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二月二各地有什麼風俗習慣?

藍天115994731


小時候家人回給小孩子帶個用花布和麥秸做的龍尾,這天除了理髮洗頭還要吃豬頭肉,北方用豬頭肉做的燜子很好吃.


光炫兒


二月二吃豬頭和豬蹄,然後豬蹄叫摟錢耙。除此之外,我家這邊對吃到是沒什麼太多要求,但這天吃的所有東西都有特殊的叫法。比如吃米飯叫吃龍籽,吃麵條叫吃龍鬚,吃餃子叫吃龍腳(有的地方叫吃龍鱗),等等。

還有就是早上要去井邊,上香燒紙,然後用草木灰在地上撒出一條線,一直從井沿一直順到水缸,叫請龍王。

還有舞龍燈,再就是有個有關龍旗的習俗,這個具體的就不知道了。


南北H


我們這裡是河北省滄州市南皮縣的農村,每年二月二,龍抬頭,都有一些慶祝活動。

一、活動首先肯定是少不了做各種好吃的紀念。比如烙火燒,火燒外形像龍鱗,就是吃龍鱗;蒸菜糰子外形像龍蛋,就是吃龍蛋;涼麵條外形像龍鬚,就是吃龍鬚;

二、既然是“二月二,龍抬頭”,人們紛紛去理頭髮,當然是取好的寓意,龍抬頭的日子,象徵人們今天理頭髮事業財運等就會像龍一樣騰飛。

三、還有一句諺語叫“二月二,敲梁頭,金子銀子往家流;二月二,敲炕沿(yan四聲),蠍子蚰蜒不見面。”二月二當天早晨日出前,都要敲一敲自己家的房梁和火炕邊緣,讓自己家裡一年財運旺,各種害蟲遠離。

二月二是北方春季馬上要到來的重大節日,這個時候北方天氣見暖了,最高氣溫能達到15度甚至更高。人們在今天慶祝一下,也是為了表達新的一年開春,要祈禱一個好的兆頭,尤其是農業方面豐產豐收。


周易研究與應用學者


二月二龍抬頭,理髮"頭清眼亮",做麵食,什麼蒸"龍蛋"也就是圓的麵食,如"圓宵,饅頭",做麵條叫"龍鬚麵",烙餅叫"龍鱗”餅,並在蒸的麵食上點上"眼睛″,喻義讓"龍"長點眼睛,管好一年的雨水,別旱的旱,澇的澇。





難為名


小時候看姥姥手工製作龍尾,牆角處撒灰,不知道為什麼。二月二還是姥姥的生日,當然還要吃餃子!


用戶暖寶


山東

撒灰引龍、打灰囤

我國山東部分地區農村,這一天有“撒灰引龍”、“打灰囤”的習俗。這一天,天還矇矇亮的時候,家家戶戶就開始撒灰了,用簸箕盛著草木灰,沿著自家房子外圍牆根密密的撒一圈,因為這條灰線又細又長,形似傳說中的龍,所以這個舉動也被叫做“撒灰引龍”,寓意把象徵吉祥的龍請到家裡。除此之外,家家戶戶還會在門前、場院用草木灰圍成一個個圓圈,中間放上五穀、硬幣。代表著糧食屯、錢屯,有的囤外再畫上梯子,以表明囤的高大。一邊用灰畫圈還一面嘴裡唸叨著:“二月二、打簸箕,大囤滿、小囤漾”,希望來年家裡糧食豐收,財源滾滾。

人們還會在畫好的倉囤中挖一小坑,將穀子、豆子、玉米等各種糧食放置其中,埋好,幾天後看哪種先發芽,以此判斷各種農作物的收成好壞。實際上,撒灰除了象徵意義,在實際中也是有用的,在農村,舊式的農家房屋為土木建築,房舍牆體或由土墼壘砌,寒冬裡,牆縫、炕縫自然成了蠍子、蚰蜒、“草鞋底”等毒蟲蟄伏之處。驚蟄以後,這些毒蟲伺機出動,危害人身。二月二當天,村民便在炕牆下面及房屋牆根底下撒上點草木灰,也有燻蟲辟邪的作用。臨沂一些地方這一天舉辦土地會,農戶湊錢為土地爺過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以求土地爺保佑有個好收成。

剃龍頭

二月初二,民間最大的習俗是“剃龍頭”,不管是老人小孩,剪髮、修容,讓自己煥然一新,預示著可以求得一年的好運。從一大早開始,一些理髮店裡就人來人往,顧客迎門,理髮師們都忙得不亦樂乎。許多人之所以選在這天剪髮,是因為民間有習俗,正月剃頭不吉利,所以很多人普遍是在年前理一次髮,然後一直等到二月二才“理髮去舊”。

吃豆子、攤煎餅,舞龍燈

二月二這天,山東傳統民俗,這一天要吃炒黃豆、炒豆萁,也都有攤煎餅的習俗。祈求今年五穀豐登,有個好收成。不少地方還有舞龍燈等活動,為的就是祈福送福。

北京

吃春餅

二月二日既然是“龍抬頭”之時,許多食品就與龍牽扯在一起。北京民俗食品,一種烙得很薄的麵餅,又稱薄餅。北方地區還時興食用麵條、水餃等。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餅,名曰“咬春”。農曆二月初二,這一天北京人也要吃春餅,名曰“吃龍鱗”。春餅比吃烤鴨的薄餅要大,並且有韌性(北京人稱為要有“骨立勁兒”),因為要卷很多菜吃。昔日,吃春餅時講究到盒子鋪去叫“蘇盤”(又稱盒子菜)。吃春餅時,全家圍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餅放在蒸鍋裡,隨吃隨拿,為的是吃個熱乎勁兒。若在二月二這一天吃春餅,北京人還講究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吃春餅。

吃“驢打滾”

老北京的習俗,人們喜歡在農曆二月二買“驢打滾”品嚐。黃豆粉面裹豆沙餡兒的驢打滾外形圓潤,有“財源滾滾”的吉祥含義。

照房梁、驅蟲

在北京民間有民諺說“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老百姓要在這天驅除害蟲,點著蠟燭,照著房梁和牆壁驅除蠍子、蜈蚣等,這些蟲兒一見亮光就掉下來被消滅了。龍抬頭這一天進行驅蟲活動的習俗主要流行於我國北方地區。二月二時各種昆蟲包括毒蟲的活動開始頻繁,為了避免毒蟲的傷害,人們舉行一些含有驅蟲意味的活動。如用棍棒、掃帚或者鞋子敲打梁頭、牆壁、門戶、床炕等,以避蛇蠍、蚰蜒、老鼠等蟲物。通常還要念吟唱歌謠,如“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不露頭。”(天津)。”

晉西北

在晉西北地區,人們盛行“司錢龍”,早上太陽未出山,家家戶戶提一把茶壺,到河邊或井上去汲水。按照這一年幾龍治水的推算,在茶壺內放幾枚銅錢或硬幣。汲水以後,隨走隨傾地灑一條水跡回到家中,將餘下的水與錢全部倒入水缸,錢龍就引回家來了,意喻一年發財。“引錢龍”時特別忌說話,以免驚跑了錢龍。

二月二龍抬頭

晉西北一些地方的引錢龍,選擇一棵大樹或一塊大石,用灰線圍灑一圈。再用紅線拴一枚銅錢,先將銅錢置放在灰線圈內,手拉線牽回家中,用容器蓋住即成。

陝西

陝西西安地區這一天,一般是外婆(舅家)給外甥(女)送爆米花及餑餑饃。媽媽會前一天炒好齊子豆,準備給家裡人。齊子豆是用油、水和麵,然後切成小的立方體,再用油炒了。有的地方會把花生和齊子豆一齊炒。

河北

二月二在河北,農村早起有挑龍蛋的風俗,天還沒有亮的時候,男主人用水桶從村裡的水井裡打水,相傳二月二的水井裡會有龍蛋,挑回家裡以求風調雨順,取吉祥之意。

邯鄲:吃“龍鬚麵”;“龍耳”、“龍角”(餃子);“龍子”(米飯);“龍拿珠”(混沌面);“食龍頭”(豬頭)。每逢農曆二月初二,磁州附近山村有姑娘們過乞巧節的習俗。這一天,姑娘們可自由結伴,穿上好衣裳,帶好小米、白麵、油、鹽及鍋、碗、盆、勺等工具,一起上山野餐,這就是磁州古時流傳下來的"姑娘二月二吃乞巧飯"習俗。

石家莊:吃麻花,豬頭肉,餃子。那邊是要吃那種面片,石家莊人叫鹹食,混著雞蛋和麵粉香味的面片香;也有叫菜餅子的,就是把在地窖裡藏了一冬天的蘿蔔挖出來,切成絲和麵和到一起, 烙出來的餅,沾著蒜泥和醋,很多人吃不習慣,不過這麼多年的風俗沿襲下來,而且還一直能傳承下去。

承德:早起煎餅早起煎餅午餃子煎肉片煎魚:二月二炸魚煎肉,這叫“燻蟲兒”。因為二月二正值驚蟄前後,百蟲蠢動,疫病易生,人們祈望用這香味燻醒傳說中的龍鎮住毒蟲,吃豬頭肉。

滄州:吃龍拿珠,就是麵條和餃子一起下鍋煮,煮熟了再吃。吃餃子就是龍耳朵的意思或麵條就是龍鬚子意思。吃龍鱗餅。

沿海

奉祀土地公

南方”二月二“主要以祭社(土地神)習俗為主,祭龍習俗主要在龍昇天的仲夏端午。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既有龍抬頭節習俗,又以祭社為主的習俗。由於”地載萬物“、”聚財於地“,我國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土地神又稱”社“、”社神“、”土神“、“土地公”、”福德正神“,客家人稱”土地伯公“。”二月二“(古時春社是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秋社是立秋後第五個戊日)社日節主要是祭祀土地和聚社會飲,借敬神、娛神而娛人。從上古開始,社神就成為了祭祀系統中的祀典之神。時至今日,古老的“社神”已有了很多變化,但祭祀土地神的習俗一直保留下來,並隨著華人的遷徙,在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也開花結果,落地生根。

分祭豬肉

分祭肉,聚眾宴飲,奏樂歡娛。社祭作為民眾歡聚節日的習俗,在龍抬頭這天也會上演。《廣州府志》引《番禺志》載:“二月二日土地會,大小衙署及街巷無不召梨園奏樂娛神。”昔日那祭社的盛況及人們聚眾宴飲的歡娛場面,在這些記載中可見一斑。

開筆禮

“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在傳統習俗裡,為取龍抬頭之吉兆。兒童在二月二這天,會舉行“開筆禮”,過去私塾先生多在這一天收學生,謂之“佔鰲頭”。人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祝願每一個孩子長大後斷文識字。

起龍船

在龍抬頭這天,廣東一些地方有“起龍船”的活動,眾人跳入水中“起龍船”,請龍出水、清洗龍船、試扒龍船。人們選擇這天作為傳統“起龍船”的日子,是為了顯示百姓對龍舟的尊重,以及祈求事事順利的心願。

剪龍頭

一直流傳著二月二“剪龍頭”的習俗,這天大人、孩子都剃頭,叫“剃喜頭”。特別是男孩子,都要理髮,謂之“剪龍頭”,據說在這一天理髮能夠帶來一年的好運,也有要想鴻運當剃頭的寓意。

炮會

二月二土地神誕辰,在廣東部分地區,當地男女老少會用震天的鞭炮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這一習俗被人們稱作“炮會”。

龍食

由於人們對龍的崇拜,龍抬頭這天人們要吃有“龍”字的食品來沾“龍氣”,所以龍抬頭風味食物大都以“龍”來命名。麵條稱作“龍鬚麵”、麵餅稱作“龍鱗餅”……,人們希望以此祈求龍王保佑一年風調雨順。

其它地區

浙南:泗溪二月二廟會,地處浙江南部的泰順縣泗溪鎮是著名的廊橋之鄉,世界最美廊橋“姊妹橋”的所在地,這裡山清水秀,空氣清新。在泗溪鎮白粉牆村有著近三百年曆史的二月二祈福廟會活動,每年農曆二月初二這天,白粉牆村都要在本村的“陳十四娘娘”廟舉行二月二廟會(祈福活動)。該習俗興起於清朝雍正年間,俗稱“做福”或“福酒”,從清代至民國“二月二”廟會活動發展到鼎盛,前往參加“福宴”的人群除本境鄉民,更多的來客都是從十鄉八里之外慕名面來,可謂盛況空前。廟會活動內容精彩,其中最大的地方特色是“娘娘踩街”、“福宴”和浙南木偶戲。

唐山遷安:遷安地區的風俗是登山。

江蘇南通:民間有用麵粉製作壽桃、牲畜,蒸熟後插在竹籤上,晚上再插在田間,認為這是供百蟲之神和祭祀祖先的食品,祈求祖先驅趕蟲災,也希望百蟲之神不要危害莊稼。山東日照濰坊地區農村會用草木灰在地上畫穀倉糧倉,在倉內撒上五穀,祈禱新一年穀糧滿倉。並在這一天炒糖豆,(白糖、冰糖和花生一起炒)吃糖豆。是日,各地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麵條叫食“龍鬚”,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等。婦女們在這一天不能做針線活,因為蒼龍在這一天要抬頭觀望天下,使用針會刺傷龍的眼睛。婦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起床後還要打著燈籠照房梁,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有的地方婦女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等等。山東菏澤民間習俗是二月二這天炒鹽水黃豆,讓黃豆開花。

福建莆田:莆田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打牙祭,大聚餐”之俗。農曆二月初二,俗稱“二月二”,莆仙人稱二月二為“頭牙”,而且與臘月十六的“尾牙”同等重視。按地方方言,“做牙”也叫“打牙祭”。所謂“打牙祭”,在《現代漢語詞典》註解說:“原指每逢月初、月中吃一頓有葷菜的飯,後來泛指偶而吃一頓豐盛的飯。”然而,在莆仙,整個正月裡鬧元宵,都有“豐盛的菜餚”,算不上是“做牙”“打牙祭”。到二月初二,才是一年中“做牙”的頭一次,所以稱為“頭牙”。“頭牙”這一天,按傳統慣例,各行業、商店鋪、包括各戶主,一到黃昏前後時段,置辦果品酒餚等,點香燭、燒“貢銀”、放鞭炮等。城裡的把供案擺在自家店門前,鄉村的到田頭、社廟祭祀土地神,祈求豐收。然後,以祭神福餘,邀請僱傭夥友工匠們聚餐,未得邀請者,就意味著被“解僱”。莆仙村民凡有僱傭木工、泥工等工匠做工的人家,戶主須於二月初二晚上辦酒席請工匠“做頭牙”。

福建福清:江陰鎮的南曹村二月初二日報恩寺桃溪境迎春神遊甚為壯觀,人們裝扮成狀元、榜眼、探花郎、文武百官,彩旗、腰鼓隊、旱船、蚌女、十番、舞龍、舞獅參遊人數眾多。春和景明,大地綠遍,到郊外走走,空氣新鮮,陽光充足,大氣中的“長壽素”——陰離子較多,是調整人體代謝的天然“藥物”,更是治療精神緊張的理想“解毒劑”。村民們以淳樸的情懷用古老傳統的方式迎接著新一年的平安與豐收,祈盼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繁榮昌盛。


詩詞與美文欣賞


二月二這天,理髮店裡特別忙。這一天人人都要理髮。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南方“二月二”龍抬頭仍沿用祭社(土地神)習俗,如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既有類似龍抬頭節習俗,又有以祭社習俗為主的新”二月二“習俗,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北京有“吃龍鱗”的風俗,在天津,還有一種與眾不同的“煎龍鱗”在山東,二月二家家戶戶炒豆子。


Priscillaguo


二月二龍抬頭,我們河南的風俗就是做煎餅吃,每家每戶攤煎餅。


諾佑至尊寶


很多地方各有風俗,有的地方流行回孃家,有的地方拜新山(拜新墳),有的地方稱牛犢節,有的地方出遊(龍辰節),,,,,,各有特色,都是老祖宗留下的易風易俗。


金爺爺視野


二月初二龍抬頭,削髮明志不言愁。逆行天使真情在,競為萬物搏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