郸城县吴台:农田“种”鲤鱼带贫奔小康

郸城县吴台:农田“种”鲤鱼带贫奔小康

周口日报·新周口客户端记者徐松

“张小楼的鲤鱼都在田地里‘种’着哩,这1亩地一年能卖20万元,带动20户贫困户致富。”2月22日,记者来到郸城县吴台镇探访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对农田春耕的影响,特别是对贫困户的影响时,吴台镇党委书记刘超的一番介绍,让记者初闻农田“种”鱼,甚感惊诧。

郸城县吴台:农田“种”鲤鱼带贫奔小康

田里到底怎么“种”的鲤鱼?原来,张小楼村是贫困村,经过3年奋战,贫困户仅剩20户。作为无山无矿无副业的普通农村,仅靠政府补贴和麦茬豆、豆茬麦的传统农作物收成,脱贫无忧,但奔上小康路依然很吃劲。

为此,吴台镇党委政府和张小楼村党员干部商议谋求见效快、收成高、贫困户能参与的致富项目,多次进县城、跑省城,找专家、求门路。

“哪有这样的好事儿呀?”刚开始,村民也都这样想。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村主任罗全立就是个有思路、爱钻研的能人。多年来一直在外闯荡的他知道有一种养鱼的方法不需要坑塘、河流的天然水源,而是在地上建鱼池,最适合张小楼这样四面不临水、土地一马平川的“穷乡僻壤”。

郸城县吴台:农田“种”鲤鱼带贫奔小康

罗全立的想法立即激起了郸城县农业农村局和吴台镇党委政府的兴趣,农业农村局积极帮扶争取扶贫项目,吴台镇给予政策支持,通过扶贫资金投资40多万元,利用村里的1亩多小片荒田地建成了20个养鱼的人工池塘——网箱。这些“网箱”利用方钢焊制成高1.5米、长6米的正方型框架,中间用帆布做成水池,每个水池通过水泵和电脑设备自动抽取地下水蓄水1.2米。

农业农村局还派出农技专家上门指导、建立远程监控程序、投入自动控温和投料设备、投放6000尾鱼苗……这一切的一切,没让群众拿一分钱。20户贫困户只需要派出劳动力来这里干点活、帮点工。到卖鱼的时候帮着捞鱼、转运即可。

此项目作为该村的集体资产,不仅20户贫困户每年底按销售额减去成本之后全员分红,而且根据盈余情况支持村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开饭啦!”罗全立通过手机监控系统看到了“网箱”中的鱼食不足,就触摸一下手机屏幕,位于20个“网箱”上的投料机开始如天女散花般喷洒鱼饲料。因初春尚寒,“网箱”里的鱼儿很聪明,它们没有“鲤鱼跃龙门”式的翻腾,罗全立说它们是潜在水底争抢着吞食,那水面上涌动的阵阵暗流就是鱼儿在进食的反映。

郸城县吴台:农田“种”鲤鱼带贫奔小康

“这都是党的政策好呀,脱贫攻坚扶贫项目让我们剩余的20户贫困户一举脱贫,提前奔小康。”罗全立满脸欣喜地一边说,一边拿起手抄网向池里捞去。“看,足斤啦!年底不耽误吃大鲤鱼,一箱能产2000斤,如果按每斤5元计算,一箱收入万把块,这20箱稳定收入近20万元。”

“这样的项目‘种’得巧,把致富的希望‘种’在了贫困户的心坎上。”吴台镇镇长杨培峰看着手抄网里翻腾的鱼儿欣慰地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