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在現在看電影《釜山行》的?感悟是什麼呢?

成少11111


《釜山行》作為喪屍系列的一部影片,上映於2016年7月20日。截至到近日已經有將近4年的時間了,播出後也是榮獲了韓國青龍電影獎,最佳技術獎和最高觀影數影片獎的獎項。

整部影片除了逃離喪屍的劇情外,更多的表現則是人性。電影中的很多角色為了讓自己存活,不管別人的生命,做了很多自私自利的行為。

現如今我國面臨嚴峻的疫情考驗,這彷彿就像《釜山行》的喪屍病毒一樣。再次觀看《釜山行》,就會把自己帶入情節中,會有一種不一樣的體驗,原來真的有如此可怕的病毒傳播力,會使你產生更大的恐懼感。

在跟疫情中很多自私行為的人做比較(比如很多隱瞞病情的人,還有很多惡意漲價,爭國難錢的人),更能感受到這部影片的優秀之處,可以把人性體現的如此真實!


在家無聊的朋友,也建議去重溫一下,一起來談談你們的感受吧!


娛樂圈日曝


2016年9月15日,莫蘭蒂颱風登陸廈門。從呼嘯的風聲、刺耳的玻璃碎片落地聲,到突如其來的停水斷電。狂風的怒吼從四面八方灌入耳內,蔓延的黑暗和微微震動的牆體將空氣壓抑的讓人窒息。絕望,和只有一個人的恐懼。

我想這一夜,整個廈門無人入夢。

這晚之後我沒敢再出門,只是從後來的新聞中得知,原本的海上花園已在一夜之間變得滿目瘡痍。

颱風後的當天,供水恢復。

第一天,電力搶修恢復,手機通訊恢復,給家人電話報了平安。

第二天,網絡恢復,但夜來的暴雨依舊讓人無法安眠。

第三個夜晚,看完了《釜山行》這部電影。

一個忙於事業而忽略家人的父親,一個感受不到父親關愛而想回到遠方母親身邊的孩子,以及一個深愛兒子又希望子孫和睦家庭幸福的奶奶。多麼熟悉的架構,就如我們看過的諸多韓劇一樣,讓人能夠很自然的推測劇情會從男主工作與家庭的矛盾點出發,展開一場夫妻奪子,婆婆勸和,接著男主因為工作失敗等種種挫折明白原來家人才是最重要的道理的故事。但編劇卻拋棄了這樣觀眾所喜聞樂見的俗套劇情,而將這樣的矛盾點設置成為了使主人公形象更加飽滿的鋪墊。

電影總長一百二十分鐘,期間我的視線沒有離開過屏幕。即使血液飛濺,被嚇到心驚肉跳的捂嘴尖叫,也絕對不想錯過任何一點細節。

男主石宇要將女兒秀安送去釜山交給分居已久的妻子,在這場他本以為會平淡無奇的旅途中,危機卻悄悄蔓延開來。列車上突如其來的怪物如洪水般湧現,車廂內越來越多的人被感染,恐慌與絕望瞬間席捲。

鏡頭隨著為了救出自己心愛之人而奮力抗爭的主角們一起穿過整整四節充滿怪物的車廂,讓我們經歷了一場令人提心吊膽的生死之戰。但當這樣一群勇者克服重重困難與恐懼來到安全車廂前時,另他們絕對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竟會被同胞們堵在門外!影片用車廂內的“活人”向我們塑造了兩類人。一類為愛戰勝恐懼,一類為“活著”迷失方向。

就像Virgil的那句很老的詩句,“Love conquers all things.”這些不正是人性中閃著光的東西嗎?

看似沒心沒肺的摔跤手尚華為了妻子和其他乘客的平安用自己的身體擋住叫囂著的怪物。在這最絕望的一刻,他無奈地將妻兒託付於人。也正是在這一刻,他滿懷希望的喊出那句話:“允書!我們女兒的名字!”不知道如果這孩子能降生並長大,成景會不會拉著她的小手告訴她:“允書,這是你的爸爸給你取的名字呢。”

難以忘記那位出場不多的列車長。在沉重的災難與死亡面前他一直保留著人性與責任。一次又一次迫不得已的臨時停車,一次又一次的請求支援。直到後來,人民放棄了他們,政府也放棄了他們,他卻依然沒有放棄!在人們已經開始為了自己能活下去而選擇狠心拋棄同伴的時候,他依然想盡辦法安撫車上僅存的屈指可數的乘客,並努力著為他們尋找活下去的方法。

父愛如山,唯願你安好。?

影片後半段,石宇同車頭上的最後一名“感染者”搏鬥勝利,卻忽然發現自己已經被咬傷感染。他以自己所能反應的最快速度將倖存下來的成景與秀安安置好然後跪在秀安面前的時候,我的腦海中突然浮現出自己父親的臉。同樣的在外打拼而鮮少與妻子兒女一起卻總會在問題來臨時挺身而出,同樣沒有強大的力量卻總是拼盡全力守護家庭,也同樣的沒有得到家人理解……

兩張臉重疊,原本已經風乾的心又被擊碎,淚如泉湧。

秀安一遍一遍地喊著:“爸爸,不要走,不要走……”石宇最後的那一眼,又飽藏著多少的眷戀與不捨呢。但最終,他只能用那隻“黑色”的手扯開女兒抓在他袖管上的手掌。沒有絲毫猶豫,他衝出車頭並關上了門。想要追出去的秀安被稱景拉住,她只是不停的哭,不停地喊著那一個詞:“爸爸!”

當對講機那端傳來的那聲“射殺”衝破耳膜的瞬間,絕望就像的洶湧的洪水沖垮最後的防線。我想哭,但卻突然發現眼淚早已經流乾了。

扳機微摳,視線模糊。 直到遠方的歌聲響起。我看不清眼前的景象,只能聽見盤旋在耳邊的那首孩童唱出的古老歌謠。

然後,故事完結。

結局中,那雙從漆黑隧道中走出的孕者和孩童,正如末日之後的餘光。

一段釜山行,用災難降臨時一列動車內的乘客的故事,構建了整個社會的縮影。有人為了能生存齊心協力,有人為了活下去不擇手段,有人陪著所愛之人一起沉淪,也有人為救愛人奉獻自己。








洋哥說事呀


我第一次看《釜山行》是在2017年,那一年我正好在準備高考,看完《釜山行》,最大的感悟就是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到,有時間的話,一定要多陪陪自己身邊的親人和朋友。

說實話,猶豫要備戰高考,所以我是連續好幾次才回家,我奶奶身體又不好,她也老了,每次我一回家,她都會提前去村口等我,然後我要走的時候,她又會給我一些水果之類的,看著我奶奶佝僂的身軀,其實,我也不知道我還有多少時間能夠陪她,以後能掙錢了,還能不能夠好好孝順她。

所以,當時我看完《釜山行》時候的感受,就是覺得自己忙碌於高考,沒有珍惜眼前人,感到很不是滋味,所以,明天和意外也不知道哪個先來到,如果有機會,一定要珍惜身邊的人,這個就是我當時看完的感悟。





小若講娛樂


影片中令人深刻的畫面。

一個時髦精緻的妹妹和樸素老實的姐姐。一開始坐在列車上,為人溫和的姐姐拿起自己手中的雞蛋給坐在旁邊的妹妹們,然而妹妹卻一臉嫌棄,問是啥時候煮的。

看到這一幕時深有觸動,在現實中,父母和孩子們的相處何嘗不是,長輩的嘮叨顯得聒噪;為我們精心準備的飯菜卻被我們嫌棄;本以為這次疫情會使父母和孩子感情增進,沒想到相處時間久了就煩了,別問,問就是有代溝。

電影中妹妹對姐姐嫌棄卻關心,姐姐對妹妹包容和愛護,尤其是在姐妹因喪屍亂竄而分開時,妹妹一臉著急的問姐姐呢?

最後,姐姐隔著玻璃絕望的被喪屍咬死,死前說活著真累啊。妹妹在玻璃另一邊背痛不能自已,只恨自己救不了自己的親人,活生生看著她死在自己面前。

妹妹對姐姐說的話令人深思,人性、親情在這裡充分體現。是啊,善良的姐姐終於不用這麼累的活著了。


娛樂三又木


本人剛好把這部影片溫故一遍,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這首歌,可以用心感受一下!《釜山行》結尾小女孩唱的歌Ukulele Picnic《Aloha Oe》

Aloha oe

珍重再見

aloha oe

珍重再見

Eke onaona noho i ka lipo

幽暗的森林中傳來花兒的芬芳

One fond embrace

在離別前

a hoi ae au

給我一個深情的擁抱

Until we meet again

直到我們再相聚

One embrace

在離別前

a hoi ae au

給我一個深情的擁抱

Until we meet again

直到我們再相聚




山半妖


我看過,這部電影看起來蠻驚心動魄的,緊張感十足,從開頭的那支鹿就暗示了一切,全程能,韓國人也是真敢拍,另外這部電影很黑暗的存在,裡面還有很大的現實人心。

基本所有的故事都在這列火車上發生,由於是密閉的空間,就把人們的逃生可能性變得更小,從而就更讓覺得整個故事的精彩性更高。當殭屍、死亡、驚恐、等等一系列元素只能在這一節車廂完成時,帶給觀眾的刺激程度是極高的。著力描寫了幾個典型的角色,除了孔劉這位父親和女兒,還有正直的一對夫婦,以及一對年輕的這這些負面角色看上去也都是比較正常的人物,但隨著生命危險的到來,人性的醜惡就全部暴露出來了。為了自己的生命不惜自保,顯示了最令人噁心的一幕,讓人看電影的同時也不禁在反思:如果有一天你遇到了同樣的狀況,會做出怎樣的選擇?

《釜山行》的結尾,只有孕婦和孩子活了下來,他們的丈夫和父親為了保護他們和他人,不惜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場景令人動容落淚,儘管世界上有太多的醜惡現象存在,但我們依然要相信善大於惡。人生一場,大概需要經歷磨難才見分曉,這世界上,愛你的人會為了你的生命不惜付出自己的所有。


酷奇影視


初次看《釜是山行》,其實也過了半年多了 。今天把這部電影推薦給他人,然後自己也跟著一起重現看了一遍。重新看一遍之後真的是有一種溫故而知新的感覺。再加上來知乎看了很多朋友的評論之後,對這部片子其實有了一些更深的體會。

其實這部電影主要還是對人性的拷問,只不過是包上了一層喪屍片的外衣。在這樣的背景下,片中的人物在威脅到生命的危機面前的所做出的舉措其實在一定的程度上被放大了。因為不管是原作、劇本還是最後拍成的電影還有那些我們沒有看到的剪輯部分,這些都是通過人的想法而出現的,不論出於何種目的而出現。因為有這樣的想法才能夠表現出來。其實感覺不管是電視還是電影,之所以有一部分能有很好的口碑、發人深省。不過是因為他們把現實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搬到了銀幕上,並且加以誇張的手法,來引發人們的思考。不是快餐式的電影。

所以執著於影片本身的合理性固然是好。但是其實更多的應該去考慮電影所展現出來的背後的意義。

在這部電影中其實展現出來的問題有很多,我這裡也不一一列舉了。

其實在釜山行這部每電影中每一個人物可以說是現實中某類人的一個縮影。與其去糾結於電影中人物行為的合理性,倒不如更多地去思考一下,如果我們在現實中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的反應會是如何?

在現實中我們也是為了打拼賺錢而忽視了親情的重要?

當危險來到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因為害怕而全身動不了?是不是能減少一些發愣的時間,及時做出反應。雖然喪屍不一定會在現實中出現,但是就現實生活中可能會發生的危險,我們是否有足夠的能力與智慧去面對生活中的突發狀況呢。

男主發現了喪屍不會開門;男主發現了他女兒和那位孕婦乘坐的火車頭的剎車棒;男主用手機過了一個車廂;還有列車長的職業精神,還有其他那些人在危機之時所做出的反應。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

其實就電影人物本身的行為而言,我覺得確實沒有什麼好吹毛求疵的。因為畢竟我們只是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待這件事情而已。我們也無法給出答案假設我們面對這樣的情況時我們的反應會是怎樣,因為既然是假設,與現實之間必然會存在差異。

我同樣還記得在汶川大地震時爆出的一條新聞:當時有人高價出售盒飯。這也是人的劣根性發作了吧。其實很多人的評論只是在以自己的價值觀去代入電影中的人物然後進行評判。這又何嘗不是一種道德綁架呢。再者,電影是人拍出來的,而形成這些電影的內容,也是有些人內心的想法。既然存在即是合理。我們當然可以不認同,但為什麼不能多一分理解呢。正如:我雖然不贊同你的觀點,但我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而一部電影的成功與否,其實從票房、評價數量、獲獎情況已經可見一斑。而更多的,是這部電影能夠帶給我們怎樣的成長

所以我的觀點很直接。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一個人可以基於自己的價值觀來決定自己為人處事的方式,但是最起碼的不以刻意傷害他人為代價。對他人,當與我們意見不統一時,我們應多一分寬容與理解,這樣自己也活的更自在更快樂。所以就釜山行反派人物在片中所作所為而言,我們如果遇到類似的情況會做出怎樣的決定真的是說不清。可能做得比他好,可能跟他如出一轍,可能比他更甚。誰又能說的清楚呢。

以上是我對這部電影的思考。

然後接下來還有一些現實一點的,就是當我們遇到一些危險情況時,我們能不能做出比較正確的反應。男主的觀察力個人覺得還是很厲害的,畢竟經理人嘛;還有是不是能像馬東錫飾演的大叔一樣在身體素質上有能夠保護自己的能力。所以我想人應該有意識的去培養自己面對突發狀況的能力,冷靜思考的能力、不錯的觀察力、勇於承擔的勇氣、還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正所謂技多不壓身,只有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才能讓自己更好的生存下去。

以上就是我的所有見解吧。對電影本身倒是談及的比較少。 哈哈。




有趣的王大山


我也是最近才看的這部電影,最近由於新冠病毒疫情影響在家無聊看電影,有很多人推薦這部電影,所以就去看了!

電影《釜山行》是一部韓國影片。該電影是由延相昊導演,孔劉、馬東錫、鄭有美、崔宇直、金秀安等主演的災難片。

該影片於2016年7月20日在韓國上映,2016年11月25日釜山行獲得第37屆韓國青龍電影獎最佳技術獎,最高觀影數影片獎。

該影片講述了在一次偶然發生的交通事故後,被撞倒死掉的動物開始扭動著身體突然站了起來,為了掩蓋這種聞所未聞病毒引起的事實,政府安撫市民,而稱大家的安全不會有任何問題。

看到這部影片就不由得讓人想起最近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也是由於病毒引起,慶幸的是這次疫情沒有電影裡面的這麼嚴重恐怖,但也足以讓十幾億人不出門、不拜年!還有一點就是我們國家政府做得很好,信息公開透明,公開透明就是最好的良藥,真相是隱瞞不住的,只會讓結果很糟糕!試想如果這次疫情國家隱瞞,不公開,很多人都不會引起重視,就會傳染更多的人!

通過這部電影和最近的疫情,也讓我感受到了要敬畏自然,總感覺這些年自然災害挺多的,近期的蝗蟲、澳大利亞森林大火、米國流感等等,還有地震,也許就是大自然對人類破壞自然生態的懲罰吧!所以我們通過這些事情後應該懂得尊敬自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讓人類子子孫孫能夠長期存續下去!





川香犟枴枴


很平靜地看完了《釜山行》,最大的感受

不是對喪屍撲面而來的心驚肉跳;

不是對那些煽情畫面的感動流淚;

也不是對觀眾們最津津樂道的人性善惡的二元論的驚豔;

而是對於導演在人在災難面前無能和脆弱的刻畫讚歎不已。

這種刻畫其實是很難的,稍不留神便淪為和國內三流恐怖片一般的笑柄,《釜山行》這部影片給我的感覺卻是將這種刻畫用到了深處。

其實不光是《釜山行》,韓國很多電影也都是如此 ,讓觀眾覺得影片中的人物的智商瞬間下線,愚笨得活該去死,但卻更顯真實。

最為典型的便是《追擊者》這部影片,片中主人公警察的愚笨讓本來都快逃出魔爪的女人慘遭嫌疑人殺害,當我們處在上帝視角的時候,恨不得鑽進影片中大罵男主人公你怎麼能這麼蠢,但等我們冷靜下來設身處地地想一想以後,突然發現,當時的情況下,男主人公能做到那種地步,已經算是一名很優秀的警察了。

這就是韓國影片比較個性的一點,迴歸現實,很多第一眼看起來很傻逼的舉動,事後想想,這才是生活中最常遇到的狀況。

接下來我就列舉一些影片中被觀眾第一眼看上去很“低智商”的人物。

女乘務員:在遇見第一個變成喪屍的姑娘時,驚恐地癱在地上,眼睜睜得看著卻不逃跑。一整節車廂的年輕人:看到這麼詭異的一個場景,甚至見到女子被咬,居然都一直坐在那傻傻地問:“幹什麼,幹什麼呢?”

年輕白衣女子:被拍醒後,目睹了男乘務員被咬死的慘景,愣在角落裡不開溜,彷彿在等著被咬。

看到這些場景的時候,很多人會想,這些人物智商為0啊,就算看不出這是恐怖的喪屍襲擊,至少能產生強烈的危機感吧,再怎麼吃驚,也得邁開步子趕緊開溜啊,坐的傻坐在那,癱的癱在那,等死麼?

但站在上帝視角的我們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就會發現,這些場景恰恰是最合理最真實的場景。

普通民眾不是特種兵,沒有那麼強的應變能力。

現實當中,不少靦腆的人第一次上臺演講,都會渾身不受控制的顫抖,當想到這些的時候,我們就會理解女乘務員一下子癱在地上,白衣女子靠在角落,明知危險即將來臨,還癱在那不逃跑的行為。

身體在遇到強烈的刺激下,絕沒有你想象中那麼聽話。

讓我們再換個場景,想象上課的時候,教室裡一個學生突然狠狠撕咬另一個學生,這時候我們的反應。

我們也會待在教室傻傻地看著,絕不會搶著逃離教室。

為什麼?因為我們身邊正常的同學有幾十個,而撕咬人的學生只有一個,所以我們會有很強的安全感,這麼多人在這,又有什麼好怕的呢,同時還會在意別人的感受,一個人冒失地逃出教室,會不會給留在教室的其他人一種膽小和發神經的感覺?

想到這兒,我們也會理解為什麼女乘務員被女人騎在頭上咬著,走了近半節車廂,大傢伙都只是好奇的抬抬頭觀望。也明白了幾節車廂弄出這麼大動靜,居然還有一大群人愣在那兒觀望的原因。

中途各位好漢英勇打怪的場景就不多描述了,人們在短暫的驚恐之後,就會習慣這種恐怖的環境,恢復正常的行動力,甚至超常的行動力。畢竟短時間見慣了大量的生死,人的膽量也會變大。

接下來就是到後期主要人物陣亡的時候,其他人的陣亡都算合理,就是大叔的陣亡和男主人公的陣亡給人的感覺有點拉低智商。

大叔前期關門的時候是兩個手推的。

在支撐不住的時候,居然把手放到了門邊上,臥槽,門邊上可是一堆喪屍的嘴巴在等著,果不其然,被門邊的喪屍咬到了。

而男主和自私鬼喪屍搏鬥的時候,居然用手捂住喪屍的嘴,這真是送人頭。

但上帝視角的我們其實也不能苛求太多,要注意一點,體力透支問題。

大叔當時是在和門外的一堆喪屍拼力氣,一直僵在那兒,換你和一個普通人扳手腕五分鐘,中途一口氣都不松,能不能堅持下來?至於和一堆從飛機上跳下來都不死的喪屍拼力氣,能不能保持良好的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顯而易見。

至於男主人公在大戰喪屍之前,可跑了一場馬拉松。

抱著孩子負重跑完還沒喝水休息,這樣的情況下和喪屍決鬥,智商被拉低送人頭我想也是情有可原的。

這就是被很多人吐槽的槽點,人物智商集體下線,但在我看來,這些人更像是有血有肉的人,我們身邊的普通人,而不是美國大片中那一個個身手敏捷的超人。

對於人在災難下無能和脆弱的刻畫,還有一點不可不提,那就是普通人對於上層者階層決斷的無力抗拒。

和其他韓國災難片相似,《釜山行》強調的是“人禍”,而不是“天災”。

無論是之前的《漢江怪物》,《流感》,還是如今的這部《釜山行》,災難的起因往往是人為造成的,實驗室的化學廢料流入漢江,造就了食人的怪物;偷渡者的不法行徑,造成了一整座城市的人陷入死亡危機,拯救了一家瀕臨破產的生化公司,整個國家遭受喪屍屠戮。

而在災難爆發的時候,韓國政府上層官員給人的映像往往是這幾點:

1.上層官員在災難徹底爆發之前,往往不重視這些不起眼的徵兆,並且嘲笑那些感知到危險,前來示警的普通人,等到危機爆發之後,拋下民眾,帶著家人坐直升機開溜。

2.為了確保上位者自己處於絕對安全的境地,不受災難的波及,對於已爆發災難的地區實行隔離,無差別的隔離,比如《流感》之中,將健康人和病人關在一起,這樣做的後果便是火上澆油,進一步擴大災難。

3.粉飾太平,通常打著“避免群眾不必要的恐慌”的旗號,切斷隔離區與外界的通訊,進一步加深隔離區倖存者們的孤獨和絕望。

4.當事情已經嚴重到了“紙包不住火”,無法收拾的地步,上位者們“犧牲一小部分人成全整個國家”的“正義”宣言便出現了,對於隔離區的人進行淨化(也就是屠殺)。

這就是韓國政客和上位者在韓國災難片中通常扮演的角色,幫助災難掐滅倖存者們的希望。

而普通人此刻便充當了閃耀人性光輝的英雄角色,然而,英雄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倖存者最終的存亡其實還掌握在那些處在安全高地上的掌權者手裡,這不得不說很殘忍,但也很現實。

在《釜山行》的末尾,有幾個畫面大家不會忘記。

要不是女孩的歌聲碰巧讓士兵們確認了其是否感染,最後的結局就是歷經艱險沒死在喪屍手裡的婦女和兒童,死在了士兵的手裡,死在了當權者的決斷下,諷刺吧。

很多人吐槽,如果結局寫成這樣也太噁心了吧,導演會被噴死的。

這些人大多還是沒怎麼接觸過韓國的電影,其實像這種“正不勝邪”的噁心結局,韓國電影有很多部,取材自1981年“釜林事件”的《辯護人》,正義律師辯護到了最後,還是沒能阻止冤案的發生,取材於華城連環殺人案的《殺人回憶》,警方到最後也沒能把殘忍姦殺十多位女子的真兇緝拿歸案,兇手逍遙法外……

正是這些噁心的結局,揭露出一個我們不願意相信的真相,現實往往比想象中要殘酷得多,我們所崇拜的英雄其實也很無能,也很脆弱,從來沒有所謂的主角光環存在。





小脆脆影視


《釜山行》不僅是一部喪屍題材的電影,更是一部揭露人性的電影。

影片中除了父親和女兒去釜山這個主要線索,還包括兩個老年姐妹以及穿著校服青年之間的故事,還有非常自私的大叔等等,影片中各個人物之間的感情,都在竭盡全力的製造著這部影片的淚點。同時也通過個別人物來諷刺現實中人性的惡毒之處,當然還有肌肉男的豪爽和他的慘死壯舉等,導演通過非常真實的手法表達出真實的人性。讓觀眾在唏噓之餘,體會到人間也是有真情實感存在的。

這部影片的意義不止那些辛辣入喉的嘲諷意義還在於人性的光輝,在一個恐怖失控的環境中,人之所以為人,是出於對弱小者的庇護,對同類人的援手,對陌生人的信任,乃至於對人類陰暗面的失望,它們共同組成人類本身的豐富面貌。

《釜山行》影片中,很多影迷非常遺憾導演把孔劉的角色寫死了,但我覺得這樣反而令人印象更深刻。雖然結局是令人難過的,但是孔劉老師飾演的父親,為了救自己的孩子而失去生命,讓我們看到了父愛的偉大;保護了還在懷孕中就失去了丈夫的陌生女人,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而在最後,這個陌生的懷孕女人帶著他的女兒安全的走出去,讓我們看到了愛的相互和人與生俱來的善良。也正是因為這些愛,讓觀眾把孔劉的這個角色銘記於心,他的死,成就了這部電影,有時候,遺憾也是一種美。

在災難面前,在喪屍面前,真正的人性暴露無遺。 到那時,你才會發現,複雜的是人性,可怕的是人心。

世上有兩樣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