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街:战“疫”中的“后勤卫士”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然没有在疫情一线值班值守,但是他们却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后勤保障的大后方。

“你们在前方抗疫情,我们在后方做保障。”

疫情来袭,可用于消毒的酒精和口罩等防护物品短缺。对于林海街后勤保障组组长郑龙来说,这是他的心头大事。千方百计寻求采购渠道,克服种种困难后,终于采购到防疫物资,缓解了一线工作人员防疫物资紧缺的问题。从口罩、消毒液到体温计,从回收口罩用的垃圾桶到宣传用的小喇叭,每一次他都要及时将物资发出去,送到疫情防控第一线。

林海街:战“疫”中的“后勤卫士”

“你们在前方抗疫情,我们在后方做保障。”防护物品采购、协调安排车辆、做好值班人员的生活保障、夜巡……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背后,极大消耗着郑龙的体力,但是他从无怨言。

“他恨不得把手机挂在耳朵上。”看到每天忙碌的郑龙,他的同事这样说。

吃的饱、吃得好,才有战斗力。”

“大家工作都非常辛苦,我们能做的就是给大家做好热腾腾的饭菜,吃得饱、吃得好,才有战斗力。”林海街食堂,王凤娇正忙着给自带餐具的职工打包饭菜。为了让大家吃得新鲜、吃得营养,每天的午饭都要荤素搭配。 饮食安全是后勤保障的重中之重,王凤娇、刘凤珍、赵洪勇每天对食堂的地面和物体表面消毒、擦拭,每天定时开窗通风,进行全面保洁。

林海街:战“疫”中的“后勤卫士”

林海街:战“疫”中的“后勤卫士”

“今天是元宵节,能吃上热乎的汤圆,胃里暖暖的,心里也暖暖的!”小区检测点的值守人员李雪迪高兴地说。

“我是老兵,也是党员,疫情面前,我们应该站出来。”

疫情期间,梁彦青主动担起了接送居住较远同事的工作。“早上6点起床,洗漱、吃饭,差不多7点就到单位了。”梁彦青说。因为有些同事需要晚上加班,他总是送完最后一拨人再从单位徒步40分钟回家。为了大家的安全,他每天都给接触面积较多的车把手等消毒,做好防护措施。问及他为什么这么做时,1989年退伍的他斩钉截铁地说:“我是党员,也是‘战士’”。

林海街:战“疫”中的“后勤卫士”

林海街:战“疫”中的“后勤卫士”

和梁彦青一样的,还有苏志国。家住教育园区的他,为了疫情期间随叫随到,他搬到了距离单位较近的父亲家里住。据了解,梁彦青、苏志国每天要工作十三四个小时,累计接送400余人次,但他们从来不觉得苦。“作为一个老兵、老党员,在疫情面前,我们应该站出来。”苏志国摸着胸前佩戴的党徽说。

他们虽然不在一线,但是从未停止过战斗。“做好一线人员的‘后勤卫士’,我们责无旁贷。”——这是每一个后勤人的心声。(稿源:阿尔山市林海街办事处 文字:佟莹莹 图片:邓有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