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地中海霸主威尼斯:十字軍東征成就的“八分之三羅馬帝國”

中世紀地中海霸主威尼斯:十字軍東征成就的“八分之三羅馬帝國”

威尼斯的“金船儀式”

導語

“真是令人驚訝!這個地方在遙遠的西方,卻能找到一些本應只能在遠東發現的香料——胡椒、姜、丁香、甘松、閉鞘姜和高良薑,這些商品在這裡都有大量存貨。”——11世紀一位阿拉伯旅行者對於威尼斯城的評價

亞得里亞海形似意大利版圖,是一條逐漸變窄的水道,長約770公里,寬約160公里。

從青銅時代早期,一直到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繞過非洲,尋覓到前往東方的新航線,亞里亞海一直是連接著中歐和地中海東部的高速公路,同時它也是世界貿易的門戶。

載有來自阿拉伯、德意志、意大利、黑海、印度以及遠東的貨物的航船,時常經過遮風擋雨的達爾馬提亞海岸。

在數十個世紀裡,它們將波羅的海的琥珀運送到圖坦卡蒙的墓室;將藍色的釉陶珠從邁錫尼運送到巨石陣;將康沃爾的錫送到黎凡特的熔爐;把馬六甲的香料送到法蘭西宮廷;把科茨沃爾德的羊毛運送到開羅商人手裡。

木材、奴隸、棉花、銅、武器、種子——各式各樣的貨物,都經過這些海岸往來運送;各式各樣的故事、發明以及思想也在往返航行中得到傳播。

亞得里亞海是數百條主幹航線匯聚的地方:

商人們用成群的騾子運貨,從不列顛和北海南下到萊茵河,沿著常有人涉足的道路穿過條頓森林,越過阿爾卑斯山口,到達威尼斯灣北端;同時這裡也是東方貨物登陸的地方,在這裡,商品被轉運,港口也因此繁榮起來。

最先興起的是希臘人的城市亞得里亞,然後是羅馬的阿奎萊亞,最後輪到威尼斯。

機遇與挑戰:第四次十字軍東征

中世紀地中海霸主威尼斯:十字軍東征成就的“八分之三羅馬帝國”

威尼斯的象徵——聖馬可旗幟上的圖案

“為此,我的孩子們,拿出剛毅之精神,舉起信仰之盾,戴上救贖之盔,不迷信數量與蠻力,而相信上帝的力量。”——教皇英諾森三世( Die Register Innocenz'III)的演講

1198年8月,教皇英諾森三世向基督教世界的軍事力量發出振聾發聵的呼籲。此時距十字軍成功攻克耶路撒冷,已經過去了一個世紀。

在這一百年間,整個十字軍東征事業正在逐漸走向崩潰。

1187年,薩拉丁在哈丁擊敗了一支十字軍,並奪回了聖城。在此之後,無論是神聖羅馬皇帝弗里德里希·巴巴羅薩(他在敘利亞的一條河中溺死)還是英格蘭的獅心王理查,都沒能收復耶路撒冷。

之後,十字軍的勢力範圍僅限於海岸上的幾個定居點,如推羅港和阿卡港。

英諾森三世當時年紀約三十七歲,年輕有為、才華橫溢、意志堅定而又腳踏實地,他是一位宗教修辭學大師,還是一位高明的法學家。

其所號召的,既是一次軍事冒險,又是在逐漸世俗化的世界裡的一次道德重構的運動,也是重樹教會權威的新事業。

這位教皇不遺餘力地拉攏各地的盟友,他派遣大主教們去煽動法蘭西北部的武士領主,並且取得了成功,包括祖輩參加過之前十字軍東征的領主在內,一共有百餘位武士領主響應了號召。

獲得了軍隊,如何將這支軍隊運往東方,成為了一個問題。之前,一個世紀的十字軍東征經驗讓英諾森三世和那些十字軍領主們明白:

通往敘利亞的陸路充滿艱難險阻,而拜占庭帝國的皇帝對大批士兵通過自己的領土充滿戒心。至於說其他的航海共和國——比薩和熱那亞正在打仗,因此只有威尼斯擁有將整支軍隊運送到東方的技術和資源。

當時,威尼斯的執政官是恩里科·丹多洛,他那是已年近九旬(按照威尼斯的傳統,在任命執政官時,總是挑選高齡而經驗豐富的人),並且雙目失明。

恩里科·丹多洛出身威尼斯豪門,他的家族湧現過許多律師、商人和教士。他們和過去一個世紀裡幾乎所有的重大事件均有交集,為威尼斯共和國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們曾參與12世紀中期對城市教會和國家機構進行的改革,也參與了威尼斯的十字軍冒險。

從各方面的資料來看,丹多洛家族的男性成員都智慧過人、精力旺盛而且長壽。

丹多洛並非天生殘疾,關於其眼睛是如何失明的,一般來說有兩種傳言:

  1. 在1172年的拜占庭人質危機(拜占庭皇帝對拉丁商人進行的迫害)中,丹多洛也在君士坦丁堡,皇帝曼努埃爾一世“下令用玻璃亮瞎他的眼睛……他的眼睛沒有受外傷,但什麼也看不見了”
  2. 丹多洛在君士坦丁堡經商時,被捲入了一場街頭鬥毆之中,在打鬥中被別人擊打到了眼睛,受到巨大傷害,並因此失去了視力。

但無論哪個版本的傳言,丹多洛的失明都與拜占庭(君士坦丁堡為拜占庭首都)有關係。

1201年大齋節的第一週抵,六名來自自香檳、佈雷、佛蘭德、埃諾和布盧瓦的法蘭西騎士造訪了威尼斯,他們是法蘭西和低地國家強大的十字軍伯爵們的使節。

這些人隨身攜帶著已經加蓋印章的特許令,擁有談判的全權,目標是與威尼斯簽訂海上運輸的協定。

丹多洛熱烈地歡迎到訪的騎士們,但是對於他們攜帶的憑證文書仍舊做了一番細緻的檢查,確認無誤、認可了他們的權威之後,才開始正式的談判。

談判進行的很順利,因為威尼斯人對於十字軍東征並不陌生。事實上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威尼斯的商人們正是廣泛投身這種運動,才促成了城邦的興盛。

威尼斯參加了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在1123年再次參加。從兩次戰爭中,他們都獲得了豐厚的物質利益。特別是在1122年,他們得到了推羅城的三分之一,在獲得免稅貿易的基礎上,威尼斯還間接統治了那裡——這標誌著威尼斯海外殖民帝國成立的起點,後來也是在一系列其它殖民港口的範本。

在談判結束之後,丹多洛和他的顧問們花了一週的時間,對十字軍的任務委託進行了細緻的評估,然後審慎地提出了自己的條件:

“我們將建造運送馬匹的船隻,來承載4500匹馬和9000名侍從;4500名騎士和2萬名步兵將乘船行進;我們還將為人員和馬匹提供九個月的給養。這是我們能提供的最低限度的服務,運費是每匹馬4馬克(中世紀衡量金銀的重量單位,約為249g),每個人2馬克。我們提出的所有條件的有效期是,從十字軍從威尼斯港口出發為上帝和基督教世界效力——不管去往何方——的那一刻開始,為期一年。上述費用總計94000馬克。我們將另外免費提供50艘武裝槳帆船,前提是隻要我們的聯盟還在,以及我們將得到所有戰利品——無論是領土還是金錢,陸地還是海洋——的一半。現在請你們商議,決定是否願意以及能否繼續交易”

這份協議的報價並不過分,實際上,其還要比1190年熱那亞向法蘭西提供的報價要低1萬馬克。但是總金額仍舊過於龐大,94000馬克相當於當時法蘭西一年全部的財政收入。

可能是對於免費提供的“50艘武裝槳帆船”,又或者是對於“為人員和馬匹提供九個月的給養”十分滿意,十字軍的代表們商議了一夜,轉天便向丹多洛表示,他們同意這項方案。

中世紀地中海霸主威尼斯:十字軍東征成就的“八分之三羅馬帝國”

當時聖馬可大教堂內的景象

於是乎,威尼斯和十字軍的領主們擇吉日、選良辰,在聖馬可大教堂中,在一萬多城市民的見證下締結了這份中世紀曆史上規模最大的商業合同——《威尼斯協議》。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協議之中有兩處十分具有深意的詞句:“不管去向何方”與“無論是領土還是金錢,陸地還是海洋”,正是這兩句話,為一個帝國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履行契約:十字軍的無奈抉擇

中世紀地中海霸主威尼斯:十字軍東征成就的“八分之三羅馬帝國”

當時的威尼斯城,右側是利多

“契約是威尼斯人生活的基礎:它的關鍵是數量、價格和交付日期。”——彼得拉克

得到了這份訂單,整個威尼斯都忙碌了起來。丹多洛不得不召回了海外商人,暫停其它所有商業活動,全力以赴地按照協議的內容,籌備著各種物資。

建造戰船需要大量木材(主要是橡木、冷杉、松木)、瀝青(用來填塗接縫)、麻料、繩索、帆布,以及製造鐵釘、鐵錨和其他設備所需的鐵。

為了獲取這些資源,威尼斯的商人幾乎跑遍了整個意大利,大量冷杉和落葉松木在匯入潟湖的河流上漂向威尼斯;橡木和松木則來自威尼託和達爾馬提亞海岸;從其殖民地收購的瀝青、鐵錠也源源不絕地進入到了位於威尼斯潟湖區的各個私人船塢。

不僅如此,因為還要承擔大約33000人9個月的給養,威尼斯的商人們做了統計,並且為了提升容錯率,他們還調高了標準,計算出了一個人一年所需要消耗的口糧:

“377千克麵包與麵粉,2000千克穀物和豆類,300升葡萄酒,2千克食用糖,150克香料。”

由於為十字軍提供的給養累計起來的數額過於龐大,威尼斯人除了在自己的農業腹地蒐羅糧食,他們還從諸如博洛尼亞、克雷莫納、伊莫拉、法恩扎等地區蒐集小麥。這些糧食會被運往威尼斯,在烤爐裡經過兩次烘焙,製成耐久的航海餅乾(威尼斯水手的主食)。

而且,為了規避意外,威尼斯還動用關係,提前一年在航線上一些港口租賃專門的倉庫,收購一定數量的補給物資,以備不時之需。

這一切都需要開支,威尼斯的銀行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丹多洛的家族也有銀行),許多中小商人需要向銀行進行貸款,才能夠付給工人們足夠的格羅索(威尼斯貨幣)。

而大量的借款,導致威尼斯本地的銀行負擔吃力,不得不向意大利其他一些地區銀行進行拆借,進而促成了銀行之間最早的同業拆借市場的出現。

“威尼斯人出色地履行了他們的合同,甚至做的更多……他們建造的艦隊是如此宏偉巨大,任何一個基督徒都不曾見過更好的。”

之前來簽訂協議六位騎士之一的維爾阿杜安,在奉命再次前來檢查工作進度的時候,對威尼斯人的工作效率表達了由衷的讚賞。

僅僅用了不到13個月的時間,威尼斯人就完成了他們的工作,組建了一支足以將33000人一次性運送到2200公里之外的龐大艦隊,並且還籌備了充足的給養。

可是到了1202年6月24日(聖約翰節),這是原本定下的出航日期,十字軍領主們只是動員了2萬多人來到威尼斯,原本定下的契約被違背了,威尼斯則面臨著破產的結局。

面對這種情況,丹多洛先是同四十人議會進行了磋商,而後又召集了威尼斯的百多位大商賈,年邁的執政官先是向他們道歉,然後才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供他們選擇:

  1. 收下已獲得的51000馬克,放棄東征計劃,但這會讓他們在整個基督教世界落下罵名——“從此,我們將永遠被視為流氓和騙子。”
  2. 暫時擱置索要債款的事,他本人主張這麼做——“不如這樣,我們告訴他們,如果他們能用最早一批征服的收益來償還欠我們的36000馬克,我們就帶他們出海。”
中世紀地中海霸主威尼斯:十字軍東征成就的“八分之三羅馬帝國”

丹多洛進行演講

最終威尼斯人都同意了第二種辦法,到了1202年10月初,滿載著十字軍士兵的船隻總算駛出了潟湖區。並且威尼斯年邁的執政官丹多洛,通過一番演講,成為了這次十字軍東征名義上的指揮者。

威尼斯人原本是這樣打算的,他們想要利用這支恢宏的艦隊,以便在沿途確立自己城邦在亞得里亞海北部的帝國權威,並且教訓不服管教的城市、震懾海盜、招募水手。

事實上,他們做得更加“過分”——大約是因為欠了36000馬克(約3噸白銀)的緣故,十字軍的領主們不得不任由威尼斯人“牽著鼻子走”。

為了快速彌補損失,丹多洛也為了履行“最早一批征服的收益來償還欠我們的36000馬克”的諾言,這支艦隊最先抵達的不是耶路撒冷,甚至也不是原定的目的地埃及,而是與威尼斯隔海相望的另外一個基督教國家——拉扎。

在這裡,十字軍的領主們“極不情願”地花了5天時間,攻破了拉扎城。並任由威尼斯人將處決了一批重要人物後,驅趕了平民,最後徹底洗劫了這座城市。

得知這個消息的教皇英諾森三世火冒三丈,教皇甚至派出了特使,向全部威尼斯人下達了“絕罰令”,之後還擴大了絕罰的範圍,涵蓋了所有參與進攻拉扎的十字軍戰士。

要知道,絕罰令乃是中世紀基督教世界極為嚴重的懲罰,受此懲罰的人死後,靈魂將無法受到救贖。

這無疑是對於十字軍的重大打擊,因為各地領主召集士兵前往耶路撒冷的精神動力,便是承諾任何前往耶路撒冷的十字軍戰士都會受到救贖。

恐慌至極,同時也是無法收場的十字軍將領們想出了辦法:

  1. 一方面,他們向教皇派出使者,訴說絕罰令對於東征的毀滅性影響,乞求對方赦免。
  2. 另一方面,則命令“開創性地”命令隨軍的主教向士兵們宣傳,上帝已經赦免他們的罪行。

就這樣,經歷了一番蹉跎,在扎拉附近度過了漫長的冬天,滿載著十字軍的威尼斯艦船繼續踏上了征程。

“人人都愛紅蘋果”: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中世紀地中海霸主威尼斯:十字軍東征成就的“八分之三羅馬帝國”

十字軍進入君士坦丁堡

“人人都愛紅蘋果(君士坦丁堡)。”——奧斯曼土耳其地區格言

躊躇滿志了一個冬天,包括丹多洛在內的十字軍將領們圍繞著“下一步去往何方”這個問題,召開了許多次會議,但是還是毫無頭緒。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直接去耶路撒冷是最符合英諾森三世預期的想法,可是鑑於之前的經驗,那樣很難獲得令人滿意的收益,而他們現在還欠著威尼斯3噸白銀的債務。

若是按照原先的想法,艦隊駛向埃及,並且爭取奪得在黎凡特地區(香料貿易中心、印度洋地中海的中轉站)的港口,預期收益倒是足夠。

可是剛剛從“絕罰令”的陰影之中走出,十字軍的士氣實際上處於非常低迷的狀態,貿然駛向因為具有極其重要戰略地位而肯定會受到伊斯蘭世界拼死保衛的土地,絕非明智之舉。

這時,教皇派遣的特使帶來了一個人,而這個人的到來,終結了十字軍將領們的猶豫。

這個人便是當時拜占庭帝國皇帝亞歷克賽三世的侄子,他同時也是前任皇帝伊薩克二世的兒子。

對於亞歷克賽三世,拜占庭人可謂是鮮有敬意(或者說基本沒有),一位名為尼西塔斯·科尼阿特斯的貴族編年史作家是這樣評論這位皇帝的:

“一個連羊群都無法領導的人。”

但是亞歷克賽三世對待自己的兄弟卻十分殘忍,他不僅廢黜了自己的弟弟伊薩克二世,甚至還戳瞎了後者的雙目(但沒有殺死他),而現在,伊薩克二世的兒子安格洛斯則要回來同自己的伯父爭奪皇位。

而安格洛斯之所以能夠說服教皇和十字軍將領們,其實是因為他做出的兩個“空頭支票”式的保證:

  1. 對教皇,安格洛斯承諾如果自己能夠成為拜占庭皇帝,他將會促使東正教服從羅馬教廷的權威,“讓拉丁文成為基督教世界唯一闡釋經文的聲音”。
  2. 對於十字軍將領,安格洛斯則先是利用對方不瞭解拜占庭繼承法的情況,將自己塑造成為一個復國者的形象,道德綁架了法蘭西的騎士領主們;然後對於唯利是圖的威尼斯商人,他則允諾一旦入主君士坦丁,威尼斯不僅可以獲得一大筆財富,同時還將會永久免除威尼斯商人在君士坦丁堡的稅收;最後,他反覆保證,只要艦隊帶著他抵達達達尼爾海峽,君士坦丁堡內擁護他的臣民會主動為十字軍敞開城門。

得承認,他開出的“空頭支票”,無論是對於羅馬教廷,還是十字軍將領與威尼斯的商人們來說,都是難以拒絕的巨大誘惑。

於是在1203年6月23日,君士坦丁堡的人們從海牆遠眺,看到了驚人的一幕:一支龐大的威尼斯艦隊,滿載將近2萬名基督教十字軍,從西方沿博斯普魯斯海峽逼近,意在廢黜他們的皇帝。

在當時,君士坦丁堡是基督教世界最大的城市,以它為中心的拜占庭帝國儘管已經萎靡了許久,但仍然控制著地中海東部的絕大部分地區——從科孚島到羅得島,從克里特島到黑海沿岸、小亞細亞大部和希臘大陸。

據估計,當時這座城市的常住人口約40~50萬,而威尼斯和巴黎都只有約6萬人口。

從海面上,十字軍就可以看到,達達尼爾海峽附近的海牆之內是一座繁華的都市,宏偉的房屋鱗次櫛比,而其中最恢宏的要數聖索菲亞大教堂,“它那莊嚴的穹頂彷彿浮在在空中”。

與此同時,安格洛斯的“空頭支票”無法兌現的問題也顯露了出來。

君士坦丁堡內不僅沒有支持他登基的擁躉打開城門,而且在得知其向羅馬教廷的保證之後,城市內所有的希臘東正教徒全部反對安格洛斯的到來。

此時的十字軍已經騎虎難下了。甚至連運送士兵返回威尼斯的給養,艦隊都無法提供,在登陸之後,來自法蘭西的騎士更是不得不宰殺馬匹來填飽肚子。

可以說,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已經名存實亡,現在這支軍隊唯一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如何生存下去。在飢餓的迫使下,十字軍開始劫掠君士坦丁堡周邊的村鎮——宛如導火索一般,最後引發了軍隊直接向君士坦丁堡發動進攻。

在當時的情況下,十字軍不像之後攻破君士坦丁堡的奧斯曼帝國一樣,他們沒有火炮來對付基督教世界最堅固的城牆,因此在陸地發起進攻,絕沒有半分破城的可能性。

但是他們的海上力量——由威尼斯提供的槳帆船艦隊,完全可以碾壓當時拜占庭帝國的海軍(如果十幾條老舊船舶也算的話),於是他們選擇從海上發起進攻,攻打君士坦丁堡的海牆。

在這場戰鬥之中,威尼斯的精銳水手立下了大功

在聖馬可旗幟之下,威尼斯九十多歲的盲眼執政官丹多洛屹立在船頭,指揮他們在槳帆船的帆桁頂端搭建了“飛橋”,憑藉著常年在海上討生活養成的平衡感,威尼斯的水手們從懸於半空的飛橋登上了城牆,打開了君士坦丁堡的大門,十字軍湧入了這座偉大的城市。

就這樣,君士坦丁堡——這座基督教世界對抗伊斯蘭世界的橋頭堡第一次被攻陷了,而這竟然是十字軍導致。不得不說承認,這結果的確有些諷刺。

“八分之三個羅馬帝國”:地中海世界由威尼斯來詮釋

中世紀地中海霸主威尼斯:十字軍東征成就的“八分之三羅馬帝國”

威尼斯狂歡節的由來——執政官的遊行

“為了威尼斯的榮耀與利潤”——威尼斯旗幟上的箴言

1204年瓜分拜占庭(在此期間,竟然君士坦丁堡產生了4位皇帝)的受益者們建立了許多具有怪異名字的封建王國——君士坦丁堡的拉丁帝國、薩洛尼卡王國、伊庇魯斯君主國、雅典和底比斯公國、優卑亞三頭統治國、阿開亞親王國、布多尼察侯國和薩羅納侯國……威尼斯人卻以完全不同的頭銜稱呼自己:八分之三個羅馬帝國的驕傲領主。(這源於威尼斯人對於收穫的精確核算)

而成就了這一偉業的丹多洛,更是成為了當時西方社會最有權勢和聲望之人,如果不是教皇英諾森三世的刻意打壓,他甚至有可能被封為“聖人”。

十字軍領主聖波勒伯爵曾經極力讚揚這位年逾九旬的目盲執政官:

“威尼斯的執政官性格審慎,但在做艱難決定時卻十分果決明智,我們對他讚不絕口……”

中國有句話叫做“一人興邦”,套用在丹多洛的身上,可謂是再恰當不過。正是由於他的一系列決策,不僅影響了中世紀最後一次教會控制下的十字軍東征,而且造就了新一代的“海上羅馬帝國”

經此一役,威尼斯從一個商業國度,一下子才變為了強大的殖民帝國,幾乎成為了地中海的霸主,熱門尊敬地稱呼這座城市為“亞里亞海的女王”——她號令天下,從亞得里亞海頂端到黑海,橫穿愛琴海和克里特島周邊海域,無人敢不從。

中世紀地中海霸主威尼斯:十字軍東征成就的“八分之三羅馬帝國”

君士坦丁堡跑馬場的青銅馬雕像,被運往了威尼斯

在此過程中,威尼斯的自稱從“公社”(潟湖本土居民的共同體)逐漸演變為“共和國”、“最尊貴的共和國”、“宗主國”。它是一個勢力強大的主權國家,用威尼斯的說法,“凡水流經之地”皆為威尼斯的疆域。

當然,這也與其之前的積累密不可分。

威尼斯商人對地中海東部瞭如指掌,他們擁有其他人都不擁有的知識,甚至連他們的對手——比薩和熱那亞都無法與之媲美。雖然這兩個國度也是航海大國,但是不同於威尼斯,它們的商業貿易大多是個人來經營,而前者則通常以國家作為單位,舉國進行大宗商業貿易活動。

由於威尼斯與拜占庭帝國之間的生意已經持續了數個世紀,因此他們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所以,就在是十字軍領主們還在為希臘地區的個把封邑爭吵不休的時候,睿智(或許應該說是狡猾)的丹多洛已經將所有足以控制戰略性航道的港口、商埠和海軍基地收入囊中,他們要求的這些領地距離海岸最多不過幾公里,大多不適宜耕種,但後來產生的利益卻比其他十字軍領主收益的總和還要多。

因此,威尼斯幾乎掌握了地中海中所有值錢貨物的定價權,它一度成為了地中海世界的詮釋者。

而且這種建立殖民地、進行貿易的模式,可謂是影響深遠。即便威尼斯失去海上霸主地位之後,它的後繼者們: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美國……無一例外,都延續了這個傳統。

總結

歷史總是充滿傳奇,而探尋歷史則能夠知興替。

威尼斯的傳奇崛起距今已經有800多年的歷史了,但是其中蘊含的一些道理,對於理解世界格局仍舊具有借鑑意義:

  1. 發展的基礎在於積累:正如威尼斯躍遷式進展的背後,其實有著數百年、幾代威尼斯商人對於東方航線、黑海的探索發現作為積累;
  2. 團結就是力量:相比於其競爭對手——熱那亞與比薩,威尼斯的商人無疑要團結許多,丹多洛執政官一聲令下,就能號召所有海外商人返回威尼斯參與十字軍艦隊的建設,這是當時其他城邦無法做到的,而這也是十字軍領主們敢於向威尼斯下訂單的根本原因。

不知你有什麼看法呢?

歡迎關注 一起交流,時常不斷看些有趣的歷史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