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让农村大面积抛荒的土地长出丰收的粮食?

qzuser


我们要怎么给粮食定性?首先它是国民生活的基础物资保障。那它能不能是一种创收的经济物资?如果能怎么让农民创收?如果不能那怎么让农民提高种粮积极性?粮食能不能变成经济作物?可不可以像房子一样涨价?如果不能涨价,原因是什么?如果粮食涨价,会出现什么状况?


尘飞扬007


按毛主席指引的路走,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各行各业支援农业,农民也应和其它行业有相等的退休金,因为农民交了公粮,就等于交了养老金。农民除种好地外,也可以搞小型企业,但国家必须给予资金帮助。只有这样农业才能大发展。


已到夕阳


我认为,想让农村抛荒的土地长出丰收的粮食,还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因地制宜的找出路。当然,土地不仅仅只能用来种植粮食作物,还可以种植水果、蔬果等其他作物,所以说,因地制宜的将抛荒的土地利用起来,不让土地抛荒是问题的关键,就此我发表下我的看法。


像我楼下有一间小门面(我在湖北十堰),有一对来自河南南阳的夫妻在里面蒸馒头、包子、花卷,然后将这些蒸好的面食用个三轮车推到路口卖给过往的行人,一天可以卖个三、四百元的毛收入。平常和他们聊天得知,他们在老家也有土地,算是处于平原地带,家里的地有几十亩的样子,不过是租给别人在种,他们就专门的在我们这里卖面食,一年到头基本上是不回去。

从这对河南夫妻身上,可以得出思路一:不想种田的人进行土地流转,使得想种田的人有田种。这对河南夫妻由于在外找到了生活出路,有可靠的生活来源,可以不再依赖于土地为生,这种选择也许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选择,是适合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在土地不荒芜的同时,还可以将土地租给有需要土地的人耕种,增加家庭收入,这样就完美的解决了土地抛荒的问题,这就是不想种田的人进行土地流转,使得想种田的人有田种的道理。


十堰市位于秦巴山区,在我们这里山多地少,农户每家零星的平地和坡地加起也就几亩的样子,25度以上的坡地在以前就退耕还林了,坡度再大的就是农户以现的自留山,现在被划为生态公益林,也有补助可以领取,剩余的平地面积也少,还分散。

这有限且分散的平地,离城镇近的话,农户会种植一些蔬菜去城里出售或是粮食,基本上都是处于在耕种状态,而离城镇远点的村情况就不那么乐观,山高路远的土地基本上处于荒芜状态,当然这是由于地理位置所限,如果耕种的话会增加耕种成本所致。

虽然说零星且分散的平地每家每户加起来就几亩的面积,但是将整个村汇总起来的话,面积就有几百上千亩,如果荒芜着就很可惜。像是有个村离镇上有1个小时的多的车程,将土地以100元1亩的价格从农户手中流转过来之后,招了几次商不仅不成功,人家还撂下一句话“倒找我钱我都不来”。这也可以理解,农业项目本来就周期长、投资大、见效慢,存在着风险,你地理位置不好,谁愿意来此冒险一搏?

还好,村里借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契机,向上级申请了60万元的资金用于发展猕猴桃,目前确定的是100亩,如果项目做好了的话,还会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当然也有可能失败。

先不管猕猴桃项目成功与否,但目前是将100亩原本荒芜的土地给盘活了。那么,从这个事例上也可以得出思路二:村集体牵头,盘活闲置的土地。个人不来投资来做,那是因为个人做的风险太大,怕承担不起,而村集体来做有资金来源,有优势,当然村集体做需要具有责任心、事业心的人来牵头,把村集体的事业当成自己事业来做,成功的可能性才会大,不过这是后话就不在些讨论,不可否认的是村集体牵头,盘活闲置的土地也是解决土地抛荒的思路之一。


除了村集体牵头,盘活闲置的土地这一思路之外,还有一个思路我觉得也很好,那就是发掘自身优势、依托优势、服务优势。像我所在的武当山,本身就是风景名胜区,同时还有武当文化,包括武术、养生、医药等等。

一些兴趣爱好者会来开展武术、养生项目,开展项目需要清静的场地,把场地选择在农村就再好不过了,因为农村环境幽静,适合修身养性,租赁场地的话也不贵,所以我们这里有很多村里都有人在开设武术、养生项目。

他们将农户闲置的房屋以每年5000元的价格租赁过去之后,自己投入改造成他们喜欢的样式,自己招收学员开班授课,甚至还有国际友人。

这就是一种优势,他们利用武当武术的名气,在此开班授课更具吸引力。那里村里也可以利用这种优势,发掘自身的优势,为有需要的人提供他们需要的场地,让他们到村里开班授课,他们到村里来了村里有人气了,他们会吃喝拉撒产生消费,那为什么不依托这种优势,将荒芜的土地利用起来,种植些瓜果蔬菜提供给他们呢?所以这种思想也很好,不仅闲置的房子盘活了,连带荒芜的土地都跟着一起盘活了,关键的是你要找准并发掘自身存在的优势,然后再依托优势、服务优势。


以上就是我针对这个提问给出的三种思路,个人见解,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农村一山货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所有我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也一直在想和在找解决这方面方法,失败很多次也没成功。所以我想这问题不是某个人,某个公司能解决的问题。

根据我这些年的实践,找出一些问题供大家讨论。

第一,百分之九九农业,看天的脸色吃饭。老天脸色不好看,我们农民一年等于白干还要倒贴钱。

第二,农民跟风种植,去年张三种蒜挣了钱,今年一窝蜂跟上,造成了供大于求。

第三,技术和科技含量低,没有多少人沉下心研究,都想赚快钱。

要解决问题,只有国家把田地收回,改成旱涝保收,适合机器化耕种的良田。然后建立耕种网络化,那里种了什么,种了多少,市场需要多少,在网上都可以查到。防止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然后把田地承包给,想沉下心来搞农业的,和有农业精炼和技术的去种。国家给与科研技术护持。

如果我有说得不对地方,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解忧农场


像袁隆平老专家那样,人在北京受勋,心还惦记着田里的事。


第二,造种好粮的地

土地是种粮的第一要素。开国领袖毛主席总结农业生产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管、工”。改良土壤,防止污染。

第三,有种粮好技术

大力培养一代新农人,传承农业,面向未来。第四,卖得出好粮价

种出好的粮,卖出好价钱,获得好收入,农民有了成就感,土地不会抛荒,大地会一片丰收。

就此回答,您满意吗?

我是“三农”创业老兵,请关注我,欢迎一起探讨农村创业发展。


生态潮人


近几年来,在农村出现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题者所提出的,大面积的土地被抛荒,传统上都说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难道农民抛弃了土地,使它荒芜,连命根子都不要了吗?我想使土地荒芜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近几年来农资价格大幅上涨,而农产品价格低迷,农民种地赚不到钱,严重的影响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对土地也就不那么重视了,荒芜了也没有多大关系。

第二:就是农民凭着种地,己经满足不了生活的需要,如子儿上学、结婚、买房子、买车等,靠种地很难办到,所以有许多农民抛弃土地,另寻它路。

第三:就是种地与打工相比,外出打工比种地更划算,打工一不用自己投资,二没有风险,三旱涝保丰收,挣钱更多更快。我们这里有一个人,在外打工,在家还种了五亩玉米,今年被风把玉米刮倒了,无法使用机械,只能用人工,收了五亩玉米,卖了四千元钱,去了成本和少种的工资,每亩还赔了二百多元。

第四:就是现在农村种地的大部分是老年人,年轻人都到城里去打工,发展,很少有人愿意留在农村,所以出现了农村有土地没人种的现象。

以上是农村大面积土地被抛荒的原因,要想使被抛荒的土地长出丰收的粮食来,这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那一个人说说就能办到的,这需要国家的力量,优惠的政策,对农业的重视,只要办法到位,我们相信荒原变粮田,被抛荒的土地必能长出丰收的粮食来!


李发明375


学小岗,落实责任制呀!学小岗搞流转,开好饭馆当老板!


顺林5688


这个问题很难解决,只要条件适宜,也可以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寻找到有能力的人来操作。问题是,粮食丰收了,能赚到钱吗?农耕子在这里按照本地实际和个人观点来说一说如何利用抛荒土地问题。


1.抛荒土地出现的根本原因还是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从全国各地来看,出现抛荒土地最多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经济发达地区的耕地,一个人交通不便的深山地区。

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全国各地大中型城市周边地区和煤炭等矿山资源丰富且开发的地区,农民身份的人群有了更多的赚钱门路,土地要么抛荒,要么种菜,要么变成了经济林,也有部分地区为了防止城市扩张、重点项目施工等,栽植了园林名贵树种,为的就是等到别人赔偿,全然不顾本身的经济效益。当地人根本就不愿意种植粮食作物,因为种植粮食作物经济效益太低,根本不合算。


在大面积贫困的地区,特别是像商洛等秦巴山区的高寒地区,易地搬迁已经成为事实,近期都在清理旧宅基地腾退遗留户,农民失去了当地居住的权利,剩下的极少数人面对大面积的坡耕地,又没有机械化条件,只能爱莫能助,耕地荒芜会越来越多,无法改变现状。

农民现在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他们种植的粮食作物就是商品,大部分需要出售变现,而其他粮食则需要从市场购买。比如商洛地区,很少有人种植小麦,一年只种植一季玉米,而农民需要的粮食主要是大米、面粉。农活很重,年轻人不愿意干,中年人如果在耕地上赚不到比打工更多的收入,也不会干的。老年人倒是很在意耕地,但是没有劳动力,只能种植极少数耕地,也会把一年两熟变成一年一熟,甚至于轮休耕地。


2.哪些途径可以让抛荒土地实现种植粮食作物?

现阶段,如果想要让荒芜的土地重新种植粮食作物的确很难,最主要的就是农村没有了劳动力,加上种植粮食作物周期长,自然灾害多,收入低微。这主要还是小规模种植引起的效益低下,

在经济发达地区的荒芜土地,如果土地租金在500元以下的话,还是可以流转土地种植粮食作物的,因为有种植者补贴可以弥补一部分费用。这些地方有灌溉条件,可以实行机械化作业,连片种植1000亩耕地,一年种植两季农作物,每亩地也有500元的纯收入的。但是,目前土地流转费用太高,一般达到1000元以上,懂行的人都不会涉足,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在贫困山区的荒地,需要村委会或者村级经济组织介绍投资人或者企业进行投资和管理,最后按照耕地入股,年底分红的方式让土地承包户和流转经营的企业获得双赢。但是,土地投入费用太大,成本太高,很难获得很高的经济收入。


3.解决抛荒土地问题的有效途径。

前面说过,种植粮食作物不赚钱是耕地荒芜的根本原因,想要让土地产生效益,就不能局限于粮食作物这一条路,完全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耕地条件和劳动力成本数量,还有当地最需求的的其他农产品上面思考,可以发展果树,也可以种植中药材、蔬菜和花卉苗木等,至于选择哪些项目,则需要市场调研,符合当地饮食习惯,避免重复建设,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有特色”,走深加工和多渠道销售,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来生产优质农产品,比如没有膨大素的猕猴桃,有祝福图案的礼品水果,晚熟蜜桃、食药兼用的蔬菜、反季节上市的水果蔬菜等。至于市场开发,则需要提前学习,比如利用头条号的内容创作带货、西瓜视频直播带货等方式,也可以让网红出售你的特色农产品。


总的来说,一个时期,必然会有各种困难,以后的耕地会变得越来越金贵,优质农产品绝对是市场上最为抢手,yes利润最高的行业,看你如何把控,如何掌握,就像现阶段的猪肉,谁能想到呢?其实,很多聪明人就是这样狠狠地大赚了一笔,不是吗?


农耕子


国家应加大对农业的支持,首先考虑农民所面临的教育,物价,看病,养老等问题,提升农业的地位,让农民真正感受到国家的温暖,有报孝祖国之心


用户4042301130440


我真的想说一句,是你没有明白现在农村到底为什么会有大面积被抛荒的土地。你以为农民不种地的原因是地里长的庄稼不够多,不够好,可是实际上真的不是这样的。

咱们先来说一下为什么农村会有大面积抛荒的土地。

首先来说种地不赚钱了,这里说的不赚钱并不是说种地遇上水涝或者干旱导致了地里的农作物减产。而是说现在指望买粮食赚钱,对于农民来说真的只能是越过越穷了。

前几年风调雨顺的,粮食丰收,对于农民们来说本来应该是一件好事,可是粮食的价格却接连下跌,花生最低的时候都跌到了两块钱左右。要知道一亩地的花生能够产600-800斤就已经很不错了。按照这个价格来算的算的话,一亩地也就能够赚1200-1600块钱。在减去人工费用、化肥、地膜等等的费用,最后一亩地都赚不到八百块钱。这也难怪为什么有人说现在种地就是赚个工钱,而且是不稳定的那种。遇到个不好的天气,可能工钱都赚不出来。

再说说大家为什么都喜欢出去打工。最简单的道理就是赚钱。一个三十到四十岁的男劳力在城里面找工作的话,工资至少也得在五六千块钱以上,当然这里说的是出苦力的那种工作。就算一年只干十个月的话,一年也能赚个五六万块钱。

而在家种地能够赚多少,即使是一亩地能够赚个一千块钱的话,那么想要赚个五六万块钱也需要自己有五六十亩地。问题是农村人谁家有这么多的地,而且即使是真的有这么多的地,谁又能种的完啊。

当然了如果真的想在家种地,有想要丰收的话我有这么几点建议。

1、深耕。土地深耕可以使土壤变得疏松绵软、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和蓄水能力。

2、避免重茬。在农村呆过的人都应该知道重茬是什么意思,在农村种农作物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避免重茬。因为重茬是减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3、合理施肥。其实化肥这个东西一定要按照最合理的方式去施肥,因为施的少了,化肥的效果就达不到,而施的肥多了,还容易“烧苗”,所以如何合理施肥很重要。

4、加强管理。对于农作物,你不能种植完成之后就不管了,要经常的去田间把里面的杂草清除掉,这样才更适合农作物生长。

5、采用机械种田。种地这个事情,只要是能够用机器的就不要用人工,因为人工不仅仅加大的成本,而且工作效率也比较的低。两个人一天能够完成的工作,有时候用机器一个小时就搞定了。

不过解决农村抛荒问题不是让地里长出丰收的粮食,而是如何让农村人呆在农村里面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