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上网课,父母与其担心亲子冲突剧增,不如学会正确表达愤怒

孩子们开学的时间还没有定下来,很多孩子被要求在家上网课,我的几个教师朋友开始向我倾诉:自从开始上网课以后,朋友圈的家长们不是后悔打骂了孩子,就是在烦恼自己被孩子气得不轻却不能说什么,毕竟是自己亲生的。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有部分孩子还沉浸在游戏中无法自拔,作息时间不规律,上网课也是敷衍了事,做家长的自然是看不过眼,有亲子冲突是很正常的事情。就像网友说的:

  • 孩子第一天上网课靠唠叨
  • 孩子第二天上网课靠说教
  • 孩子第三天上网课靠恐吓威胁

孩子第四天上网课忍无可忍,什么女子单打,男女混合双打,恨不得手脚嘴并用,自此开启打骂教育。结果可想而知:父母容易就陷入“不打不行,打了又后悔”的焦虑中,孩子挨打挨骂心中自然不爽,一旦累积到了临界点孩子就会用语言或者实际行动反抗父母,这种情况之下很容易就引起亲子冲突。


宅家上网课,父母与其担心亲子冲突剧增,不如学会正确表达愤怒


上网课为啥会让父母发怒引发亲子冲突?

1.孩子上网课的态度差、效率低

以往在寒假开学前,我们做父母的都会做一些措施,来帮助孩子收心,调整到最好的状态去进行新学期的学习。

但是这一次的特殊情况,开学时间一再延迟,而且 目前还没有完全战胜疫情,大人和孩子每天活动的范围有限,长时间宅在家里,心态情绪方面难免会有些紧张起来。

再加上之前都是9点多快10点的时候才起床,现在上网课突然要早起,孩子不在状态,有时候网课已经开始了,他们才懵懵懂懂的准备起床,这种状态,自然是会影响学习效率和质量。

不仅如此上网课的时候还总是坐不住,老是分心或者是走神,在听课的时候偷偷玩游戏、和同学玩聊天。

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是很正常的,因为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做“固着效应

,是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手机、平板、电脑,通常都是孩子用来玩游戏、看视频的。现在突然被用来学习,孩子们一时之间无法适应,难免会有分心。这个时候家长盲目的动怒只会引起孩子的无声的反抗。


宅家上网课,父母与其担心亲子冲突剧增,不如学会正确表达愤怒


2.父母本身的生活压力大

很多中小型企业在疫情的影响下选择裁员,减薪等方式来自保,而这个时候最危险的就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房贷、车贷、孩子的兴趣班,没有一样不是要花钱的,但是开工时间延迟,坐在家里干着急。

面对生活的压力,家长没法向孩子发泄和倾诉,多数是独自承担和自我消化,但是绝大多数的人并不具备内化情绪的能力,只是一味的在压抑,如果这个时候孩子或者是眼前的事物不小心触发了家长的情绪机关,父母就容易动怒发脾气,就像俗话说的“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还有一种情况是父母知道自己没有办法实现梦想过上理想的生活,就会选择在孩子身上下功夫,也就是俗称的“鸡娃”。我们发怒其实是分为三个进程,分别是“注意到这件事-判断值得责备—灾难化思考方式”

父母发现孩子上网课态度不好,效率低的现象,说教没有效果之后便开始进行判断,再加上身为父母本能的灾难化思考方式,会想到说现在不赶紧纠正孩子,以后孩子考不上大学出社会找不到工作怎么办?自己是为了孩子好他还不听,越想越气,愤怒之下自然是容易作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比如打骂孩子。


宅家上网课,父母与其担心亲子冲突剧增,不如学会正确表达愤怒


父母为什么要学会合理的表达愤怒?

现在很多网络热文不断告诉大家:愤怒是我们的敌人,它是无能的象征,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我们要消除它,转移它,然后换位思考理解别人,只要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就能消除愤怒。

事实上这些话只是听起来漂亮,实际一点作用都没,在我看来真正内心强大的人应该是懂得与情绪做朋友的。比起在愤怒的时候如何隐忍,我们真正应该学习的是如何表达愤怒。有一部经典的心理学电影叫《以怒制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印象很深的是电影中的心理医生说的一番话:

这世上有两种愤怒的人。一种是外爆型愤怒,一种是内爆型愤怒。外爆型是那种因为收银员不收他们的优惠券就对收银员大吼大叫的人,内爆型是那个成天默默不说话,最后持枪扫射店里的每一个人的收银员。

对于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年前在公司因为同事没有交代清楚,我被老板问责,我说清楚原因之后老板还是很生气的冲我发了脾气,我没有进行辩论,压下了内心的不满与怒火。

但是当我回到办公室之后,那个失误的同事向我道歉,这个时候我没有忍住,说出来伤人的话,直到我看见了她脸上的泪水我才冷静下来,我为什么不敢反抗老板的误解,却要对道歉的同事咄咄逼人呢?

当我看完《以怒制怒》之后就明白了,原来我们的愤怒是不能完全被消除的。因为<strong>愤怒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东西,大脑这个操作系统是不会允许用户修改或删除核心系统文件。假如我们强行删除,就会损伤系统,导致运行异常。


宅家上网课,父母与其担心亲子冲突剧增,不如学会正确表达愤怒


我们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也是如此,情绪心理学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负能量如果不能及时化解,就会泛化和移情。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

  • 有的人在公司受了老板的气无力反抗,回来就那家人出气
  • 有的老人在家受到子女的情绪虐待,出了门就倚老卖老各种撒泼
  • 有的父母看完育儿科普文就盲目执行“理性教育”,一味压抑怒火,却陷入压抑-爆发-后悔-压抑的恶性循环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人们总想着压下怒火,做个不动声色的大人”,却从来不曾想过该如何正确的表达愤怒。

要知道人的心理空间并不是一点都不能压缩,只是当我们的心理空间面临持续压缩的时候,就容易越过我们的临界点,一旦错误的情绪处理行为突破了临界点整个情绪系统就会坍塌。这个时候,心理空间如同大海一般,只要你面前的人或事物稍微不顺眼,就会在你的心底掀起惊涛骇浪。

心理学家曾发现,面对愤怒,无论是爆发的方式还是压抑的方式对我们的身体都存有很大伤害。所以学会正确的表达愤怒是我们做父母的必修课。


宅家上网课,父母与其担心亲子冲突剧增,不如学会正确表达愤怒


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正确向孩子表达愤怒?

《父母怎样和孩子说话》的作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博士总结出了父母表达愤怒应遵循的“三条原则”:

1.不对孩子进行人身攻击,就事论事。

抽象的道理对孩子来讲不仅是强大的压力,还会容易让父母陷入自己的负面情绪中,影响教育的效果

父母很容易在愤怒的时候对孩子进行语言上的人身攻击,比如常见的几个表达方式:

  • “我辛辛苦苦为了你好,你还学成这样,养条狗都比养你好”
  • “你这写的都是什么啊,怎么跟你爹一副德行,干啥啥不成”
  • “说了那么多遍你还不改,真的是笨”

事实上我们可以换个方式表达,不仅可以让孩子更容易理解,还能够帮助父母冷静下来,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我总结了一个愤怒的表达公式:<strong>问清原因+给出事情或是行为带给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期望

  • 可以先问清楚孩子会这样子上网课,没休息好还是没有准备好?
  • 接着告诉孩子他这样上课造成的影响,比如没有掌握该掌握的知识,让你伤心难过。
  • 然后表达你对他的期望,希望他能够加以改正,如果需要帮助可以向你求助,比如让你提醒他休息,帮忙打印作业内容之类的。

这样的表达方式不仅可以解决问题,表达愤怒,还能让孩子感受到你对她的爱。


宅家上网课,父母与其担心亲子冲突剧增,不如学会正确表达愤怒


2.表达感受的时候不批判自己也不批判孩子。

我之所以会把这一点单独拿出来讲是因为很多父母在表达自己愤怒的时候会选用批评的方式,不管是反语式的批判自己,还是陈述式的批判孩子。比如:

  • “看到你上课的样子我都是气,你以为读书都是读给我?你以为我愿意管你啊”
  • “你这是在上课吗?一点上课的样子都没有”

我们在向孩子表达感受的时候可以换一个方式,采用这个公式:孩子的行为+你的感受。尽量选用陈述式的短句,便于孩子理解。只有孩子理解你说的话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宅家上网课,父母与其担心亲子冲突剧增,不如学会正确表达愤怒


3.接受孩子的平凡,接受自己的平凡。

纪录片《零零后》上映之后,导演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有人曾问他:“你能接受自己的的孩子过平凡的一生吗?”

导演当时的回答让我印象深刻:“为什么不能?我就是很平凡的人,但我也没烦恼,这是我拍这部片子最大的收获。”

是的,我们都是平凡的人,平凡人都会有自己的情绪,改变情绪的表达方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我们察觉到自己愤怒的时候可以允许自己暂停3秒在做决定。

对孩子也是一样,我们可以接受孩子的平凡,但不能接受孩子做什么事都不努力、随随便便放弃而导致的平庸。

当孩子因为怕苦怕累而不想上学,甚至随随便便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时,我们当然不能随意纵容了,可以选择告诉孩子“再坚持一下”,而不是急于向孩子表达愤怒。


宅家上网课,父母与其担心亲子冲突剧增,不如学会正确表达愤怒


有位哲人兼心理学家这样说过:“人只有当他表达了自己,当他利用了他的力量时,他才真正是他自己”。不能合理的表达自己的愤怒的人,解放自己的出路,就是要表达自己的情绪,利用自己曾经被压抑的攻击冲动的力量。作为父母也是如此,如果你总是后悔向孩子发脾气,但是又控制不住自己,那不如正确的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愤怒,给自己和孩子一条全新的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