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福爾摩斯”獲火線提拔

被網民稱為天津“福爾摩斯”的疾控專家張穎已獲火線提拔,出任天津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此前,她為該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室主任。

據津雲客戶端報道, 2月22日下午,在天津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上,天津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張穎就大家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了解答。


天津“福爾摩斯”獲火線提拔

張穎


2月2日,張穎以“福爾摩斯式破解病毒傳染迷局”引發網民廣泛關注,衝上了微博熱搜榜首。她對寶坻百貨大樓聚集性疫情進行了抽絲剝繭、條理清晰的分析並普及了科學防疫知識,令公眾信服。


此後,張穎數次出席發佈會,繼續分析案例、答疑解惑。對於自己走紅網絡一事,她並不在意,“我可沒有想到成為網紅,我自己也沒有關注這個事情,都是聽別人說的,希望大家更關注我們的疾控工作。”


天津“福爾摩斯”獲火線提拔


張穎有主任醫師職稱,1994年畢業於天津醫科大學預防醫學專業,2007年取得中國疾控中心公共衛生碩士學位,2003年至2006年參加中國疾控中心現場流行病學培訓項目,2010年赴美國美國密歇根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進行學術交流,曾參與多項國家重大傳染病現場調查與處置工作。

過去幾年裡,她在專業核心期刊和SCI期刊上發表第1作者論文7篇,科研成果6項,其中第1承擔人1項,第2承擔人1項;編著2部,參與標準制定2項。


天津“福爾摩斯”獲火線提拔

昨天張穎的開場白還是和寶坻百貨大樓有關:“上次我來發佈會時,曾說過,希望下一次來這裡時,就是寶坻區百貨大樓相關疫情發佈的‘終篇’。但很遺憾,最近天津每天新增病例還是以寶坻區為主,並且還是與寶坻區百貨大樓有關。今天,我會就這些市民關心的問題進行解釋。”

張穎講解的第一個案例是:寶坻區百貨大樓已於1月26日歇業,近日卻有去過百貨大樓的顧客確診。

張穎解釋,這名顧客雖然是(1月)23日去過百貨大樓,但1月30日就出現了症狀,當時沒有及時去發熱門診看病,只是在家裡反覆吃清熱解毒的中成藥或退熱的藥。當病情出現緩解後,他就認為不需要去看病了,就繼續進行居家隔離。但病毒沒有清除出去,只是緩解了發熱或其他症狀,所以還是會有反覆。此時,他仍舊沒去看病,在五六天的時間裡依然依靠吃藥減輕症狀。最終,在實在堅持不下去的情況下,才去了發熱門診看病。

“所以,他從暴露到被確診雖然已經有20多天了,但並不是說潛伏期有20多天這麼長,而是他拖延就診的結果。因此不用過度擔心,天津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潛伏期超過14天的病例。”張穎說。

為何有患者一直檢測結果為陰性,但家屬卻檢測為陽性?對此,張穎解釋:“有一位女士,檢測一直是陰性,但其有百貨大樓購物史,因此我們沒有把她排除掉,一直在隔離治療,對於其密切接觸者完全按照確診病例來對待,對其丈夫進行集中隔離。檢測過程中我們發現,丈夫檢測是陽性的。可以說,對於這樣的高度疑似病例,我們對其密切接觸者採取集中隔離的措施是非常正確的。就此我們也可以反證一點,就是這位女士就應該是病例。只是可能因為病毒載量的問題或標本的問題,一段時間裡不能確診。”

張穎表示,寶坻區正在“去存量”的過程中,確診數字早晚會清零。“很多市民有疑慮,為什麼寶坻區每天都有新的確診病例?首先,當時暴露在百貨大樓的有幾萬人,這個人數是很龐大的,而截止目前寶坻區的確診人數仍然在兩位數。當前每天出現的一兩個確診病例,是在慢慢的減少‘存量’,大家不要擔心,存量不會很多的。並且,這些病例是在隔離過程中出現的症狀,並沒有把疫情傳播出去。所以大家不要擔心,寶坻的確診數字早晚會清零,現在是在消耗存量的過程中。”

疫情發生以來,天津市疾控中心組成了40餘人的流行病學調查團隊,24小時值守,張穎和同事們一直站在流行病學調查一線。

“在我們這兒,誰都別問今天星期幾,節假日肯定那就更不知道了。大家一門心思都在工作上,無暇過問其他事情。採取兩班倒制度,有人24小時值守,也有隻盯晚班的,只要不出現場,白天還要上班。”張穎記不清日期,記不清自己多少天徹夜無眠。但是,她卻記得每一項工作的細節。

此次張穎獲得火線提拔,在天津並非首例。2月10日,天津市委組織部發布任前公示:市衛健委副主任張富霞擬晉升一級巡視員,市發改委經濟貿易處處長郭春輝擬任副局級領導職務。


天津“福爾摩斯”獲火線提拔

張富霞


公示宣佈,鑑於張富霞、郭春輝同志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現優異,為激勵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挺身而出、英勇奮鬥、紮實工作,形成在防控一線實幹擔當的鮮明用人導向,經天津市委研究擬予以提任。

同時,天津也通報了一些失職失責、防控不力的典型。例如武清經開區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紹鋒,他作為主政地第一責任人,他站位不高,履職盡責不到位,落實上級部署不力,對重點場所疏於管控,引發大量群眾舉報,被立案審查調查,後被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政務撤職處分。


“戰疫”是一場大考,我們希望更多像張穎一樣有能力、有擔當的幹部脫“穎”而出,在更適合他們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大有作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