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水数量是永恒不变的吗?

金宏云


地球的表面有70%都被水覆盖,其总量高达130亿亿吨,关于这么多的水是从哪里来的,科学家们还没有给出最终的结论,简而言之,有一部分观点认为水是地球“自产”的,另一部分观点则认为地球上的水是在太阳系形成之初,由大量富含水的小行星以及彗星带来的。

然而这些观点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大家都认为在40多亿年前,地球上忽然就有了很多水,进而形成了海洋,而自此之后,地球不会再有其他的途径来获取如此多的水了。也就是说,地球上的水就只有这么多,用完之后不可能再得到什么有效的补充了。

那么地球上的水会越来越少吗?对于这个问题,通常的答案是,我们根本不需要害怕地球上的水会越来越少,这是因为地球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水只会在这个系统里不停地循环,所以地球上的水数量是永恒不变的。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事实上,科学家发现地球上的水一直在泄漏,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水分子是一种相对质量比较大的分子,不管是固态、液态还是气态,地球的引力都可以将水牢牢地束缚住,但水分子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坚不可摧,只要有足够的能量,就可以让水的分子键断裂,从而将其分解为氢和氧。

在实验室里,我们可以通过电将水分解成氢和氧,而在大自然里,来自太阳的能量也可以做到这一点。由于氧相对较重,因此水被分解后产生的氧依然会被地球引力束缚,而相对质量很轻的氢则会一路上升到地球大气层的顶端。

在这里的氢有两种逃逸的方式,第一种是借助太阳风的力量,太阳风是由太阳发射出的高速粒子流,在地球附近,太阳风的速度可以达到每秒钟400公里,从而轻松地将氢带走。第二种是氢气的分子运动,对于单个氢气分子而言,它的速度会因为与其他粒子的碰撞而不停地变化,当某个氢气分子的速度达到了地球的逃逸速度,这个氢气分子就可以挣脱地球的引力束缚。

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地球上构成水的氧不会“逃走”,而氢则一直都在泄漏。这样看起来,地球上的水就会越来越少,但地球考古数据却显示,40多亿年来,地球上的水并无明显的变化。那么问题就来了,地球上的水一直在泄漏,为什么泄漏了40多亿年,还是没有减少?我们接着看。

首先就是地球拥有一个强大的磁场,它可以极大的降低太阳风的威力,然后就是地球大气层里拥有丰富的氧,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些氧可以和一部分氢再次结合并生成水。第三个原因是,太阳风里携带了大量的氢原子核,在吹走地球大气层顶端的氢的同时,地球的引力又会捕获少部分太阳风中的氢原子核,它们有可能会与地球的氧结合生成水。

虽然上述几个现象可以有效地降低地球上水的损失,但是降低损失并不代表没有损失,事实上,地球上的氢还是在不停地泄漏,科学家估计,地球上的氢仍然在以大约每秒钟3000克的速度“逃走”。这确实有点令人担心,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地球还有其他的途径可以补充到水。

氢是宇宙中丰度最高的元素,在宇宙空间里,除了游离态的氢以外,甲烷、氨、硫化氢等物质里也存在着大量的氢,地球在年复一年地围绕着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可以凭借自身的引力捕捉到不少的这类物质,地球上的氧可以与这些物质产生反应,从而生成水。除此之外,那些坠入地球的彗星以及陨石也可以直接给地球带来水。

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地球上的水一直在泄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泄漏的程度并不高,再加上地球又可以通过一些途径补充到少量的水,这使得地球的水在支出和收入两个方面达到了一定的平衡,因此在过去的40多亿年的时间里,地球上的水还是没有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现象只是暂时的,这是因为太阳的辐射自从诞生以来就一直在增加,科学家发现,现在的太阳亮度比40多亿年前要高出30%左右,按照这个趋势,在大约10亿年以后,太阳的亮度将再增加10%,根据计算机模型的推演,10亿年以后,强烈的太阳辐射将使地球温度升高到50摄氏度左右。

科学家推测,在这种情况下,地球上的水将被大量地蒸发、分解,然后被太阳风无情地带走。因此可以说,地球上的水暂时不会越来越少,但随着太阳的持续变亮,这样的情况会发生改变,在10亿年以后,地球上的水将荡然无存。


那么未来的人类应如何面对呢?笔者认为,10亿年对于人类来说是非常长的一段时间,如果未来的人类能够在地球上发展10亿年,那么届时人类的科技水平应该会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才对,再怎么说,给地球加块巨大的“遮阳板”应该还是可以的吧?


回答完毕,欢迎大家关注我们,我们下次再见`


魅力科学君


物质是不可能消失的,地球上的水只要不被运到外太空就永远也不会少,只是存在的形式有会有所不同。它以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形式存在。
人不喝水會渴死。沒有水,地球上就不會有生命。人們天天用水,水會用完嗎?不會的!地球上的水有的是。每天,太陽把地面和海面的水曬熱,一部分水變成水蒸氣,上升到空中成了雲彩;雲彩會變成雨雪落下來,又成了可用的水。水就這樣上上下下不斷地循環,所以地球上的水的總量不會減少,水也永遠用不完。可是,地球上有的地方雨多,有的地方下雨少;有的地方人口多,有的地方人口少;再加上有一些工廠用水特別多。所以,在這些人口多或乾旱的地方水就不夠用了。

人不喝水會渴死。沒有水,地球上就不會有生命。人們天天用水,水會用完嗎?不會的!地球上的水有的是。每天,太陽把地面和海面的水曬熱,一部分水變成水蒸氣,上升到空中成了雲彩;雲彩會變成雨雪落下來,又成了可用的水。水就這樣上上下下不斷地循環,所以地球上的水的總量不會減少,水也永遠用不完。可是,地球上有的地方雨多,有的地方下雨少;有的地方人口多,有的地方人口少;再加上有一些工廠用水特別多。所以,在這些人口多或乾旱的地方水就不夠用了。


水不是永不止境的.根据大自然的变化.地球早晚有一天会缺水的.所以我们现在要节约用水.

水资源总有一天会用完的,而现在有的人还污染环境和浪费水资源。所以我们应该劝告那些人,不要再污染环境和浪费水资源了。这不是别的,而是为了我们人类啊!


地质学家对地球水的来源是这样认识的:刚刚形成的地球表面可能含有少量彗核带来的水,是彗核中的固态水。它们在闯进地球上方1000公里高空时瓦解并且很快蒸发成空气中的水气云。但是空气中水的含量太少,不足以形成这么多的地球水。地球上水圈和气圈的形成,主要与水蒸汽和气态离子在放射性核燃烧中从地球内部向外逸出有关。在地球“诞生”的初期,地球内部还没有被放射性核燃料燃烧的时候,地球表面没有大量的水和浓密的大气。水和大气主要是地球内部烧热的区域扩大时从地球内部“挤”出来的,是地幔和地壳脱气作用中在地壳内和地表逐渐积聚起来的。



如此说来,地地球的水是地球“肚子”里的宝宝,是分娩出来的。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形成“胎儿”的物质是原始星云中的氧和氢。它们在核反应中产生水汽。所以地球的水主要是地幔和地壳的脱气作用的“产儿”。


萌货阿妹


对于地球上的水数量是永恒不变的吗之话题,我个人的观点认为,地球上的水数量是随着地球体积与质量的逐渐增大而会按比例地逐步增多的情况。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

地球上目前物质聚集形成的体积与质量,都是来自于太阳历来持续核聚变燃烧过程,源源不断地释放出大量尘粒流物质逐渐聚集于地球的轨道上而运行,逐步实现太阳尘粒流物质量的积累所聚集形成现阶段体积与质量的表现结果。

太阳历来散发在太阳系太空间庞大数量的尘粒流物质,可统称之为:自然定体物质。是形成太阳系太空间各类卫体物质(各类行星天体)的物质来源,太阳尘粒流物质(即自然定体物质)主要含有二氧化碳、氮、氢、氧和有毒化学物质五种基本元素,而氢氧元素都占有自然定体物质一定的比例,只要2个氢原子与1个氧原子结合,就自然会呈现出水的液态、气态或固态现象,也就是说,在太阳持续释放的尘粒流物质之中,先天性含有一定比例的水现象存在。

因此,随着时间之箭的推移,地球地心引力所吸纳太空间的各类卫体物体(太空垃圾)将会越来越多,地球的体积与质量将会变得越来越大,被持续吸纳太空自然定体物质含比例的水将会越积越多,从而,引发了地球上水的数量会显得越来越多之必然现象。

由此可见,地球上水的数量不是永恒不变的,是随着地球体积与质量的逐渐增大而按比例逐步增多的情况。

不知这样的回答读者看后是否清晰?!如觉得我说的对或有道理,希给个点赞并点击关注我,可阅读到我相关科学领域前沿近二千道的原创答题,欢迎大家一起讨论和学习。宇明于东莞市。(注:原创作品,抄袭可耻。欢迎转发。)


地外天使


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地球水也是一样,近六亿年来,大洋水已減少了百分之六到十,再过二十亿年后,大洋水将干涸。


平常人246089341


听说慧星会不定时送补以些,其它升止於平流层凝结回归。其表像如非雪雨霜露雾,外带冷子儿。


王小平158667697


简要回答一下,是会改变的,比如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实际上也会分解为别的物质,或者和别的元素结合以别的物质的形态存在。


乳腺医生张鑫山


不会的,总有一部分水会蒸发掉,又有一部分水重新回到地球,导致水量均衡,不会改变,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