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冰心,世纪老人用作品感召生活和时代,不愧一片冰心在玉壶

每次去烟台,我都会去烟台山上的冰心纪念馆去拜谒。驻足在冰心妈妈的这幅照片前,看着看着,眼睛就湿润了,就是这位母亲一样的作家,兼具诗人、翻译家、儿童文学家于一身,学富五车,用她的《小橘灯》等作品,给了读者对生活的期待和热爱。

作家冰心,世纪老人用作品感召生活和时代,不愧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心生于1900年,原名谢婉莹,笔名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于1999年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作家冰心,世纪老人用作品感召生活和时代,不愧一片冰心在玉壶

1903年,因为父亲谢葆璋受命海军训练营营长,同时负责筹办海军学校,冰心于是随着父亲迁至烟台,他在烟台生活居住了8年,在美丽的海滨度过了她幸福而多彩的童年生活。

作家冰心,世纪老人用作品感召生活和时代,不愧一片冰心在玉壶

曾经在一个夏天的黄昏,冰心随父亲在海边散步,在沙滩,面对海面夕阳下的满天红霞,冰心要父亲谈谈烟台的海。那一刻,父亲的脸上充满了严肃。父亲告诉冰心,中国北方海岸好看的港湾多的是,比如威海卫、大连、青岛,都是很美的,但都被外国人占领了,都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只有烟台是我们的!父亲的一番话,深深地烙刻在幼小冰心的心灵里。

作家冰心,世纪老人用作品感召生活和时代,不愧一片冰心在玉壶

在烟台,冰心开始读书。家塾启蒙学习期间,已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7岁她就读过《三国演义》、《水浒》等。与此同时,还读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说部丛书",其中就有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块肉余生述》等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在读《块肉余生述》时,当可怜的大卫,从虐待他的店主出走,去投奔他的姨婆,旅途中饥饿交迫……

冰心一边流泪,一边在本子上写着……

烟台的大海陶冶了冰心的性情,开阔了冰心的心胸;而她父亲的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更深深地影响着她幼小的心灵。

作家冰心,世纪老人用作品感召生活和时代,不愧一片冰心在玉壶

从3岁到11岁,冰心在海边度过了金色的童年,烟台的生活滋润了她的心田。冰心多次对人们说——"烟台是我灵魂的故乡"。

以上这些故事,都被冰心写进了已经出版的《冰心与烟台》文集等书刊。

山东烟台市兴建的冰心纪念馆,馆址就在烟台山半山坡上的原烟台东海关税务司官邸。尽管时光更迭,一个世纪倏忽而过,然而烟台山依然青春勃发,"冰心纪念馆"给这座烟台的名山带来了人流和欢笑。

作家冰心,世纪老人用作品感召生活和时代,不愧一片冰心在玉壶

烟台冰心纪念馆的一位馆员告诉前来拜谒的各地游人说,冰心纪念馆已征集到与冰心相关的书籍、用品、信件等文物50多件,包括冰心曾穿用过的短袖旗袍、毛背心、方凳等生活物品,与邓颖超、叶圣陶、夏衍等会面的影像和音响资料,冰心的信件等宝贵文物。

冰心纪念馆的门前,是人们精心建设的冰心玫瑰园。院子里安放着着冰心铜雕坐像,展馆内则安放着冰心汉白玉塑像。两尊冰心雕像栩栩如生,许多游人与冰心塑像合影留念,可见人们喜爱冰心的程度了。

作家冰心,世纪老人用作品感召生活和时代,不愧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心纪念馆由“大海的女儿”“割不断的乡情”“无尽的眷恋”“永远的冰心”四部分组成。纪念馆的展出以图片为主,兼有图书、手迹等实物。从小时候的懵懂童年,到离开家乡远渡重洋;从步入婚姻殿堂,到成为慈眉善目的和平使者,展览浓缩了冰心前辈的人生轨迹,看后不免让人思考和感悟。

展室中,有间还原了冰心晚年书房兼卧室的屋子。写字台上的台灯、笔筒和茶杯,壁炉架上的玫瑰花,书橱内的书籍、地球仪和儿童玩具等,无不让我感到格外的温馨。尤其是那几只海螺,更能让人们看出冰心对大海的热爱和宽广的胸怀。
冰心纪念馆展出的冰心妈妈生前与她的朋友们的照片和书信,十分精彩,还原了冰心妈妈为人的热情厚重。

作家冰心,世纪老人用作品感召生活和时代,不愧一片冰心在玉壶

在著名作家巴金写给冰心的一封信节选的镜框前,我感慨万端。在文坛史上,无人不知巴金和冰心60年余年的莫逆之交,他们一直以姐弟相称。

据介绍。巴金与冰心有着60余年的交往与友情。早年巴金就从冰心的小诗中得到温暖和安慰,他曾说:“从她的作品那里我们得到了不少的温暖和安慰。我们知道了爱星、爱海,而且我们从那些亲切而美丽的语句里重温了我们永久失去了的母爱。”

作家冰心,世纪老人用作品感召生活和时代,不愧一片冰心在玉壶

上世纪30年代初期,他们在北京相识,冰心第一次见巴金,就把他当成自己的亲弟弟:“我爱他就像爱自己的亲弟弟一样……他的可佩,就是为人的真诚,他对恋爱和婚姻的态度上的严肃和专一。”上世纪40年代初,巴金为困难中的冰心编辑出版《冰心著作集》,两人从此成为患难中的朋友。此后即使是冰心远在日本期间,两人依旧保持着经常的联系。这段友谊,随着时间的流逝并没有淹没在岁月的长河里,经过历史风雨的洗礼,愈久愈厚,愈久愈香。到了上世纪80年代,他们的友谊有了进一步的深化与升华,一对文学界的老友,成为人生难得的知己。1994年1月3日冰心在巴金画像旁题写赠言:“人生得一知己足已,此际当以同怀视之。”巴金在题字中说:“冰心大姊的存在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她是一盏明灯,照亮我前面的道路,她比我更乐观。灯亮着,我放心地大步向前。灯亮着,我不会感到孤独。”

在冰心纪念馆,人们有机会重温这一文坛上的佳话。

作家冰心,世纪老人用作品感召生活和时代,不愧一片冰心在玉壶

我和不少朋友都有读《小橘灯》的经历,这篇文章就出自冰心之手,是冰心的代表作之一。

《小橘灯》的故事发生在1945年,此时抗战即将结束,国民党却加紧了白色恐怖,陪都重庆更是浓雾迷蒙、黑云压城,长期生活在战争离乱和黑暗统治中的人们对光明充满了无限渴望。“我”在重庆郊外偶遇的小姑娘,能在父失母病的艰难困苦中依然保持着勇敢、镇定、乐观的精神,这种坚强品格着实令人赞叹。《小橘灯》以饱蘸深情的笔墨,歌颂了这种勇敢面对困难的乐观精神,朴质温婉中蕴含着深厚的意蕴和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

作家冰心,世纪老人用作品感召生活和时代,不愧一片冰心在玉壶

文学艺术的使命在于创造出各式各样美的形象来满足人的审美需要。冰心的散文《小橘灯》中的主人公小姑娘,是一个极为平凡、贫苦的农家少女,而她的所言所行却无处不蕴含着内在的美--心灵美,情操美。冰心通过精巧的、别开生面的艺术构思,十分真实而生动地刻划了小姑娘这一美好、感人的艺术形象。

作家冰心,世纪老人用作品感召生活和时代,不愧一片冰心在玉壶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孩子们的心中,在冰心的心里和笔下。”站在纪念馆内写着这句话的展牌前,许多游人不愿离去。冰心作为我国最早的儿童作家,她从1923年起就开始发表儿童文学作品。她把孩子们看做是“最神圣的人”,为孩子们写下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等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这三部通讯集虽然发表的时间不同,但主题都是阳光、童真、美好和向往。

作家冰心,世纪老人用作品感召生活和时代,不愧一片冰心在玉壶

读过冰心的儿童文学作品读者都知道,冰心的儿童文学作品充满着对少年儿童的爱和希望。冰心从儿童的特点出发,寓教育于情趣之中,以情感人。冰心从不以少年儿童的教育者面貌出现,不以空泛的说教,生硬的训诫来教育儿童,而是采用与少年儿童促膝谈心的方式,以亲切、委婉的语调,述说自己生活中的见闻和内心的感受,并且叙述得那样有趣,那样娓娓动听,就像有一种魔力吸引着小读者。冰心在倾吐自己的感受时又是那样情感淳厚,意绪绵绵,幽幽地牵动了少年儿童的心,促使他们在激动、快乐、振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作品所表现的主题思想的启迪,从中得到教益。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启发少年儿童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是冰心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作家冰心,世纪老人用作品感召生活和时代,不愧一片冰心在玉壶

一位国外读者这样拍那个价冰心的作品:“冰心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宽广人性是它的生命力,虽然作品数量很少,而且没有长篇,但冰心那富有声音的作品,以及对人性的一种侧面的仔细的洞察,就像《小桔灯》一样,赋予我们以温暖心房的光芒。”

离开冰心纪念馆时,我在冰心妈妈的坐像雕塑前三鞠躬,向这位妈妈一样的作家致敬……

作家冰心,世纪老人用作品感召生活和时代,不愧一片冰心在玉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