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磷隧道場效應晶體管TFET,更快的速度和超低功耗集成電路的突破

黑磷隧道場效應晶體管TFET,更快的速度和超低功耗集成電路的突破

圖A:由黑磷2D材料的厚度變化形成的異質結的光學圖像和能帶圖。圖B:隧道場效應晶體管和取決於厚度的帶隙的示意圖。C:特性轉移曲線顯示出陡峭的亞閾值擺幅和高導通電流。圖片:韓國科學技術高等研究院(KAIST)

研究人員報告了一種黑磷晶體管,可以用作替代的超低功率開關。KAIST物理系的Sungjae Cho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開發了可控厚度的黑磷隧道場效應晶體管(TFET),相對於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晶體管該晶體管的開關功耗比傳統的低10倍,待機功耗也比傳統的低10000倍。

該研究小組表示,他們開發的快速和低功耗的晶體管,可以取代傳統的CMOS晶體管。特別是,他們解決了降低TFET操作速度和性能的問題,為擴展摩爾定律鋪平了道路。

在上個月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上的這項研究中,Cho教授的團隊報告了一種天然異質結TFET,其黑磷層厚度可隨空間變化而沒有界面問題。他們在4-5dec的電流範圍內實現了創紀錄的低平均亞閾值擺幅值,並實現了創紀錄的高通態電流,這使得TFET能夠以比傳統CMOS晶體管更高的速度運行,並且功耗更低。

黑磷隧道場效應晶體管TFET,更快的速度和超低功耗集成電路的突破

黑磷異質結隧道場效應晶體管(BP NHJ-TFET)的光學圖像和示意性結構。 (圖a)完整的BP NHJ-TFET器件的光學圖像(左)和單層黑鱗片(右)。橙色和綠色的多邊形分別表示塊狀黑鱗(BP)和片狀單層黑鱗(ML BP)。(b)完整BP NHJ TFET的結構示意圖。

Cho教授說:“我們成功開發出第一個達到快速、低功耗開關基本標準的晶體管。我們新開發的TFET可以解決有關TFET性能下降的重大問題,從而取代CMOS晶體管。”

晶體管的不斷縮小一直是當前信息技術成功發展的關鍵。然而,隨著摩爾定律因功耗增加而達到極限,迫切需要開發新的替代晶體管設計。

在進一步縮小晶體管尺寸的同時,要降低開關和待機功耗,就必須克服亞閾值擺幅的熱電子極限,該極限被定義為亞閾值範圍內每十倍電流增加所需的電壓。為了減少CMOS電路的開關和待機功率,降低晶體管的亞閾值擺幅至關重要。

然而,由於熱載流子注入,CMOS晶體管存在60mV/dec的基本亞閾值擺幅極限。《國際設備和系統路線圖》已經預測,在不久的將來,將需要採用CMOS以外的新材料製成的具有新幾何形狀的新器件,以應對縮小晶體管尺寸的挑戰。特別是,由於可以將TFET的亞閾值擺幅大大降低到60mV/dec的熱電子極限以下,因此建議將TFET作為CMOS晶體管的主要替代產品。TFET通過量子隧穿操作,這不會像CMOS晶體管的熱注入那樣限制亞閾值擺幅。

特別是,異質結TFET具有提供低亞閾值擺幅和高導通電流的巨大潛力。高導通電流對於晶體管的快速運行至關重要,因為將設備充電至導通狀態需要花費較長時間且電流較低。與理論上的預期不同,由於異質結中的界面問題,以前開發的異質結TFET的導通狀態電流比CMOS晶體管低100-100000倍(慢100-100000倍的運行速度)。這種低運行速度阻礙了用低功耗TFET替代CMOS晶體管。

Cho教授說:“就我們所知,我們已經首次展示了針對快速和超低功耗操作的TFET優化,這對於替代用於低功耗應用的CMOS晶體管至關重要。” 他說,他很高興擴展摩爾定律,該定律最終可能會影響生活和社會的幾乎各個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