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小孩问死亡是什么,你会怎么解释?

小晓医生


我会和孩子一起读有关生命的绘本,如《獾的礼物》《爷爷变成了幽灵》《爸爸的围巾》《一片叶子落下来》等等,根据不同的情境读不同的书,如关于植物轮回的、关于宠物死亡的、关于家人去世的。让孩子在阅读中去体会,因为有些东西是可以意会但难以言传的,绘本的处理方式是很美的。

同时,每年清明节,我们也和孩子聊这方面的主题,比如我女儿她很早就知道为什么没有见过爷爷的爸爸妈妈,因为爷爷的爸爸妈妈已经去世了。


孩子高效能习惯养成


就在去年的有一段时间!有一天晚上都在睡觉,睡梦中被我儿子的哭声惊醒!就知道是他做噩梦了,然后他那天真无邪的表情是又好气又好笑!原来是梦见了逝去的老人,他说我不想失去你们。我就告诉他总有一天你会长大的,你面临的生离死别会更多!这是天理循环的自然法则,谁也左右不了的事实。所以要及时发现及时的引导,避免以后的不必要!


胡江湖


宝宝的爷爷去年生了一场很严重的病,住了很长时间的院,住院期间我儿子总问我什么是死啊,我觉得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自然规律,不可避免的,孩子的理解力和承受力比我们想的要强大,我告诉他人年龄大了,身体弱,会生病,会死亡。这很正常,但是孩子和爸爸妈妈还很年轻,还很强壮,但是如果我们不运动,不好好休息,不卫生,不好好吃饭,我们也会身体变弱,也会生病的


matina1


凌晨三点,熟睡的姐弟被一阵浓烟呛醒!

着火了!!!

火焰、浓烟和热浪不断膨胀,涌入房间,姐姐一骨碌爬起来,一边大喊:“爸爸、爸爸、爸爸……”一边用棉被还有自己的单薄之躯死死地护住吓坏的弟弟。

5天后,12岁的姐姐因伤重不治,在医院离世;而手术后的弟弟醒来后,第一句话就是:“姐姐呢?”

悲痛过度的父母,不知道怎么跟一个5岁的孩子解释:他姐姐已经去世了,他再也见不到最亲爱的姐姐了,只能躲起来,偷偷抹眼泪……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

“死亡”这个话题,却让很多父母难以启齿,

甚至刻意对孩子回避?

宠物去世了,家长会告诉孩子:它睡着了;

爷爷奶奶去世了,家长会告诉孩子:爷爷奶奶去了一个很遥远、但是很幸福的地方;

甚至还有的家长,会用神话传说中的轮回故事,为孩子解释死亡……

马东在《奇葩说》中说过:“面对生死这件事,是我们所有汉文化里面的人,缺的一课。”

华东师大的一份调查结果也显示:63%的家长“难以接受向孩子开展和死亡相关的活动”。

结果就是每个孩子都要经历死亡,但却又不懂死亡!


01

上个月跟小宝一起在宠物市场买的金鱼,不知怎么,前一天还好好的,早晨起来,就见它翻着肚皮浮在水面上。

小宝用小手戳了戳,金鱼不动。我连忙制止了他,说:“金鱼宝宝还在睡觉呢!你不要把它弄醒了!”

在我潜意识中,这么小的孩子,不应该让他过早接触死亡。等他长大了,自然就会明白了!

我打算偷偷再买一条一模一样的金鱼回来,来个“偷梁换柱”,演一出“金鱼宝宝睡醒了”的大团圆戏码……

可学过心理学的同事小婷知道后,连忙制止了我,她说:“掩饰和欺骗都不能解决问题,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生命教育!

她给我看了国外一个很火的视频,跟小宝年纪差不多的小朋友,已经开始学习如何面对死亡了:

小男孩捧着死去的宝贝金鱼,为它送别。他亲吻了金鱼一口,然后把它放进马桶里冲走。

在金鱼被冲走之前,小男孩还表现得满镇定;可金鱼真的从视线里消失了,小男孩又忍不住哭了起来!

因为妈妈告诉过他:死亡,就是自己的朋友永远不会再回来了

教育专家说:你给一个正在承受丧亲之痛孩子的最好的礼物,是告诉真相、诚实相待和理解

但是,人天生就有对未知的恐惧,孩子也不例外。

后台曾收到过一个妈妈的留言,跟孩子一起看动画片《狮子王》,看到老狮王离世的情节,她竟然发现孩子的眼眶湿湿的。

孩子下了好大的决心,才问道:“妈妈,你和爸爸,也会死吗?”

她认真的告诉孩子:“会的,我们每个人都会死。但死亡一定是有原因的,不会突然就死去!在死亡到来之前,我们还可以好好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天!”

虽然孩子表示理解,但很长一段时间,想到这件事,就会很伤心,有时还会哭出来!

因此,她有点怀疑,给孩子做生命教育,是不是有些残忍?

但越来越多的孩子,因为一点小事就想不开、轻生,对他们的父母来说,其实更为残忍!


02

很多影视剧、小说都在传达一种美好的愿望,人死后会去一个叫天堂的地方,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于是很多孩子,都把死亡当成解脱痛苦的唯一方式:

11岁的孩子,因当众被老师批评,感觉羞辱,于是跳楼自杀;

13岁的孩子,因寒假作业没做完,被要求补做,选择跳楼自杀;

14岁少年,因被父母没收手机,愤而自杀;

14岁的姐姐,因为偷玩手机被弟弟发现,竟残忍将亲弟弟杀害……

有调查数据显示,自杀是中国第五大死因,也是中国十五至三十四岁人群的第一死因。

我国每年自杀死亡人数近30万,还有约250万人自杀未遂。这其中15-24岁的青少年占比竟高达26.64%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青少年沉迷网络直播、游戏、小说,离开了网络就不知道该干什么,甚至没有朋友,也没有梦想。

大量事实证明:缺乏生命教育,除了感到人生百无聊赖、充满绝望,孩子还容易被本能驱使,寻求感官刺激,做出一些低级趣味的事。

电影《流浪猫鲍勃》,就是一部生命教育的活教材:

流浪汉詹姆斯,一直过着颓废、无望的瘾君子生活。对他来说,活着,不过就是混日子而已,所以他拒绝接受公益组织的帮助,混一天算一天。

直到有一天,詹姆斯的生活中出现了一只猫。当他不得不开始照顾一个脆弱的小生命时,他才发现,原来生活可以过得更有意义。

他开始一点点改变自己,戒毒、工作、与人交往,还将自己的故事写成了一本书。

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说:“教育的目标之一,就应该让人明白生命是何等宝贵。”

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也说:“只教育头脑,而不教育心灵,等于没有教育。”

生命教育,才是每个孩子的人生必修课!


03

当然,生命教育想要减少“副作用”,得选好方式!

还记得2017年大火的那部迪士尼电影《寻梦环游记》吗?我身边的很多家长,就用这部电影,给孩子做生命教育的启蒙。

电影用一种梦幻的方式,给孩子描述了一个美好的亡灵世界,帮孩子消除了对死亡的恐惧:

同时又用感人的剧情,为孩子们解释了人一生要经历三次死亡:

第一次是身体的死亡:从生物学角度来说的,生命体征消失的死亡;

第二次是葬礼上的死亡:认识你的人都来祭奠,意味着死亡者社会地位的彻底消失;

第三次是真正的死亡:当这个世上没有人记得你的时候,你才是真的死了……

而想要世上更多的人记得你,你就要在活着的时候,创造价值、活得精彩、珍惜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

ahaschool也推出了精心制作的《少年的生命教育课》,用十二个最贴近生活的场景,来为孩子解释死亡,阐明生命的意义,以及如何处理生活中的不如意。

比如如何让孩子直面亲人的去世?课程用非常美丽的语言告诉孩子:


生老病死是我们每个人必须经历的!我们总会遇到告别的时候,也难免会悲伤;但生命依然是美好的,就像一场漫长的搭车旅行,要经历无数次上车、下车。



在同行的过程中,一定要珍惜眼前人!


让孩子们真正懂得:死的意义,首先是让我们知道生的可贵!

我曾经想过一个问题,如果我拿到澳大利亚演讲家力克•胡哲的人生剧本,我会不会想杀死自己1000次?

但天生没有四肢,身体的残疾让力克•胡哲连自杀都做不到!

如果只能活着的话,苟活不如用力地活着!

他走进了校园、开始学习写作和演讲,鼓励世界各地的人们勇于突破自我,他不但取得了大学的双学士学位,还娶妻生子,把自己活成了人生赢家!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去丰富,不断去经历!成为力克•胡哲最有说服力的人生哲学!

很喜欢罗曼·罗兰的一句名言,“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

哲学家塞内加也曾说:

“生命,只要你充分利用,它便是长久的。”

孩子只有看透了生死,才会热爱生命、热爱自己、热爱生活、热爱身边的所有人。

生命教育,其实也是爱的教育!


04

教育家约翰·杜威说:“教育不是生活的预备,教育就是生活本身。”

生命教育和爱的教育,可以与生活融为一体!

有一位开出租车妈妈,每天拉活很辛苦,但是自己的孩子却天天泡网吧,不学习。

妈妈百般劝说无用,愁眉不展,于是在网上悬赏:谁能帮孩子治疗网瘾,就给谁钱!

后来有人给妈妈支招:钱你自己留着,让孩子晚上和周六陪你出车。

给孩子吃好喝好、无忧无虑的生活,这是爱的本能;让孩子知道生活的真相,并还能热爱生活,这才是爱的教育!

心理创伤治疗专家海蓝博士曾在《不完美才美》书中写道:

决定孩子一生过得好不好,与数、理、化的成绩高低,会不会琴、棋、书、画的关系不大;

决定健康和幸福的是:孩子在成长中有没有感受到爱,有没有学会爱;能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是否具备抗挫折能力解决遇到的困难

孩子,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我希望你能在面对生活的时候很

勇敢,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轻易妥协;同时在面对危险和重大选择时“怕死”!任何事情,都不如健康和平安重要!

珍惜活着的每一天吧!做一个爱着很多人,也被很多人爱着的,幸福的人!


Ahaschool第二课堂


告诉孩子,死亡,就是永远的分离,永远的消失,

生到死是个过程,没有任何事物能够逃脱,不同的是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一样,有人能够把握当下珍惜生活每天都很精彩,有人就浑浑噩噩虚度一生。

人生就是一条回不了头的路,只能向前走不能往后腿,这一路的见闻一路的经历就是生到死的过程,所以要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充实快乐的过每一天,这样才不负生命。





1个追梦的少年


如果小孩问死亡的事情怎么回答?是呀怎么回答,我相信就是有些大人可能也回答不了,不过回答这样的问题要慎重,回答不了不要胡乱回答,不过我想回答问题之前要问问孩子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其次是考虑明白了在回答,不过我的回答也是仅供参考的回答,我会对孩子说,死亡是从开始而来的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束,那么为什么要结束呢?因为是自然规律,如就像是一粒种子把她埋到土里,经过气候时间阳光雨水的孕育开始发芽结果,结果就是死亡,这是成熟的死亡,是幸福的死亡,不过也有夭折的,因为气候阳光和个人的不够坚强,等等一系列不适合的总总原因而结束的,那也是一种死亡,那是不健康的死亡,所以要学会健康的死亡,也就是健康的活着才有健康的死亡。


你的好心情会感染到我


我会说,死亡就是什么都没有了,是生命的基本形式,每个人都会有生老病死,每个人都必须去面对,关键是过程,只有你人生的过程够精彩,才会死而无憾,人虽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却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正常人死了,只不过是家族的故事,而贡献卓越的人死了,将会是中国的历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不会跟我的孩子讲什么迷信,什么人死后可以转世投胎,什么升上天堂?只不过是迷信、一种精神安慰而已,我会告诉我的孩子,人死亡了就是死亡了,什么都没有了,现实就是这样,所以我们要做好充分面对的准备,生命的流逝、死亡机会随时就在我们身边。


再见未来塔


虽然是个“严重”话题,我想,如果孩子有意识问,还是需要正面引导,并保证尽早面对,这对成长是有利的。可以参考市面上的死亡话题的绘本,用孩子可以听懂的语言,告诉他。尽管会有些沉重、伤感,甚至是“残忍”难以接受,但面对心智上的成熟成长,百利而无一害!做家长,自己先需懂得🙏🙏


有梦想就得远走高飞


我觉得不要告诉小孩这些,可以跟他说死了就是去了另外一个世界,你看不见他,但是他每天都在天上看着自己的亲人,保佑着我们。太早告诉宝宝们这些可能会影响到小孩的性格,


小张妙招分享


告诉孩子:我们生活的现实是一个空间,死后的世界是另一个空间。

在每一个空间都有我们应该努力去做的事,只有在这个空间里好好的、努力完成自己在这个空间里应该完成的事,死后才能在那个空间里好好生活……

也许,这样回应孩子比较稳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