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民粮价,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北斗LJP


问: 如何提高农民粮价,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答:提高粮食价格其实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提高粮食价格不是唯一能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提高粮食价格有不可取之处。

印度官方报道“每平方公里的蝗虫数量可达4000万只,每天能飞行150公里,一天之内能吃掉3.5万人的粮食”。吃完粮食,价格肯定上涨,用这种大脑短路的方法提高粮食价格不可取。我们的粮食在国际上竞争力不强,不能说我们少生产就能提高价格,我不愿意那样想。成本高的粮食没有成本低的粮食发言权大。提高粮食价格,市场在起作用。

下面我就如何提高粮食价格,以及如何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做一解答。

一:我国的粮食是小农经济的产物,生产效率低下,人力成本,化肥成本,农药成本,都比较大,按理说粮食的成本会加大,价格应该高,但是在国际市场,许多国家的粮食不到我国的八成。我们要提高效率,增大规模,减少投资成本,才能让利润增大,农民们所要的提高粮食价格,就是要高的利润。投资成本减少,利润就会增大。

二:现在人们由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市场一般大米就是一元多一点,有的大米售价几十元,而且是供不应求,提前预定,订单式生产。现在改变思维种专用小麦、优质稻谷、高蛋白大豆、双低油菜等,价格自然高。大家可以想想,就拿小麦市场来说,种高筋高蛋白的小麦价格高而且不愁卖。优势要大于普通小麦。我们国家不还要进口这种小麦吗?

那么怎样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呢?

再这里我们一定要认识一点,一般普通粮食价格太高,是会引起物价飞涨,不会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严重会危害社会安全的。

那么我们来看看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的六种方法。

一:合理种植,由粗到细,让农民看到成绩。

根据土壤情况,选择适宜的作物,把握互联网信息,不要让菜贱伤农,香蕉伤农事件发生,不论何种作物,向优质方面发展,就像大米,别人为什么能买几十元一斤,由粗放型,像精细化转变。得到利润,没有人不种粮食。

二:搞好基础建设,让农民心里踏实。

各种基础建设做的好,农民种粮才有保障,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一切发展的前提。在基础设施里边,最主要做好水利建设,许多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做好滴灌,喷灌等。改变许多地方靠天吃饭现状。

三:提高素质,培养高技术型人才,让农民练就自身。

种田不只是打药,除草,浇水,施肥那么简单,同样的地,技术好的比技术差的多收一百多公斤没有问题。荷兰一个平方米的地方,可以生产出70公斤西红柿,亩产9万4千斤,每斤一元,收入就是9万多元,有了高技术,没有人愿意离开自己的命根子。

四:加快土地流转或托管。让农民看到希望。

凡是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规模化程度比较高,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劳动成本,我国一家一户与规模化矛盾突出,要实现提升产业化,农村经济才能全面稳步前进。农民才能看到希望。自主经营的小农生产模式,技术含量低。流转完成后,一百人耕种的土地,可能一个人高效完成。

五: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地方群众。让农民得到实惠。

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农民跟着龙头企业,它们有高端的技术,有开拓好的市场,带动地方农业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民觉得有干劲,自然就积极起来。

六:适当补贴,加大投入力度。许多农民种粮没有积极性,是因为投入产出不成正比,国家适当补贴是应该的,像粮食补贴,农机补贴,柴油补贴等等。更多的补贴应该是加大资本投入,投入到农业发展的各方面。从全局战略考虑,统筹规划,让农业持续高效发展。

总之,提高粮食价格方法,不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唯一方法,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方法,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我国粮食安全,让农民富裕起来!

我的回答到此结束,感谢阅读,如果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给我留言。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我,会删去。


崇尚自然农家乐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农民,现已六十七岁,由于子女们都不愿搞农业外出务工,我虽年岁已高,但还在家年复一年的种地,为了土地不荒芜,也快维持不下去了。我有一个道理始终没弄明白,在我们这里农村种粮不划算,都改种蔬菜,一每地一年最低收入在六万元以上,但在家种菜的都是留守老人,在家请的外地的人种出来的,没有一个年青人在家种菜,都在外面打拼,一家有五亩地就得几十万,但总么也吸引不住年青人,我个人认为以前农村基础设施特别差,年青一代始终认为农村没有前途,都进城了,放弃了农业,告别家乡,就目前情况就是提高粮食价格也未必起作用,最好的办法是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年青一代重返家乡。


用户6622866156392


什么都在涨价,粮食它不涨,年景不好就是赔钱,种地跟本就养不家,农民的家庭也出了问题,离婚的越来越多,种地越种越穷,种地越多赔的越多,我有十六响地,19年赔了5万多,这是自己的每年交承包费就4万元,赔的连生活费都没有了,谁能体会到农民的心情,能出去打工的都走了,不可能种这赔钱又白出力的事情了。


希望农民的日子会更好


各位朋友大家好,这两年我始终在乡村扶贫,知道老农非常关注粮价,经常收集他们的想法,现在我把他们的想法说说,仅供参考。

1,现在粮价状况。我国粮价这几年,始终处于徘徊低迷阶段,比如小麦,前几年,国家保护价1.18元/斤,后来1.16元/斤,今年又降了几分钱。结果种地成本涨了,粮价上不去,种地效益低,老农种地的积极性不高。

2,粮价低的原因。

1)国际市场冲击。国际小麦到岸价格0.8元/斤左右,比国内粮价低30%左右;

2)种地成本增长,种地的种子、农药、化肥都涨了,还不算工钱;

3)种地转化率低,我们都是小家小户的小面积种植,行不成大兵团种地,抗风险性能低,机械化率低,打药、收割不科学,生产过程跑冒滴漏。

3,提高粮价的方法。

1)顶住国际市场的冲击。如果不是万不得已,不需进口那么多的粮食,给国内粮食腾出市场;

2)严格控制种地成本,尤其是种子、农药、化肥,政府不需严格管理,在流通环节减少损耗,为农民降低成本;

3)土地流转,进行大规模种植,提高抗风险、抗灾的能力,必须科学种植,这样,我们的粮食在国际上才有竞争能力,才能提高粮价,才能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


畅敏


如何提高粮价,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我觉得,讨论任何问题都不能脱离实际,否则就是空谈。关于粮价,我们首先应该看明白国家的态度,多少年来,国家都把社会穏定放在首位,可以说这是国家的总体指导思想,有着不可动摇的政治地位,这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而粮价,正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国家的态度是,宁可提高农业补贴,也不会用行政手段来提高粮价,因为粮价关系到国计民生,千家万户,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必须穏上加穏。

那么既然提高粮价没有可能,而农民种粮又不赚钱,这个矛盾该如何解决呢?其实发达国家早已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大幅度提高农业补贴(欧美等发达国家,从事农业生产人口的收入中,有45%以上来自政府补贴,日韩等国家从事农业生产人口的收入中,政府补贴则高达60%以上)。(数据来自网络)当然国情不同,补贴的方式也不能照搬,但是总的模式就是这样。

只有通过提高补贴,使种粮农民有赚头,才能真正调动起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国力的增长,对农补贴也会逐步加大,这是可以预见的。因此可以断定,在目前情况下,较大幅度提高粮价是不可能的。


十里八村众乡亲


在农村人均只有一亩三分地,按一亩田收一千斤稻谷,把稻谷每斤提高到三元,一亩田也只有三千元毛利收入,扣除机耕费,农药、化肥种子、人工,光成本就要用去近一千元,一亩田只剩下二仟元,按每户五亩田计算,纯收入一万元,再按每户三个人口,留下三千斤口粮,包括再养十多只鸡鸭吃粮食,也就只能卖二千斤余粮,卖掉卖掉二仟斤余粮后,一年的纯收入只有四仟元。农村大批年轻人肯定是不愿种田的。种五亩田辛辛苦苦一年下来纯收入四仟元,相当于外出打工一个月的工资收入。

现在的农村独生子女占大多数,能留在农村种地的也是60岁以上的老人占多数,很多农村独生子女,通过多年在外打拼,已在城镇买房定居,农村现在最主要的是缺少年轻人,农村的土地必须要通过流转以后规模化种植,适当涨粮价是调动种植大户种粮的积极性,而不是突然每斤大米涨到十元到二十元,如果粮食涨到二十元一斤,那么城市人均工资起码涨到每月3万到5万元,可能吗?

现在农村面临是土地转让后如何解决农村老人生活保障问题。


乡村老农有话说


我是一个真正的农民,浅谈个人看法,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首先粮食涉及到农业的方方面面及国家的稳定,老话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粮食价格肯定不能太高,要提高农民种粮的收入,首先是要控制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化肥、农药、农膜、农业机械、柴油和农电、农业水利和农田用冰冰费价格、粮食种籽价格等等),这些管控好了,粮食价格适当,种粮的收入稳定和从事工业人的收入差距不是很大。这样才能保证粮食的稳定和社会的安稳,


愛玛78368964


这几年我国粮食价格基本上变化不大。根据国国务院发布消息显示,2019年生产的早籼稻,中晚籼稻和梗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120元126元和130元,最低收购价和2018年基本上不变。而玉米收购价格也在0.70~0.90元/斤不等,而小麦收购价格在1.1元/斤左右。这两年随着农资的不断上涨,而粮食价格却不见涨的形势下,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也大大的受到了影响。



粮食作为我国一切生产的物质基础,是一切生活的根本。因此国家战略角度来看,粮食价格不会出现很大的上涨。因此,想要提高粮食价格,只能在粮食品质提高以及国家补贴力度上对于农民加大扶持力度。这几年随着城乡建设的发展,国家也逐渐加大了对农村经济扶持的力度。农民的收入渠道也越来越多,很多农民除了在种植粮食上,在其他收入方面也逐渐提高。



而提高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就要加大种植补贴力度,同时通过宏观调控扩大粮食市场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粮食价格,只有这样农民种植粮食的收入增加了,种植积极性也随之增加。另一方面,加大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提高粮食种植产量和效率。让农民在单位种植面积上获得更大的收获,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现在我国粮食价格普遍不高,这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很多农民工依靠外出打工,每年收入都能大于种植粮食带来的收入。因此很多农民正在逐渐转型,由种植业转向其他产业,以此来获得更多的利润。

种植粮食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比较突出,首先种植粮食价格较低,但是粮食作为我国物质的基础,不可或缺。所以只能在更加产业化、机械化的道路上才才提高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同时保障农民的利益。


乡村波比


近几年,能明显的发现,人们的消费水平在上涨,农资价格在上涨,总而言之物价在上涨,唯独不见上涨的就是粮食价格。收入不增加,成本增加,消费也越来越高,导致农民种地所得的剩余越来越少。种地已经不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种粮的积极性也越来越差。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该如何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提高粮价行吗?提高粮食价格听起来是一件好事情,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粮食是人民生存之本,是一切事物得以进行的基础,所以无论从长远的眼光还是从当前的现状来看,粮食价格也只能是基础的价格。一旦粮价过高,那么就到导致社会秩序出现紊乱。这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但是保障农民的收入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根本,既然不能提高粮价,那么

只能从补贴上想办法。而目前来看,唯一的办法也只能是提高补贴额度,确切落实补贴到种地人的手中,而不是补贴下来了,农民却没见到补贴。

同时在确保补贴落实的同时,还要保证农民种的粮食能卖的出去。粮食无人收购,也是现在农民面临的一个重大麻烦。毕竟如果粮食卖不出去,比低价卖粮造成的损失还要大。

骏景——殷


骏景农业


国家有个粮食保护价,这个价格就是为了应对海外市场对中国粮食价格的冲击,农民的粮食要想按照这个收购价被收购,前提是粮食要符合收购的基本指标。

近年年来很多农民反应不挣钱,我认为还有很多背后的因素:

第一 很多农民尝到了外出打工的甜头,相对种地,外出打工半个月挣到的钱就能抵上全年种地的收入,相对之下粮食价格成为了大家互喷的对象;

第二 还是因为外出打工带来的巨大好处,致使农民忽视了田间管理,有病不去防,有虫不去治,导致粮食品质差,往往达不到保护价的收购标准,去小麦得了赤霉病,水稻得了稻曲病粮食中一旦含有这些毒素,就对人畜有害,自然就卖不出去;

第三 粮食的相对价格还和我们生产成本太高有关,不能机械化,不能科学的管理,这些都是导致成本高的原因,成本太高,就显得粮食价格太低了。

据资料显示,很多从美洲进入中国港口的粮食价格比我国生产粮食的成本都低,这些足以说明,不是老百姓要想种地挣钱,要考虑的不是提升价格,而是如何降低成本,提升品质!

另外我们要提升的一定也是能种好地,且愿意种地的人的积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