布白”。明董其昌云:“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





南山明月


王羲之的兰亭序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
均为学习的标榜艺术的佳作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567d7ff6bea34af2b2a3d4c9a07c07c9\

一月清臣


怎么说呢?三大行书:第一,王義之的《兰亭集序》;第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第三,苏轼的《黄州寒食诗》。至于他们的顺序,也是按名次排列,也是按时间排列。时间排列次之。逸少是晋朝人,比颜鲁公早了一个朝代,又比东坡早了两个朝代。大多数人认为,几乎是公认的,《兰亭集序》第一行书是无可争议的,然后就是《祭侄文稿》,最后是《寒食诗》,基本没什么争议。


飞越黎明


三大行书,其实是按水平排的,第一,当推王羲之,是晋朝。第二,颜真卿,唐朝人,。第三,苏拭,宋朝,,。时间上也恰恰是按了顺序。




漫步书山


最客观的说法其实是按照作者以及作品的艺术高低排的,第一王羲之的《兰亭序》,王羲之是行书的集大成者,后世帖派书法家学习行书者,莫不从二王入手,兰亭序奠定了王羲之“书圣”的地位!第二颜真卿《祭侄文稿》,颜真卿书法学习二王,但是有所创新,他的行书比王羲之更厚重,磅礴,很有大唐气象!第三苏轼《黄州寒食帖》,苏轼我们都很熟悉,他的文学、绘画、书法都是一绝!诗词、文章、书法墨迹大量流传后世!这三大行书都是作者当时情感的流露,兰亭序对人生时光的感伤、祭侄文稿中颜真卿的悲愤痛心、黄州寒食帖中苏轼对黄州凄惨生活的悲哀与乐观…书以言志、言情、更是言心…




王欣歌


三大行书建立在三大楷书没有错!(乐毅论多宝塔表忠观碑)

十大丑书建立在无楷书就是錯!

书法艺术没有错,錯的是书法是艺术。

书法创新不是错,错的是凡新皆好!

宁丑毋媚没有错,錯的是宁丑毋美。

怪石以丑为美没有错,錯的是张冠李戴成了书法!

包容多元不是错,唐楷是印刷体就是錯!

允许流派存在不是错,说楷书不是书法就是错。

百花齐放没有错!錯的是唐楷审美疲劳!

先有文字后有书法没有错,錯的是写字即书法。

书法基础是楷没有错 ,錯的是把文字基础说成书法基础。

书法名人没有错,错的是名人书法。

有共性的个性没有错,无共性的个性就是错。

书法自由没有错,取法自由就是错。

书法是实用没有错,书法、绘画落款退出实用就是錯!

唐楷是国粹没有错,错的是写不好唐楷即印刷体!

有楷功力为拙不是错,錯的是无楷功力丑书。

书法先平正没有错,错的是没有平正的险绝。

人人写字好没有错,错的是写字丑书法好!

书法离不开汉字没有错!錯的是脱离汉字。

对书法敬畏没有错,无基础直奔狂草就是错!


用户2228255600798


是按名次排列的。第一是王羲之的《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游赏兰亭后即兴写的,秀气端庄。第二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筋道有力,大家风范。第三是苏轼的《寒食帖》,灵动洒脱。都是行书中的极品,但是还是按名次排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