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留风尘。这两句应用到现实该怎么理解?

易经风水学


谈论“本是青灯不归客 ,却因浊酒留风尘”这句话在现实生活中的理解,那么我首先要知道它的意思,然后在探讨他的现实意义。

“本是青灯不归客”,意指我已经厌倦了红尘俗世,本来打算遁入空门,诵经理佛,了此残生,永不眷念凡尘。

“但因浊酒留风尘”,却因为喜好这杯中之物而留恋风尘,不忍归去。

知晓其意,结合现实,诉一家之言,如有不适,烦请指正。

比如人生一世,每个人的际遇不同,有的人曾经风光无限,耀武扬威,呼风唤雨,所到之处众人相迎,低头哈腰者,溜须拍马者多之又多……一旦落势,那就是落架凤凰不如鸡,曾经的追随者可能会离你而去,那些曾有的一切也许会瞬间烟消云散不复存在……还有些人或许因为自己深爱之人无情的离开或背叛,对人对情对爱不再抱走幻想,曾经上进,勇敢之人从此看淡一切……等等人生不同际遇,都有可能使我们目空一切,此时有些人可能一时适应不了这种天上坠落人间的现实,美好爱情的甜蜜故事,从此厌倦尘世间种种,做一个远离人世繁华之人,只愿与青灯古佛常伴,诵经念佛,了此一生,这就是我们眼中的“本是青灯不归客”吧。

可回头想想,这些又算的了什么?人的一生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追求的东西,一时的失落不能算是一生的败落,拿的起放的下,能与富贵荣华相随,也能与平淡如水作伴,上能天上人间,下能粗茶淡饭,起起落落,看日出东方的壮美,赏夕阳西下的余晖,这样的人生不也是精彩绝伦,难道不就是这样吗?这些不正是“却因浊酒留风尘”的那杯“浊酒”吗?

所以说,人的一生有时我们很想像青灯般了无挂碍,自在自得,可这世间还有着自己的挂念与向往。于是,我们又不舍这红尘俗世里的爱恨情仇,恩恩怨怨。

有时“青灯”是我们的向往,“浊酒”一杯却是我们的无奈!


午夜听风雨


这首诗叫《青灯》,全诗如下: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留风尘。星光不问赶路者,岁月不负有心人。

并不是一个人所写的,而是一个人在网上写了第一句本是“青灯不归客”,然后网友们投票续了下一句“却因浊酒留风尘。”

最后还是有才的网友们补全了,剩下的两句“星光不问赶路者,岁月不负有心人。”

前两句表达了对红尘俗事的留恋和向往,为什么呢?因为红尘之中有他放不下的人和事。

往往比喻在现实生活中动了凡心,本来是清心寡欲的一个人,却因为遇见了让自己感到心动的人而变得不再古井不波。

一般用在爱情之中,和“只羡鸳鸯不羡仙”有异曲同工之妙。


平安是福0123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留风尘———本已受尽人间磨难,堪破红尘,灵魂早已交给了青灯佛祖。但却因留恋人间的风花雪月,而迟迟没有遁入空门。哪里只是贪恋“浊酒”啊!那只不过是个苍白的托词,一个勉强的借口罢了。一边是灵魂超脱的皈依,一边是凡心不灭的贪恋,到底应该如何是好啊?!罢了,罢了!且还是暂时寄居红尘、苟且偷生吧!总有尘缘享尽的一天,到那时我的灵魂和凡胎就会同时回归佛祖,再也不用游移不定,欲罢不能了。(“悟空问答”邀!)





抑郁症破译者


现实中比喻一下,

如:

退休的人该休息歇歇了,省点心吧,还挂着更相往的爱好和工作。

已是定主意的光棍客,心难静,还恋着尘世美女来作客。

醉酒伤身,立誓再不见酒,闻到其香,难有改心,心存味香呀。

立志入佛,酒肉还能从肠过,心存凡世余杂情。

本应放下的事再不提起,因个人事好,难已藏怀。

空空的杯子可以盛满东西,杯中已满难盛余香,别多想了。

本应就是1,心怀不诚难已定数1,后面总想着还有234567。

就比喻意思到这里,谢谢。





老头哥儿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留风尘。

这里的青应灯与风尘相对,本想远离红尘大彻大悟,但却因为贪恋浊酒而留在风尘。

  • 这是表面的意思,当然也有可能是看破红尘想皈依佛门,但因种种贪念,没有下定决心。

  • 再放大点,也就是想做一件事,却因种种原因,而没有去做。
  • 人难免有贪念,七情六欲是不可避免的,即使真的遁入空门,也不能就说完全六根清净吧。

这句话,放弃了人生的大彻大悟,而选择了看似更普通的浊酒,其实这也是常人之所选。并不是胸无大志,其实是更符合实际。


放我们自己身上其实也是一理,没有几个人是真的不想上高中而选择了中专,考大学可能是有心无力,就不如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道路,学门手艺,也能养活自己。

尤其是现在,只要有一技之长,都能发光发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聂旋风学历不高,却驰骋围棋界。人各有所好,也各有所长,选择“浊酒”并不是堕落,而是更加现实,更符合实际。

工作后更是一样,是人就想当个老总,可那并不现实,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岗位,做一个熟练地技术工人,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理想与现实总是相差甚远,不用过分悲伤,人的欲望也总是在所难免,而阻拦了追求理想的道路。能约束自己的人,往往更容易成功,可是,放荡不羁可能也是一种人生态度。


语留人


其实这种诗大多是一种牢骚与不甘。

中国的古人能够留下文字的,8成以上都有从政经历,而从政在封建时代,对于内心有良知的文人来说,几乎是一种碾压性的摧残,更别说从政几乎都涉及到站队问题,可以说面对这种复杂的状况,古人解脱的途径一是寄于酒,动辄就是痛于朝政则浮白,春来伤时饮屠苏;二是托于山水。山花山鸟好弟兄,或是翩然江湖思钓翁,和现代人周末烦了去郊外近郊游,没有什么两样。三是学佛追道。也就是面对时局无能为力,直对苍生之苦又无可奈何,或者自己一番抱负,没人在乎也没人关心,别人追求的都不过是名利罢了。苦闷之下,对人生就产生了追问,想探寻世界的真相,自觉的认为自己不如是一个出家人,更为快乐从容。也就是背影主体所说的“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留风尘”。

“科学的尽头是哲学,而哲学家最后都要到宗教那里去报到”,这句话可能是题主那两句诗的比较好的解释。


八风吹一一老兽


本是青灯不归客,

却因浊酒留风尘。

世人皆醉我独醒,

笑尽天下可笑人。


俺是徐老三



旭阳1954



du184567027


人生一世,有太多的“别人”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如何,其实我们也都明了,却最终因着内心深处的那一点执着,而最终选择了看似因小失大的路,是对?还是错?一切交给心来评判吧!

这大概就是这句话所应带给我们的思考吧!

题中“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留风尘”,并不是古圣先贤的名篇大作,想来是哪位爱好古风文化的有才网友创作的吧,这两句并不合古体诗的行文规矩,词句表面意思也相对好理解,即“我本来应该是长伴青灯侍奉佛陀寻求人生彻悟,却不曾想到,仅仅因为贪恋一杯烈酒而最终放弃了无欲无求大彻大悟的超凡脱俗,最终选择了投身滚滚红尘。”

两句话文义虽浅显,细细想来,却发现并不简单,其中流露出的人生思考,耐人寻味。

人之一生一路走来,本就是一道道选择题,答案是对是错,评卷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大概每个人身边都有那种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那些人聪明、听话、自律、坚定,一往无前地走在了那条所谓“正确”的路上,心无旁骛;而作为对比的我们,也许内心深处也知道选择那条路是康庄大道,也佩服那“别人家的孩子”的不为那些路边的灯红酒绿所诱惑,是的我们都知道,但最终我们还是因为听从了自己的内心,最终选择了另一条未知的旅途。

生活中太多这样的看似“离经叛道”的选择,我们耳熟能详的,有的人名校退学,只为心中创业的热血;有的人放弃百万年薪的工作偏居深山,为的是“采菊东篱”的梦想;还有的人不贪恋繁华都市的优渥生活毅然支教偏远山区,只因内心深处的理想感召;再比如当前“战疫”时刻,又有多少白衣天使不顾个人安危勇敢请战,只为心中铭记的医者仁心!

其实呢,人活于世,虽前路有千万条,但最终走的只有一条。人生也本就没有对错,只要遵从了内心的选择,相信无论前路是坦途抑或是坎坷,大家都可以心安理得吧!网上这两句话不是还有后两句嘛: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