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物理知识点都会,但为什么一做题就不会写了?

陈俐伶


我是一名理科老师,对于理科科目,重在知识的掌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举一反三的培养。学习没有捷径,学习理科更没有!

首先,掌握基础知识和老师给拓展的各种该掌握的知识,这是我们的工具。掌握基础知识是最基本的!能应对最简单的书本上的题型,但是掌握基础知识远远不够,根本应对不了考试题型。

其次,就是逻辑思维的训练和举一反三的培养,其实就是让我们多练习,学习没有捷径,只有不断地练习见各种题型,才能应对考试的题目,这大概就是见多识广的道理吧,但是真的有用,百分之九十九的学生知识都会做题不会都是因为没有多练习,没有学以致用,没有使学到的知识得到很好的运用。

最后,以上只是短暂的掌握,要想掌握的更扎实必须建立错题本,平时的错题写到一个本上,不定时的翻看,这是一个特别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必有成效!

希望对所有的学子们有所帮助,谢谢!





小翟1688


你这个问题,从两个方面来帮你答。

一、知识点一定要掌握清楚透彻,不要似懂非懂,如果知识点似懂非懂的时候,题做不出来就很正常。你要首先确定知识点你都掌握并且理解。

二、如果第一点能做到确定,那就说明你判题的方法出现错误,如图:这一张图看起来差不多,但是图中黄圈和红圈。两个箭头的方向正好是相反的。如果你解题不明白,这题也做不对。

以上只是举了个简单的例子。具体如何解决问题,你可以按着我说的这两个方法自己去对照的解决。

希望我们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立哥聊学习


有部分学生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物理上课一听就会,考试一做就错,经常听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很聪明,就是在学习上,尤其是物理学习上不用功。

呵呵,我也是醉了。问题就出在这个所谓的聪明上面了。因为这是孩子在耍小聪明所致!

家长本身就有问题,界定的聪明其实是偷懒钻营现象。而不是真的智力超群!经常这样对外人说自己孩子聪明,久而久之孩子自己也认为自己智力超群了。干什么事情都是蜻蜓点水不能深入,在初中物理学习的时候还可以混一下。但是到了高中,面对需要扑下身子动脑筋的物理知识的时候就开始裸游了。

所以,我建议,

一,家长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去没有底线或者根据的去表扬自己的孩子聪明。

二,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要结合老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看看是不是基本没有打牢似是而非,还是做题粗心考虑不周,还是心里有写的不规范造成的等原因。

三,面对现实,当机立断。现在选课走班给很多学生提供了发挥自己特长科目的机会,如果孩子一直是这种所谓的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状态,那就抓紧换科,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悠然7518


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经常会碰到“一听就懂、一考就懵”的现象,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不仅分布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各个学科,而且还分布在小学、中学、大学等各个阶段,甚至很多人在参加工作后仍然会碰到这种问题。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又该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呢?下面,我将以题目中所说的物理学科为例,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我们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分析它出现的原因,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三点:

  1. 学生对知识点理解不够深入。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我们学习物理,就要接触声、光、热、电、力等多个方面的各种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大多有着联系。如果学生们不去深入理解,仅仅浅尝辄止的话,那么这些知识点还是比较容易听懂的,也就会给有些学生“都懂了”的错觉。但是“听懂了”并不代表“掌握了”,这个过程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

  2. 习题练习还不够充足。一般来说,我们在学习了新知识以后,都会通过做习题来巩固提高。如果没有足够的习题练习,我们就达不到深刻理解的程度,考试的时候就会出现“提笔忘字”的尴尬场面。

  3. 学生可能存在自大心理。有些学生心态浮躁,眼高手低,不能够静下心来仔细思考,认为自己真的太聪明了,这些知识点都太简单了,没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二、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前面我们系统分析了出现这种现象的三个主要原因,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1. 梳理总结知识点,融会贯通。在每个单元教学结束后,老师、学生应当对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解题方法。在复习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梳理出来,使之融会贯通,形成一张严密的“知识网”。例如:高中物理中的力学、电学、磁学和运动学都是相互联系非常紧密的,这里面有很多知识点,又是考试的绝对重点,所以一定要做好梳理总结。

  2. 多做习题,熟能生巧。实践是检验整理的唯一标准,学得好不好,考试全知道。学生们在学习之后多做习题很有必要,这样可以把学到的知识巩固好,也能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强。我认为,在做习题的时候,学生们应该多注意分析题目的考点,解题后应该注意总结解题方法,这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习题虽多,但“万变不离其宗”。个人建议不要搞“题海”战术,我们不能为了做题而做题,不能给学生们增加太多负担。

  3. 端正学习态度,夯实基础。态度决定高度,学生们在学习中一定要谦虚认真、不耻下问,把老师所教授的知识吸收消化,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变成自己的知识。万丈高楼平地起,所以把学习基础打扎实也非常重要,因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考试的时候,其实大部分也都是考基础知识,拔高的部分毕竟只是少数。

综上所述:因为有些学生对知识点理解不深、练习不够,可能存在自大心理等原因,导致“知识点都懂了”,但“一做题就不会了”。建议这些学生应当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夯实学习基础,多做习题巩固提高,经常梳理总结方法,静下心来把知识点学深悟透,形成严密的知识网络。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应该当好帮手,及时提供有效的帮助。



学神一拖三


你好,我是司南教育孟老师。

知识点都会,但是一做题就出现问题,这个现象在很多学生当中都普遍存在。理科比较讲究融会贯通,也就是要考虑知识的连贯性。把知识点看成一个整体,不要把它单独当成一个个体来看。

比如初中物理的密度和力学就可以结合出题;滑轮组和力学同样也可以结合出题。

再一个就是对知识点的不能单单明白,还要做到真正理解。

比如欧姆定律公式I=U/R,我们都知道,在电阻一定是,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大,电流越小。那么它的变形公式R=U/I,很多同学就会认为,电流一定时,电压越大,电阻越大。其实是不对的,因为电阻是特性,不会因为电流或者电压增大过降低而改变,这就是对知识理解的不透彻导致的一个错误的只是盲点。

建议是,第一,对每个知识点要有充分的理解,然后配合对应的题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第二,第一步没有问题之后,再练习知识点结合的题目,做到融会贯通。

希望回答对你有用[灵光一闪]


Alevel数理化专业辅导


我是中学物理老师,我来分析下我的观点。当班主任也有十多年了,课间操时间都要监督学生做操。学生哪节做错了,动作不到位等我都很清楚。试问自己会做吗?学习跟做操也非常像。不要做旁观者,要有实践。所以在课堂上老师都会有当堂练习。要做到行知合一,行动在前面。这样会才叫会。前面的你只能说是懂了。


雾理vs悟理


物理相对于枯燥无味的数学来讲,更贴近我现实一点,反过来说,物理需要我们应用到实践中来。物理知识点都会,但是物理更注重的是理解,正所谓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明白来了这些知识点是怎么来的,就能更好的运用起来。

物理可以分为几大块,电,磁,力,运动,等等。理解了知识点后,要多做一些题,把这些知识点运用起来,熟能生巧,多运用了,自然就会了。

把没有做出来的题,听老师讲完之后要反思自己为什么做不出来,是自己对知识点理解的不够透彻还是其他的原因,准备一个错题本,把这些题记下来,常加联系。

自己学习物理总是枯燥无味的,课间可以和同学一起探讨,和同学一起学习,记得回更深。学习还有乐趣。认真分析题目的每一句话,每一句话都能提出来什么条件,把这些条件都列出来,根据条件,往知识点上靠。

总之,首先要理解知识点而不是死记硬背,物理注重的就是理解。其次,要多做习题,把知识点应用起来,最后要多加练习做错的类型题。

加油,相信你。一定可以克服这个困难的!



vba晓伦


会了公式仅仅是公式,运用公式灵活解题。

当我们学习物理知识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会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让你知道公式的一个简单原理。但是此时跟运用公式解题还是已经差距了。

有一些这也是因为为什么刚交完公司的时候,马上找一道非常简单的题。通过这样简单的题来对公式进行一个简单初步的理解。迈向你姐提的第1步。

解题的时候可能设置一些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情景,或者是你新学的公式,与之前的公式有相关联系。或者说整个题的思维模式是反向运用公式的。很多方面都应该按照实际情况去考虑,而不是说给你一道题,直接拿公式G=mg直接可以解出来。

另外在解题过程当中,如果遇到考试等一些相关情景,你会从心理上比较欣赏会对一些题,不能马上有相应的思路,这也是会物理知识,但不一定能答出题一种特殊的情景。

做题的思路很主要不要上来就想直接用公式,应该通过本题具体的情况把思想思路打开,而不是上来就像公式。这样的思想有可能被禁锢住,从而影响你作答。但是有的时候你想一想很多都是万变不离其宗提的样式很多,但是归根结底还是通过这一个公式,但是你通过这一个公式可以解除万千般多种题。

说的不一定对,高中三年是物理班主任,我学的也不是很好,现在可能都忘了吧。





晓风尘


感觉物理知识点背会了,但不会写题。

如果真的背会了,不存在这个问题。

首先,所谓都会了,是什么概念?

我问你,光沿直线传播条件是什么?

你能够流利的准确的表述出来吗?

透镜成像规律的5条,你能流利的说出来吗?

如果不行,怎么叫都会了。

其次,理解吗?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水在烧开之前,从烧杯底的气泡,到液体表面的过程,是先变大还是后变小,还是先变小后变大,发出的是什么声音?

水在沸腾后,从烧杯底到液体表面,气泡是由大变小,还是由小变大,声音又是什么?

原因是什么,你清楚吗?

如果不是这样,不能说是学会了。

最后,要进行针对性的练题。

你说所谓的学会,有进行针对性的练题了吗?如果题不会,你知道什么地方是你常容易发生的错题,进行针对性的相似体练习,你做了吗?

如果没有,老师一讲就会,一看答案就会,这就形成一个会了的假象。

才出现自己一做就错的情况,明白了吗?



关山五十州


眼高手低说的就是这种情形吧?知识点会,只是理论上的掌握。而做题更多检验的是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能力。背好了,不代表会运用了,实践出真知。况且知识点要么是老师要么是课本直接传授给你的,能否经过自己的思考再思考然后整合成自己的东西,这一点非常关键。所以,建议把听到的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尽量转换成为什么是这样的结论的反问,多问几个为什么,逻辑思维做题能力自然会得到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