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进:爷爷的教诲



渭南文坛 听书 | 杨进:爷爷的教诲

爷爷病了,已入了膏肓,不会说话,也不能吃喝,痴痴呆呆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来了人也不会打招呼了。

在听说爷爷病了之后,我们这些子孙晚辈们连忙都赶了回去,生怕就此决别,阴阳两隔了。经过几个小时的跋涉终于站到病房,在病床上昏昏沉沉,似睡非睡,身体连接着各种莫名其妙的仪器,那闪烁的光点和歪歪扭扭的曲线似乎在表达着生命的艰辛。

一个好端端的人忽然就成了这幅模样,让人十分忧心,奶奶在边上不时念叨:“这人不得活了,吃也不会吃了……”。我们这些晚辈们就在边上安慰:“没事的,过几天就好了!”。

渭南文坛 听书 | 杨进:爷爷的教诲

过几天后,爷爷依旧躺在床上,病情没有出现大的改观,医生也不再愿意医治,他们的理由是任何的药物、手段都再难起疗效。亲人们的心情凝重,但仍旧挤出些微笑,面对病痛,也面对这世间的无常……

爷爷很平凡,没享过什么福,小时候跟随太奶奶走村窜巷的讨过饭,有一次返回时因为天太黑差点走进水库里。他经历过战争,形容敌方飞机的轰鸣是以为有蜜蜂钻到了送饭的陶罐里。他见过能人异士,轻身一纵丈二高,能徒手揭掉屋梁上的草皮白灰……他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山西太原,这些都是他自己讲给我们这些孩子听的,毋须论证。

他脸上岁月纵横,如同黄土高原上遍布的沟壑;皮肤黢黑,代表着山河变幻的沧桑;两片干裂的嘴唇间总是叼一支长柄的烟斗,吸上几口就会拿在手里找身边的硬物敲的“梆梆”响,磕掉烟斗中燃尽的烟灰,那声音在山间回荡,而他却一言不发凝神远方的群山叠障。

渭南文坛 听书 | 杨进:爷爷的教诲

我对爷爷的记忆一直如此,从记事开始到现在没有任何的变化。但他却还是老了,躺倒在了病床上,再难自己起身。

爷爷生在窑洞里,长在黄土地,坚守着一个农人的本份。春耕秋收,寒来暑往,不敢有一丝的懈怠,双手布满了老茧,用血肉之躯撑起来一个家庭,喂养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如今也早已各自己成家立业,儿女的儿女也都陆续结婚生子,开枝散叶。按年历他已经八十一岁了,古书上说“寿登耄耋,富贵不可胜言。”本来幸福的生活,可他却就落到了这样的境地。

面对生命的苦难,所有人都表现的束手无策。在医院这个地方,每天都有人被送进来,有的还能走出去,但有的却永远地留在了这里。我的爷爷很坚强,他在十多天之后出院了,对于亲人们来说这总算是个好消息,都希望他能尽快的好起来吧!

渭南文坛 听书 | 杨进:爷爷的教诲

我是常年漂泊在外的人,很快便又要走了,亲情多少有些疏离。当我望着这个病体恹恹的老人时,他嘴角上扬,竟然露出了一丝难以察觉的微笑,那里边有喜悦,有慈爱,更多的应该是自信和坚强……,我拍拍他的手,他艰难的点了点头。

这一幕过去了几个月,但却像刻到了脑子里,有时遇着什么困难了,我就会想起我的爷爷和他艰难的微笑,心想再有什么会比病痛更折磨人的呀?提醒自己要加油必须要振作起来啊!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如此,我才似乎真正的理解了生命的意义。

渭南文坛 听书 | 杨进:爷爷的教诲

【作者简介】杨进,男,1990年出生于陕西榆林清涧县,文学爱好者,作品发表于《西部散文选刊》微刊等网络平台。《渭南文坛》特约作者。

渭南文坛 听书 | 杨进:爷爷的教诲

【主播简介】平凡,管理工作,喜欢朗诵,多家平台金牌主播。《渭南文坛》特约作者。

渭南文坛 听书 | 杨进:爷爷的教诲

渭南文坛 听书 | 杨进:爷爷的教诲

渭南文坛 听书 | 杨进:爷爷的教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