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选择大于努力,对于原来难考的学校专业是内卷,对于相对人少好考的学校专业是抄底,这种说法正确吗?

魏思江


考研热近几年来持续上升,2020考研报考人数媒体预测将超过330万,这一现象的背后,原因值得令人深究,在我看来,为什么要选择考研,大概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追求更深层次的学术研究,这一点上211/985院校的学生居多,相对来说他们本科阶段就已经形成了较好的科研兴趣,并坚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继续深造;ps:大多数是保研而非考研。

二、拔高自身学历来改变自己的本科出生,大多数四非(非985/非211/非双一流)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想改变自己本科出生低的唯一选择就是考研,而且考名校的研。数据显示,80%以上的考研人,都是基于第二点原因而考研的。

三、研究生毕业薪资待遇、就业明显好于本科生,这一点也是目前大多数人选择考研的原因。这几年本科毕业想找到一个相对不错的工作确实有一些难度,而且本科生薪资水平也相对不高,这些都促成了考研热。

四、本科毕业还没准备好就业或是想逃避工作,随大流选择考研。

在这样的大环境背景下,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来,“考研选择大于努力,对于原来难考的学校专业是内卷,对于相对人少好考的学校专业是抄底,这种说法正确吗?”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完全正确。

一方面在你选择报考院校的时候,名校和双一流学科确实难考,竞争压力大,而且不能忽视的一点是,名校招生名额有限,多数已经分配给保研生了,特别是本校保研生,对于通过统考的方式来竞争更是难上加难。多数院校的考研还是相对公平公正的,招生制度也很规范,很少有暗香操作的动作,因此对于所谓的内卷,可能对外校生来说是为了照顾本校报考生的,但其实如果本校生能获取到的考试资料资源,外校生也能获取。在我看来真正的内卷是,专业课考试内容本校考生更熟悉,应试更加得心应手,因为试卷是本校教这门课老师出的,相应的内容侧重点本校生更熟悉。而外校则不具备这个优势。这也是这种说法一定程度上有道理但是不完全正确的原因。

另一方便,报考人数较少的院校,比如二区类的西部高校,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报考人数少,而院校为了招生,则对考试的试卷内容,所谓的真题则每年对外公开,且每年考试题型相似,相对于内卷从不公开真题,这样的抄底,降低了门槛,也吸引了不少想读研但又怕考不上的人更多的选择。但归根结底,也并非这样的抄底,就一定好考,对于热门专业,双一流学科,名导大牛,仍然行不通。


小飛爱学习


我是一名大学老师,考研选择大于努力,这句话确实有道理,我自身和身边太多的例子都印证了这个真理。这主要是由考研的特殊性决定的。大家都蜂拥而至报名的学校,竞争必然很大,录取分数也就水涨船高,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而报考相对较少的学校,甚至还有可能研究生招生计划满足不了的学校,要上这种学校的研究生就相对简单很多,一般只要上了国家规定的分数线就没问题了。

考研选择大于努力

对于考研选择大于努力,这个我是有切身体会的。我本科就读的一所211学校,专业在学校里不敢说是王牌专业,也是数一数二的。不过在本校牛,出去一比就知道差距了。

到了大三,心里就萌生了考研的想法,然后就开始物色报考的学校。当时同学们大体分为两派,人数也基本相当。一派是目的明确,直接报考本校的研究生。另一派坚决不读本校,目标基本都是985高校,同济,东南,天大,华南理工等等。

观察了系里考研报考的形势后,我心里开始有了些方向了,首先,本校我是坚决不想考的,既然要读研就去更好的学校读吧,也不单纯是为了混个文凭。其次,那些上述的热门985学校,也应该是尽量避免的,只我们自己学校就这么多人报名,放眼全国,那更多了,竞争太激烈了,自认为实力一般,不是大牛型的,恐怕竞争不过他们。于是,我开始在剩下的其他985高校里寻找,终于,我发现了一所西南的高校,实力也是不俗,只是因为地域的关系,名气没有其他几所大,但我看好这个城市的发展,也看好这所高校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以我的实力,报考这所学校,考研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就这样,我选择了报考这所学校。最后,考研结果出来后的情况,跟我之前分析的差不多,考本校的基本都上了,考那些热门985学校的上的寥寥无几,而我报考西南的985高校,也成功考上了。

不能说那些报考热门985高校的同学不努力,或者实力不强,其实,我感觉他们都非常努力,并且实力是绝对在我之上的。但是结果却不令人满意。而反观我和那些考本校的同学,大学成绩都是在那些报考热门985学校同学之后的,但我们却成功了,足以可见选择大于努力。

考研如何报考学校

考研报考学校,我想应该遵循几个原则,以成功考上为第一原则,以切合实际为原则,以对未来发展最有利为原则。

成功考上是总原则,既然我们决定要考研,那么自然是为了能读研究生。而不是只为了听着好听。确定了这个最基本前提后,我们接下来做的选择和努力都是奔着这个目标去的。

那么接下来就有,切合实际的原则了。首先是报考学校,每位同学在大学里的学习情况,对知识掌握情况,同学自己是最清楚的,哪门课学的好,哪门课学的差,自己骗不了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实事求是,有多少实力就选择这个实力能考上的学校,而不好大喜功,报考那些自己实力无法企及的学校。当然,有的学校因为地域原因或者近些年其他原因,变得不是那么热门,但是这个学校的老底子还在,而且未来仍然有发展潜力,那么这种学校是实力不是那么强同学的最佳选择。

最后,对未来发展最有利原则,有的学校,整体实力排名也许比较靠后,但是它在你这个专业名气还不错,这种学校也不失为好的选择。其实,毕业的时候用人单位招聘都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只要你的学校这个专业在行业内实力比较强,用人单位都是非常清楚的,而不会只看你学校的名气来招聘。

结语

选择大于努力,就考研这件事情来说,那是非常正确的。考研的时候遵循我这篇回答的三个原则,那么就算最后考研没成功,但是也不会遗憾,整体策略都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土建高飞


亲身经历告诉你,如果你只是想混个研究生学历。选择百分百大于努力。毕竟如果你只想混个学历,在公务员或者事业编上能够达到所谓的硬性条件的话。选择是最重要的,避开竞争就意味着过线就可以入学了,根本不会面临着面试的竞争,这是最稳妥的方式。

如果你想提升自己能力或者去一个更好的课题组,实力要大于选择。好的学校和课题组都会在入学考试和面试阶段刷掉很多人,这个根据当年的报考情况来看。

一部分被刷下来的人,就会面临着二区的调剂甚至是复读,所以这就造成了看起来选择更重要一点.这个请假标准仅仅是上不上研究生,可不可以上一个好的研究生,非常简单的方式-靠实力说话。



暴躁的回老师


关健在实力,如你英语好,专业知识过硬,怎样选择都行。985院校一般要求英语55分以上,许多高分考生都面临调剂的命运。选择前必须要自身评估下,切不可盲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