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脾气呢?好像得了暴躁症,经常对妈发火,忍不住又会后悔?

柳叶眉22


你能意识到自己有这个问题并想改正,其实已经成功一半了。把每次家人对你的唠叨看做是对你爱的表现,一生气就深呼吸,想着生气一次等于得了一次肝炎,生气多了会没命的,并且坚信此莫生气的养生之道,肯定能控制好你的脾气。[灵光一闪]想排泄自己的负面情绪的话,运动是不错的选择。


依依的嘟嘟


看到你的这个问题,我立马联想到我的弟弟与母亲,两人的大战场面。

案例引导

母亲说“你去楼下倒垃圾吧”,弟弟反驳一句“为什么是我”,母亲已经有点“火冒一丈”,但还是抑制着回答“难道你不是家里的一份子吗?”弟弟这时已经火冒三丈了,“为什么不是爸爸和姐姐去?每次都是我,我就不去。”

母亲的火也窜了上来,“整天呆在家,无所事事,就知道吃饭睡觉刷手机,干过一件正事吗?只让你倒个垃圾,就怨天怨地,那我呢?凭什么我一个人做那么多?”

都说得理饶人,弟弟是不得理也不饶人,“那谁让你做了,不想做就不要做,你就爱多管闲事。”

故事讲到这里,想必你也能猜到最后的结果,双方都撂下最后一句狠话,进入各自的封闭空间,接着这个家迎来喧闹后的冷战期。

但冷战时间并不超过一天,弟弟就向母亲服软道歉,并说明自己也“忍不住”,而作为母亲,一是知道儿子的性格如此,另外也是母爱的包容,这个家便又恢复一派祥和了。

难道每次都要先大吵一架?损伤元气之后再重归于好吗?难道就不能在战争爆发之前就及时和平解决吗?要知道人的忍耐限度是有限的,滴水还能穿石,更何况是怨气爆表时的恶语呢?

是什么原因让你控制不住自己呢?

一、是矛盾升级了吗?

本来只是一件倒垃圾的事情,两个人在争吵时却上升到家务分工,对家庭承担的责任大小上。

由一个单纯的行动上升到家庭责任,把倒不倒垃圾的问题升级为家庭责任,这属于矛盾升级。

简单来说,即是没有就事论事。

二、是戳中自己的痛处了吗?

当母亲说弟弟每天吃饭睡觉刷手机时,弟弟的脸突然变得涨红,且纯属于无理取闹型的回嘴“不想做就不要做了,谁让你做了?”

弟弟平常也会坦言,觉得自己整天无所事事,说明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但当别人指出时,人都会自觉地回击对方,试图掩盖自己的不足。

三、是积怨已久了吗?

从母亲的回击中可以看出,家务分工不平等,已在她的心中埋藏已久。

确实在我家大多数家务活都由母亲一人承担,当她想让别人分担一点,却遭到拒绝时,自然就像积压已久的火山喷发了

四、是刻板印象作祟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而正视这种模式,也让别人对我们形成了固定的看法,这就是刻板印象

其实并不是垃圾都由弟弟倒,谁顺手就谁实倒。但在他眼里已经形成这种固定的意识,

认为垃圾只有自己一个在倒,并且对我们其他人倒垃圾视而不见。

五、是好胜、博弈心理所致吗?

双方在争吵爆发中期就已经想一争高下,决定胜负,谁都想证明自己是对的,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

如果在弟弟坚决表明不到垃圾时,母亲就作罢,也不会有后续大家争的脸红脖子粗的场面。

但母亲一度想证明自己说的对,是以理服人,并不像弟弟一样胡搅蛮缠,而且坚信自己能够说服弟弟去倒垃圾。

其实争吵到各方发言两三句后就已经转化为一场棋局且是无求和的一场对弈。


弄清楚为何会发生激烈的矛盾,就针对原因提出几个解决的办法,学会控制情绪,不再做情绪的奴隶。

解决办法

一、检视是否就事论事

很多人在发生矛盾处理问题时,都会产生隔靴搔痒,甚至“驴头不对马嘴”的情况。从而使一个问题转化为其他或更多问题。

当产生的问题多时,自然会更容易产生无力感,更容易激怒情绪,控制不住自己。

二、察觉不足并接受

我们每个人都是不愿意袒露自己的缺点,但根据心理学研究发现,当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承认时反而会带来正面效果。

往小了说说会在别人指出时避免一场矛盾,往大了说会帮助我们加长短板,发挥木桶的最大效用。

三、及时表达感受

当出现问题时,多与对方交流感受,并说明只是表达感受。

例如母亲想让弟弟倒垃圾时,可以直接说“我感觉自己整天在做家务,还都做不完,好累啊,你能帮我去倒垃圾吗?”或许弟弟会体谅到母亲的劳累,就下去了。

而弟弟也可以试着表达“我也觉得我每天呆在家好无聊,没有成就感,很烦心”。

在表达感受之后,对方会去体会你的感受,从当下的事情解决深埋在心里的疑惑。

四、摒弃偏见与刻板印象

如果我们对一个人形成固定的看法,就会对他采取相应的固定的应对模式,每次发生问题时,都会采取“换汤不换药”的手段

试想一下,是否因为妈妈经常睡懒觉,就觉得她永远不可能早起给你做早餐;因为爸爸经常晚回家,就不会给他打电话,早点回来吃晚饭。

这都是刻板印象的表现,中国有句俗“士别三日应当刮目相看”,这是说明了人的变化性与复杂性,提倡我们应当避免一成不变的看法

五、克服自己的好胜心

发生拌嘴时,不要在心里默默给自己暗示,“我就是对的,他就是错的”,这样一开始就进入了零和博弈游戏,只会加剧矛盾,走向白热化。

如果是树立一种交流表达的心态,双方都说出自己的观点,在不同的观点中寻求相同点,都说“君子和而不同”,最后寻找到一种双方都同意的解决办法。

结束语:我们总是因为控制不住情绪而发生令人不愉快,懊恼的事情,很多都只是给出简单的场景应对措施,但是拔草要除根,同样的道理,我希望能够从根本上发现原因,帮助你彻底掌控自己的情绪。


hop1hip


我的脾气孤独暴躁,不随群,经常一点小事儿都想发脾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感觉到了,脾气孤傲,对家人的伤害和工作都不利!后来遇事自己提醒自己,要控制心情,不急不躁!又通过画画,画画能使人烦躁的心平静一下,修心养性,再加上和同事,朋友不断学习,沟通,我的性格慢慢变得很随和,处理事情也有了很好的提高!感谢我的老师们,爱你们[玫瑰]


秀秀工笔画


您好,我是心理咨询师李海霞。

看到你觉察到了自己的这个问题,并且想改变,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

您提到了经常对妈妈发火,伤害了自己最亲近的家人。事后也会特别后悔。但是反复循环,不知道如何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气。

心理学上对待失控的情绪,一般采用疏导的方法,而不是单一的控制。这很像洪水。宜疏不宜堵。

老师教你下疏导情绪的方法。以后不止可以用到和妈妈的关系上面。也可以用到其他你想发脾气的场合。

首先,要看到自己的坏情绪。它可能是长期以来没有被看到,所以积累在潜意识里面。遇到了合适的火药线就选择爆发出来。那就需要你看见自己平时的火药是如何积累起来的。简单的说就是先解读你的坏情绪是什么?

第二步。安抚自己的坏情绪。告诉自己说每个人都有想发脾气的时候。

第三步。看到自己坏情绪背后隐藏的真正需求是什么?比方说你经常在什么情况下和妈妈发火?妈妈说了什么会刺激到你。比方说妈妈总是批评你的时候你会发火。那你发火的背后隐藏的就是希望得到妈妈的认可和肯定。

第四步。坏情绪不都是不好的。情绪部分真正的好或者坏。就像天气的晴朗和阴雨。它的出现都是在提醒你什么。你从自己的坏情绪当中看到了自己需要成长的部分是什么呢?它教会了你什么?

第五步。经过以上的步骤,来到了最后。你既然学到了什么。打算以后具体怎么做来让自己成长呢?

希望以上情绪疏导的方法对您有用,您可以对照下看看自己的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练习来让自己平静,改善和成长。老师针对您说的情况,因为没有写到具体原因。所以只能概括性的给您意见。

下次如果还是想要对妈妈发火。请您也可以加上以下的方法。

首先,离开你想要发火的场合。避开。可以出去走一会儿,或者卫生间待一会儿。等你冷静了再说。

其次,和妈妈多描述自己的感受。让妈妈清楚她的某些行为让你产生了具体哪种受伤的感受。而不是简单的发火还击。

再次。如果妈妈的哪些做法让你不太舒服。需要关注下妈妈是否太累或者有她的苦衷,而不是只看到妈妈行为的表象。

最后,多采用肯定对方的说话方式。再提出否定意见。


经过了这些练习和具体方法。我相信您的疏导情绪能力会越来越好。希望可以帮到您。


心理咨询师李海霞


‘明知发脾气不好,刧控制不了;明知对妈发火是好,后悔也克服不了。

你可能对发脾气获得好处了,你可能在用发火在控制怕你发火的妈妈,而且屡屡见效。你们可能认为发火总比生闷气好。却不知发脾气伤害了亲密的母子关系,阻碍了情感的交流,同时也让自己陷入悔疚沮丧的情绪中。

其实发脾气没有多少好处,伤害了亲人也损害自已身心健康,是不可取的。

若你想改变乱发脾气,可以用正当方式去发泄愤怒情偖,用新的思维方式去改变自己。

——每当发脾气时,首先冷静地思考,提醒自已:发脾气是没有多少好处,伤人害已,坚决要改掉。

——当要动怒时,试试推迟动怒的时间。感到将情绪失制,先推迟十五秒钟,再发一下火,下一次推迟三十秒,如果学会了推迟动怒,你就学会了自我控制。推迟动怒也就是控制动怒

——写发脾气日记,写出你的真实感受,梳理

自己的情绪来由,进行理性分析。当你洋洋洒洒写出数百字后,你的情绪可能缓和多了。

——当你被负面情绪包围时,就去听听音乐吧,在优美轻柔的旋律中,心灵沉浸其中,你的心情顿时云淡风轻。

——做点家务活吧,在家里忙起来动起来,把坏心情扫除掉,这会讨妈妈的喜欢的。

——当心情不好时,就很跟妈妈聊聊,对最亲爰人畅所欲言,表达你的愧疚之心,得到妈妈的理解,你会自然恢复心理平衡。

——学会面带微笑,微笑能掩饰不良情绪,也能感染不良情绪。对亲爱的人微笑,你会得到更多更好的回报。

的确,有的人把最美的微笑送给外边的人,却把最坏的脾气留给了最亲最爱的人。后悔是无益的,不如改掉,若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留言,关注我哦!




文心一


脾气,是日常生活中常常碰到的普遍心里现象之一。不少青年脾气急躁,遇事容易冲动,特别是对一些不顺心或自己看不惯的事,常常容易生气或怄气,有时还同人家争吵,说出一些使人难堪的话,或影响同志间团结,或影响了家庭的和睦。 人的脾气有好有坏。脾气好的人无论到哪里,都会受到欢迎,别人喜欢同他合作、共事;脾气不好的人,则常常给自己和别人带来苦恼,使别人觉得难于与之相处。有人作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男女青年在选择配偶时,都把要求对方脾气好作为条件之一。根据经验我们也知道,在一个家庭或一个人所处的小单位里,如果有一两个脾气不好的人,常会使这个家庭或集体搞不好团结。因此,改掉坏脾气不仅是为了消除个人的苦恼,而且也是为了促进家庭和睦,增强集体团结。 人的脾气的好与赖,与人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有很大关系。温顺、平和、忍耐等好脾气,往往同和睦温暖的家庭环境以及良好的教养有密切的联系;而暴躁、倔犟、怪癖、任性等坏脾气,则常常与娇生惯养、过分溺爱或得不到家庭温暖、父母的要求过于严厉有关。个人生活道路的平坦或坎坷,对人的脾气和性格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是说人的脾气、性格有稳定性的一面,但并不是说脾气、性格是固定不变的。大家知道有些人年轻时脾气暴躁,犟得像一条不听使唤的牛;但经过生活的磨炼,特别是吃了坏脾气的亏,后来他的脾气就慢慢变得比较平和了,对事情也不那么固执己见。所以坏脾气是可以改变的。当然,也有不改变的,那是由于他自己没有改变坏脾气的要求,或者有要求而没有认真地去改。 那么,怎样才能改掉坏脾气呢?首先,最重要的是要很好地认识坏脾气的危害。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总要同其他人进行接触和交往,希望得到别人(当然不可能是一切人)的好感、友情、赞赏、合作,否则,就会感到孤独、寂寞,没有生气,寸步难行。人的行为是受意识调节和控制的,认识了坏脾气的危害,便可从内心产生改掉坏脾气的要求。其次,要加强思想修养。只有心中经常想到别人,尊重别人的利益和需要,才会对别人温存、体贴、热爱。只有时刻把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不至于意气用事,固执己见,才能遇事平心静气,三思而行。最后,对改掉坏脾气要有决心和毅力,不能今天想起来了,就谨慎一点,过了两天又依然故我。要有决心和毅力,坏脾气是一定会改掉的。



小兰2020


多想想自己小时候,父母是否也有躁郁症,一般这种情况跟原生家庭有比较大多关系

1,母亲对小孩自小一般都对未有独立人格对小孩有比较强对管控欲望

2,小孩长大读读大学或者除外工作后,最难改变习惯对往往是母亲

所以长大后见面,自己在社会形成对经验或者习惯就会跟家里产生冲突,举个例子,一样是玩手机,家里人一般对谣言都比较相信,比较固执,

所以要分析一下自己,知道原理后就尝试控制,有时候也可以把这种心里活动跟母亲探讨,这样能减少自己都伤害,也能让自己不至于太愧疚


熊太鸡哥


从你的言语中可以感受到你是一个善良且懂得反省的人,所以你发脾气一定不是你有意为之,一般发脾气多是因为心情原因引起的,解决我们心情上的问题才是关键。

影响我们心情的因素都有哪些呢?

首先环境因素是其中之一。糟糕的天气,吃了不喜欢的实物,不小心弄伤了自己等等都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心情。遇到这种情况就要适当的满足一下自己,送自己一个小礼物,或者去吃自己最爱吃的食物,天冷了喝点热饮等等都可以有效挽救不开心,学会满足自己让心情好起来变得很容易«٩(*´ ꒳ `*)۶»

再有就是人为因素,比如妈妈答应你的事情食言了让你顺利变得不开心,这个时候就需要你冷静一下,先出去走走清空一下发热的大脑,听首自己喜欢的音乐,等自己心情好转了再跟妈妈好好沟通,看看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有没有可以解决的办法,尝试沟通解决问题会增加彼此之间的感情,回过头想一想其实导致产生摩擦的都是些小事,不过是因为心情不好被无限放大最后才导致发火。所以正确看待自己的情绪并做些分散注意力的事情 脾气自然而然就没啦!

妈妈是最亲近的人,给了我们生命并用爱包容我们的一切,我们作为子女的也要多多包容,希望可以对你有帮助,最后祝你生活愉快每一天哦!


一个只想说真话的人


半小时效应

给自己立个规矩,不管有多愤怒,都不马上发作,即便无意中发作了,也要马上收住,告诉自己等半小时,一切都等到半小时后再说。在这半小时里,一定要去做点别的事,凡能让自己感觉好些的事都可以做,比如浏览网页,玩游戏,吃东西到外面走走,洗个澡或给好友打个电话等等。一切有可能挑动脾气的事情不做且最好不要和母亲在一起,脾气是一种激情,爆发都是瞬间的事,挨过半小时后,人就会变得理性,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基本就清楚了。



甜蜜觅


发脾气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没有觉知的发脾气,可能会内疚,后悔。

没有人愿意莫名其妙发脾气,只有在非常愤怒的时候,才会忍不住发脾气。你在向你妈妈发脾气的时候,一定很愤怒,而造成你愤怒的原因,一定是你妈妈做的某些事情,没有满足你的期待。

你要向内看,你对妈妈有什么期待,她怎么做才能让你满意,才能不发脾气。

然后看看你对妈妈的期待和要求是不是也是你一直要求自己的标准。你做的很辛苦,但是你妈妈没有做到,所以你很愤怒。

就像一个一直做家务的人看不得家人一直闲着,什么都不做。只有放下自己对自己的那些要求,让自己处于舒服高兴的状态,才会对别人少些期待,没有期待,就没有失望和愤怒。

我能感觉到,你这段时间过的很辛苦,抱抱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