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物荷花风满堂——书画家冯祥顺作品赏析 赵光耀


品物荷花风满堂——书画家冯祥顺作品赏析             赵光耀


继创作出榜书《火龙出山》为武汉人民祈福书法作品后,书画家冯祥顺善为易经,道推时位,再出六尺荷花图,水墨丹青,花风满堂,期冀风过武汉,吹散雾霾一般,赶走非冠状病毒肺炎。君不见滚滚长江东逝水,一余风在黄鹤楼,吹比珞珈山,过来火神山、雷神山,涤漾水波,荡平疫情,还武汉江湖安宁。东湖荷花在,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赏析冯祥顺的荷花作品,只应白鹭在侧,柳枝渐染,春天风云,如是就写。因因觉得,工作繁忙,常恐秋风紧,飘零君不知。

昨夜西风,入梦见西施,浣纱溪水荷花香,不知何故?晨来早起,微信来画,知是冯祥顺连夜新创作品,嘱咐我,玩味道鲜。我有西施梦里唱和印象,以及独辟蹊径见证济宁微山湖三十万亩荷花超大情景,彼远有十里荷花扬州路,近有茵茵湛河,绿绿白鹭洲,笑隔荷花共人语。冯祥顺意象游龙,构思弘大,六尺有所长,于兹有斯文。鬼谷子开合自如,居然气宇轩昂,首当其冲,荷花布局以大见长,大位居中,高大如山,成荷花山。两边左淡右浓,生发无限江山,如江南浮田,水生木长。和农夫,一起耕耘荷花山。层峦叠嶂,石岩磊磊于高山之巅,不见暗流盈满浪,浪里荷花无穷碧。根根嘘嘘,不以花开菡萏,折光影孤傲,不依负,自抗风浪,淘尽慢徐时光,流漫漫,只在一念之间,春风化雨,滋养成长,一步步的来,总有波面澄霞,兰艇采香去。也总有藕花珠缀,犹似汗凝妆。

故乡乐途,从河南到湖北,菱叶莺波荷贴风,画法中,冯祥顺从叶到花画起。首先,蘸满水墨用大提笔或斗笔画正面的叶子,侧面的叶子用稍重笔墨画出一边,再用淡墨画出荷叶的背面;其次,用浓墨在叶脐处画一圆圈,并在叶子上勾勒出一些叶脉;再者,用中锋线蘸淡墨从瓣尖到瓣根分左右两笔勾画花瓣;最后,用中锋蘸墨画出花、梗、花心、花蕊与花丝等。2700多年的荷花历史,冯祥顺俨然在胸。春来发几枝?此时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老夫方夏耘,“小荷才露尖尖角”。翠盖凌波时,“叶有清风花弄影”;雨后,“碧玉落盘弄水晶”,别有一种风韵;纵使寂寞,不见残荷亦有雅趣。

中国国画中的荷花历来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就擅长画花卉。他画的花卉种类很多,如荷花、秋海棠、牡丹、兰花、水仙、梅华等。而他平时画的最多的还是荷花,他自己常说:”赏荷、画荷,一辈子都不会厌倦!”冯祥顺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书法出道,兼而有之,有绘画、易经等,经过他不断的探索和努力,使画荷成为其创作中地位突出者。尤其是近年创泼墨彩之后,所画荷花不但超越了花卉的属性,更将文人花卉的笔墨范围拓展至另一境地。他不但爱画荷,也爱观荷。冯祥顺年轻时住在江西,湖泊泉雅一池,荷花迎燕子盘旋,成了他写生的好地方。回到河南后,他观察荷花,平顶山盆景园、叶县翠花桥畔、燕山水库岸边…使他对画荷的兴趣越加浓厚。他如周敦颐爱荷花的出泥不染,洪湖荷花娉娉婷婷从水中浮起,太湖平雍容高贵,而嘉兴田田荷叶,西湖姿态优雅的荷杆也时常走进他的画面。他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概括力,长期捕捉国内各地荷花的特征和瞬间的动态,然后用他自己的审美感和艺术情趣加以提炼、精进、拂尘、夸张,使之寓意深刻,生机勃勃,气象万千。

此图六尺,冯祥顺重视对荷花真实形态的写实,了解和体会荷花的生长规律和种种姿态,并赋予虚拟。因此,无论工笔、写意均有其丰富的情感意涵吐露心机。亦能将荷花的联袂、共性、集聚,以及高洁、清香、馨怡、妩媚、洪雅等品格表露无遗。纵观冯祥顺的荷花,早年在江西慕白八大山人、石涛的影响深远,到兼用浅绦法,受益于诸多大家的熏染,以及近年他到上海、广东受南方画派之影响,兼作工笔重彩荷花,并作巨幅的墨荷和用没骨法画荷,其个人开创出他自己的独特画荷风格。因此在中国画荷史上,冯祥顺先生可堪称是自八大山人、石涛以来中国百年第一画荷队伍中的一员,尤其是冯祥顺先生榜书底子,转入此中来,成这巨幅荷花的天地气魄与造化章法,更为世人所惊叹。

画堂春,风满堂。故乡谣,何日去。家住鹰城,心中有爱 ,一如春风拂面,红红心中,荷花粉蕊也随风。且听风吟,最忆是武汉,但愿神龙出山降妖除魔,此去随所愿,画入武汉叶作尘,尘埃落定。荷花风满堂,再来武大赏樱花。

品物荷花风满堂——书画家冯祥顺作品赏析             赵光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