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睿:你在前方奮勇“抗疫”我在後方為你“護航”

陳曉琳 張勝祥

疫情防控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也是檢驗一名共產黨員初心使命的“考場”。“黨員首先就要站出來、衝上去、扛起來,真正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庫都爾林業局黨政辦副主任張睿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用自己實際行動交上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1月27日,正值大年初三那天,一陣急促的電話聲打破了春節的寧靜和歡樂,庫都爾林區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領導小組要求他立即返回工作崗位,等待命令。家人的擔憂沒能阻止他出發的腳步,他義無反顧地成為了一名“逆行者”。

按照林業局任務分配,張睿主要負責防疫物資的採購、分配和管理等後勤保障工作。短短兩天時間,他就已進入角色,成為疫情防控戰線的“急先鋒”。而眼下,最令他焦急的一件事是,當地和周邊的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早就成為了稀缺商品。他想到家裡之前還留存著一部分口罩和消毒液,毫不猶豫地拿出來分給了同事和需要的人員應急。

隨著疫情防控的升級,物資保障愈發緊張,消耗速度明顯大於供應。張睿坦言:“每一天過得並不輕鬆,壓力很大,心裡想的、琢磨的就是去哪能弄到物資,還有怎麼聯繫到物資。”物資採購看似簡單,實則困難重重,一次次到外地求購的無功而返,也讓他真切體會到“有錢也買不到物資”的酸楚。“即使買到一個口罩,我都能高興半天,每一個物資都關係到抗疫一線職工的生命安全,我不能在關鍵時刻掉鏈子,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80後”的血氣方剛在張睿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時間就是生命,物資就是保障。在張睿的手機裡,每天的通話記錄多達五六十次,從早到晚,電話一個接著一個,因此手機都會24小時保持開機暢通狀態。他想盡一切辦法籌集物資,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利用同學、親戚、朋友廣泛聯繫可靠貨源,“有購買口罩的渠道嗎?”成了他的口頭禪。終於不負所望,一絲希望的曙光出現在眼前,當他得知哈爾濱有一批防疫物資的準確消息後,開車一路向南疾馳,就連物資交易都是在公路上進行的。2000多公里的路程他來回一氣就跑了20多個小時,當到達牙克石時,已經凌晨三點多了。簡單的整頓休息之後,他又急匆匆趕路,滿載著6000個口罩,800斤消毒液,300斤酒精的急救物資,最終順利抵達庫都爾。這一好消息,瞬間傳遍了全局,讓所有幹部職工都為之一振。“有了物資就有了底氣,增長了士氣。”張睿緊張皺眉的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

身為物資“管家”,每一筆物資分配都要精打細算,確保用在刀刃上。在一張明細表上,張睿詳細地記錄著物資的使用和去向:“分給屬地政府口罩2000個,消毒液300斤,酒精100斤;分給各單位口罩2300個,消毒液280斤,酒精200斤;慰問庫都爾地區奮戰在消防、供暖、環衛一線的抗疫人員……”然而,張睿卻沒有為自己留下一個口罩,他連續好幾天重複帶著同一只口罩做防護。物資發放過程中面臨“僧多肉少”的問題,他耐心做職工的思想工作:“還有比我們更需要的口罩的人,這些防疫物資重點會分給一線生產和防控人員使用,他們接觸流動人員多,危險性大,首先要保證他們的安全,大家才會安全。”

總算緩解了燃眉之急,但張睿並沒有閒下來鬆口氣,他又仔細地算了一筆賬:“按林業局每天消耗口罩750個左右,消毒液消耗40斤左右計算,餘下的庫存口罩還能堅持5天左右,消毒液能堅持10天左右,體溫檢測儀按每個科級單位配發一個計算,還缺16臺……目前存在的最大困難依然是物資匱乏。”張睿在心裡給自己暗暗打著氣:只要疫情不結束,我就一直不停歇,不放棄尋找任何物資的可能性!

“哪位朋友個人手裡有測溫槍?我徵用!急急急,感謝!”2月5日,張睿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發佈了這樣一條求助信息。令他感動的是,很快就有林業局的青年職工主動聯繫他,捐贈了兩支測溫槍,他第一時間將物資送到了抗疫一線。

疫情面前顯擔當,越是艱險越向前。今年是張睿入黨的第20個年頭,40歲的他,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只有一隻普通的口罩、一腔熱血和一肩責任。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被同事張勝祥看在眼裡,他這樣稱讚張睿:“工作八小時外,我們更喜歡叫他‘張哥’,他常說‘人可以平凡,但要拒絕平庸’,鼓勵我們要年輕有為,爭做實力擔當,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黨徽閃閃發光,黨性熠熠生輝,還有許許多多像張睿這樣的普通黨員用忠誠的心、熾熱的情為疫情防控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注入了無限的力量,築起了保衛人民群眾健康的堅強壁壘,讓黨旗在戰“疫”一線高高飄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