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洪洞大槐樹有多大?

小草111150701


說起山西洪洞(tong)縣的大槐樹,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問我祖先從哪來,山西洪洞大槐樹”,漫漫600多年間,從山西大槐樹遷出了1230個姓氏,遠遠多於百家姓中姓氏,來自天南海北的遊子紛紛前往大槐樹下,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祖根。


大槐樹移民從何說起?

元朝末年,由於蒙古人的殘暴統治,中原爆發了激烈的農民起義,戰火幾乎燒到了華夏的每一個角落,在與農民軍的作戰中,元朝軍隊實施了瘋狂的報復計劃,《元史》中經常見到“掠其地,屠其城”的記載。

加上水災、旱災、蝗災等自然災害,中原百姓民不聊生,大災人相食不絕於史,雖然元朝統治中國不過98年,僅山東、河北、河南的災情就發生了51次,可以說是災民遍地,導致千里無人煙。


而山西在察罕帖木兒父子的統治下,有幸在元朝末年成為“世外桃源”,不但避免了大規模的戰爭,而且風調雨順,幾乎沒遇上大災。在洪武初年,在當地政府普查戶口之時,河南人口190萬左右,河北人口180萬,而山西則爆炸式的擁有440萬,比兩省的總和還要多。

於是在大臣的建議下,開始將山西人遷往各地,以充斥人口,開墾荒地,發展經濟。從洪武六年到永樂十五年,先後18次從山西移民,分別遷往山東、安徽、河北、河南、北京、陝西等地。這是有記載官方組織移民最大的一次,其次則是清朝以湖廣之民填充四川。


山西洪洞大槐樹有多大?

其實當年移民時的大槐樹已不復存在,第一代大槐樹乃是從漢代生長到明朝,據老人說這參天大樹需要十五六個人合抱才能抱住,由於天災的發生,第一代大槐樹已經被洪水沖走,我們無法見到它的真容,具體有多大也只能憑藉我們的想象。

而我們現在所見的大槐樹乃是人造的混泥土景觀,並非真樹,不過在它的周圍還有兩科槐樹,據說是第一代大槐樹侗根繁衍而成。第二代大槐樹從明中期到現在有400年的歷史,而第三代大槐樹也有百年的歷史了。


洪洞縣移民存疑

其實當年移民時具體是怎樣操作的,我們已不得而知,但為何僅有洪洞大槐樹如此出名,一般學者認為有以下兩種原因。

一、當時從山西移民其實是發散式的,有好多移民點,把百姓統一集中,可能是洪洞是比較出名的一個聚集點,而後人為了方便記憶加之口耳相傳,就都認為是從大槐樹一個地點遷出。其實140萬戶,要集中在一個地方,不但耗時耗力,而且不切實際。

二、這是一個傳說。故土難離是中國人的固有思想,雖然官府下了命令,但執行起來依然有很大難度。於是官府放了個風:先到大槐樹者不遷,留下的立馬綁起來帶走。一時之間人們才紛紛逃往大槐樹,可到了地方,官府立馬變卦,就集中吧他們遷移到了各省。


不論怎樣,許多中國人都能和山西洪洞大槐樹扯上關係,就像許多東北人要到山東尋祖一樣,而許多山東人尋祖可能要到山西洪洞的大槐樹下。這是一種傳承,咱們中國人講究這個!

我是亮仔,歡迎大家討論留言,關注亮仔學史,共同探討歷史的那些事兒!


亮仔學史


曾經洪水浪濤天, 四海五湖少人煙。 山西洪洞大槐樹, 紀念神州建家園。 天南地北百姓遠, 後代思祖念家園。 山西后人遍天下, 槐樹旁邊敬祖先。

我姓崔是河南漯河臨潁縣人。祖上兄弟三人在明洪武年間由大槐樹下遷到洛陽。後三人在洛陽揮淚分別。一支去向忘了,一支去了開封,我們這支來到臨潁縣定居至今。人口已增至四千口左右。家譜中有詳細記載!小腳指甲分一小叉,上廁所說解手。

對此事我是表示半信半疑的。 之前我曾經提過一個問題,全國各地如果都是從洪洞縣出來的,那當時的洪洞縣究竟有多少人口? 當時我記得一位網友回答我說,洪洞縣可能只是一個集散地,那就來了,那整個山西省當初又有多少人啊? 既然都是從山西出來的,那麼多少會保留些山西當地的一些民俗,那請問,今天的山東省又有多少民俗同山西是接近的?

山西洪洞大槐樹還有嗎?我想分享一下我的感受?有大槐樹。前年的清明節時間,我和幾個朋友一起去過洪洞大槐樹,現在叫洪洞大槐樹旅遊集團公司。每天都要接待各地的遊客,祭祖掃墓。瞭解姓氏家族搬遷過程。少的幾千上萬,多的時候一天就接待十二三萬多人。門口是廣場,停車場,餐飲部,到處都有賣香表和火紙,還有許多賣紀念品什麼的都有。四周圍都是防古高牆,大門是一顆精美高大的仿製大槐樹。 進入大門口,走廊有清磚鋪地,也有水泥路面。

牆上都有歷史記載。詳細記錄了搬遷是從明朝洪武六年開始的,一直到永樂年間。六十年經歷了十八次大規模搬遷。北京的上海的,天津的,東北西北的,湖北湖南各省等都有,河南最多,大概有一百二十三個縣市都有。院內有價值的是廣濟寺,設置有正大殿堂,偏殿,唸經房。 等,宋朝年間修的。已有上千年曆史了。寺廟的南邊有二代和三代大槐樹,差不多也有六百年左右的歷史了。挨著二代大槐樹不遠處,有一尊方桌大的三條腿香爐,每天的香火都很旺i盛。國內各地方旅遊的,海外歸國華僑都有。園內佔地面積有二十多萬平方米左右吧?樹木鬱鬱蔥蔥,佈局張馳有度。

大槐樹下不是國人出生地,而是移民集合點,詳情如下:元末天下大亂,各地難民逃往山西,因地理優勢,挖洞可安身,溝壑可藏人。朱元璋定天下後,發現別處無人煙,山西人太厚,決定分散居住 ,於是發告示曰:山西境人外遷七成,洪洞縣喜鵲窩村大槐樹下免外遷,於是 全省人集中於大槐樹下,官兵全拴起來,遷移各地了。或許很多人的家譜會寫著祖先來自山西大槐樹,但家譜是人編的,不是客觀的東西。 事實上,許多家譜都是清朝以後追溯的。由於編家譜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祖先的來歷,就只能瞎找一個答案:山西洪洞大槐樹。

那是明朝的一支軍隊在洪洞槐樹下的移民證史,不然哪有那麼多人都能到大槐樹下呢?所以只有軍隊里人有全國各地的人,分散回家帶領家鄉多數人移民到各地,當時明朝地土寬闊,最遠北到莫司克西至印度東到朝鮮南至越南海外,這麼大的國土是元朝創的業績,明朝只是管制,到後清朝敗壞到後八國瓜分剩下的一隻雄雞圖相罷了!


歷史深度揭秘




自從朱元璋統一天下,建立大明朝以後,他發現中原地區久經戰亂,人口十去其九,非常不利於當地的經濟恢復。於是從1370年到1417年,明朝政府組織了大約十八次大規模的移民。

因為當時的山西沒有爆發大規模的戰爭和瘟疫,也沒有出現大規模的自然災害,因此從整體上來看山西人口在當時的北方是最多的一個省份。就這樣山西的人口開始向河南、河北、山東、安徽大規模轉移,有點類似於清朝初期的湖廣填四川。



山西洪洞縣就是當時一名的一個重大中轉站,當時大量的山西人都在這裡集合,經由此處向四面八方鋪展開來。很多家庭都在這裡被迫一分為二,從此天隔一方,在新移民區開枝散葉,繁衍生息。

洪武年間的移民剛剛結束,接下來燕王朱棣在北方發起的叛亂再次讓中原地區成為戰場。又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重新開始,這一次山西人民紛紛在半路上逃跑,畢竟故土難離。押送他們的官員就把他們的手拴在一起,因為上廁所時不方便,需要向官員請示解開自己的手。慢慢的解手就成了上廁所的代名詞,一直流傳到現在。



根據洪洞縣有關部門的文獻記載,這場大規模的遷徙,一共持續了18次,他們分別分佈在當今的18個省,500個縣市。因此山西人也不無自豪的說,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樹移民的後裔。

這裡說的大槐樹就是山西洪桐縣的大槐樹。當地圍繞這個大槐樹,還打造了一個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這是一個以尋根和祭祖為主題的大型公園也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傳說這棵大槐樹在漢朝時期就已經被種下了,目前能夠看到的這幾棵大槐樹,已經是早些年的那棵大槐樹的第2代和第3代了。根據當地的縣誌記載,當時洪同縣城,有一個廣濟寺,寺廟的旁邊有一棵大漢槐,這棵樹“樹身數圍,蔭遮數畝”,為當時南來北往的人民提供了必良場所。

目前在大槐樹景區,我們能看到的這些大槐樹已經不是明朝時候的那棵大槐樹了。它們分別是由第1棵大槐樹和第2棵大槐樹同根滋生的大槐樹,這些跟象徵著中華民族文化之根和尋根祭祖之根。



“要問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要問我家哪裡住,大槐樹下老鴉窩。”這首詩飽含著無數當時從山西遷西出去的後人心中對故土的懷念之情,也是山西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興盛不衰的根源。

從小我爺爺就告訴我們,我們祖上就是從山西洪洞遷到河南的,祖上留給我們最明顯的標誌就是小腳趾頭是分兩半的。當初我也是半信半疑,看了很多堂兄堂弟的都是如此,由不得我不信了。



2007年4月,中國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大典舉辦圓滿成功,很多著名華人都專門趕回來表示對故鄉的眷念之情,在全球華人圈引起了強烈反響。

根據考古人員的鑑定,這棵大槐樹根高達6.2米,外露部分4.2米。7個成年男人都合抱不住他,傳說又加了一個女人才剛好把他圍住,這就是當地流傳的七庹零一媳婦,周長大約13米。


其實這棵大槐樹不管周長有多大,也沒有他的後世子孫繁衍生息的範圍大。畢竟當年從這裡走出去的人遍佈了全球,他們的後人他變了祖國的山山水水,走到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新知傳習閣


山西洪洞縣大槐樹總高6.2米,外露部分高4.2米,直徑4米多,是一棵十分大的樹;大槐樹出生於宋元之際,距今約有千年之久,是一棵生命力旺盛的樹。洪洞縣大槐樹之所以出名,不在於槐樹有多大,而在於從這棵大槐樹下遷出的人十分多,根據相關考證:從洪洞縣大槐樹下遷出的姓氏有812個,衍生出的人口約有一億左右,這些人的後裔遍佈全球,影響力十分巨大。這些年隨著經濟條件的提高,姓氏文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來到大槐樹下尋根問祖,於是大槐樹全國聞名,成為全國以“尋根”和“祭祖”為主題的唯一民祭聖地!

元末明初,經過長期的戰爭,以及水災、蝗災等天災的摧殘,天下人口銳減;明朝建立後朱元璋根據戶部郎中劉九皋,國子監宋納等人的奏議,採取了移民屯田的政策。當時山西的人口較多,比河南、河北兩省的人口加起來都多,於是明朝將山西人口向全國各地遷移;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後,四年的戰爭造成了更多地區人口稀少,因此朱棣當了皇帝后繼續移民屯田政策。明朝初年,有官方記錄的人口大遷移都有18次,山西民眾被遷往京、冀、豫、魯、皖、蘇等18個省,500多個縣市。經過六百多年的繁衍生息,這些從大槐樹下走出去的百姓的後裔有一億左右。

現在上衛生間是文明的說法,以前都叫解手,小便稱解小手,大便稱解大手,解手一詞就是山西大移民來的。據說明朝政府為了強迫山西百姓遷往山東,就將百姓們當犯人一樣捆起來,派軍隊押送他們遷到山東。百姓們十人一隊,雙手被捆綁,有士兵武裝押送,上廁所時就讓士兵給他們鬆綁,上完了後又被綁了起來前行。據說人們雙手背在身後散步也是山西移民時期留下的傳統,當時百姓們雙手被反綁在背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散步時雙手放在背後的習慣。

隨著改革潮流的高漲,人們的經濟水平越來越好,許多人開始研究自己的祖先,廣泛的修正族譜,成立宗親會,並盛大的主持祭祖儀式。1991年洪洞縣委、縣政府,以“文化搭臺,經濟唱戲”,舉辦了首次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節;此後每年洪洞縣都會舉行“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大典”節,無數從山西遷往各地的移民後裔回到大槐樹下參加祭祖。因此大槐樹的名聲也越來越大,最終成了人們的尋根祭祖的一種精神寄託。


大秦鐵鷹劍士


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灌窩。

(今山西洪洞縣大槐樹祭祖園內的大槐樹。需要說明的是,這是新塑的一棵假樹。)


相信多數國人或多或少聽過這首民謠,事實上,這首民謠背後充斥著一段充滿心酸與血淚的移民史。

元朝末年,統治腐朽,加之天災人禍不斷,百姓紛紛揭竿而起,各地農民起義軍此起彼伏,元朝喪鐘開始敲響。

公元1368年(元至正二十八年),安徽鳳陽出身的起義軍首領朱元璋在擊敗各路起義軍後,在應天府(今南京)稱帝,建立明王朝。

經過元末明初的幾經戰亂和天災,中原數省已是人煙稀少,土地荒廢。

明朝建立後,恢復農業生產和發展經濟成為了當時明政府的迫切任務。

有鑑於此,朱元璋在聽取大臣意見後決定在中原數省開展大規模的移民活動,即將人口富庶的省份向人口貧瘠的省份進行遷徙。以促進人口稀缺省份的發展,進而鞏固明朝新政權的統治。

此時山西因為人口數量相對富餘,便成了明王朝向外人口遷徙的主要省份之一。

之所以彼時山西人口數量相較於其他省份較多,則是因為元末戰亂時,山西最後一位元朝統治者在該地主政時較有作為。

此時的山西省不像元朝控制下的其他省份那樣戰火不斷,百姓居無定處,流離失所。而是相對安定,加之當地連續幾年風調雨順,糧食產量比較富足。

在此背景之下,山西人口數量相較於其他省份不降反升,加之外省大量難民湧入該省,致使山西成了全國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

這其中,尤以晉南地區人口最為稠密,而洪洞則又是晉南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縣份。

彼時在洪洞縣城北1公里處的賈村西側有一大寺院,名廣濟寺,寺院規模宏大,香客不絕。

寺院旁邊有一棵“樹身數圍,蔭遮數畝”的巨大漢槐,又說此樹“七庹零一媳婦”,翻譯成現在漢語:這棵大槐樹要7個男人和一個女人手聯手才能合抱,可見其樹圍近13/4米左右,足見其大。

樹下車來人往,絡繹不絕,不遠處汾河灘上的老鷂(yao)則在這棵大槐樹上構巢築窩,遠遠望去,星羅棋佈,蔚為壯觀。

明廷移民令下達後,由於人口眾多,洪洞縣自然便成了被移民的首選地之一。

(現代情景劇,演繹大槐樹移民這一段歷史)

當地政府便在大槐樹旁的寺院內設立負責移民事物的登記機構,而大槐樹則成了等待移民的聚集之處。

枯藤老樹昏鴉,

斷腸人在天涯。

自那時起,一大部分洪洞人便遠離故土,踏上新的征程。沒有人會知道自己將來會身歸何處,更不知道幾時才能再回故鄉。

在他們即將遠離生養自己的這片故土時,不少人聲淚俱下,頻頻回望,不忍遠去。隨著腳步的走動,他們離大槐樹越來越遠,最後只能遠望樹上的那些老鷂窩。

據記載,從明洪武初年至永樂十五年,在這近五十餘年的時間內,明政府共組織了8次較大規模的移民活動。

而從洪洞遷出來的移民主要流向了河北、河南、山東、北京、安徽、江蘇、湖北等地區,少部分則遷往了山西西部的陝西、寧夏、甘肅等省份。

而所有從山西流出的移民在經過數次最終轉遷後更是遍佈了祖國大江南北,他們有的去了白山黑水,有的去了西北邊疆,還有的去了彩雲之南……。縱觀華夏兩千多年的封建時間內,將一方之民散移全國各地,也僅此一例。

移民雖然造成了很大一部分人被迫遠離故土,另擇他方安家,造成骨肉分離,親情丟失,甚至不少人客死在遷徙的路上,但它也產生了很大的積極意義,比如使明朝農業生產得到快速恢復,邊防得到鞏固,社會更加安定等。

中國人自古即有濃郁的鄉愁情節,講究葉落歸根。

不少遷往他省,之後發跡了的移民後人便回到洪洞縣。他們在當地的大槐樹下集資修建碑亭,並在碑的正面上書“古大槐樹處”五個大字,後面則記述有關移民的事情。除了碑亭,還相繼建立了茶室、牌坊等建築,而這些建築上面的題字無不暗含了“飲水思源、慎終追遠”之意。

不僅如此,人們還在大槐樹下建立了祭祖堂。裡面供奉者所有從大槐樹下遷走移民的姓氏牌位,共計1230多個,這一姓氏數目大大超過了我們熟悉的百家姓。

(今山西洪洞縣大槐樹祭祖園景區內的祭祖堂)

上個世紀80年代初,洪洞縣政府重修並擴建了大槐樹公園,目前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旅遊景區已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

由於時間久遠,原漢代古槐早已消失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由第一代大槐樹滋生的第二代大槐樹也有400餘年的歷史,而第三代也有近百年曆史。

(第三代大槐樹)


時間如白駒過隙!

轉眼間,近700載已過……

近幾年,國內不少省份的民眾,甚至遠在海外的相當多的華人也紛紛到洪洞,到大槐樹下尋根問祖。

柳往槐來,到此應生離國感。水源木本,於今猶動故鄉恩。

洪洞大槐樹祭祖已同公祭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一樣,成為中華文明傳承的一個重要符號,且被越來越多的移民後人所重視。

由此,洪洞大槐樹,亦成為華夏兒女的重要精神寄託,更成了刻在相當一部分國人心中永遠的根。


小司馬說


說到山西洪洞大槐樹,當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因為我們大部分人多多少少都聽說過,我們是來自大槐樹的這一說法。

這個大槐樹之所以如此的大名鼎鼎,其實有很多歷史原因的。

其一歷史悠久:它種植於漢朝,長到了明朝的時候,基本上就是參天大樹了。

那時候的大槐樹據說要七八個成年男子,手拉手才能圍它一圈。你要問到底有多粗,大概13、4米的樣子吧。

其二帶有明顯的歷史印記:當然了大槐樹僅僅是一個歷史悠久,是成就不了它如今的名聲的。

其實大槐樹之所以,能讓如此多的人,記住了它,正是它的歷史意義。

明初朱元璋即位當皇帝的時候,因為中原發生過自然災害,再加上後來的戰爭,出現了十室九空的現象。

為了讓整個國家,看起來更加的充滿生機,他就選擇了從當時人口最稠密的洪洞縣向全國移民,其中大部分人去了,今天的河南、河北、山東和安徽。

當這些人遷移到目的地的時候,他們都經過路邊的大槐樹,就以大槐樹作為日後追蹤尋祖的標記。

所以,關於大槐樹的名聲,就這樣隨著到達全國各地的人一路散佈開來了。之後就是一代一代的傳遞到了今天。

其三毀於一旦:很多人會問那麼有名的大槐樹,如今還存在嗎?

答案是不存在了。

清朝順治年間,山西發生了一次天災,洪水把那棵上千年的大槐樹給沖走了。所以,就此大槐樹也不存在了。

如今山西洪洞縣的大槐樹,是後人用鋼筋水泥製成的人文景觀。當然旁邊還有二代大槐樹,三代大槐樹。只不過沒有我們想象中的粗大而已。

不過大槐樹已經成了無數中國人民,共同的記憶。畢竟它見證了中國歷史的變遷,見證了當年那些背井離鄉生離死別的人。

據專家推測,當年從洪洞縣大槐樹遷移出來的人,散佈在全國各地十八個省份,涉及到的姓氏多達八百多個。所以,這就是很多人聽過說自己的祖上是來自大槐樹的緣由。


史學達人


提起洪洞大槐樹,不得不提歷史上有名的明朝山西大移民。直到如今,山東、河南、江蘇等省份的人,一問起祖上從哪而來,都說來自於山西喜鵲窩。

這個喜鵲窩,說的就是山西洪洞大槐樹。當時這個地方建有驛站,驛站旁邊有個廣濟寺,大槐樹就長在寺院旁邊。大槐樹枝繁葉茂,亭亭如蓋,上面有許多喜鵲在此生兒育女。



喜鵲窩由此得名,也有叫老鴰窩的!樹上到底住的是烏鴉,還是老鴰,現在已不可考。

當年,山西父老鄉親拖兒帶女,按照皇命在此集合準備分赴各地,對於他們來說,這一走這輩子是回不來了。

於是,走一步回頭望一眼,直到大槐樹也成為一顆小黑點,最後消失不見···

過了一代又一代,移民後代們已經記不清洪洞廣濟寺這個地名了,但會依稀記得長輩們說起的大槐樹喜鵲窩。

就這樣,山西大槐樹成了中國民族繁衍不息的見證,也是無數中華兒女的根脈。



直到如今,每年都有全國各地的人前往山西洪洞認祖歸宗,參加一年一度的祭祖大典。

據聽說,山西移民後裔有個明顯的特徵,小腳趾指甲分成兩個,一個大指甲,一個是小指甲,如果你的小腳趾是這種形狀,或許你就是山西移民哦!

明朝人口大遷徙,是中國有史以來,人數最多,輻射最廣,影響最深的一次,明朝為何搞這麼一場聲勢浩大的人口遷徙呢?

原來,元朝末年,災害不斷,旱災、蝗災、洪災交替出現,導致餓殍遍野,人竟相食。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人吃蝗蟲,吃完蝗蟲人吃人的人間慘劇。



元朝統治者無視百姓疾苦,不僅不賑災減災,而且還變本加厲,剝削勞苦大眾。於是,各路起義軍揭竿而起,呈燎原之勢。

戰爭加上天災,導致中國各省人口銳減,而這時候的山西,卻獨有另外一番景象,不僅沒有遭受戰爭之禍,而且各種天災也沒光顧過,呈現出風調雨順、人丁興旺之像。

下面一組人口數字,可見當時山西與其他省份人口差距。

洪武十四年,河南人口189萬,河北人口185萬,山西人口403萬,山西人口比河北與河南兩省人口總和還要多。



山西大移民從洪武六年,歷經三朝,時間長達半個世紀,直到永樂十五年才結束,涉及人口多達一百萬。

歷經千年之久,見證了史上最大人口遷徙的大槐樹,命運如何了呢?

其實,現在我們看到的大槐樹已不是明朝時期的大槐樹了,樹和人一樣,也有生老病死。

第一代大槐樹,載植於漢朝,歷經千年風雨,到了明朝,已是傘蓋半畝之地的古樹了。明朝末年,洪洞發生大洪水,這顆古樹被衝死了。

第二代大槐樹,萬幸的是,洪水退卻之後,枯死的大槐樹根部又冒出新綠,這個兒子輩的大槐樹長了四百餘年,解放後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最終乾枯而死。

第三代大槐樹,兒子輩槐樹死了之後,又同根孳生出了孫子輩的大槐樹,至今已餘百年,鬱鬱蔥蔥,亭亭如蓋,生命的力量令人敬畏。



三代大槐樹,一代又一代,就像堅韌不拔的中國民族,雖然歷經風雨,但仍生生不息。


一半秋色


山西洪洞大槐樹真的沒多大。

只是很多人都誤以為自己的祖宗來自大槐樹,就以為這是個很大的地盤。其實都是假的。

洪洞縣位於山西省南部,全縣轄16個鄉鎮,總面積1494平方公里。

就這麼一點地方,想要孕育出華北平原幾億人口的祖宗,是不是太艱難了點?

例如,很多人都以為河南人都是從大槐樹出來的,都是明朝遷徙到河南的移民。但是,明朝一次遷徙也就是幾百戶人,總共遷徙次數也就是二、三十例。現在河南一省有9559萬的人口,光是用腦子想想就知道傳說不是現實。

山西的移民對其他地區的遺傳沒有造成什麼影響。

或許很多人的家譜會寫著祖先來自山西大槐樹,但家譜是人編的,不是客觀的東西。

事實上,許多家譜都是清朝以後追溯的。由於編家譜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祖先的來歷,就只能瞎找一個答案:山西洪洞大槐樹。

總而言之,大槐樹很小,容不下各位的祖宗。


HuiNanHistory


洪洞大槐樹位於山西省洪洞縣,是全國以“尋根”和“祭祖”為主題的唯一民祭聖地,國家AAAA級景區,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大槐樹祭祖習俗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瞭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大槐樹之所以說是“根祖”文化,是因為在600年前的明朝,有過多次大規模的移民活動。據史料記載,從1368年到1418年,50年間共大規模移民18次,約140萬戶登記在冊。這麼大規模的移民,在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都沒有過的!

為什麼要移民?

據史料記載:元朝末年,統治者對外用兵,很多人都死於戰亂,中原地區(也就是河北、河南等地)人口銳減;與此同時,再加上黃河流域水災不斷,大多田地村莊都被淹沒,另外還有旱蝗鬧災,瘟疫不斷,致使人口更加稀少,最後基本上所有的村莊廢墟,田地荒蕪。

明朝洪武初年,因為勞動力的嚴重不足,影響到了中央的財政收入,甚至威脅到了明王朝的統治,為此,統治者不得不做出“移民”的決策。於是,一場持續50年,浩浩蕩蕩的移民便開始了。

和大槐樹有什麼關係?

關於移民,大家能夠想象到的,大家誰願意離開自己的家園呢?為此,當時的明朝政府不得不動用了武力,派遣了很多官兵進行押解。像現在一個詞“解手”就是那時候流傳下來的。

在押解過程中,由於長途跋涉,常有人要小便只好向官兵報告:“老爺,請解手,我要小便。”次數多了,這種口頭的請求也趨於簡單化,只要說聲“老爺,我解手”,就都明白是要小便。此後“解手”便成了小便的代名詞。

至於和大槐樹的關係,就是因為大家要背井離鄉,都依依不捨。想尋找個能記住的東西作為標記,一回首,正好看到廣濟寺門前有棵高聳入雲的大槐樹(相傳漢代就有了)和大槐樹上的老鴉窩,於是也便有了這樣一首詩:

“要問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要問我家哪裡住,大槐樹下老鴉窩。”

大槐樹到底有多大?

關於大槐樹到底有多大,主要有以下記載:

1、民間傳說,這課大槐樹在漢朝的時候已經有了,如果按照明朝移民時間計算,至少也有1000年了,1000年能長多大,作者也不好說,只有讀者大人們自己想象了。

2、史書裡記載,明朝時在洪洞城北二華里的賈村西側有一座廣濟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眾很多,香客不絕。寺旁有一棵“樹身數圍,蔭遮數畝’”的漢槐,車馬大道從樹蔭下通過。“樹身數圍,蔭遮數畝’”,我們也能感受到大槐樹當年的標誌性。

3、去過大槐樹景區的人,可能都見過現在的“大槐樹”。其實,所見的大槐樹,已經是第二代和三代大槐樹了,第二代大槐樹,距今已有近400年的歷史。;由二代同根滋生的第三代大槐樹也有近百年的歷史。

看古典詩詞,聊歷史文化。【文史道】與各位看官共賞傳統美學。歡迎關注、評論。


文史道


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這是一句佛教偈語。

山西洪桐縣大槐樹,作為中國歷史上明朝初年一次大規模移民的起點和集散地。近些年引起了越來越多的華夏兒女去追本溯源、認祖歸宗。


往小了說,山西洪桐縣的這一棵大槐樹不過是一棵幾百年的老樹而已,直徑不過數尺,佔地不過幾平,樹蔭不過幾十平。受到了很好的保護,歷經歲月又鬱鬱蔥蔥的待在那裡,將過往的那段歷史深埋心中。

但是往大了說,這裡又曾經見證了中國歷史上一次大規模的人類遷徙活動。成為了遍佈全國乃至全球的華夏子孫所認可的根源所在。因此山西洪桐縣大槐樹又根植於每一個移民子孫後代的心中。跟隨散落在全球各地的大槐樹移民子孫後代走遍了全球。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有感於元末明初,幾十年的大規模戰爭對中原各地人口造成了極大的傷亡,使得全國範圍內人口分佈極不均勻,許多地區由於是兵家必爭之地而人跡罕見、土地荒廢、赤地千里。這樣的景象深深的觸動了農民出身的朱元璋。剛剛建立的大明王朝急需要改變這一現狀,進而幫助農民恢復農業生產、恢復安居樂業的生活。

由於山西位於太行山脈以西,黃河以北。面山背水,地勢險要。這塊易守難攻之地得以在元末明初的戰火中保全了下來。因此在明朝初年,山西省成為了當時破壞程度最小的省份之一。這裡人口眾多且勞動力充沛。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浙江,湖北乃至於陝西等地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戰爭減員。這些省份的大部分地區都存在著勞動力不足、人口分佈不均、土地荒蕪無人耕種的困境。


因此從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間開始一直到明成祖朱棣永樂年間,由明朝政府組織的大規模移民活動便多達15次之眾。這些移民便是從山西各地徵招而來,以山西洪桐縣大槐樹作為集散地發往全國各地。經過漫長的遷移,這些移民儘管背井離鄉、心裡十分不情願遠離故土,但是還是來到了一片新的土地上定居了下來。而與他們一起來到新居住地的還有故鄉的風俗文化和對那棵大槐樹的印象。

芥子藏須彌,須彌納芥子。儘管歲月的長河已經悄悄過去了幾百年的時間。當初的移民後代已經換了一代又一代。但是,每一個大槐樹移民的子孫後代心目中都有一絲對祖先故里的思念和對大槐樹的隱約印象。引導著越來越多的大槐樹移民後代尋根問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