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技中的投資機會

1、互聯網建立了信息社會雛形。現在數字化大家耳熟能詳。接下來是智能化。

2、ict(info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全球的產值是5萬億美金。其中製造大約2萬億。服務大約3萬億。

3、先關注製造的2萬億,關注點聚焦到份額打大雙位數增長領域,其中集成電路半導體 4000億,增速11%。可穿戴400億美金,增速25%。

4、集成電路領域,中國大陸在全球的產值份額5%,中國臺灣6%,韓國22%。這一領域相信5年週期看 中國大陸份額必將超越臺灣也會超過韓國。就猶如之前的pc電腦,手機,白色家電電器 還有顯示面板一樣 大陸終將超越。假設翻到20%,以為增加15%,絕對額增加4000億乘15%等於600億美金,而現在才200億美金,這是三倍增長!

5、中國內部看,自積率10%,90%要進口。每年進口額是2000億美金。顯示出巨大的內部市場,2000億美金一半要國產替代,就是1000億美金的潛力。

6、簡而言之,集成電路國產替代要有三倍!到五倍!的增長空間,天花板很高!。這裡沒有考慮未來增長 只是靜態分析。

7、集成電路分設計和製造。先看設計領域。全球份額比例 美 臺灣 大陸 大體上 60:16:13。很奇怪日韓居然在芯片設計領域沒有大份額。具體到產值上,美國領先的英特爾高通英偉達是600億到100億美金。而臺灣聯發科80億,華為海思80億,其他就掉隊了。在研發投入上 英特爾100億,英偉達20億。接近收入15-20%。巨大額度研發投入。

芯片設計角度 cpu被美國人絕對壟斷 gpu也是 但英偉達獨家領先。國內的只能從落後三代開始中找潛力股。紫光國微在做fpga 但技術的突破真的太難估計了。匯頂那種都不是基礎級別的芯片 但細分領先。所以國內芯片建議觀望一段,看誰在技術領域有所真的突破。

8、看製造環節。這裡有機會,全球產值比重 美 韓 臺 大陸 10:7:60:7。說明美國在這裡並不絕對領先,也說明技術門檻比芯片設計要矮一些。所以韓臺能夠站到20%的份額。這也說裡中國後來跟上的可能性更大。分公司看capex投入(顯示未來實力),三星100億,臺積電100億,中芯國際20億。產值看 臺積電300億,三星50億,中芯國際30億,華虹15億。看出來大陸企業的差距還在可追趕的空間。當然在製造上的工藝代次上還是落後兩代。因為製造拼的是設備(當然荷蘭沒賣那個7nm機器),拼的是加工工藝 拼的是工程技藝環節比重大一些(不是發明創造研發性質,而是不斷工藝改善等),這個技術門檻就比芯片設計要低一些。

從空間看,4%上升到20%是必然 意味著3倍空間,從單體看 中芯國際30對比三星也有1倍對比臺灣怎麼也得有3-5倍以上空間。

9關注的方向:芯片代工製造優先於芯片設計。芯片代工看中芯國際 大約有3-5倍。芯片設計上 國內除了海思找不到合適的基礎芯片設計企業,技術突破有待緊密跟蹤。海外 重點看gpu的代表英偉達。可看我之前的對gpu的空間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