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感动违心地收下 杨浦殷行街道一笔捐款引出一段往事

新民晚报讯(记者 孙云)几天前,杨浦区殷行街道民星二村居委会收到市民服务热线12345派单,称社区有一对老人来电咨询抗疫捐款事宜。居委干部有点吃惊,之前,他们已经劝阻了老夫妻捐款10万元的举动,经反复沟通,最终收下了1万元捐款。为何老人捐款后又打电话给12345热线表示还要捐呢?他们都是残疾人,已到耄耋之年,自己的条件明明并不富裕啊!原来,这背后还有一段感人的往事。

带着感动违心地收下 杨浦殷行街道一笔捐款引出一段往事

图说:这对热心夫妻的近照。殷行街道供图

原来,这对夫妻都有拳拳爱国报国之心。妻子姚老说,她的父亲生前是国民党的一位高官,上海解放前,受到共产党进步影响的他没有去台湾,而是选择留下来建设新中国。解放前,他虽有严重肾病,却因为官清廉,拿不出金条,一直未曾就医。上海解放后,陈毅市长对他十分关心,曾叮嘱说,如今医院属于人民,不需要送金条,也照样可以去医治。无奈,此时姚老父亲的病情已恶化,尽管得到新中国的关怀,不久仍遗憾离世。然而,陈市长对姚老父亲的关心却让姚老铭记了一辈子。

解放后,姚老就读于上海师范学院,不需要学费,每个月还有饭贴。她感恩党和祖国的培养,觉得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回报。走上工作岗位后,勤勤恳恳,精益求精,多次在杨浦区幼教岗位上被评为先进,1983年光荣入党。

丈夫山老同样也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夫妻俩年轻时在工作岗位默默奉献,年迈后分别出现视力和听力残疾,仍用自愿捐献遗体的方式,继续为社会做贡献。

最近,疫情严重,牵动了夫妻俩的心。2月15日下午,他们俩首先拨通居委会电话,提出捐款。居委干部知道二老均已87岁高龄,生活极其节俭,常连吃剩的隔夜蔬菜都不舍得扔,不足40平米的家中,满目皆是已经用了几十年、十几年的老物件。所以,居委干部当即上门劝阻,老人却拿出一张金额10万元的存折坚持捐献。经反复劝说,老人最终同意将金额减少到1万元。

没想到,居委干部前脚刚走,二位商量后又觉得金额太少,这才拨通12345热线想了解还有哪些途径可以捐赠。第二天,他们更耐不住性子,直接来到居委会,再次拿出了存款单。他们说:“苦过才知道现在的甜。我们一辈子节约惯了,浪费一点儿都心疼,现在的退休金吃也吃不完,用也用不完,还不如拿出来帮助别人。”最后,居委干部好说歹说,二老才松口答应“每人捐1万”。为了尊重老人的心愿,居委干部违心地收下了这笔捐款,心中满是感动与敬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