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什麼也不做,守在孩子家等伺候,會幸福麼?為什麼?

慎思殊濾


老了什麼也不做,守在孩子家等伺候,會幸福麼?為什麼?

老了什麼都不做守在孩子家一定不會幸福,人老了本應該去享受自己的幸福生活。自己一輩子的打拼也不容易,想想清福也是可以,但要看什麼條件下能允許。個人覺得這樣的看法:

一、老了但並不是什麼事情都不去做這樣就會幸福,你老了的時候正是孩子拼搏的時候。應該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多幫助孩子一把減少孩子的負擔,也能體現作為父母對孩子的關照。孩子會感受到父母的愛戴,從而會更加感恩父母,關心父母,讓父母過上晚年美好生活。

二、如今的家庭大多數都只有一個孩子,兩個孩子佔少數,其實我們下一代的孩子面臨的壓力很大。隨著時代的變化生活水平提高,面臨工作上的壓力,結婚生小孩,雙方父母要贍養。條件好的還無所謂,條件不好的就要受到生活奔波,當然要努力才有收穫。

三、其實人老了多運動運動對身體健康也好,現在的家庭之中決大多數都是爺爺奶奶帶孫子,洗衣、做飯之內的家務。還是比較辛苦的,兒子、兒媳婦都要上班維持家庭生活開支,如果說這些家務老人不能分擔,孩子們壓力更大,你老了孩子也沒辦法把你照顧得很好。

在這樣的情況下怎樣指望孩子伺候你又談何容易幸福,但是自己的老年生活也得靠自己合理調整,注意生活營養補充,找生活樂趣,愛護自己的身體健康減輕孩子的負擔,身體好是給家人的最好禮物。一個人的幸福不叫幸福要全家人幸福快樂!





寒梅花仙子


我們村一個104歲的老爺爺也沒坐等家人伺候啊。還幫孫子挖溝,我叔問他孫子,你家那田溝不是不需要挖嘛?他孫子說,閒著他更難受[捂臉]。這次過年回家,聽我媽說老爺爺出門迷路了,還扛了一顆樹,跑到別人家去了,都是一個地方的都認識,然後幫老爺爺扛樹送老爺爺回家。快到家門口了,人家認為沒問題了就回自己家了。結果他剛到家沒一會兒,老爺爺又扛著樹來了[淚奔]


豆豆20070408


我公婆五十出頭,我還沒辦婚禮的時候,我公公就說人家兒子兒媳買什麼給公婆。我和我老公當時也買房子付房貸加上懷孕沒上班,老公收入都不夠花,並且懷孕公婆都沒買吃的。後來就每天說誰家公婆不帶孩子,誰家公婆年紀輕輕就不去做事,暈死。年輕人剛成家生孩子養孩子壓力最大的時候,你才五十,年輕的不得了,就要從孩子身上得到回報。


Sherry168788735


老了什麼也不做,守在孩子家等伺候,肯定不會幸福。守一瓣心香認為,人的肉體存在的同時,精神也要高貴體面的活著。什麼也不做,只等孩子伺候,和行屍走肉無異,苟延殘喘著等著生命消散在塵世。

“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做有意義的事就是好好活”

《士兵突擊》裡,許三多這句樸實無華的臺詞,曾引起無數人的靈魂拷問,自己好好活了嗎?又做了多少有意義的事?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當人老了,更要好好活著,做有意義的事。人老後應該用力抓住生命的尾巴,發揮餘熱,活出精彩,安度晚年時光。

生命步入倒計時階段,每一分每一秒顯得越發珍貴,人們應珍惜時光,多曬曬溫暖的太陽,多聞聞馥郁的花香,多做做力所能及的事,勝過什麼也不做。

人的肉體存在的同時,精神也要高貴體面的活著

人用將近一生的時間在社會摸爬滾打,為了生活,說著言不由衷的話,做著身不由己的人。老了以後,迴歸自然和家庭,雖說身體和精力,已大不如從前,可內心解脫了,時間自由了。

人老了,有了充裕的時間,有了豐富的閱歷,趁能走能動,去完成生命裡積攢下來的未了的心願,做那些曾經想做沒有條件去做的事情,讓精神高貴體面的活著。

感恩生命,把握時光,合理安排老年生活,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享。雖白髮蒼蒼,卻和藹可親,以最好的精神面貌,站在人生的舞臺 ,優雅的表演,只至生命最後的落幕。

養老要早規劃,多渠道,僅僅守在孩子家等伺候,萬萬不可取

如何養老,是人生一大課題,值得人們早早規劃。要趁年富力強的時候,提前做好養老規劃,攢足養老金,儘量做到自力更生,不給孩子添負擔。

孩子會有他自己的人生,有他自己的世界,一切充滿著變數,切不可把養老押寶在孩子身上,成為孩子的累贅。守在孩子家等伺候,萬萬不可取,要在有限的社會資源內,多開闢養老渠道。

為人父母,要體諒孩子,關愛孩子,真心的去愛孩子及他的家人,在孩子困難的時候,有能力幫就幫一把。如此,等到自己老到動不了,哪也去不了,再守在孩子家等伺候也不為過。


守一瓣心香


這種情況因人而異吧。

如果你的兒女很有錢,自然可以做到,不過有錢人只是少數。

如果你的兒女是普通人,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你不會幸福的反而會很難受!

因為你的老而不動,會給兒女帶來很大的經濟壓力,會讓他們心疲力竭,會給他們的家庭穩定帶來很大的破壞。

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生命就如一臺機器,你一直啟動,只會偶爾有些小毛病,修修就好了。可如果你一旦停下,長時間不開,它就會變成一堆廢鐵,毫無價值,只能棄之。

我的意思不是讓老人一直幹活,而是在身體尚可的情況下,可以做些適當的事情,對身體更有好處。

人都有老的時候,誰都想安度晚年,可也應結合兒女的情況來定。

最美不過夕陽紅!


紫色幸福男人


我就是一個70歲的老太太,我覺得能力所能及的幫孩子們減輕點負擔是最幸福的,兒女們上班孩子上學都很忙沒時間做飯,這時你又能動而不動,在家待著等兒女回來再做飯,時間長了人家能拿好眼神看你嗎,沒人理你,沒人尊重你你活的幸福嗎,所以說有的婆媳不合都是有原因的,事從兩來莫怪一人。我覺得我天天給他們做好飯菜,大家都吃的很高興,我自己也覺得有成就感,也覺得自己還有點價值。這樣才能受到尊重,才能有尊嚴的活著,


太陽映照不老松


等來的幸福不踏實。不認可那種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就是幸福!

再說,如今的年輕人忙得不可開交,上有老下有小還有單位管著,他們並不輕鬆,老人力所能及的幫扶點,還能舒心一些。

“疼小不敬老”這句話聽過吧,實意並不是不管老人,是管不過來。

年輕人把身心大部分都用在管理孩子這方面了,忙得團團轉,精力有限,老人那邊兒自然就少了點陪伴,老人嘛,不要多想了,要相互體諒,互相關照。

你說,你什麼也不做,守著孩子等伺候,你能做到不管不問,不參與,你能做到“聽話”不挑食,還是早起早睡,不要一直看電視?!


馬雅麗


老了什麼都不做,守在孩子家等伺候,不會是一種幸福。

1、現在快節奏的生活,年輕人壓力山大,一般都在城市裡面忙著奔波,即使在孩子家裡,也沒那麼多時間陪伴老人,老人單獨跑到外面反而更容易孤單寂寞。

2、老人家身體安康,這個時候就等孩子們伺候,什麼都不做,對身體健康不好。生命在於運動啊!適當做點力所能及的工作或者農活,會更促進健康。爸爸來家幫忙帶孩子,孩子上學以後,他要回老家,回去以後自己開荒種地,花生、芝麻、紅薯、豆子、油菜,每天開開心心勞動著,身體健康還心情愉快,收穫以後花生油、芝麻油、豆子做豆筋、紅薯做粉條,給我們寄來幾十斤。他覺得自己做的比我們買的好吃還安全。

3、老人和年輕人在一起容易矛盾,老年人消費觀、生活習慣、飲食都會不同,長期在一起久了,感情慢慢有裂痕。爸爸就很樂意回老家,每年想孩子了,再來住一段時間。他覺得老年人吃東西喜歡很爛那一種,我們經常遷就他,他都知道,有點委屈我們了。還有我亂花錢,他就會覺得不管吧,看不慣,管吧,又好像多事一樣。😀😀其實我們從來不說,他自己覺得這樣對我們不好。

所以,老了只要自己能獨立生活,可以和孩子們住一段時間,自己回家一段時間。不是孩子們不孝順,實在也是很多現實問題。老人生活不能自己獨立,那肯定要在孩子家,孩子們伺候啦!

能說其實很多老人,還是喜歡待在自己農村,安逸還舒服。現在農村很漂亮,他們不習慣城市😹😹😹


是玲子


坐等來的伺候會幸福嗎?

雖說養兒防老,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你老了的時候,你小孩也有孩子,他也需要賺錢顧家,教育小朋友學習,如果你一天到晚等著他伺候你吃飯,守著你伺候,讓他圍著你轉,是不現實的。

孩子可以對你盡孝,等你老了,手腳不便可以照顧你,可以在你面前盡孝下,但是你能動的時候還是要靠自己,孩子也不容易,你老了他也是自己家庭的支柱,你是小家也得顧大家的全局,與其坐等守著的幸福,不如趁自己能動的時候多幫幫孩子,哪怕是幫家裡做頓飯,還是幫她偶爾帶帶孩子,孩子們都高興啦,你自然也跟著幸福,這才是所謂的共享“天倫之樂”

再則父母一大家住在一起,平時兒媳之間如果有點矛盾的,減少矛盾還得靠一家人的努力,在共處的情況下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幫幫孩子,孩子在父母的眼裡永遠是孩子,趁年輕的時候多動動,能幫則幫,咱在享受孩子的孝心時,也不能給孩子填麻煩,一家人其樂融融就是幸福!



ai分享小Jely


不會幸福。

因為孩子有自己的工作,亊業要做,還有孩子的養和育,有雙方老人須贍養,還有房貸,車貸的經濟壓力,孩子們連自己的亊情就已忙的焦頭爛額,顧頭不顧尾了,你還想的倒美,老了什麼不做,守著孩子伺候你,現實點吧。

如果跟著孩子,守著孩子,只要能動,就幫幫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兒,打掃打掃衛生,做做飯,幫忙接送孩子,只要累不著,活動活動乾點活,也許對身體更健康,沒聽說過嗎?生命在於運動,運動才是生命健康,活力的資本。

其實親人之間,更需要互相體諒,你體諒了子女,孩子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也會更孝順父母,感恩父母,這樣不是更好嗎?兩好擱一好,這才叫家和萬亊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