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赖氏祖祠

兴宁赖氏祖祠

宗祠,即祠堂、宗庙、祖庙、祖祠,是供奉祖先和祭祀场所,是我国儒家传统文化的象征。宗祠制度产生于周代,上古时代,士大夫不敢建宗庙,宗庙为天子专有。宋代朱熹提倡家族祠堂:每个家族建立一个奉祀高、曾、祖、祢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龛。祠堂是族权与神权交织中心。宗祠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儒教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有祖先崇拜传统的民族。在每个家族中,往往都有一个场所来供奉已去世的祖先的神主牌位。所以,旧时的每个家族都会有本家族的祠堂,并给它取一个名号,这个名号就叫"堂号",目的是让子孙们每提起自家堂号就知道本族的来源,纪念祖先功德。

据兴宁赖氏族谱记载,明朝初年朝美公五世裔孙赖天赋于明洪武元年至洪武四年(1368--1371)任兴宁主簿时,先后有叔侄兄弟堂兄弟十六人从福建永定汤湖村等地迁徙至兴宁置地创业,并在此开基,繁衍生息。这批先祖们包括天赋公本房共有十七位,即十七支系在兴宁迅速蕃衍,开枝散叶,遂成当地一大旺族。至清康熙年间,这十七支系的裔孙们感念先祖创业艰辛,合力在兴宁城中兴建宗祠,供奉十七位先祖及其派下的列祖列宗,名曰“赖氏祖祠”。祠堂占地面积约四百平方米,分上中下三堂布局,石柱木梁、外墙为坚固的三合土,内墙为土木结构,门楼上用青石镌刻着隽永的“赖氏祖祠”四个大字,上方嵌筑着据称是御赐的“恩荣”两个鎏金大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