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一句有什么特别之处?

爱吃柠檬的小鬼


刘禹锡托物言志的铭文《陋室铭》凝练、清新、字字珠玑,像一首精粹的哲理小诗,令人百读不厌。其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两句,显现出作者身分的高贵和性情的高雅。



有人会说,刘禹锡是故弄高雅,他“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郎州司马,兼任州刺史时,和州的策知县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他的居住标准,最后让其搬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房里居住吗?这时,他尽管有功名,但不成了名符其实的“白丁”(封建社会里没有功名的人)吗?

是的,物质条件简陋,但这更易凸显了刘禹锡品德的高尚,他基于此写出的《陋室铭》这篇不朽之佳作,也张显了他的处世哲学。刘禹锡尽管在物质条件上堪称“白丁”,但在精神追求上他却是“鸿儒”,且与“鸿儒”结交甚密,尽人皆知的就有柳宗元、白居易这两位文学巨匠。



刘柳同病相怜

刘禹锡(公元772年)长柳宗元(公元773年)一岁,同科进士,且都参与了唐顺宗(李诵)时以王伾、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在地主阶级保守派的腐朽势力和革新派的进步势力的政治斗争中,刘柳都表现了顽强的战斗精神。

革新运动被镇压而失败后,二人同样被长期贬官在远州。他们在政治上有同样的被压抑的苦恼;在哲学思想上又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朴素唯物论的观点;而在诗歌创作上也有共同之点,即长于用清峭明秀的风格来写景抒情,且在他们的这一部分诗里,都蕴藏着对当时政治的不满和抑郁幽愤之情。

就拿他们因革新运动同时被贬来说吧,二人一同上路,不免推杯换盏,想到同心好友不久即离开,相聚无定期,二人心中既感伤又悲凉,柳宗元首先做了一首《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诗,诗云:

十年憔悴到秦京,不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读了柳宗元的诗,刘禹锡内心怎能平静?“同是天涯沦落人”,况且还是知己挚友,怎能对自己的前途不感到担忧,对朋友的离别不感到悲伤?于是立即做了一首奉酬诗《再授连州到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想望长吟有所思。



“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柳宗元见了刘禹锡的诗,好像看到了大雁南飞,听到了长猿悲鸣,再想想自己的身世与友人的别离,不禁肝肠寸断,于是又做了一首《重别梦得》: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与其分别,不如解甲归田,若是皇帝开恩,赐我们做个“邻舍翁”,挚友终日相守足矣。不求高官厚禄,不求荣华富贵,知己成邻里,白丁也心甘。多么低廉的要求,多么质朴的话语,怎能不使朋友潸然!写完此诗,柳宗元觉得意犹未尽,于是又做了一首五言绝句,题为《三赠刘员外》,诗云:

信书成自娱,经事渐知非。
今日临歧别,何年待汝归。

前诗中尽管条件十分低微,但对于被贬之人也算是奢求了,这些柳宗元心知肚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海浮沉怎能尽如人意?于是更加担忧二人的相聚无期,发出“何年待汝归”的慨叹。



柳宗元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世事变迁何人能料?人生短长谁人能测?果然,柳翁的担心变为了现实,他到柳州才过了四年,就病逝在那里,二人这次的分离竟成了诀别。元和十五年(820),刘禹锡来到当年二人相别之地,想起昔日之情,睹物思人,不禁悲从中来,于是赋诗投湘水以吊。诗云:

忆昨与故人,湘江岸头别。
我马映林嘶,君骓转山灭。
马嘶循古道,骓灭如流电。
千里江篱春,故人今不见。


二人当年依依惜别时的情景历历如在目前:马嘶骓鸣不肯前行,至今回声荡漾在耳畔;滚滚的湘水依旧,往日的知音却不在,滔滔的湘水怎能载得动这痛失亲人的悲愁?诗文娓娓叙来,情真意切,足见故人挚友的情意似水流长。

从以上两人的诗句中,我们不难窥见两位“鸿儒”的交往何等深沉。下面再看刘禹锡和白居易的晚年之交。


刘白莫逆之交

刘禹锡和同年出生的白居易因一次偶然相遇交上了朋友。刘禹锡晚年,迁太子宾客、检校礼部尚书。他与白居易有更多机会在一起谈心唱酬。

对政治已经感到厌倦的白居易很同情刘禹锡的遭遇,写了不少对他满怀同情的诗。公元826年,刘禹锡从和州罢官返洛阳,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人在扬州相逢共饮。席间白居易把箸击盘赠诗一首: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这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既是白居易对朋友仕途坎坷的同情和安慰,也是为自己的类似经历而叹息悲愤。对于白居易的安慰和委婉的赞扬,刘禹锡写了一首酬答的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不为自己的厄运而悲,能为他人的成功而喜,对世事变迁和宦海沉浮表现了十分豁达的胸怀。他诗中的两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格调高昂,催人奋进,历代为人们所称道。白居易称其为“诗豪”,看来也毫不夸张。



到公元836年刘禹锡迁升为太子宾客之后,他和白居易更是往来频繁、互相唱和、情意深厚,世人把他们合称“刘白”。他们的唱和之作,白居易曾编撰成《刘白唱和集解》。


总结

刘禹锡一生都在实现着自己的人生哲学——“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他和柳、白有共同的遭遇和不幸,有共同的爱好和追求,同时他们都为中唐诗歌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作用。


书影文史观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意思是: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该句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

原文如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


青白世界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刘禹锡名作《陋室铭》的名句,这句话的特别之处在于,点明了本文的核心思想,就是身居“陋室”、志存高远,作者本人是有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的君子,不是得过且过、毫无追求建树的普通人。

刘禹锡这篇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一个君子,当志存高远、修身养性、不慕虚华、生活简朴,掌握治国平天下的真本事!

我们懂得了本文的中心思想,就能真正读懂这篇名作了。

文中提到的孔子、诸葛亮都是生活简朴、志存高远、影响历史的伟大人物,对照的就是“鸿儒。”“陋室”、“苔痕”对照的就是“白丁”。

我们把文章通篇阅读下来,可以理解作者刘禹锡想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朴素、高雅、志存高远,掌握真本事、治国平天下、成为像孔子、诸葛亮那样的伟大历史人物!绝不随波逐流、自甘平庸、得过且过!

所谓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句话的最大特别之处是,表明了有追求的儒家知识分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聿剑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谈论的都是博学多才,学有所成的文人儒士,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不识字不懂文化的俗人。当时我认为古代文人对劳动人民的偏见,到后来才了解到这一句实际上是说物以类聚的交友方式,凡事万物没有评论的标准,择善而交友,交到真正的朋友,不失为一种好的交友方式,并且“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不是同一种人,相信应该也很难相知。



墨尔根阿信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刘禹锡名作《陋室铭》的名句,特别之处在于:

第一,创作背景特别,是在特别背景下有感而发的,表达了一种真实且特别的情绪。

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第二,在《陋室铭》全文中承上启下,在全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特别作用。

《陋室铭》全文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珍贵的经文。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很显然“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承上启下,表明:(连青苔都能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连野草都能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作者以这句画龙点睛,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

文中还例举的诸葛亮、杨子云两位生活简朴、志存高远、影响历史的伟大人物,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把他两人作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

第三,结合作者自身所处境地的实际,表达了另一层特别而又深刻含义。

即诸葛亮是闲居卧龙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子云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作者引用此二人之意,他可能想表达的意思是:荣辱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这结合作者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第四,进一步强调作者就是如此“任性”,不为斗米折腰,陋室只见“鸿儒”不识“白丁”,这种陋室不陋就是特别。

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同时,文末用圣人孔子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本身就是其特别之处。

读懂了这些特别的创作背景、所表达的特别意境和特别的人格魅力,也就真正读懂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句起画龙点睛作用金句的特别意义了,实际还是强调“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言下之意:室不在陋,有我就行,有我这样“鸿儒”的陋室怎么会陋呢?我就这么任性,这样有情操,爱咋咋的!

综上所述,这些“特别”给我们的积极启发:一方面我们可以理解作者刘禹锡想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朴素、高雅、志存高远,掌握真本事、治国平天下、成为像孔子、诸葛亮那样的伟大历史人物。绝不随波逐流、自甘平庸、得过且过。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理解作者刘禹锡提醒人们即使是生不逢时、难以施展抱负时,也不要自暴自弃、不求进取。表明了作者自己以及希望和他一样的鸿儒,所追求的儒家知识分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崇尚高品位的人生境界。

当然我们还应该理解,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毕竟是封建礼教社会,那时的文人墨客和知识分子还是有局限性的。作为我们当代知识分子来说必须结合时代发展脉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拿马克思哲学思想叫“扬弃”。

总之,我们在倡导社会公平正义、和谐有序的同时,也应该多一点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在学习借鉴古人的高尚情操与品德的同时,必须认识到原本就没有世外桃园。还得面对现实,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要不得半点自命清高。不能单凭有点文化知识,就瞧不起普通人;既不能媚官,认为只有做官才能有出息,也不要仇官,好像“官”都是贪官;更不能认为有知识就一定有能力,老子天下第一。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人不一定都是渊博的大学者(鸿儒),总还有目不识丁、知识浅薄的人(白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每个人在不同的领域和岗位上都能为社会做贡献,谦虚谨慎、兼容并蓄,社会才可和谐善治!





慧谷资讯


字里行间没什么特别!意义无穷前途远大吧!嫁夫娶媳妇首选之一!择贤臣拍挡上司可取!(题;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永动机一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意思是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鸿儒: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陋室铭》,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古代圣人之言强化文意,以反问作结,余韵悠长。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

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扬子云的草屋。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这句话有什么特别之处?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这句话有什么特别之处?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此话什么意思,求解

我来答

暴走少女55

LV.10 2019-09-26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意思是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鸿儒: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陋室铭》,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古代圣人之言强化文意,以反问作结,余韵悠长。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

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扬子云的草屋。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作者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知县见作者被贬,故意刁难之。和州知县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作者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作者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作者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作者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作者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二、赏析:

《陋室铭》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它单纯、简练、清新像一首精粹的诗,充满了哲理和情韵。

文章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首先,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以山高、水深引出陋室,以仙人、神龙比喻室主的德馨。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又以古代著名的陋室映衬今日之陋室,以古代贤人比喻作者自己。其次,有叙述、描写,有抒情、议论,有染有点。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是叙述描写,是染。

最后一句“何陋之有”,是用典,也是抒情、议论,是点,画龙点睛。点染结合,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





欧阳说


本提问出自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谈笑有鸿儒即古人博才多学谈笑风声知时政、经济、及社会发展动向、是名符其实的大学者、诗人、作家!

往来无白丁,这里的白丁指的是:古代社会等级森严,按照阶层分为三六九等,从待遇到衣食住行都有严格划分,甚至连穿衣服都有各种各样的限制,平民百姓只能穿麻布的衣服,不能穿丝绸锦绣,即便再有钱,也不能穿丝绸衣服,否者就是逾越。因此古代用“布衣”来指称平民百姓。

在《荀子》中这样说:“古之贤人,贱为布衣,贫为匹夫。”西汉学者桓宽在《盐铁论》一书中解释道:“古者庶人耄老而后衣丝,其余则麻已,故曰布衣。”

因而无白丁!指的是交往的人当中也都是有学问的人!正所谓物以类聚、物以类分!跟什么的人你就会学什么样的!跟着下层谈柴米油盐、跟着管理讲协调分配、跟着经营讲锁售,跟着老板讲生意!这是一句警醒人的经典句词!值得反思并深思⋯


凉爽好汉送姜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出自刘禹锡的《陋室铭》,这句话的特别之处在于作者用一句话就表达了自己所在的圈子,用我最喜欢的阴谋论来表述:小子,别看我现在落魄了,但你看看和我交往的都是些什么人?

有文化和没文化确实是两种境界,虽然都在表达目前郁郁不得志的状态,没文化的我们就只能说:小子,别得意,当心我咸鱼翻身。

有文化的境界就完全不同,我虽然没钱,但每天都是和马云,马化腾这些人一起喝茶聊天。

哈哈!




石头1974


这句话用现在来讲就是:再怎么样,我也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我的圈子也是高知圈。从陋室铭可以看出来:作者以龙以仙自喻,比较自傲,认为不管什么环境,优秀的人还是优秀的。但我们仔细想一下——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有台有阶的房子应该不小了,又有草色,应该最少是生态小洋房。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幽静闲适。无案椟之劳形:不用工作。不工作就没钱,显然作者是地主,靠地租生活。往来无白丁——自己不用亲自收租,有账房先生:证明是个大地主。

现在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大地主在一座生态小洋房里自然自得的,抚弄一张素琴装B的样子。所以说陋室不是大家想象的茅屋,老百姓也高攀不了他们。就算有象朱之文这样的农民,他们也是看不起的。因为他们早已忘了,他们的祖宗也是农民。

要问有什么特别之处,我倒没觉得什么特别的。就象现在某些人,开口闭口文化,或靠一本红楼梦吃饭,对社会无实质贡献。一个寄生虫而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