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30和阿帕奇、阵风都在印度制造,美俄法不怕印度仿制再提高吗?

ELF12


如果怕那么美俄法也不会卖给他,既然卖给他自然是不怕。以印度的航空工业实力,轻型LCA“光辉”战斗机在外部力量支持下立项37年后才量产,更不要说挑战三代半中型、重型战斗机了。航空工业极度考验一个国家综合工业实力,想要独立发展就要从基础研究开始搞,还要同时在材料、机械加工、电子等等方面能够突破,这显然在为难印度。


首先一个问题:生产线不是万能的

这种战机海外生产是分很多种的,大致上分为组装线和生产线。其中组装线是最低级的,从字面上就能看出只能承担组装任务而并不涉及生产,也就是整机零部件全部进口再拼装,这个和最近网上闹得挺凶的某品牌手机是一个道理。比如下图对岸由F-16A/B升级为F-16V,这就是一种纯组装线,由美国提供改装技术再把美国进口来的设备换上去,包括APG-83有源相控阵雷达、机载任务计算机、先进数字化座舱等等。总之,这种组装线一旦脱离技术支持和零部件来源就只能完全停工了。

另一种是生产线,这种就有点带有技术转让的意思了,也就是除了组装之外有些部分可以自己生产了。但是生产线的技术转让也是分等级的,有的技术可以转让有的就不能转让,世界上还没有完全100%技术转让的战机。比如就印度这个Su-30MKI生产线,即便到了第三阶段印度的国产化率也只有46%,而剩下的54%依旧要从俄罗斯进口。

再比如中国在90年代引进的Su-27(歼-11)生产线,其中AL-31发动机技术并未转让也没有生产许可,所以早期歼-11依旧采用进口的俄制原装进口的AL-31发动机,直到WS-10技术突破后才在歼-11B上应用。

还有日本航空自卫队F-15J型战斗机,这是日本国产化率极高的一款战机,在美国的技术支持下国产化率达到92%,但依旧还是缺8%的技术没有交给日本。而日本三菱重工小牧南工厂组装的F-35A,日本国产化率为30%左右,其中三菱机电生产AN/APG-81雷达的部分零部件和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的部分零部件,而石川岛播磨则承担部分F135发动机零部件生产。其实也不难看出,我说的都是部分零部件而不是全部,所以所谓生产线也不是让你能完全100%的独立生产。

再举个例子:英国“斯贝”MK202型涡轮风扇发动机,中国在1975年正式与英国达成协议转让发动机专利合同并向中国提供技术支持。至1979年,中国完成4台“斯贝”的组装并完成试车考核,1980年完成高空模拟试车并通过疲劳强度试验。然而完全国产化的“斯贝”(涡扇-9)直到2003年才完成,这其中涉及到的原材料种类达到1096种,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也就是说想生产出一台完整的发动机就需要在材料方面有极深的功底。而不稳定的发动机也造成“飞豹”战斗轰炸机出现过一等事故。


第二个问题:印度航空工业水平低下

回到印度方面,就目前印度的航空工业实力以及基础科学研究水平,想要吃透Su-30MKI、阵风或者阿帕奇中的任意一种都是短时间内不可能做到的。就拿LCA“光辉”轻型战斗机来说,这是一种最大起飞重量只有13.5吨的单发轻型战斗机,从1983年立项至2020年签订量产合同时间长达37年。然而如果37年时间里印度能通过LCA建立属于自己完整的航空体系也是值了,但是LCA的国产化率极低,如果我们仔细看一下LCA的构成,那么就会明白整个印度的航空体系到底是什么水平:


  • 设计方案:法国达索

  • 发动机:美国通用F404-GE-IN20

  • 火控:以色列EL / M-2032多模式火控雷达

  • 飞控:美国洛克希德马丁

  • 武器:Kh-59 ME 电视制防区外导弹(俄罗斯)、Kh-59 MK 激光制导对峙导弹(俄罗斯)、Kh-35(俄罗斯)、Kh-31(俄罗斯)、KAB-1500L 激光制导炸弹(俄、斯)、GBU-16铺装路II(美国)、FAB-250(俄罗斯)、ODAB-500PM 温压弹(俄罗斯)、BetAB-500Shp 混凝土航弹(俄罗斯)、FAB-500T 航弹(俄罗斯)、RBK-500 集束炸弹(俄罗斯)、R-73空对空导弹(俄罗斯)、R-77空对空导弹(俄罗斯)、阿斯特拉空对空导弹(印度)

就一架轻型战斗机来说,他的几大关键性部件全部来自进口,而且用着以色列的雷达打着俄罗斯的导弹和炸弹,里面的芯片还是美国的。而作为印度自己,对这架战斗机的贡献似乎不是太大,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印度的基础研究、电子水平的低下。

我们在看另一个例子:印度Dhruv“北极星”,印度方面较相对较成功的航空器,但是他的主要系统还是来自全世界,涉及到英国、德国、法国、美国、以色列、意大利、南非等等。

虽然“北极星”集合了多国的先进技术,然而这款飞机在国际上的口碑非常差,从2005年开始至2015年,“北极星”坠毁多达17架,其中非战斗坠毁15架。而厄瓜多尔2009 年引进的7架中坠毁4架,其中1架在阅兵式上,剩下3架被厄瓜多尔放弃。

所以我们说,印度的航空水平连独立设计制造一款基本的轻型战斗机都无法完成,而且印度并没有完整的航空产业链,无法独立研制相关的材料、雷达和武器。也就是说,即便完整的拆解Su-30MKI对印度来说也是无济于事。举个例子:涡轮风扇发动机风扇/压气机叶片,由于叶片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水平直接影响发动机效率和使用寿命,所以对于材料和加工技术有着极高的要求。比如多轴加工中心技术、精密铸造、精密锻造、精密磨削等高精尖加工技术等等,然而同时具备这几种加工能力的国家目前也只有中美俄英等几个工业强国。

还有数字飞控系统,你可以简单理解为这是控制战机动作的一套系统。当然,可能有朋友说印度软件厉害,但是写飞控不等于写游戏。因为飞控并不是和以前一样直接控制舵面,而是作为一个中间层向舵面发送指令,这里面什么时候下达什么指令都是由很大讲究的。比如同样一个爬升动作,这就要考虑当时的气压、空速、攻角、过载等等,也就是说连当时的天气情况都要考虑进去,而且这些参数是联动的,不同的环境情况所发出的指令是不同的。如果指令不对,那么机毁人亡。而飞控系统的关键性技术在哪里?敲代码吗?错了,是空气动力学,每种战机的布局不同导致飞控是完全不同的,这里面需要海量的风洞试验和实机飞行测试以不断修正飞控中出现的错误。

我们退一步讲,就算美国、俄罗斯、法国允许印度仿制,那么怎么解决发动机材料?怎么解决发动机叶片加工?怎么解决飞控系统?如果这些解决不了那根本就没有资格说仿制,一架不能飞的战机不能叫战机。中国也走过仿制的老路,但是中国有完整的航空工业产业链,最多仿制初期性能达不到原版就是了,但慢慢也会提高上去,印度和中国有着本质的区别。


雏菊西瓜Peterpan


国人的误区在于:以为中国能干,所以全世界都能干。

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误区也在于:中国都能干了,我为什么不能干?

道理很简单:不,你不行。


中国高铁这几年一直发展很快,印度也很眼红,所以他们也搞了自己的“半高铁”:范德·巴拉特快车。

之所以叫“半高铁”是因为这个列车最高速度也不到200KM,所以不能归类在高铁里面。

第一次试车的时候,就出了问题:

首先火车在阿拉哈巴德的铁路道口直接撞了一辆摩托车,起因为是一名男子试图非法越过自动铁路关卡。然后火车就被撞成这样

于是火车停了17分钟。

工程师下车检查后,火车又开始开。

然后又撞上了牛,火车不得不又停了40分钟,并且再次做了27分钟的检查。

火车行驶到北方邦的时候,火车的玻璃被不知道哪来的石头打碎。

在第一次试车过程后,这辆火车返回新德里的时候,半路又出故障。

一辆还不是高铁的火车,试个车简直恐怖。

这车,你敢坐?


军工也是,中国的歼20已经试飞并且列装,想当年只有美国人独享的东西,中国居然都做出来了。

各国一看,这连中国都能搞五代机了。

说明五代机不复杂。

于是各国纷纷行动起来,搞起了五代机。

于是有了印度的五代机:ACMC


伊朗的五代机F313


土耳其的五代机TFX



于是印度的五代机,现在还在图纸状态。

伊朗的五代机,一看就不像正经货----小的过分了。

土耳其的五代机,就是一个壳子。


为什么各国都喜欢往印度卖军火?简单啊,印度买了以后,以后的维护,修理之类的,可以大把的撸钱。

以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三十年磨一剑”,折腾出来的光辉战斗机,到现在军方都不想要。

各国之所以放心印度,不是没原因的。

很简单:印度,他不行。


李建秋的世界


这个问题在几年之前也曾深深困扰着我,明明许多高端武器都被引进了生产线,但是输出国却好似并不在意般还在服役相同装备,难道就不怕泄密或是被仿制?但是现在我明白了,一个国家通过进口国外高端武器装备,然后吸收消化在仿制提高,这条路看似完美实则却是不可能的。

首先国际军火市场对于印度是非常慷慨的,几乎市面上所有高端武器装备都会卖给印度,有的甚至还会出售生产线或是技术转让。这就会给人一种会装就会造的假象,但实际却不是如此。

一般情况下要是说该武器由本国制造,其实要是说的在准确点这种所谓的制造,实质更像是组装。这条所谓的生产线其实是一条组装线,而高端武器的核心部件依旧是由武器输出国运来的整件,再交由印度进行组装。只有不涉及泄密的材料加工才会交由印度自行建造,所以装备的泄密问题是不存在的。

再有就是仿制提高的问题,其实高科技武器装备并不像是汽车,只要拼装出来就能驾驶,无论是战斗机还是坦克,想要使用就必须有数控系统才行。可是这套系统却牢牢的掌握在该武器研发国的手中,就好像你可以花几块钱拼凑出一辆玩具遥控车,但是遥控车中最重要的电池盒遥控器却牢牢的掌握在研发国的手中。

其实就像是印度进口的阵风、阿帕奇、苏30一样,用以操控这些装备的操控系统,都牢牢掌握在外国手中。印度每制造出一架成品,会让外国工程师为其写入系统。这就好像一个电脑达人手工拼凑出一台性能非常厉害的电脑,但没人给你安装windows系统,即便再厉害的装备也没法使用。


九品侍卫


目前印度仿制或提高这三款战机的可能性不大,就说苏一30MKⅠ重型战斗机吧!印度已组装了近300架,但主要零部件也得从俄罗斯进口,自产零部件供应效率太低。它自己组装生产线组装的苏一30MKl,10年之中摔的苏一30MKⅠ战机近10架。

阿帕奇武装直升机,是美制一款性能及火控,光电较为先进的山地战武装直升机。印度充其量也只能仿制其外壳和不重要部件和组装。它对高原环境飞行的大功率发动机,包括机头部综合光电器材,还有"地狱火"导弹它是造不出來的!还得依赖进口,否则就是个外壳生产线。

至于法国的阵风战斗机,印度虽说引进了生产线,可法制阵风战斗机的精密度源源要高过苏一30MKl战机的精密度。就目前印度的航空工业,它要生产阵风战机可以说太难了!

印度只国家,他等外思想太严重!往往它国如有现进的武器装备他都想引进或购买,不然人称其装备是"万国″制造。


风清滴露


先说下印度的苏-30MKI生产线的故事吧,印度在1998年跟俄罗斯签署协议,购买苏-30MKI生产线,从2004年开始印度许可生产该型战机,总共生产了三个批次,每个批次生产模式都不相同。



第一批次是由俄罗斯提供苏-30MKI的零部件,印度进行组装生产。第二批次是俄罗斯提供零部件和毛胚料,印度加工生产部分零部件组装生产。直到2011年开始的第三批次,印度才开始生产部分国产零部件,逐步提高国产化比例,到2019年时印度苏-30MKI的零部件国产化率达到了46%。


引进生产线并不意味着就完全掌握战机生产技术,一架战机从原材料到成品涉及的各种零部件生产技术十分庞大,关联生产企业可以成千上万,要想进行完全仿制,需要每个领域的子系统技术都能达到相应水平才可以。想要照搬引进所有相关生产技术,恐怕要当年苏联援助新中国“156项目”一样全套工业复制才行。


另一方面,引进生产技术并不意味着就掌握生产工艺。比如我们在1975年就从英国引进斯贝MK202(涡扇-9)发动机相关技术,1979年用英国原料和零部件生产样机生产样机并验收合格。然而完全国产化却是直到2003年,原因就在于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粉末合金、无余量精铸等生产技术我们无法掌握,想从英国引进人家表示这个生产工艺是非卖品。典型的图纸可以卖给你,但怎么做出来自己藏怀里。


所以“瞪一眼就怀孕”大法不是谁都能掌握的,需要工业化水平相近才能仿制出来。1958年温州空战,我们捡到未爆完整的AIM-9响尾蛇导弹,自己研究百思不得其解。只好乖乖送给苏联,苏联专家一看,原来是怎么回事,第二年就弄出来苏联版的响尾蛇导弹K-13。


近几十年来,其他国家引进战机生产线,国产化比例最高的是日本的F-15J。因为日本本身就是个工业化水平相当高的国家,而且人家还付了大笔专利费把美国砸晕。但即使这样,1998年最后一架F-15J下线时,其国产化比例也只能达到92%,剩下的8%是属于砸钱人家也不会给的核心技术。


俄罗斯在1998年,是穷的要当掉底裤了,才卖印度个46%国产化率,现在人家可不会那样大方,而法国和美国只会看的更紧。以印度自身工业化水平,想要脱离原产国零部件支持,自行完全国产相应战机,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工业化水平达不到,生产技术水平达不到,相关配套产品缺乏。


要想学中国当初仿制提高苏-27一样很难,这需要该国有完整的产品供应链,整体航空工业水平相近才行。你至少要能自己生产像歼-10这样战机水平才行,有些可以差点但能凑合用(譬如发动机),有些更先进可以改进提高(比如复合材料和航电),同时在自身落后的领域进行仿制和借鉴还可以提高在该领域的技术。

像印度自己国产的LCA光辉战斗机,现在在钻研如何让以色列的雷达,通过意大利传输线路,在美国芯片,法国主板,印度自己编写软件的火控系统中,发射俄罗斯产的导弹攻击目标。你觉得法国、俄罗斯和美国需要担心吗?


五岳掩赤城


你们怎么能把印度人和中国人的仿制能力相提并论呢?不要错误的以为“中国人能干的,别人也能干!”,特别是印度人,基本上扔给他一个圆让他仿制,他能给你做成星星还给你!

为什么印度人的仿制能力这么低呢?

因为印度人的脑洞特别的大,有多大呢,整个宇宙塞进去都填不下。你给他任何一个东西,只要允许他加上点自已的东西,其结果就完全和你想要的不同了。

比如印度的军演!

在英国人统治时还是正正规规的,到了印度人自已搞了。马上加料了,军演逐渐演化为杂耍表演(不知道收不收门票)。

甚至为业了反腐,印度人还发明了0元纸币。

注意是0元哟,真不知道是不是用的时候手写几就是几。

中国不租借熊猫给印度怎么办?

印度人脑子一转,马上就有办法了。

我们象多呀,借不了熊猫我们可以创造个象猫呀!!!

多欢乐!!

看大众们多认可!!

印度人这种,加点染料就五彩缤纷的节奏让其它国家都很放心的让印度人去做事。印度人做事只要是有人监督的指导,还是按部就班去做的。

但是,千千万万不能让印度人加入自个的想法!!

因为他们的主食咖喱就是很多不同的东西混合在一起的。

天天吃这个,脑子里遇事就第一反应,混一混就好了!

于是什么东西印度人都可以创造出来,但不是做出来!

印度人其实很享爱这个脑洞大开的过程,所以他们会在他们的影视作品上集中表现。

做出了众多的神片!


后超人


仿制也是个很高的技术活儿,不是谁都能搞的。按照别人给的一些零部件图纸生产一遍,然后就会造飞机和直升机了,天真。韩国、土耳其也都在自己国内按照许可证生产F-16战斗机呢,谁见过这俩会不依靠美国,就能独立整出来F-16,更不用说升级了。苏-30MKI和阵风战斗机在印度同样是许可证生产,而且俄法还向印度转让部分技术。但是关键技术,如发动机、机载雷达等都在人家手里,印度得不到。至于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只是波音和印度塔塔公司合作设了个厂,雇佣印度工人,生产机身而已,总装还在美国,这连许可证生产都谈不上。

要仿制先进战斗机和武装直升机,印度必须有很强的航空工业体系才行。人家只给一些零部件的生产图纸,靠这些根本整不出来,整套图纸必须自己重新测绘制作出来。那么,你搞的测绘设计到底靠谱不,这就需要大量试验。气动外形虽然有现成的,但是你整出来的是不是就和原机相同呢?吹风去吧,风洞会告诉你测试结果。这样问题来了,印度有完善而先进的风洞吗?没有。

再说结构强度,你测绘的这些能不能达到原机标准,做强度试验去吧。不要以为依葫芦画瓢就一定能搞出来,不自己试一遍根本就不知道。好了,就算把气动和结构强度搞的和别人差不多了,发动机呢?雷达呢?小涵道比大推力或中等推力的军用涡扇发动机可不是那么好搞定的,看看世界上有几个国家能弄出来。我们当年在苏-27基础上整出来歼11B,是因为我们有比较完善的风洞,有强度试验设备,有自己的涡扇10发动机、机载雷达可用。如果整不出来发动机,你难道还指望俄法卖给你发动机,然后让你装在仿制的苏-30MKI或阵风上?

这还只是仿,起码有原型可以参考。要想提高,那就自己去想办法吧。我们当年搞歼11B,明知道苏-27的结构强度不足,但就是不敢随意改变,还只能跟着仿。因为这是牵一发动全身的事,你吃不透人家的设计而去随意乱改的话,那么结果只能是悲剧。

印度在国外大量技术支持下,连发动机都是直接从美国买,但是连不那么先进的LCA“光辉”战斗机整了30多年都没整利索,要让它去仿制更高端的苏-30MKI、阵风战斗机和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这是天方夜谭。(S)


联合防务


这个还真的不用担心,印度连维修战斗机都维修不好,更别说仿制和制造了。这并不是凭空捏造,而是真实的,印度频繁的坠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战机维护水平有限。


众所周知,印度的战斗机研制和制造能力非常有限,其实印度自己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印度也在努力尝试改变这个局面。毕竟一旦开战,后勤补给非常重要,重要装备如果不能自给自足,失败是注定的。

所以印度开始努力改变这样的局面,印度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就是进口先进战斗机,然后要求在国内组装甚至生产,代表性事件的就是印度进口俄罗斯苏-30MKI战斗机,一共进口总数接近300架,印度要求大部分要在印度本土生产,这样印度可以学习国外战斗机的先进制造技术,消化吸收,为自己所用;



第二就是印度开始自己研制国产战斗机,这样也能通过一整套的流程,完善自己国家的战斗机设计研制和制造的整体体系,代表性事件就是印度国产LCA“光辉”战斗机项目。


不过印度终究还是因为工业实力有限,导致这两条路都没有走好。比如印度自己研制的“光辉”战斗机,研制了近40年,刷新了世界战斗机的研制时间世界记录,这么长的时间,也就意味着服役就面临着落后,当初它的一些对手都要退役了,它才服役,并且至今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

这体现出印度战斗机的整体研制和制造水平非常有限,可以毫无疑问的说,就是俄罗斯把苏-30MKI的全套图纸都给印度,印度在三十年时间内,靠自己的能力也无法制造出来。



所以俄罗斯出口给印度苏-30MKI战斗机,准许印度国内组装,完全不怕仿制。此外印度进口法国阵风战斗机和美国阿帕奇武装直升机,都是纯进口,并没有在印度国内生产制造,因为数量不多,这两国不可能同意,不划算,除非印度买很多。


资讯所长


既然美国和俄罗斯都对印度那么放心,我们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印度也想通过仿制制造出属于自己国家的武器装备,但是实力不允许啊,印度也是有心无力。



印度国际社会环境不允许印度大力研制武器装备制造,说白了也就是印度在国际社会上比较受欢迎,很多国家都喜欢和印度做生意,而印度花一些钱就可以买到大国先进的武器装备,这也就造成印度工业基础的薄弱,“万国牌”的称号由此而来。


我们从一些实例中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印度工业实力如何。印度作为一个航空母舰大国,如今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依旧未能海试,该艘航空母舰自从2006年开始建造,如今都快要14年了仍没有结果。当然印度国产的光辉战机也是一个特例,该战机从1983年开始研制,2013年服役,三十年磨一剑,当然这其中少不了其他国家的支持,这体现的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效率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工业体系的不完备。

虽然印度在某些方面实力欠缺,但是其正在快速进步这一点不容忽视,印度今年发射了“月球二号”无人探测器,虽然在最后阶段失去了联系,但是印度的航空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给印度航空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况且再加上印度在国际社会上非常抢手,有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这对莫迪的“大国梦”实现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所以印度在南亚的存在不容小觑。

这些国家之所以要将装备生产线出售给印度,这主要是他们看中了印度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印度工业基础薄弱,正需要他国援助,而这些援助的目的就是谋取暴利。


Global防尉


先不提提高的问题,印度连仿制这一关都不行。首先说,印度引进许可专利和生产线的第一款前苏联战斗机,米格21。到现在印度米格21还在服役,服役期间经过多次改进。可改进依靠的是俄罗斯和以色列。要知道以色列可是没引进米格21许可专利和生产线的。同样的还有中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根据中苏协议,中国引进苏联米格21战斗机许可专利和生产线,但之后由于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拒绝提供米格21图纸和技术。中国不得已进行了逆向仿制,最终不仅仿制成功还修改了气动布局,被美国🇺🇸称谓改进的最好的米格21。印度不仅改进靠俄罗斯和以色列,就连米格21的零件都要进口。要知道米格21可是前苏联1958年研制成功的产品啊!这都仿制改进不了!印度又如何仿制提高苏30、阿帕奇和阵风那?就像印度引进的前苏联T72坦克一样,自己国产坦克炮纷纷炸膛,不得不又从俄罗斯进口。所以这是为什么俄罗斯🇷🇺法国🇫🇷美国🇺🇸以色列🇮🇱等各个国家都肯卖先进武器装备给印度了!价格高还不用担心被仿制改进。多好多顾客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